演出詩劇《齊德拉》,林徽因父女和徐志摩、梁思成的一次成功合作

2020-12-15 大爪小蹄和您侃歷史

1924年4-5月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應邀訪問中國,成為當時文壇盛事。

5月7日正好是泰戈爾64歲生日,北京文藝界5月8日在協和禮堂為他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日慶祝會。

胡適主持慶典,主要內容:一是梁啓超致歡迎詞並代表大家為他起了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贈他一方「竺震旦」印章。梁啓超解釋說,竺」是我國對古印度的稱號,「震旦」是印度對古中國的稱號,意味著泰戈爾是中印文明的聯繫樞紐。(泰戈爾後來在詩中欣喜地寫道:「我取了中國名字,穿上中國衣服,我心裡明白:我在哪兒找到朋友,便在哪兒獲得新生,朋友帶來了生的奇蹟。」)

二是用英語演出了泰翁的詩劇《齊德拉》。《齊德拉》是泰戈爾從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中故事改編的。情節大致為:古印度曼尼浦兒國王的獨生女兒、相貌平平的齊德拉,自幼按著王子培養,英氣有餘而柔情不足。與自我放逐的般度族王子阿周那山林邂逅,為其傾倒,但是她的主動求愛卻被拒絕,她傷心欲絕,求愛神瑪達那和春神伐森塔賜予她美貌和溫柔。兩神給了她一年的美貌和溫柔。齊德拉由此成為了沉魚落雁的美女。與阿周那迸發出熾熱的愛情。隨著一年之期的到來,齊德拉越來越不安。在一年之期到來的前一天,強盜襲擊曼尼浦兒,齊德拉披掛上陣,打退了敵人,恢復了以前的容貌出現在阿周那面前。孰料,這正符合王子的要求,兩人的愛情得到了圓滿結局。

劇本體現了泰戈爾的婦女觀:男女平等,愛情自由,內在美勝過外在美。

戲由張彭春導演,梁思成繪製布景。林徽因飾演女一號齊德拉。擔任其他角色的俱是名流:張歆海飾演王子阿俊那,徐志摩飾演愛神瑪達那,林長民(林徽因父親)飾演春神伐森塔。連跑龍套者也非尋常之輩,袁昌英演村女,丁西林和蔣百裡演村民。

幕布拉開,新式布景令觀眾驚嘆不已:叢林上空懸一彎晶瑩新月,月下齊德拉公主的造型姿態曼妙動人,林徽因身穿古代服飾,攜一稚氣可愛的幼童,一併仰望左上方皎潔明月。聚光燈下,美妙剪影,新奇奪目。觀眾眼前一亮,頓時掌聲四起。體現了「新月社」向《新月集》的作者(泰戈爾)致敬之意,使詩翁深受感動。

演出在浪漫的皆大歡喜結局中徐徐結束。印度朋友稱讚林徽因的英語流利悅耳。幾天來,報紙也是連篇累牘的推出文章予以盛讚。五月十日北平《晨報副刊》說:「林宗孟(林長民)君頭髮半白還有登臺演劇的興趣和勇氣,真算難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談。第五幕愛神與春神諧談,林徐的滑稽神態,有獨到之處。林女士徽音,態度音吐,並極佳妙。」演出情景十多年後仍有人記憶猶新,讚嘆「林徽因一口流利英語的清脆柔媚,真像一個外國好女兒」。

應邀觀眾多有文化界名流,魯迅和梅蘭芳也在臺下。魯迅當天日記記載:「逮夕八時往協和學校禮堂觀新月社祝泰戈爾氏六十四歲生日演《契忒羅》劇本二幕,歸已夜半也。」

梅蘭芳的梅劇團則於五月十九日在開明戲院演出了自己新編的大型神話京劇《洛神》招待泰戈爾。

林徽因出色演技令她本來就不小的名氣在古都愈發日隆。她酷愛戲劇,可惜出演《齊德拉》既是她首次粉墨,也是最後登臺。此後她創作過劇本,設計過舞美,指導過旁人排演,自己卻再沒登臺一展身手。

另外,多說一句,詩翁訪華過程中,梁思成也多次參與接待工作。

相關焦點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由左到右: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那場盛會的高潮,是一群名流用英語演出了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戲劇梁思成設計舞臺布景,林徽因飾演了女主角齊德拉公主,其父親林長民飾演春神伐森塔,徐志摩飾演愛神瑪達那。彼時,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約已是眾所周知,流言蜚語讓她醒悟,一段時間後,她決定和梁思成遠赴美國留學。留下來的徐志摩難過不已,他想要以寫信的方式與林徽因告別,可信還沒寫完,火車已經開了。
  • 徐志摩託人給林徽因送情書,此人卻將信私藏50年,看完信後真惋惜
    雖然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但徐志摩並沒有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梁思成在一次參加學生遊行示威活動中,不幸被車撞了,腿部受傷嚴重,林徽因在梁思成住院期間一直悉心照顧他,而這段時光,也正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確立了感情關係。
  • 一會兒是徐志摩,一會兒又是金嶽霖,梁思成對林徽因沒意見嗎
    民國時期,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才子佳人的典範。然而,比起他們的婚姻,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嶽霖的關係似乎更被人津津樂道,甚至有人還很疑惑:「身為丈夫的梁思成沒有意見嗎?」說到徐志摩和金嶽霖這兩個人和林徽因的關係,那得分開來說。
  • 梁啓超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新月社,替兒子梁思成做出了一個決定
    1923年,徐志摩帶著滿腔對林徽因的愛戀回到國內,但是讓他失落的是,林徽因這時候已經在和梁思成談戀愛了,但徐志摩卻不死心,依舊經常去找林徽因,甚至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約會的時候都要厚著臉皮跟著,他們二人坐在圖書館裡看書,徐志摩就心緒不寧地在圖書館外徘徊一下午,這個時候徐志摩已經沒有單獨接觸林徽因的機會了
  • 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我選擇現實
    徐志摩一生所追求的自由與愛,使他這個人本身就不適合做一個丈夫。徐志摩聽聞林徽因回國後,便也匆匆結了學業追隨過去,想要用自己詩人的魅力贏回林徽因的心,卻不想此時的林徽因已與梁思成有了婚約,並於一個月後一起出國學習。
  • 林徽因和徐志摩兩情相悅,徐志摩也離婚了,為何林徽因不嫁徐志摩
    林徽因當時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暫居在英國倫敦。 也就是在那裡,林徽因認識了在康橋留學的才子徐志摩。 當時,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讀過徐志摩的詩,再見其人風度翩翩,談吐儒雅,難免對他欣賞不已。
  • 泰戈爾為徐志摩、林徽因做月老:中印文壇上的歲寒三友
    5月10日,新月社成員用英文演出了泰戈爾的話劇《齊德拉》,以此來慶祝他63歲壽辰。林徽因演女主角,徐志摩演愛神。彼時,飾演愛神的徐志摩正陷身於一場無望的愛戀中難以自拔。林徽因意識到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的詩人不是她理想中的佳偶,遂選擇了更加適合的婚姻對象——嚴謹樸實的建築學家梁思成。五十多天的訪華行程中,徐志摩擔仼泰戈爾的翻譯,排演泰戈爾的話劇,陪泰戈爾遊山玩水,形影不離,深得泰戈爾喜愛。泰戈爾給徐志摩取了一個印度名「蘇薩瑪」,孟加拉語中,「蘇薩瑪」意謂雅士。這對風流倜儻的徐志摩來說,再貼切不過。徐志摩則直呼泰戈爾「老戈爹」。
  • 梁思成林徽因正約會,徐志摩也跟來,梁思成只寫一句英文,情敵徐志摩心涼了半截
    這時候的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在一起了,他們兩家的父親一直交好,希望梁思成和林徽因能夠在一起,林徽因考慮再三,也決定和梁思成在一起,當徐志摩想盡辦法接近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卻和梁思成處於熱戀當中。他們兩個最愛一起去的地方就是北海公園的松柏圖書館,這個地方也算是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戀愛中約會的地方吧。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只能說當時中國的文學圈子太小,這個代表團裡不僅有林徽因,還有著當時的著名詩人徐志摩與大文豪梁啓超之子梁思成。當時的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便在歸國之後決然地與自己的髮妻張幼儀離了婚;而歸國不久的林徽因也是經過家人的介紹認識了梁思成,並且雙方家族有意聯姻。
  • 徐志摩、林徽因的情感糾葛與泰戈爾訪華|舊聞
    除用中文和梵文朗誦泰氏的詩歌外,最重要的一個節目是徐志摩等人演出了泰戈爾的戲劇《齊德拉》,而且為了讓壽星理解,特地用英文演出。 6月初,徐志摩和張歆海送泰戈爾去日本,其訪華的歷程到此結束。 泰戈爾訪華,給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見面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他們倆同為泰氏的翻譯,而且共同演出泰戈爾的劇本,這讓徐志摩陷入更為嚴重的單相思狀態。泰戈爾在北平的時候,徐志摩特地請泰戈爾出面勸說林徽因,還是無果而終。
  • 泰戈爾訪華時曾想做徐志摩月老,為撮合他與林徽因他寫下這首小詩
    張幼儀初抵達英國時,徐志摩尚經常與林徽因通信,可不久後,在與徐志摩夫婦見過一面之後,情緒波動極大的林徽因決心與徐志摩徹底分手並返回國內,回國前,她還給徐志摩寫了一封分手信。這封分手信連標點總共只1200多字,但這封信卻成功分手後的徐志摩對她記掛了一生。
  • 林徽因為什麼嫁給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呢?
    懂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好,李夫人怎麼會不幸福呢? 對二夫人王桂荃,梁啓超用了「依賴」這個詞。他出遠門經常帶王桂荃一同前往,護國戰爭期間王桂荃不在,他自己開玩笑「幾乎天天思念『王姨』」;他晚年身體不好,王桂荃精心照料;在日本期間教王桂荃日語,她學得飛快,一度成為全家人的翻譯。了解你的付出離不開你,王夫人怎麼能不感動呢?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短詩,道破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結局
    包括陳獨秀、劉半農、黃仲蘇、鄭振鐸等民國著名才子文人都在各大雜誌刊登了其翻譯泰戈爾的詩歌、越來越多的人翻譯泰戈爾的詩,也越來越多的人喜愛泰戈爾的詩。所以在1924年4月當泰戈爾訪華的消息傳來時,一時間引起了轟動。
  • 徐志摩對林徽因窮追不捨,梁思成用六個單詞擊退了他,令人佩服!
    徐志摩對林徽因窮追不捨,梁思成用六個單詞擊退了他,令人佩服!民國時期不乏才貌雙全的女子,比如陸小曼,張愛玲,林徽因等等,她們就像是夜空中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星,裝飾了很多人的夢。假如要論到民國女神,那麼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林徽因,這個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 林徽因的詩《仍然》是在回答徐志摩的詩《偶然》嗎
    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一讀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兩首小詩,來看一看那時候的他們的兒女情長與才思。林徽因十六歲時被她父親林長民帶著到歐洲遊學。林長民想讓女兒薰陶一下西歐的文化藝術,歷練一下以增長她的見識。在這期間恰逢徐志摩在劍橋大學學習,於是二人互生好感。徐志摩很狂熱。但得知徐志摩已婚且欲休妻的事情後,聰慧的林徽因拿不定主意就請問於父親林長民。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近百年來,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有人相信他們之間有愛,也有人相信林徽因沒有愛上徐志摩。此前,高曉松欲拍林徽因傳,就被其女兒梁再冰懟:不許拍我媽和徐志摩一起,若拍必起訴。意思就是說林徽因和徐志摩根本沒有那回事。
  • 林徽因、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他們的感情糾葛為何讓人難忘
    01林徽因與徐志摩人們最為熟知的,就是她跟徐志摩之間的故事了吧。雖然說兩人並沒有在一起,但是徐志摩因為一些文學作品,再因為他自身的一些遭遇,所以讓他跟林徽因之間的故事被傳成了一段佳話。當時十六歲的林徽因去歐洲遊歷,而那時候的徐志摩還在英國留學,兩人便在英國相識了。也許大文人之間的思想,是我們所不懂得。她因為自身的美貌與才華,深深地吸引住了徐志摩。
  • 泰戈爾送給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行,卻一語道破兩人結局
    1924年,泰戈爾開啟中國之行,不少文壇大咖成為陪同人員,徐志摩和林徽因亦在其列。這是一場值得紀念的學術交流,因為泰戈爾雖然是東方文明孕育出的詩人,卻早已獲得西方的承認和推崇,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兩種文明碰撞的結果。泰戈爾還曾於1913年憑藉詩集《吉檀迦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徐志摩的很多情詩林徽因都沒回,卻在他死後寫下這首詩,感人肺腑
    徐志摩劇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以徐志摩、梁思成等人的愛慕也就在情理之中。林徽因嫁給了梁思成後,徐志摩就成了她的藍顏。他給生病中的她帶來各種詩集,她把寫好的詩交給他發表,這樣的友情一直維持到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的遇難成為了文壇之痛,也讓她斷腸。年少時徐志摩給她寫了很多情詩,她多數都沒回,但在對方去世後幾個月後,林徽因寫下了首意味深長的詩作,感動了許多男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感人肺腑的《蓮燈》。這是一首現代悼亡詩,寫到1932年。
  • 徐志摩死後,林徽因始終忘不了他,寫首經典悼亡詩,風靡80多年
    (選自《致梁啓超》)讀了這封信,其實我們就明白了,徐志摩當時一定要離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靈魂伴侶已經出現,這個人就是林徽因。可惜的是,最後他並沒有追到林大才女,雖然他們一直是挺好的朋友,雖然林徽因還因為他愛上了詩歌。林徽因終究還是在1928年,嫁給了梁思成。她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梁思成是梁啓超的兒子,按說徐志摩在此後應該避嫌,不再與林徽因來往,畢竟人言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