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教育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很多家長竭盡全力,希望去幫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家長們更在乎的往往是孩子學業上的培養,是孩子分數的提高。對於孩子自身教養的培養,家長們則往往很容易忽略。
最近,就有這樣一則新聞。
臨近春運,許多在外生活的家庭,開始逐漸踏上返程。在某高鐵上,父母帶著孩子回家,孩子在高鐵上大聲地背誦課文,看起來極為努力的樣子。但是,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大概都忘了一點:孩子努力學習的樣子,真美!可他大聲朗讀課文,打擾其他乘客,缺乏教養的樣子,恐怕就沒那麼美了。
1.教養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從當下的社會現狀來說,我們總是習慣於,進行很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努力。比如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數,大人努力賺更多的錢。但是,很多人在努力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一點:相比那些看得見的努力,一個人的教養,才是真正的軟實力,更是日後提升極限的關鍵。
教養這個東西,不是單純可以用分數或者金錢能夠衡量的,而是體現在一個人日常的點滴行為,體現在生活當中的一言一行。就比如那個高鐵上大聲背誦課文的孩子,從學習的角度來說,他無疑是非常優秀的。抓緊一切時間,去努力學習。但是,從社會公德的角度來說,他的行為,無疑是在打擾其他乘客的休息,影響車廂內的環境。
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是真正有教養的孩子和家長,絕對會將後者置於最關鍵的地方。
不打擾別人,本身才是最大的美德。
2.有教養的樣子更美
當然,像這種特殊的情況,畢竟還是少見。更多的時候,努力學習這件事,也不會和教養本身產生衝突。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在保證自身教養的前提下,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教養其實是一個人本能的體現。而且,學歷的高低,也不一定和教養本身有絕對的關係。如果家長們覺得,只要自家孩子成績夠好,學歷夠高,就能擁有很好的素質和教養,得到大家的喜歡,那絕對是大錯而特錯。
真正的教養,需要從日常生活當中,一點一滴逐漸形成,而不是學學課本就能學到的。
3.讓孩子養成好的教養,孩子終身受益
一個有教養的人,在未來生活和工作的時候,會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欣賞,讓人願意與之溝通。
和很多謀生的本事不同,教養本身,提升的是人的內在。而這種內在的差別,或許短時間內不會讓人有多大差別,更不可能讓孩子在考試的時候,多答對幾道題。但從長遠來看,卻能保證孩子未來走得更高更遠。
所以,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孩子個人學業方面的培養外,更要注重孩子自身內在的提升。當我們把觀察的尺度,由一小段時間換成孩子一生的時候,我們便會發現,所謂的教養,其實要遠比一些專業知識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