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是生活的修行

2020-09-03 lhdeng525

我考上大學比較早,那時候上大學生是山區小縣城普通學生較少的出路之一,我成績一直比較好,高中畢業就考上了大學,沒有復讀的經歷,我都大學畢業後,我的一個同班同學才考上大學,整整復讀了4年,可想需要多麼大的毅力,當我聽說了他的高考故事不禁唏噓,第一年沒有上線,復讀一年,高考時,他媽媽為了讓他午睡一下,說讓他放心午睡,到時叫他,不知是累了還是怎樣,居然他媽媽也睡著了!結果跑到考場已經快禁止入場,坐下後他一直手在抖,半過小時沒寫一個字,成績可想而知,又落榜了,只好又復讀,第三年高考時,他媽媽和他居然看錯時間,又遲到了,錯過了入場時間,成績為0,又落榜了,沒辦法又開始第四年補習,高考時不敢再睡午覺,直接在學校吃飯休息,終於過了分數線,上了本省的一所師範學院,畢業後回家鄉當了一名老師,我和他沒有多少交集,聽說教書還不錯,也是靠自己的毅力改變了命運,聽說有機會從政,他也放棄了,一直從事教學,也和他的堅韌性格有關吧,想想自己天資聰穎,但是缺乏毅力,想法太多,做過技術當過工程師,也做過行政,不滿足平庸,又下過海辦公司,當過老闆,炒過股做過期貨,起起伏伏,也沒有成功,最後還欠不少外債,實在是失敗,當我痛定思痛,想起了我那個同學,他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貴在堅持,他已經成為中學特級教師,小有名氣,而當年比他優秀的我成為一名無業人員,諷刺得很!前年一個機會,我的一個企業家大學同學問我願不願意到他公司做事,要是以前一定婉拒,這次我沒有猶豫立馬答應,做的是基層工作,在一個片區做管理,慢慢又恢復了自信,其實人生就是修行,能力大責任大,腳踏實地做事,不要以賺錢多少來衡量工作生活,普通人就過普通人的生活,要成功一定要堅持,共勉吧!

相關焦點

  • 不管生活條件具不具足,都要堅持修行!
    比如說住的地方,稍微不如意他就接受不了,不能夠將就;對吃的東西特別講究,稍微不合口味就覺得無法下咽;或者條件差一點的時候,就修行不下去了。這樣大大地障礙了修行。在座的各位大多是四十歲以上的人,你們可不要忘了,我們都是窮苦人出身,小時候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有那麼多講究呢?比如說我,牛圈裡面睡過,討來的飯吃過,有什麼了不起的呢?
  • 聖凱法師:「生活即修行」不是修行墮落的藉口
    於是,「生活即修行」,成為佛教徒理解佛法與生活關係的理論基石與經典詮釋。在現實型態中,更可以發現唱歌、喝茶、下棋、打球等現實生活都成為「修行」的口號;生活即修行,既給修行帶來現實的感召力,也會帶來修行的墮落詬病。因此,深入理解「生活即修行」,是當代佛教界在弘揚佛法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是佛教徒正確處理好佛法與生活的重要現實問題。
  • 20個實實在在的生活寄語: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四、想要活得更加睿智和通透,就得從你當下實實在在面對的煩惱、困惑和迷茫處開始修行,就得從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學會認識你自己,改變你自己,最終完善你自己。
  • 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放下,是修行的訣竅。放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實屬不易,放不下往往是因為我們看不破。比如我們在長途跋涉時,如果一直找不到衛生間,開始的時候是煎熬,等終於尋得一處,那會通體放下,頓時會暢快淋漓。但如果我們是身體不適,即便到處有衛生間,我們的身體會也會痛苦難熬。
  • 修行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靈修有點被「修行圈」玩壞了——各種粉飾了神秘玄幻色彩、要價不菲的課程,可謂大大「豐富」靈修的外延。魚目混雜的產業之下,靈修被泛化,有些「衍生品」顯然處在了科學、理性的對立面。  可以說,花錢上課符合都市人急功近利的行為方式。但即使這種快餐式消費實則為真正的靈修人士所批評,也不應因此就被貼上文藝、女性等標籤,而置於公眾視野下遭受「審判」。
  • 《金剛經》:在家修行佛法的8條建議,讓修行成為一種生活
    前言對於修行和學佛,很多人都有所誤解,認為必須要清心寡欲,遠離世俗,甚至到寺廟去。實際上,"生活處處都有禪",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進行自己的修行。這其實是一種智慧、健康的生活態度。那麼,在家應該怎麼學佛?關於修行有哪些建議?
  • 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
    對於修行人來說,生活即是道場,生命是一場修行,神聖而莊嚴!關鍵就在於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它。生活無處不是修行,每一種事物的出現都有它的因緣,對此我們應當學會反思,體會它們的存在,領悟它們的因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各種問題,化解種種煩惱。
  • 永遠都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修行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是我非常崇敬的人之一,他曾經說過:人生就是一個道場,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在慢慢地修行。從早晨起床,就開始了修行,穿衣、吃飯、工作都是修行。所以,人生有很多種活法,我們都在追求著高質量的活法。糊塗著活是一輩子,精進著活也是一輩子。生命當中追求更多的,就是肉體與心靈上的體驗,它是一個量的問題。
  • 如何解釋堅持禪修行的好人反而會生病這個事情?
    譬如說這一輩子前面是造做惡業,後來改邪歸正開始造善業了,死掉時反轉下一輩子是往生到人間來繼續修行來了,但是來到人間繼續修行時,你可千萬要小心,修了一半退轉的有沒有?有。大菩薩身邊都有退轉的,什麼原因?因為會有種種境界現前.....入惡道去了,因為有種種的惡因緣纏繞,所以你得堅持,堅持之後又可以把善業牽引出來,,再把善業增廣,進而把善心延續到修行這方面,就叫世世常行菩薩道,是從最初到最後都是行菩薩道。但是這樣很難!因為有種種的惡因緣纏繞,所以當你修行時,行著行著就有讓你遠離修行的緣出現了,你就要知道一定是過去世曾經造作了種種惡業的緣故,因此更要堅持修行!
  • 禪修心得 修行真的不需要離開生活
    師父也希望我把這篇心得與大家分享,因為我那時候馬上就回家了,師父們也說修行是不能離開生活的,所以我就想用心體會一下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一併和大家分享。在家裡一共呆了半個多月,也沒有刻意的去打坐,剛開始也有擔心方法會不會退失。但發現躺下沙發上、散步時、陪老媽看電視等等都可以用上方法,這些天過去,確實感受到修行不離我們的生活工作,如果真正掌握了方法,反而更有利於方法的落實。
  • 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認為我在修行
    許多學佛的道友,在修學之路上可謂十分精進,早晚定課從不缺漏,工作生活當中也總有意識的提醒自己要具修行的心態,用意識心規範自己的言行。數年堅持下來,雖然在學識和形象上已頗具大家的風範,但因不是徹法底源、用不生滅如來藏心起修,故始終未能擺脫知見的束縛。
  • 《人生處處是修行》:願有一顆簡單的心,清淨看世界,歡喜過生活
    57堂修心課,直面人生遇到的所有難題,一篇篇充滿智慧的文字,撫慰因生活疲憊的靈魂。修行,修是調伏自己的心,行是踐行自己的願。人生處處是修行,在吃飯裡修行,在睡覺裡修行,在工作裡修行,在失戀裡修行,用戒智悲的方法,感悟佛性,獲得覺知。保持覺察,就是最好的修行。
  • 佛法:修行不一定非要吃素,但真修行人都堅持吃素,究竟為什麼
    比如有些人也想禮佛修行,但暫時真做不到完全素食,這時候如果有強硬的規定,那這人就可能失去了親近佛法的機會;其次,就是某些特定情況下,不吃肉不足以活命。但,有一個情況,那就是只是為了貪圖口欲去吃肉,這個和直接殺害眾生其實區別不大。明明有可以吃素的條件,卻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慾,經常吃肉,完全不顧及眾生被殺時的恐懼和絕望,這就有悖於一個修行人該有的慈悲心。
  • 終南山修行聖地,五千多位隱士藏身終南山,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日前,本報記者跟隨張劍峰前往終南山尋訪隱士,揭秘終南山傳承千餘年的修行傳統。
  • 為了修行,印度男子從13歲絕食,堅持不吃不喝不排洩,後來怎樣了
    修行也許就是一種尋找「真面目」的方法,但修行也分種類,有人苦行,有人念經,有人辟穀,有人修心。但這世界上居然有人號稱通過不吃不喝不排洩修行,難道他修的是空空大仙嗎?印度,一個受宗教文化影響非常大的國家。
  • 淨慧老和尚:修行人,怎樣在生活中鍛鍊和考驗自己?
    修行得好或者不好,有進步或者沒有進步,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遇緣逢境來考驗自己,在逆境中來考驗自己。因為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要了生脫死,最終在生死這件大事面前能夠作得了主。也是考驗修行人的一種現實的境界。在逆境中不能動心,在順境中更不要動心,順逆都有方便來對治,順逆都不動心,修行才有少分相應。
  • #技能改變生活#心理學自我成長的模式與修行,是一樣的嗎?
    這一點與從自我到無我的修行非常相似。事實上,在未肯定自我之前,是無法達到無我的境界。所以,我們必須先從自我接納、自我肯定練習起。自我接納是接受一個完整的自己,自我肯定就是肯定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對於過去或現在的所做所為,還是身、口、意的一切都要負起責任,在整個以當下為基礎而無限延伸的過程中,自我一定要時時對自己負責。
  •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其實修行一直就在紅塵之中!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在山上?在廟裡?還是在社會當中?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修行的方法真的對嗎?-----文章/匿名「佛友投稿」首先,要肯定的是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非得在山上、在廟裡,而是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在我們真真實實是生活當中的。六祖慧能禪師曾有偈子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有些人似乎「修行」非常的精進,沒事就去廟裡,一有時間就打坐、念佛、誦經。
  • 從事中醫,順道而行,就是修行!
    作者:董洪濤修行,不是非要靜坐,也不是非要遠離塵世。當在人間,當去做事,當去利益他人,從中安和己心。我是一名中醫人,我熱愛中醫,我堅持認為:從事中醫,是一項高尚的工作。順道而行,當然是修行。一、喜歡中醫,然後才能順道而行作為中醫人,一定要喜歡自己的工作。越是喜歡,越願意去堅持。否則,堅持即是痛苦。真正的中醫人一定是熱愛中醫的,而且,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因為執著,所以更熱愛。
  •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來提升境界?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來提升境界?《無量壽經》的全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就是,對自己和生活的環境真正通達明白的人。稱為佛。佛是人通過精進修行而成佛的。莊嚴是指,生活環境無量的美好,就叫做莊嚴。清淨是指,遠離一切貪瞋痴慢疑這些對心靈的汙染。清淨平等覺,就是佛教給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用清淨,平等,覺悟的心,來對待一切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