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意淫是精神鴉片?會導致4方面心理傷害,要學會這個能力

2020-11-02 了凡心療愈

意淫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描述。它是人在現實生活當中,對欲望不能滿足後的一種自我心理彌補機制,通過頭腦的想像來彌補自己欲望不能滿足造成的匱乏感,你獲得如同欲望滿足以後同等的愉悅感……

意淫每個人都會有的,據說男人每6分鐘就會意淫一次,只是每個人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罷了,男性沉迷於小說幻想自己穿越回到過去當王爺。又或者將自己虛構成遊戲當中的某個英雄的角色中快意恩仇。女性把自己想像成沉睡的公主,等待王子的那一吻,又或者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萬人迷,沉浸在別人的恭維跟虛榮當中!直白的說這就是做白日夢的過程!

如果長時間的沉浸頭腦的這種愉悅感,為了追求這種愉悅感作為目的的話,你就會像吸毒上癮一樣難以自拔,會發展成精神鴉片。這樣造成的危害顯而易見,首先你會過度沉浸在頭腦思維當中,會給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認知造成極大的偏差跟誤導,那麼你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當下現實脫節,夢想照進現實更顯殘酷!

第二個方面的心理傷害就是過度沉浸在頭腦的思維裡面,你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會給生活帶來極大的障礙。比如注意力難以集中到當下現實的生活當中來!

第三方面的心理傷害就是,長期意淫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非常的怯弱膽小,對當下所處的環境有諸多的抱怨不滿,甚至會有一些病態的行為,會給人格造成極大傷害!

第四個方面的心理傷害是引發更多的心理危機。看到這裡大家如果對專欄文章有所了解的話,就會意識到這在抑鬱症狀態下或者社交恐懼症狀態下的時候思維模式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只是意淫內容會有所不同罷了,比如男性長期處在意淫狀態下很容易導致性癮症,頭腦裡抑制不住地總是想那些淫邪的東西,當意識回歸會加重抑鬱和自卑的心境,加深心理的陰暗面,對人生造成很大的阻礙,深陷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

既然意淫是人的心理活動,並沒有褒貶之分也不需要我們大加排斥,只是此外任何事物過猶不及,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推崇家長讓孩子及早社會化,意識療法(TOC)提倡學會從頭腦虛幻世界直接切換回當下現實世界的能力。即便偶爾進到頭腦的世界享受片刻的愉悅,你也能夠及時的脫身而出回到現實的世界,分清這兩者之間的界限,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出離頭腦的能力。

頭腦被欲望牽制開始編織五彩斑斕故事的時候,要保留一份意識,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很重要,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成為最大的問題。生活中你對某些東西求而不得的時候,你要適時的學會放下對這個東西的執念。用感知去代替你的思維,通過身體上的勞作轉移頭腦的焦點,就不會對頭腦過分認同鑽牛角尖,又或者沉溺在意淫的夢境取悅頭腦。

意淫是頭腦被馴化後的一種習慣,你也可以在當下的行動當中去新建另外一個習慣,很多人只會停留在頭腦層面去對抗自己的那些不好的想法,偶爾一兩次你可以及時截斷欲望,但大部分處在你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的狀態,這是很多人意淫過後而感到萬分沮喪低迷懊惱自責絕望的原因所在。

當你欲望來了進入自己的頭腦,緊接著你意識到了可以及時回歸到現實,不斷的在現實跟虛幻之間來回切換,慢慢的一種新的習慣就會形成,你開始獲得出離頭腦的能力,那麼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完完全全的!你就成為了自己身心的主宰,你不再通過意淫來彌補那些沒有被滿足的欲望,獲得心理暫時的平衡,將自己的意識全然投身到當下的行動當中去,你的生命將為之綻放。更多出離頭腦的內容可以參詳以下專欄:

相關焦點

  • 浙大碩士稱「雲吸貓」是「精神鴉片」,網友吵翻天!
    該生在論文的結論中說:吸貓文化的背後是當代中國青年群體的無力感和精神虛無那麼雲吸貓到底算不算是"精神鴉片"呢?廣大網友們炸鍋了...對於養貓人士來說,面對生活的壓力從四面八方雲集,和每天像傀儡一樣漠然麻木重複的生活,貓咪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大精神寄託,我們冷漠面對生活,卻又總是不經意間會被貓咪所感動。
  • 從精神變態者到「日常施虐狂」:人類為什麼會去傷害無害的人?
    與虐待狂不同,精神變態者不會僅僅因為他們能從中獲得快感而傷害無害的人(儘管他們可能確實會從中獲得快感)。精神變態者想要得到一定的事物。如果傷害別人能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他們就會這麼做。他們會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不太能感到同情、懊悔或恐懼。不僅如此,他們有能力理解別人的感受,但自己卻不會受其感染。
  • 為什麼說男人要遠離「壞女人」,她身上有什麼東西會傷害男人?
    導語:為什麼說男人要遠離「壞女人」,她身上有什麼東西會傷害男人?文/一起說情感,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一起說情感01.喜歡說自己男人不行,誇人家老公強愛屋及烏,愛一個人就要愛他全部,聰明的女人,當愛上一個男人後,就會自覺的適應他的生活起居和興趣愛好,並一起和他學習成長。男人身上的能力和本領,既然愛了,就要尊重和理解,並適當的誇獎他的進步,一起為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打拼,因為你看上他,並非只是說他能力某方面的好,而是他的全部。
  • 從精神變態者到「日常施虐狂」:人類為什麼會去傷害無害的人?
    這有助於解釋某些令人困惑的行為,比如有的人會傷害曾在經濟方面幫助自己的人。自由社會認為,讓別人受苦就意味著我們傷害了他們。然而,一些哲學家拒絕接受這種觀點。在21世紀,我們還能想像「殘忍即仁慈」這種態度嗎?虐待狂和精神變態者從傷害或羞辱他人中獲得快樂的人是虐待狂。
  • 宣揚精神鴉片的某奇葩帳號被封,談一談他到底錯在哪裡
    1 精神鴉片迄今為止,歪道邪宮刊發的觀點令人瞠目結舌的比比皆是,但擁躉依然熱捧追隨並堅信。群體愚蠢和群體反智的後果,絕非中國幸事,吸食精神鴉片只會摧毀自身無法戰勝對手。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綜合國力上迫近美國,就是因為堅持走了科技強國、工業強國的道路,而不是醉心於典籍治國玄學治國。如果所有人都罔顧事實,只會利用造謠宣洩情緒、黨同伐異,編織信息繭房來自我麻醉,中國還能實現偉大復興嗎?
  • 英國把鴉片帶來清朝,並且發動侵略,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根治痢疾,一個是用藥物把身體素質提高,第二種是要經長期的鍛鍊身體,把素質提高。這痢疾的病可讓慈禧太后頭疼了,說到吃藥的話,當時就是因她身體不佳,而吃藥過多了,便得了這個痢疾病。都說是藥帶了三分毒,這如果再吃藥過多的話,恐怕病情一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
  •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
    如果我們放任不管,負面情緒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能爆發,嚴重的還會讓人自卑、抑鬱甚至精神分裂。更主要的是負面情緒會消耗我們的精力,使你沒辦法做好其它的事情。還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不能平靜地處理問題或者很壓抑或者很衝動。無論我們的情緒是怎樣的,都要為自己準備一個能夠治療負面情緒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心理急救藥箱」,這是《情緒急救》的作者蓋伊·溫奇博士提出來的。
  •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自我傷害如何破?
    ,幾乎所有的足壇人士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斯皮德自殺的原因是外界猜測的焦點,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知道是什麼導致他選擇了這一條不歸路,不過,蓄意自我傷害行為作為一種「心理病」,其發病機制與個人心理特徵有關,也與社會、家庭、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部分蓄意自我傷害者相對一般人群,成熟應對能力低、抑鬱程度高、情緒不穩定性、憤怒特質高、自我愉悅或滿意度低。他們在社會、家庭環境中,支持感受低。
  •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這些方面要注意!
    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諮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1、抑鬱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症,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
  • 答應我,對寶媽好點兒,別讓她被植入「精神鴉片」,好嗎?
    電視劇《天道》裡有一句話:「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同。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那個暴利是由人的主來決定的,支配人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破解了這個文化屬性的人,就掌握了財富的密碼。
  • 摔掉孩子手機前,請先戒掉自己的精神鴉片
    它不僅會導致孩子視力嚴重下降,肩頸不適等身體健康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頸椎嚴重變形。而且沉迷手機也會使孩子產生諸如厭學、叛逆、網癮、親子關係障礙、人際交往障礙等等孩子常見的心理問題。而孩子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用無辜又害怕的眼神望著你,因為平時的你就是這個樣子的。
  • 取笑、意淫英語老師的可怕後果
    因為在高中意淫英文老師,我的英文水平現在非常差,這就是報應吧!真是賤啊,英語老師又沒招我惹我,我為什麼要意淫人家?高中那個時候,真是一個緊張又造業的年齡,英文老師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女老師,不知道是不是身體不好,經常出現口誤,並且經常播放一些音頻視頻,我將其視為故意不講課用這些多媒體資料佔用課堂時間,於是,就專門記載她說過的錯誤的話,在同學中傳閱,損害她的聲譽,還偶爾出言不遜,並意淫人家,真是賤啊!大學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專門逃英語課,研究生期間考過三次六級沒考過,這算不算報應啊!
  •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自己傷害自己?家長該怎麼做
    寶寶會走後,活動能力明顯增強,喜歡上窗臺、爬桌子、翻箱倒櫃,這時受傷就更是難免了。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適當地受受痛也是有必要的,他能從中吸取更多的經驗教訓。如果孩子在摔碰後哭泣,安撫幾分鐘後又繼續玩,應該說就沒有多大問題;但如果孩子從高於1.5米的地方摔下或出現昏迷,應該立刻去醫院檢查,因為這時往往會出現內傷。
  • 為什麼孩子總是被傷害?沒有培養冒險精神,才是孩子不安全的關鍵
    科學研究發現,從小就沒有冒險精神的孩子,會失去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內在世界,情況嚴重的對心理髮育還會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有些孩子會得抑鬱症、自戀等。一,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本能對於人類來說,冒險精神就是自身的生存本能。具有該精神的人,通常會特別獨立,且對自己有信心,絲毫不會缺乏安全感,當遇到危險事情時,也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恐懼心理。回到遠古時代,當初的人類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屆時環境現象叢生,若是不懂得冒險那很快便會被世界淘汰,根本就無法存活下來。
  • 孩子有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為何家長要做心理疏導
    你為什麼總是好為人師的去忍不住要說兩句,你說的這幾句話到底是讓孩子高興還是痛苦?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你考慮過沒有?孩子30多歲沒找到對象,你給他提醒難道就能解決問題了?你不給他提醒難道他自己就不考慮這個問題了嗎?如果他根本不考慮找對象的問題,你和他提這件事那能改變他的他的思想嗎?這些都是皇上不急太監急啊!家裡有一個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基本上也是焦慮抑鬱。
  • 黃色網站、網絡小說、手機遊戲……「精神鴉片」,正毀掉你的孩子
    網絡世界讓兒童置身於各種各樣的風險與傷害中,它們包括但不限於接觸有害信息、遭受性虐待、性侵、網絡性侵犯等……同樣,被譽為「網絡鴉片」的網絡小說也是遺毒無窮。很多網絡小說,就是為了賺錢而寫的意淫式的東西,根本談不上文學,那是一種毒害思想、侵害人的精神和生活的毒藥!
  • 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談抑鬱症流行原因,自戀文化導致自我否定
    ——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馬丁·塞利格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抑鬱症患病人數會持續快速增長?有人猜測這是因為有關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改變了。事實如何?也有人認為之前的抑鬱症都被歸類到了「神經衰弱症」,美國精神醫學學會1980年版出版DSM-III(《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後取消了這一分類,而中國的診斷手冊裡至今還包括這一分類。但是,神經衰弱的描述與輕度抑鬱症相似,與重度抑鬱症明顯不同,重度抑鬱症患病人數和比例的增加不可能是因為歸類不同導致。
  • 否定打擊式教育,為什麼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身心健康,不言自明,分別是指身體和心理(精神)的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但不妨礙我們就幾種特別容易被家長忽視的方面做探討,目的是如何讓孩子真正茁壯地成長。今天,我們則圍繞著「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展開。
  • 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歷史真相
    提起鴉片,中國人首先聯想起的是近代遭受的恥辱,它往往勾起中國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鴉片是中國近代苦難的根源。這種認識大致沒有錯,但是我們對鴉片的認識如果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  鴉片是毒品,現在無人不知。可是過去的幾千年中,鴉片大多時候被人們看做一種靈丹妙藥,甚至被當成一種神物。而且,鴉片在西方被發現和使用的歷史比中國久遠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
  • 3歲女童手指無法屈伸,元兇家家都有,這類「精神鴉片」害娃不淺
    而如今手機似乎已經成了樂樂的精神鴉片,只要一會兒不玩,孩子就會哭鬧個不停。媽媽這時候才知道後悔,急忙和醫生商量治療方法。    那麼,手機類的電子產品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傷害呢?  1、影響孩子視力  很多人在玩手機的時候都會有個感覺,如果長時間看手機,眼睛會感覺十分的乾澀,嚴重了還會有發癢發紅等情況出現,其實這就是電子產品對眼睛造成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