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有幾處鮮為人知的細節,去過故宮十次的人也未必知道

2020-12-20 夜讀史書

故宮是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宮,它匯集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太和殿位於故宮中軸線上最顯要的位置,是故宮當之無愧的核心。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故宮三大殿之首。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太和殿是明清兩代帝王上朝聽政的主要場所,其實不然。太和殿的主要用途是舉行國家重大典禮,比如新皇登基要在太和殿舉行加冕儀式。而平日裡皇帝辦公主要是在乾清宮、養心殿等場所,太和殿基本不使用。

我們在參觀故宮的時候,太和殿往往是必去的場所。但關於太和殿的一些細節,即便去過故宮十次以上的人也未必會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太和殿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在整個太和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位於大殿中央的皇帝寶座,它的正式名稱叫:髹金漆雲龍紋寶座。關於這張寶座,還有一段頗為曲折的經歷。髹金漆雲龍紋寶座的製作時間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也有人認為嘉靖年間的寶座在明末時期被李自成毀掉了,現存寶座是清朝時期製作的),寶座上盤繞著13條金龍,椅背正中是一條正龍,看上去大氣磅礴。

1915年,袁世凱竊國稱帝。為了體現自己新人新氣象,袁世凱下令將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搬走,換上了一款新式寶座。自此,這張全中國最重要的椅子就不知去向了。許多年後,專家在故宮博物院一間存放廢舊家具的庫房裡發現了一張造型精美、工藝複雜的龍椅,通過與清末時期太和殿中照片的對比,終於確定這就是被袁世凱搬走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1963年,文物專家對寶座進行修復,這便是我們今天在故宮太和殿中所看到的寶座。

我們現在參觀太和殿的時候,大殿中上方的巨大匾額非常吸引眼球,上面書寫著四個大字:建極綏猷。意思就是指:皇帝君臨天下,上對蒼天,下對黎民百姓,都負有神聖的使命,既須承天而建立法則,又要撫民而順應大道。這幾個大字是當年乾隆皇帝親筆書寫,可能目的是為了提醒子孫後代不要忘記為君之道。然而,1915年袁世凱稱帝的時候,這塊「建極綏猷」匾額也被取走了,而且再也沒能找到。今天我們看到懸掛在太和殿上的「建極綏猷」匾額是專家根據1900年時一個外國記者拍攝的太和殿照片複製出來的。

太和殿中一共有72根柱子,其中位於正中央的六根柱子最為特殊。這六根柱子高12.7米,直徑1.06米,用純度為99.99%黃金製成的金箔包裹,柱子上是蟠龍圖案。《周易》中寫道:「時乘六龍以御天。」這六根大金柱寓意著帝王統御著時勢的運轉。

2005年,故宮博物院對太和殿進行全面修繕。當工作人員進入太和殿上方的舉架(天花板上面的空間)時,卻意外地發現這裡依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安放著五座神秘符牌,符牌前放著靈芝、燭臺、香爐,用於供奉尊神。五座符牌上刻的內容大致相同,只是供奉的尊神名號不同。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為四層,內容依次為:漢傳佛教的經文;佛教與道教融合的方位神的名號;藏傳佛教的咒語;道教的璇璣八卦。符牌背面則是七十二道太上秘法鎮宅靈符。

專家從清宮檔案中發現,雍正九年(1731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降旨,在紫禁城最重要的三個地方: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各安放一塊符牌。這一年雍正皇帝曾得了一場大病,他可能是想通過鎮宅神符來祈求各路尊神,保佑他身體安康,家國興旺。

相關焦點

  • 它曾是電影《末代皇帝》拍攝地,但去過故宮十次的人也未必認識它
    故宮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宮殿,一直深受人們所敬仰,在故宮裡邊分別有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和太和殿,如果是對於故宮不了解的夥伴很難分清這些宮殿所在的位置,其實看似相同的宮殿仔細分辨各有不同之處,那麼如何識別故宮太和殿?靠它們你就知道了!
  • 被稱為「金鸞寶殿」的太和殿究竟有多尊貴?
    太和殿,是人們俗稱的「金鸞寶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之一,這太和殿是皇權的象徵,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此舉行盛大典禮。,但其實剛開始太和殿並不是這個名,而是「奉天殿」 ,順治時改名為太和殿,我們都知道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的宮殿,那太和殿到底有多尊貴呢,這幾點說明一切。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因著文物保護的需要,我們去故宮玩時,最多只能湊到太和殿大門口,遠遠地使勁往裡面瞅兩眼。  因此,我敢打包票,你肯定沒有見過這樣的太和殿↓    半透視的大殿外部,每一處小細節都被標了出來。  連太和殿門前廣場上的「老古董」都來了個大集合和百科式介紹。
  • 被袁世凱的「草包椅」換掉的太和殿寶座去哪了
    1947年,故宮博物院接收前古物陳列所,把袁世凱放在太和殿的繡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換上清代製造的龍椅,但選擇了幾個,都和後面的雕龍髹金屏風不協調,並且尺寸太小,與太和殿的宏偉氣派不相稱。太和殿原來的龍椅究竟是什麼樣式,原物在哪裡,還有沒有,工作人員完全沒有頭緒。
  • 太和殿大修竣工今開放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聚焦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盛裝迎客六大亮點     ☆太和殿重新開放 推出10個重量級展覽            ☆首次放「鎮物」        封蓋、塗灰泥……2007年9月5日,太和殿正脊合龍,一個寶匣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安放回「龍門」。這是故宮首次安放鎮物。
  • 為什麼中和殿要比太和殿、保和殿小很多
    中核電,故宮外朝三大殿是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始建於明永樂是吧?中核電是我們沿著北京故宮中軸線,穿過太和門,轉過太和殿後看到的第二座大殿。這座大殿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行大典前的休息室,它始建於明朝,最開始叫華蓋殿,後更名中極殿,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將它改名為中核電。
  • 比故宮太和殿還牛的建築——太廟
    話說北京有這麼一座大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牛。朋友們驚呼,是誰,這麼大膽,敢超過皇上的金鑾殿。回答:皇帝他爸爸,他祖宗。啊!驚出一身汗,我說的呢?除了皇帝他祖宗,誰還敢呢?從面積上來說,故宮的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太和殿從面積上來說,略大於太廟的大殿。但是太和殿的木材為東北的松木,而太廟的大殿是名貴的金絲楠木,材質上是天然之別。
  • 故宮太和殿上騎鳳仙人後面的10個簷獸,分別是什麼,你知道幾個?
    去過故宮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故宮太和殿上騎鳳仙人後面有10個奇形怪狀的簷獸,有些人大概知道這些簷獸都是什麼,有些人對於這些怪獸能夠認出一二,而有些則一點不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古人認為將其修建在屋頂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作用,是大家的守護神。02 鳳鳳作為鎮宅的很少,在古建築上多見的是龍,但是也有的古建築上可以看到,比如這故宮太和殿上。在故宮太和殿上安置鳳,使得其整體造型生動和諧。
  • 從五脊六獸說太和殿脊獸順序
    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歇山頂結合了直線和斜線,在視覺效果上給人以稜角分明、結構清晰的感覺。卷棚頂卷棚頂沒有明顯的正脊,屋面前坡於脊部呈弧形滾向後坡。卷棚式屋頂多用於園林建築,在宮殿中多用於傭人等所居的邊房。
  • 太和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可以值得遊玩
    北京故宮最有名太和殿也是比較知名,故宮從明清開始已經成為皇帝登基的地方之一,那麼故宮的太和殿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皇帝從太和殿開始,第一次來北京,掌柜覺得大家就應該去故宮。故宮是北京,應該說故宮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築,不是之一,是最有名。
  • 太和殿進不去,有個宮殿就不要錯過了,和太和殿一樣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每次去故宮都只能被圍欄擋在外面觀望太和殿,太和殿裡華麗的裝飾,以及神秘的「金磚」,我們只能站在殿外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 《我要去故宮》:太和殿浴火重生,經歲月洗禮後最珍貴的歷史見證
    現在故宮的開放面積已經達到80%,其實從空間上來說並沒有太多對觀眾保留的,但是很多人在遊覽了一遍宮殿後,就不記得哪些細節了。故宮中的各大宮殿,雖以各種形式呈現在我們眼中,但是對於它們的構造我們仍只是看到了表面。而《我要去故宮》系列中的太和殿,以生動有趣的圖文,帶我們一起體驗古代匠人的建造之美。
  • 紫禁城的太和殿:宏偉的宮殿有一個隱藏了457年的秘密
    但是,今天的這座金鑾殿與當初永樂年間建好的金鑾殿有很大的區別。這個秘密到今天已經隱藏了457年了。最初的金鑾殿名叫奉天殿,建於明永樂四年,根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奉天殿<原舊廣三十丈 深十五丈> 」,合到現在的計量單位,面闊達95米多,進深近48米,可以想像一下,那時的金鑾殿,應該幾乎佔滿整個第三層基座,一定是更加的氣勢逼人。
  • 古代皇帝上朝去太和殿是走雲龍浮雕還是走臺階?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太和殿雲龍浮雕皇帝登基、生日、大婚和元旦等都在這裡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總的說來,不過是讓皇帝知道一下而已,大權實際上都操在內閣大臣手中。
  • 故宮太和殿年初大修(圖)
    國新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楊玉峰、容安才)記者日前從北京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俗稱「金鑾殿」的故宮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啟動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工程。據悉,目前太和殿大修工程的論證工作已完畢,修繕方案也已獲得國家主管部門批覆。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昨天,隨著殿內寶座除塵完畢,太和殿大修圓滿結束,遊人終於可以再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從2006年1月5日起,太和殿就被保護罩團團包圍,停止對外開放。歷時2年半的修繕時間裡,在高達35米的保護罩下,太和殿有什麼變化?  外簷彩繪原樣「拷貝」內簷  彩繪是此次太和殿大修的重頭戲。
  •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太和殿陳設精雕細刻,院子裡的雜草野長
    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這是太和殿皇帝專用通道門口的裝飾,雕刻可謂是鬼斧神工,非常的精美,在一束光的照射下,盡顯皇家氣概,文化氛圍濃厚!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紫禁城一處院落的人口出,能看到後面山上的塔頂,院中中間的長廊上有一群人在那裡乘涼,此時的時間應該是1900年前後,慈禧太后此時應該是在前往西安的路上!100年前紫禁城老照片,大殿看起來氣勢恢宏,建築非常的大氣,但是一種陰沉的氣息不言而喻,臺階上好像已經有很多日子沒有清理了,滿園的雜草已經淹沒了臺階!
  • 太廟享殿比太和殿高大?「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故宮太和殿  由68根金絲楠木柱支撐的太廟享殿  太廟享殿    提到老北京最高大的殿宇,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確實,紫禁城的「金鑾殿」在體量、規模、形制、用材上,都堪稱第一。但如果不算太和殿下面8.1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僅從大殿本身的高度來看,太廟的享殿則當數高大「之最」——比太和殿高出2米多。而且,太廟享殿殿柱的柱高、柱徑也是老北京所有殿宇中最高大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理應至高無上,讓祭祖的太廟享殿高過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反映出中國古代禮制中皇帝雖「位尊權高但不可壓祖」。
  • 太和殿大修首砌「防火牆」(圖)
    晨報訊(首席記者楊玉峰)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全國至今為止最大的單體建築——故宮太和殿經歷了四次焚毀因此,防止火災已經成為即將於下月啟動的太和殿大修工程的重點。昨天,故宮博物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通報了太和殿保護維修工程的具體方案。記者了解到,舉世矚目的這座大殿將採用防火材料等多種措施,力求為太和殿構建起穩固的「防火牆」。大修將歷時一年半時間,到2007年底、2008年初,經過修繕的太和殿將重新開放。另據了解,到去年年底,故宮共完成17項維修工程,投資2028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