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哭鬧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家人,獨自面臨陌生的環境,這是分離焦慮的一種集中表現。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情緒呢?很多父母的常規做法是這樣的,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第一種,不停地安慰孩子
作為一個過來的幼兒園家長,在接送孩子時,曾無數次看到家長站在門口安慰哭泣的孩子,孩子扒著父母的衣服不讓走,哭得撕心裂肺,老師在門口無奈地看著,有的家長甚至單獨把孩子拉到一邊,不停地哄著孩子,好話都說盡了,但是孩子好像什麼都聽不進去,最後情緒沒有得到緩解,家長上班也遲到,憂心忡忡地度過一天。
第二種,哄孩子第一個來接她
還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不適應,父母在送孩子的時候就不停地許諾會第一個來接她,這會導致父母在下班時火急火燎地往幼兒園趕,也會得到孩子的埋怨,說好的第一個來接我,你怎麼遲到了呢?父母一臉歉意,對不起啊,寶寶,路上實在太堵了。
第三種,放學詢問不愉快經歷
還有的孩子放學了,父母不停地詢問,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飯菜合不合胃口?你哭的時候老師安慰你了嗎?有沒有打你或者是罵你呢?孩子一想到不愉快的經歷,情緒立馬又變得失落起來,趁機又開始向父母裝可憐,引得的父母一陣心疼。
第四種,特別優待
孩子第一天上學,不知道他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父母和老人憂心忡忡,等到孩子放學了,立馬親熱得不行,抱著孩子不撒手,平時吃不到的零食會買一大堆,不讓看的電視和手機,盡情地看個夠,給孩子做一大堆愛吃的飯菜,孩子在家裡受到了更高的關注度,他變得更不願意上幼兒園了,因為兩下裡一比較,待遇差別實在太大了。
父母的種種做法其實是在彌補孩子,他們在潛意識裡覺得孩子上幼兒園是一件受苦的事情,捨不得孩子哭,捨不得孩子單獨一個人。儘量地用情感和物質去彌補他這一天的缺失,但其實這樣做非但沒有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反而讓孩子變得變本加厲。
第一,會讓孩子覺得,只要不想上幼兒園,只要哭鬧就有好吃的,好玩的,父母也會千依百順。
第二,父母對他越好,就證明幼兒園越不好,他更不願意去幼兒園了,對幼兒園也更加排斥,往往這樣的孩子是最牴觸幼兒園的,適應期也很難過去。
那麼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真正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呢?這幾種做法可能跟你想的很顛覆,但其實卻最高效。
1)送孩子要乾脆
送孩子入園,父母要乾脆利索,不管孩子哭得多難受,把他交給老師就微笑著離開,越遲疑就越會放大他的焦慮,很多孩子在看到父母走了以後,很快就能平靜下來,跟周圍小朋友玩在一起。
2)不要瞎承諾
除非父母能夠保證第一個衝進教室接孩子,否則不能隨便許諾第一個接孩子,這也會讓孩子的下午很難捱,父母應溫柔地告訴孩子,你睡了午覺,吃了晚飯,我就來接你。
3)不要問一大堆問題
接到孩子的第一時間,父母迫不及待要跟他分享一天的幼兒園生活,還會詢問是否第二天繼續入園,這會讓孩子產生恐慌,怎麼還要上幼兒園呢?正確的做法是表揚孩子很勇敢,父母很想念寶寶,他入睡前,也可以偷偷告訴他,老師很喜歡他,同學們也喜歡跟他玩,第二天還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在等著他,讓他變得有期待,第二天也會非常順利。
分離焦慮會在何時結束?
通常情況下,孩子入園的前兩個星期會表現出不同的牴觸情緒,但如果父母引導得好,孩子適應幾天就沒事了,還會非常期待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在周末的時候還主動要求去幼兒園。孩子進入幼兒園是長大的表現,並不是去受苦,父母的心疼可以理解,但這種情緒不要過多的傳染給孩子,有時候,分離焦慮更多地體現在家長身上,我們更要放平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