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文章讀不懂的經歷嗎?語文學習,如何才能「讀懂課文」?

2020-12-15 語文亦國學

一位家長問我,孩子詩歌鑑賞總是考不好,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我說有啊,讀懂詩歌就行。他問,怎麼樣才能讀懂呢?我說,真讀,讀出問題,讀出個性化思考。他再問,怎麼樣才能讀出問題,讀出個性化思考呢?我說,不輕易相信教輔資料,每一個詞句都自己想一想,作者到底想要表現什麼,為什麼這樣表現,這樣表達好不好,是否符合常識,符合人之常情……

現實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是缺乏「真讀」能力的。其語文學習中的讀書,多隻停留在認識生字詞、解釋好詞語、能大體知曉主要內容、能藉助參考資料知曉作品的主題意義、藝術風格,能依照套路完成相關的課後作業。這樣的閱讀,思想不在場,大腦成為他人精神的跑馬場,無論如何也算不得真正的學習。依靠這樣的學習,高考考到140分,只能是在夢境之中。

會學習的孩子,當然不會這樣做。會學習的孩子,必然懂得和作品對話,和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對話,會在不斷地追問中真正思考各種問題,然後將自己的思考轉化為體驗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比如,學習杜甫《兵車行》,若真的以為杜甫在記錄一次真實的對話,便算不得真閱讀。《兵車行》中的主客問答,是閱讀中常常被忽視的一個信息。古典文學中,以西漢大賦為代表的賦體散文,時常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敘事、寫景、狀物或議論。此種技法,在蘇軾的《赤壁賦》中依然採用。主客問答中,主與客並非兩個真實的行為主體,更多情況下,是一實一虛的兩個「我」。《兵車行》中這位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豐厚的悲憫情懷的「行人」,顯然不可能是「我」從出行隊伍中隨手抓出來的一位普通戍卒。杜甫只不過是將自己一分為二,讓一個我容身於壯丁行列之中,另一個「我」則置身路旁觀察詢問。有了這樣的安排,冷眼旁觀與感同身受便都有了思想與情感的紮根基礎。

再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句所體現的情感真的是教輔資料中所說的「這兩句詩表面是寫自然景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其實是暗示了在整個社會中,個人身份的沉淪其實算不了什麼,歷史的車輪總是在前進,新事物總要取代舊事物,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或者是中學課堂上教師最常教給學生的一種解讀:沉舟旁邊,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物爭春。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沉舟」「病樹」「千帆」「萬木」都賦予了新的意義。「沉舟」和「病樹」即是被貶謫的自己與友人,「千帆」和「萬木」則是仕途春風得意的新貴們。在我們存在的整個社會中,沒落、腐朽的事物必然是存在的,但是這種存在絲毫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終會有更進步的、更新鮮的事物會在廢墟旁發展起來?劉禹錫要是這樣表達,大腦肯定出現了短路。一代詩豪怎麼會對朝中宵小如此賞識,又怎麼會如此自輕自賤?

由此兩例即可發現,如果沒有對作品的深入思考,不去琢磨文字背後的這些問題,則閱讀詩歌時說是讀懂了,其實只能是認識了每一個字,卻並沒有了解這些字的真實內涵。

真正的閱讀絕不是這樣。真正的閱讀需要認認真真地解讀文本,尤其是經典文本。唯有真正領悟這些文本背後藏匿著的真實思想、真實情感,才能在面對各種考試時遊刃有餘。

我曾經寫過兩本中學課文解讀的書,前一本《中學語文經典文本解讀——第三隻眼看課文》立足於「人之常情」解讀了《氓》等四十篇傳統課文。以《氓》的理解為例,我便認為《氓》並不存在階級論意義上的剝削壓迫的主題,不過是寫了一個女子受委屈後的傾訴。今年剛出版的《經典文本解讀與教學密碼》則是立足於常識,努力還原真實場景下的真實生命的存在形式。比如對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句情感的剖析,就是為了修正語文教科書中的意義強加,以人之常情而探測劉禹錫彼時彼地的真實心態。我始終認為,古詩文的品讀,重點必須放在詩文重要詞句的賞析之上,需要藉助一個點而拉動一個整體。

我認為,「人」的視角是閱讀語文課文、解讀各類文本的唯一武器。人與人之間固然存在著身份、地位以及價值觀的差異,但前提必然是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都存在七情六慾,都存在一定的思維缺陷甚至人格缺陷。只有把文學作品中的人以及作者視作正常的「人」,才能在學習這些課文時跳出階級論的框子,把形象分析放到更廣闊的人情人性的世界中進行探究。立足於這樣的思考,我在平常的閱讀與教學中,便是努力分析出每一篇課文背後獨特的情感。這一點,兩本書中的絕大多數篇目的解讀都是如此。

附《經典文本解讀與教學密碼》目錄: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劉祥 ,「三度語文」首倡者,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出版個人教育專著12部,發表教育類文章一千餘篇。其「三度語文」教學主張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中學語文》等報刊均有專文推介。應邀在17個省開設示範課和主題講座共二百餘場。教學專著各大實體書店和各大網絡書店有售。

相關焦點

  • 預習只是「讀課文」?小學語文預習實用技巧,新學期好成績就靠它
    新學期的第一周,不知道升入新年級的寶貝們,都有沒有快速找回自己的學習狀態?為幫助孩子快速找回學習狀態,順利迎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在新學期學得更輕鬆紮實,「課前預習」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環節!第二,從積累角度來說,比如語文屬於語言學科注重長期積累,提前儲備一些,上課就會輕鬆一點。第三,從建立良好學習習慣上來說,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複習,是一整套很有成效的學習流程。越早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越有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
  • 期末複習階段,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帶領學生,抓好課本細讀課文
    3、 引導學生如何去體會文章的內容,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很多家長都會問老師,期末怎麼複習閱讀理解呢?這可是拉分大題,語文又不像數學,你可以把同類型的題目,多刷幾次,就能熟練掌握解題規律。閱讀的素材千千萬,我們可能在複習階段做了100篇文章,但是考試的時候一篇也沒考,學生還是對閱讀理解的答題方式不得真諦,丟了很多分。那麼語文老師在複習階段如何抓好課本為學生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呢?課本上的課文都是已經學過的,那麼對於已經學過的課文,首先我們考慮的是有沒有遺忘?還記不記得上到這一課時,老師講的內容。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不懂就要問》,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
    請你讀一讀下面的介紹:孫中山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小時候在私塾讀書,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讓我們一起走進《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同學們讀了課題,想想這篇和之前學過的其他課文有什麼不一樣?(課題前加了一個星號,它表示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
  • 判斷小學生語感好不好,讀幾篇文章便知,語文學習能力要注意3點
    也就是從聽說讀寫4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均衡發展,尤其是語感,語感在語言表達和文字敘述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語感好的學生,語文學習相對就比較容易。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感好不好?不是看他會不會說話,而是看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我通常都會讓學生讀幾篇文章,從朗讀的過程中,語文老師就能判斷出小學生的語感好不好了。
  • 學習秘籍:​用"學課文"的方法讀書
    李暢:愛學習,愛讀書,有鑽研精神。你先回憶一下,我在課堂上是如何教你們學課文的呢?李暢:您主要讓我們解決三個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來學習課文:一是課文寫了什麼——要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作者為什麼寫——要領悟文章的主題思想;三是作者是怎樣寫的——要弄清文章的寫作方法。李老師:你是否嚴格按照老師的這三個要求去讀書了呢?李暢:沒有。我在讀書時只注意了書本的內容和情節,只是大致瀏覽。
  • 語文課文是如何入選的?
    語文江湖很大,有各種流派,你提出某種觀點,挑刺都會很多,但還是要抓住讀書這個本質。 ——統編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 新的中高考改革趨勢,讓語文成為學生必須要重視的一門學科。要學好語文,閱讀是不可忽視的。
  • 初二發力學習,初三語文成績才能逆襲,別讓你的小聰明耽誤了語文
    加上一到初中,各個學科的也增加了,每天不光是語文數學和英語的作業,還有政治、歷史和地理,化學物理也在趕來的路上。於是留給語文學習的時間就不多了,偶爾看看課外書,家長還會提醒你:少看閒書,有這個時間多刷點題不好嗎?儘管初一的語文學習,就像是擴充版的六年級語文,但還是有不少同學沒有重視。到了初二,理科的加入,學習的重心都到了物理上面去了。
  • 溫儒敏教授談統編教材長課文、難課文教學
    《小英雄雨來》,比較長,但是不難讀。教材要求是嘗試用較快的速度來默讀課文。在課上介紹一些時代背景,然後安排學生自行默讀,把一些較難的字詞句梳理一下。在習題中有兩道題。一個是四個部分列出小標題,說說你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的主要內容。這就是培養在閱讀中如何把握情節和內容,它是一種能力的訓練。第二題是欣賞學習還鄉河景色。讓學生練習如何去抓景物的特點,怎麼描寫景物。
  • 低年級孩子這樣讀課文,才能事半功倍!為孩子收藏!
    於茫茫書海中,為你尋找更適合自己成長的有效資源和那些鍥入心靈的文字。與高人交心,輕鬆學習,把時間留給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喜歡我記得點擊右上方的三個點,給我標星哦,茫茫人海,永不失散。語文的關鍵就是閱讀和理解,語文的提升離不開平時語文課本的學習,比如說課文中字詞的積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等……老師要求孩子讀課文是語文中很常見的一種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朗讀課文可以讓孩子讀準字音,認識更多的字詞,達到一個會背的程度。其次就是分清段落,和每個段落都有幾句話。然後就是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等。
  • 小學二年級語文大變樣,學不好課文都讀不懂,小學生:難出新高度
    語文教材大變樣,對於小學生來說,簡直就是難出新高度,學不好課文都讀不懂。否則,當一篇課文中出現太多不會讀不會認的字,首先對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必然會大幅度衰退,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上課效率降低,想要學好語文那就很難了。
  • 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因此孩子進入三年級以後,首先就要培養孩子對課文的總結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概括課文大意,很多孩子學完一篇課文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課文到底講了什麼。如果說您的孩子有這種情況,請不要著急,今天於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的總結能力,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正確、快速概括課文大意呢?
  • 小學語文成績的好壞,跟預習課文有很大關係,你真的會預習嗎?
    以小學語文為例,如果老師第二天要開新課,那前一天晚上一定會布置讓學生預習這一課。通常老師對預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把課文讀流利,大致了解文章講了什麼內容。還有的老師對預習沒有具體要求,所以預習到什麼程度全憑學生自覺。有的孩子會在書做滿預習筆記,有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讀通課文都做不到。
  • 學習語文的好方法,現在知道不算晚,家長:這個方法很好
    語文的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大家都聽說過:「得語文者,得天下」吧!可見語文學科在眾多學科中是最重要的一門。說到學習語文的好方法,預習語文課文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怎麼預習才高效呢?怎樣做語文預習筆記呢?現在很多學生都知道在語文書上做批註,是一個語文預習的好方法,但是這樣做卻很模糊,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應該在語文書上寫哪些內容。
  • 語文課程的教學理解:「教語文」不等於「教課文」
    一、《背影》教學片段展示師:孩子們吶,讀書中一定要注意變換有矛盾的地方,寫文章一定要寫出變換有矛盾的地方,記住這句話了嗎?這是關鍵。好,但是黃老師認為這還不是一個父親向兒子「示愛」的最重要的片段。好,我作為父親一開始跟你們差不多,後來讀著讀著,哎喲,你們說最讓朱自清感動的,最打動的是哪個地方?
  • 魯迅5篇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中學習什麼
    主張刪減魯迅作品的理由總結起來有三:一是佔比過大,二是難度較高,三是內容與時代脫軌。需要說明的是,「退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魯迅作品是被刪減了一部分,例如《雪》《風箏》《藥》《阿Q正傳》等,但並非全部退出。魯迅確實是語文教材入選率最高的作者,但如果說魯迅作品對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在教學上有難度,就應該退出教材,則有些無理取鬧。語文教學難道不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鑑賞能力嗎?
  • 語文早自習只能讀課文?換一種晨讀內容,讓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快
    語文早自習我們都在讀課文、背課文,晚上寫語文作業,也經常會朗讀課文,默寫課文。語文學習雖然是要以課本為主,但是天天這樣讀課文,上課也得跟著老師讀課文,小學生們會不會沒有興趣?不管是哪一種方式讀課文,老師的引導,家長的強制,都不是出自學生們的主動學習力。想讓語文學習的能力提高快,我們也可以從晨讀入手,誰說語文早自習只能讀課文?
  • 張貴栓‖同行,語文主題學習(十八)
    這裡面,跟過去的學習提示「默讀課文」不同的是「用較快的速度默讀」。怎樣才能「較快」?提示中這樣表述:「集中注意力、不停下來、不回讀」。這是提高閱讀速度的最基本的要求。提高閱讀速度不是速讀,而是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速度。遇到生僻的只要不影響讀下去讀懂文章主要所寫內容的詞語,直接忽略,讀不懂的句子,也不停下來細細思考,也不再去讀上文,而且,即使讀完了還沒完全理解,也不去回讀。
  • 記得那個讀課文被自己讀哭的小男孩嗎?
    我又說:「因為當時小女孩所處的社會並沒有我們現在的社會好,所以冬天我們可以坐在家裡的熱炕上,可以圍著火爐取暖,而小女孩卻只能用火柴取暖,你們覺得火柴可以讓你暖和起來嗎?」孩子們回答:「不可以」「是啊,我們現在的生活比起小女孩幸福嗎?。」我補充著問。他們回答著。最後,我又問「如果你是那個拿走他拖鞋的男孩子,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櫥窗裡坐著的富商你又會怎麼做呢?」
  • 讀書秘籍:用「學課文」的方法讀書
    註:此文發表在《輕鬆學語文》本期人物介紹:李暢:愛學習,愛讀書,有鑽研精神。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李老師:教學講究方法,追求高效。他研究出了很多實用的學習方法,幫助同學們輕鬆、愉快地學好語文。李暢:李老師,我按照您的建議,讀了很多書,可是自己的語文成績並沒有提高,這是為什麼呀?是不是我太笨啦?
  • 三年級語文第3課《不懂就要問》必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如果說您的孩子有這種情況,請不要著急,今天於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的總結能力,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正確、快速概括課文大意呢?我們在梳理起因、經過、結果的時候緊緊扣住課文的內容和題目。所以大家記住了:概括文章內容就要關注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