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包的「鹼水粽」可以放一周不壞,原因是什麼?原來加了它
端午節又叫重陽節,龍舟節,每年端午的時候,人們就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詩人屈原。吃粽子的習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的口味也有了南北之分,整體是南鹹北甜的吃法,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
最早的時候冰箱還沒有普及,端午節又正好趕上每年的夏天,所以包好的粽子怎麼能長時間保存是人們關心的問題,而且也得到了解決的方案。原來農村包的粽子是鹹水粽,不加熱就可以直接吃,涼的更好吃,而且不用放冰箱裡,都能保存一周的時間不壞。
現在的粽子放兩天就餿了,這是為何呢?農村包的「鹼水粽」可以放一周不壞,原因是什麼?原來加了它—草木灰鹼水。草木灰的殺菌能力特別強,用它過濾出來的鹼水,和糯米混合攪拌,可以延長粽子的保質期。
因為粽子都是用糯米包成的,糯米呈酸性,用鹼性的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可以中和糯米的酸味,使粽子的口感更新鮮,草木灰水浸泡過的糯米,顏色也會變的金黃,口感變的粘糯,比普通的粽子更好吃,儲存時間也更長久。
所以這就是為何農村包的「鹼水粽」能存放一周不壞的原因。原來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像現在這麼富足,對粽子這種美食是非常喜愛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粽子不用自己包,在商店和超市都可以買到,各種口味的都有,人們反而不那麼愛吃了,吃一兩個就覺得膩。
原來的鹼水粽雖然不加各種肉餡,只用簡簡單單的糯米,味道反而覺得純正,是原原本本的粽子的味道,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吃,可以吃三四個都不覺得膩,粘性足有嚼勁,越吃越香,放涼的粽子味道更顯正宗,這就是粽子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