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端午節做出來的黃鹼粽子,請問這個鹼水是怎麼弄到呢?有什麼好方法嗎?
文/農夫也瘋狂
馬上就要當端午節了,而端午節不僅會有幾天小長假,而且還有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農夫的家鄉是湖南,這裡是屈原的故鄉。每年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當然了,這樣也只限於一些勤勞的老人家,像很多的年輕人都是不清楚如何包粽子的。而我們當地所包的粽子就是鹼水粽子。這樣的粽子是金黃色的,吃起來口感也很鬆軟,非常的好吃,也很耐保存。那黃鹼粽子的鹼水是怎麼來的呢?如何製作鹼水?
粽子好不好吃,其實和鹼水是有很大的關係的。近些年粽子的口味是越來越多,甜的、鹹的各種口味的粽子都有,在很多的早餐店中還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售賣,但是吃過了無數的粽子,還是發現自家用鹼水製作的黃鹼粽子是最好吃的,這個味道是終身難忘的。
在農夫的老家這邊,每年到了端午前一天,就會開始製作鹼水了。而製作鹼水的材料也是很簡單,那就是稻草秸稈。當稻穀收割了以後,就會把秸稈曬乾了以後擔回家裡來。以前養豬、養牛,這些秸稈還可以在冬天的時候給豬當被窩,或者是給牛吃。有一部分還會用來當柴火燒掉。而製作鹼水所用到的原料就是這些稻穀秸稈,操作方法也簡單,這裡農夫簡單說一下如何用稻穀秸稈製作鹼水。
先找一塊空地,把地上清掃乾淨了以後,然後就把準備好的稻穀秸稈放在空地上,用一把火把它們燒成了灰燼,這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草木灰。等到草木灰都已經涼了之後再用籮筐把它們裝起來,然後就要開始製作鹼水了。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土灶,而土灶一般有大小兩個鍋,在大鍋裡面放一鍋的水,生火把水煮開了以後,然後在過上面放兩根竹竿,再把籮筐放在竹竿上,等到水開了之後,就用水瓢把鍋裡的水盛放到籮筐裡面,然後這些水就會過濾下來。如此一遍又一遍操作,等到籮筐中的草木灰已經成為了固定第一個大整塊了,很難在過濾下來了之後,那就不用再繼續進行過濾了。這個時候也就要熄火了,等到水涼了以後,盛出來然後讓它靜止一晚上,第二天把上面乾淨的水就可以用來煮粽子了,而這個就是農村裡鹼水的製作過程!
大家可不要嫌棄這樣的鹼水很髒,不乾淨,其實這樣的方法製作出來的鹼水,比購買的食用鹼煮出來的粽子要更加美味、好吃,也更加健康哦。其原理夜深簡單的,那就是草木灰中本來就含有大量的碳酸鈉和碳酸鉀,而在高溫遇到水之後,就成為了鹼水。而這樣製作的鹼水是天然鹼。在煮粽子的時候,用到鹼水,那是因為其鹼可以使粉狀在受熱分解時,吸收水份,達到良好的黏彈性,這樣煮出來的粽子色澤好看,是金黃色的,並且口感也非常好。同時鹼水還有防腐作用。在過去用鹼水製作的粽子,即便是沒有冰箱,但是也能吃個把月的時間哦!在你的家鄉是如何製作鹼水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