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休斯敦記者王猛12月29日報導 讓潘克倫說姚明,潘克倫馬上皺起了眉頭,他們在一起實在發生了太多事情,一時找不到線索。
「姚明,你好,我是你的翻譯,我叫潘克倫。」這是潘克倫跟姚明說的第一句話。2002年的那個秋天,他在休斯敦機場等候姚明的到來,在心裡把那十幾個中文字翻過來、倒過去地念了無數遍。把時鐘再稍稍往回撥一個月,潘克倫是美國維吉尼亞州政府的一個信息員,負責把中文翻譯成英文,從315個候選人當中,他被選中成為姚明的翻譯。如果再往以前找的話,你可以在臺北看到潘克倫,這個喜歡侯孝賢電影和村上春樹小說的美國男孩,在那一呆就是三年,然後深深地愛上了中國。
第一個賽季,潘克倫是住在姚明家裡的,兩個人成天膩在一起,後來潘克倫從姚明家搬了出來,漸漸地,兩個人之間的生活交集少了許多,可每天見面的時候,兩人還是會扯半天電子遊戲和自己正在讀的書。姚明和潘克倫都是喜歡讀書的人,潘克倫說:「姚明挺好學,是個與眾不同的中國男孩。」潘克倫還說看著姚明第三個賽季開始得如此艱難,自己都覺得著急,「和上個賽季相比,一下子難了不少,沒辦法,他身邊換成了麥格雷迪,還有更多的期望。人們都覺得現在已經是他的第三年了,他應該已經適應了一切,應該變成最有統治力的中鋒。於是,當姚明開局不太順的時候,壓力自然就變得大了,很多時候我只能拍拍他說『好好休息一下,會過去的』。我做不了更多,可是我知道,他一定可以做到的。」
潘克倫說自從他和姚明呆在一起一個月之後,他就相信姚明一定可以成功的,「現在是很難,可還是沒法和第一個賽季相比,那時候他對NBA、對美國的生活一點兒都不熟悉,而所有人又都在等著看來自中國的狀元究竟怎樣。我記得很清楚,他第一場比賽打得很糟糕,可是一個月之後,他一下子就站起來了,第一次打湖人的時候,他9投9中拿下20分,當時我就覺得無論什麼樣的困難都會被他拋在腦後的。」
從在印第安納的2個籃板,到10場比賽後的第一次首發,再到和奧尼爾的碰撞,時間不等姚明,推著他一直往前走。潘克倫說姚明成熟得很快,儘管中國和美國文化之間有如此巨大的一條鴻溝,「姚明處在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中的某一點,就是第三年的這個點上,麥格雷迪來了之後,大家都希望火箭可以一下子成為一個強大的球隊,我想說的是,還沒到下定論的時候。」
以前,姚明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總是會說「中國有句古話……」,說完之後就眼巴巴地看著潘克倫,潘克倫也眼巴巴地傻在那兒,結結巴巴地想著怎麼把它翻譯出來。後來「中國有句古話」越來越少地出現在姚明的嘴裡,潘克倫說:「這也算一種自我調整吧。不過,我確實知道很多中國的俗語,只是太難把它們翻譯出來。」那一刻,潘克倫的表情很像小孩子。
「姚明的好學還表現在語言上。他的英語進步非常快,已經可以用來交流了。可是,除了語言還有文化,球員和NBA的文化需要他一點點去接受。這個過程還在繼續,而且沒人能幫得了他,如果他能過了這一關,以後再面對什麼新的大變化,都能很快地適應了。」
「你問姚明還需要我嗎?這個還是等到賽季結束之後再說吧,在那之前,我只希望他的第三年可以順利過去,」潘克倫說到這些的時候,咬著嘴唇,目光放在了空氣中,眼睛呆呆地看著前方。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