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佛經佛畫精品

2020-12-14 騰訊網

清代帝室篤信佛教,康熙、乾隆二朝先後有藏文甘珠爾及滿文大藏經的傳寫及刷印,雍正皇帝更有《御選語錄》及《御錄經海一滴》之選編。皇宮殿閣常有佛經的宣講和禮佛的祀拜,離宮內院更有許多佛畫及經書的陳列及收藏。

這些佛經,包括宋元刊刻及著名書家、釋者繕寫的大乘經典,《金剛經》文字言簡意賅,又能充份展現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其流傳淵遠,雖在出版刻印甚屬簡易的宋、元兩朝,仍有許多書家願以親手書寫,以示敬誠;再者,佛像圖繪是諸佛菩薩三身形貌的示現,展卷時之目眩神迷,尤屬明代彩繪密教經典,最稱精絕;《華嚴經》闡述法界緣起、事事圓融無礙的思想,是華嚴宗立名及根據的經典,其雖源自印度,然後來成為中國佛教重要宗派之一;至於觀音經典,與兩晉十六國時觀音信仰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更說明了自西晉太康七年(286)竺法護翻譯《正法華經》、後秦弘始八年(406)鳩摩羅什翻譯《妙法蓮華經》之後,觀音「救苦救難」「化身無礙」的形象,便深植在世人信士的心目之中,也成為了今日觀音信仰中普遍概念。

佛畫部份,則有名人書經及護國天王、文殊、觀音、羅漢等畫像。展覽主題,除展現畫家以各種巧思書寫經文外;另有以阿彌陀佛為主,普賢、文殊及觀音菩薩,和天王佛像的組合;以及漢、藏不同形貌的羅漢造型,姿態各異,呈現出豐富有趣的畫面。

般若智慧的開啟:金剛經

《金剛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文為Vajracchedikā-praj?āpāramitā sūtra(Diamond Sutra)。在梵語中,金剛意指「銳利、摧毀一切」;般若,則指「智慧」,此經乃是摧毀愚昧,得到智慧的典籍。由於《金剛經》屬於大乘佛教的般若經典,除了讀誦受持之外,書寫經文亦為功德修行之法,因此有些書法名家也參與寫經之列,展品中便有南宋張即之、葉鼎、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等四位名家寫本,風格各具特色,極為珍貴。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唐 中國國家圖書館)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 釋鳩摩羅什譯張即之寫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 釋鳩摩羅什譯 趙孟頫寫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 釋鳩摩羅什譯 明 董其昌寫本)

佛經描繪的華麗:密教

密教,又稱瑜伽密教,金剛乘、真言乘等,淵源於印度,教典統稱為怛特羅。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理論為基礎;內容上,則以咒術、儀軌,以及世俗化信仰為主;主張三密(語密、身密、意密)相應,可以即身成佛。此三部密教經典,《如來頂髻尊勝佛母現證儀》屬怛特羅續部「瑜伽部」,乃中期密教系統;《吉祥喜金剛集輪甘露泉》屬怛特羅續部「無上瑜伽部」,為晚期密教系統;至於《真禪內印頓證虛凝法界金剛智經》則為融合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並結合儒、道二教的教理,闡述三教合一思想的典籍。

吉祥喜金剛集輪甘露泉

(元 釋莎南屹蘿譯 明泥金寫本)

如來頂髻尊勝佛母現證儀

(元 發思巴述 釋莎南屹蘿譯 明泥金寫本)

法界源起的傳說: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Avatamsaka sūtra (Hua-yen sutra),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亦為華嚴宗依據的主要理論典籍。此經傳說為佛陀成道後講的第一部經,描述毗盧遮那佛所住的「華嚴藏莊嚴世界」,乃十方無數的諸佛世界,即成「十方諸佛」思想。院藏《華嚴經》為實叉難陀的譯本,共八十卷,故又稱《八十華嚴》。梵文原本共四萬五千偈,乃武則天遣使從于闐求得,並於證聖元年(695)在洛陽大遍空寺開譯,至聖曆二年(699)於佛授寺完成漢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 釋實叉難陀譯 明弘治十六年(1503)鈔本)

慈悲完善的化身:觀音

觀音,梵文為Avalokite?vara,音譯作阿縛盧織低溼伐羅,意譯稱為觀世音、世音、觀自在等,是大乘佛教中的十地菩薩。觀音信仰自印度傳入,分成顯教、密教和中國化的觀音三種類型,院藏《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觀音形象屬於顯教系統;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密教經典的一種,其觀音像即屬密教觀音;至於中國化的觀音信仰,多受到民間文學的影響,隨類應化,觀音化身可多達三十二、或三十三種面相。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慈心陀羅尼經

(唐 釋不空譯 明寫本)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心經

(姚秦 釋鳩摩羅什譯 明宣德七年(1432)泥金寫本)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 釋鳩摩羅什譯 隋釋闍那笈多譯重頌 明泥金寫本)

多彩多姿的羅漢畫

羅漢又稱阿羅漢,在早期佛教裡,原是一位獨善其身的修行者,後來受到大乘佛教的影響,羅漢也具備了護持正法,渡化眾生等兼善天下的菩薩特質。由於經典並無羅漢圖像特徵的記載,因此中國的藝術家得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在他們的筆下,羅漢時而化作漢地高僧,溫文儒雅;時而又胡貌梵像,造型誇張。元代以來,隨著西藏密教的傳入,中土地區又出現了藏式的羅漢像,人物造型與中原的傳統大異其趣。這些形貌各異的羅漢畫作,使得中國佛釋繪畫更加多彩多姿。

羅漢(傳五代前蜀 貫休)

白馬馱經圖(明 丁雲鵬)

第十喇呼拉尊者(清 姚文瀚)

第十喇乎拉尊(清 丁觀鵬)

累德積福的寫經

許多佛教經典屢屢提到,書寫、讀誦佛經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正法華經》甚至言及,執持、書寫、講說、諷誦佛經所得的福報,「勝於供養若干江沙諸佛世尊」。因此許多佛教徒都虔心抄寫佛經。不過各家抄寫佛經的方式不一,除了以工整的楷書中規中矩地抄寫佛經之外,有些書家更巧思變化,或以蠅頭小楷書寫的經文構成寶塔和塔上的裝飾紋樣;或將經文和圖像結合為一完整的構圖,精妙的設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文徵明書金剛經 仇英畫佛

臨明人書華嚴經心鏡圖(清 錢汝誠)

書金剛經塔(明 王叔民)

莊嚴威儀的佛像

中國是一個大乘佛教的國家,佛教藝術的題材豐富,佛、菩薩、天王等無所不包。本展櫃特選本院歷代佛畫的七件精品,以大家最為熟悉的西方淨土教主——阿彌陀佛作為主尊,兩側分別以行願第一的普賢菩薩和以智慧著稱的文殊菩薩為脇侍,兩側再配上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最外側則是兩尊天王,形成七尊像的組合。在這組佛釋繪畫中,佛的端嚴殊勝、菩薩的和藹親切以及天王的威武勇猛皆展現無遺。

護國天王像(傳 唐 尉遲乙僧)

千手千眼觀世音圖(宋人畫)

觀世音菩薩像(傳 隋 無款)

仿宋人畫天王像(徐揚)

佛像(傳 元人)

香象皈依圖(明 文臺)

觀世音菩薩(傳 仇英)

蓮座文殊像(清 丁觀鵬)

▍版權聲明:

○ 本文為大象佛學圖書館採集文章,由玉泉禪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玉泉Monastery

微信:dy-yuquanchansi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宣布調整票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票價多少
    臺北故宮博物院27日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普通參觀券價格由250元(新臺幣,下同)調高至350元,團體票價格由230元調高至320元;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南院)參觀券價格由250元調整為150元。
  •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雖然不及北京故宮,但頗多精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雖然不及北京故宮,但頗多精品。此盆高6.7釐米,深3.5釐米,長23釐米,寬16.4釐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窯傳世作品不多,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約20件,可惟獨此盆光潔無紋,充分展現了制瓷工藝對如玉釉質的無上追求。3 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壇城(Mandala)是藏傳佛教用以象徵宇宙結構的法器。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深夜傳火警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位於臺灣嘉義縣的臺北故宮南部院區深夜傳出火警。嘉義縣消防局人員抵達發現是臺北故宮南院3樓空調機房變電箱起火,火勢未擴大波及到展出文物或其他設施。嘉義縣消防局12日凌晨1時49分接獲臺北故宮南院警衛報案,指發生火警,有建築物冒煙情況。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照片為南院3D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進入博物館前,參觀者須跨過長達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在故宮南院宣布,因應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屆時將暫離「老家」臺北故宮北院,到「新家」臺北故宮南院展出10個月。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同時,臺灣當局的「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規定:「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館。至此,運往臺灣的國寶開始有了良好的保存和展覽環境。也正是由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40年。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拆除成龍所贈12生肖獸首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拆除成龍所贈12生肖獸首 2016-11-1419:23: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1月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將安放於主建築外廣場的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閉館3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三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外界疑慮。(季志翔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民進黨當局操作「去中國化」無底線
    追溯歷史,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先後運送至上海、南京、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等地。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12月28試營運 上菜見客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將於今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昨開放讓媒體進南院拍攝、採訪,圖為夕陽西下時分,南院主建築與率先完工的至美橋相映成趣。(郭吉銓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今年底開館試營運,故宮隆重上「菜」見客。院長馮明珠宣布,南院定今年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翠玉白菜》也將從當天起於南院「至寶廳」展至明年10月2日。    另一人氣文物《肉形石》與《清乾隆金甌永固杯、玉燭長調燭臺》則自10月4日起接力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1948年11月,國共徐蚌戰爭打響,南京動蕩不安,國民黨政府預備從東海岸撤退至臺灣,行政院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註:易培基被控監守自盜罪,1933年辭職)下達緊急命令,要求其為北平故宮博物院精品文物編制一份名錄,安排飛機分批運往南京。  11月10日,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翁文灝邀集朱家驊、王世傑、傅斯年等常務理事在其家中召開緊急會議,主張將故宮文物疏散運臺。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