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較於過去,兒童用藥已方便很多,但是仍然難以做到準確劑量和規格,一些藥物標註時對兒童的劑量只標註「兒童酌量」的字樣,在使用過程中難以掌握準確的用量,導致小兒用藥問題較多。
近年來隨著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逐漸趨於低齡化,兒童發病率逐漸增高,但是國內相關藥品僅有適合成人使用的規格和劑量,尚未制定出應用於兒童的劑型和劑量。而兒童自身器官稚嫩,機體對藥物進行代謝的功能較差,藥物代謝過程中常伴有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由於兒童的體重、身高、體表面積等隨年齡增加而改變,不同年齡兒童用藥劑量差別很大。小兒藥物劑量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根據小兒體重計算:
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計算方法。患兒體重應以實際測量的體重為準或按公式計算獲得。年長兒童按體重計算如超過成人劑量,則以成人劑量為限。為便於日常應用,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粗略估算小兒的體重:
1-6個月:體重(kg)=出生時體重(kg)+月齡×0.7
7-12個月:體重(kg)=6(kg)+月齡×0.25
2-12歲:體重(kg)= 年齡×2+7
每日劑量=患兒體重(kg)×每日每千克體重所需藥量
2
根據年齡估算:
按年齡比例可推算出小兒劑量,簡便易行,但每個小兒的個體生長發育不同,雖是同一年齡,但體重各有差異,故該計算方法比較粗。適用於劑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藥物,如止咳藥、營養藥等可按年齡計算。
年齡 相當於成人用量比例
出生~1個月 1/18 ~1/14
1~6個月 1/14~1/7
6個月~1歲 1/7~1/5
1~2歲 1/5~1/4
2~4歲 1/4~1/3
4~6歲 1/3~2/5
6~9歲 2/5~1/2
9~14歲 1/2~2/3
14歲~18歲 2/3~全量
3
根據體表面積計算:
此種計算方法較合理,科學性強,適用於各年齡段,即不論任何年齡,其單位體表面積的劑量是相同的。此法的缺點是計算方法複雜,首先要知道用藥者的體表面積大小,還得知道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用藥劑量,此法不適用於新生兒及小嬰兒,因其體表面積與體重差異大。體表面積的計算可參照體重與體表面積折算表査找,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公式計算:
體重<30kg的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kg)×0.035+0.1
體重>30kg的小兒,體重每增加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
體重>50kg的小兒,體重每增加10kg,體表面積增加0.1m2
小兒劑量=小兒體表面積(m2)×劑量/m2
據《醫學界兒科頻道》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