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2020-07-04 中醫兒科翁大夫

最近有寶媽問我,「醫生,我家孩子總愛積食,這是怎麼回事啊」經過我仔細詢問,結果發現孩子的積食都是他們當爸媽的原因。其實不止這個寶媽的孩子,甚至臨床上,絕大多數孩子的身體問題都和飲食不當、脾胃失和有關一正氣不足,外邪入侵。表面上看是感冒、發熱、咳...但根本原因是家長餵養不當。如果家長懂-點中醫知識,通過自己對孩子脾胃進行調理,孩子就不會輕易被疾病盯上。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為什麼現在胃口不好的孩子這麼多呢?

一、家長太縱容孩子的吃飯問題

端到孩子面前的菜不對孩子胃口,孩子就不好好吃。有的家長還端著飯碗,追著孩子一口一口地哄著喂。吃一口飯要花上五六分鐘。有的孩子稍微吃了一點,就跑去玩了,其實根本沒有正常吃飯,孩子每次都勉強吃半頓飯,但凡吃飽一點,他就去玩了,但很快就餓,餓了後就吃零食。而這些零食通常是不健康的食物。經常這麼吃,造成孩子的飲食不規律,孩子的脾胃自然就會受傷。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孩子吃某種食物太多了

說孩子喜歡吃雞排,家長就給買好多,讓孩子使勁吃。一下吃多了某一種食物,特別是高熱量食物,就會造成積食,然後脾胃功能就下降了。這時再讓他吃別的食物,他就會選擇不吃了,因為沒胃口。

吃不健康的食物太多

許多孩子喜歡吃各種零食,喝飲料。現在這類食物都添加了一些人造物質,有些是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孩子一旦喜歡上這些食品,可能對正餐就會失去興趣,導致飲食規律紊亂,便會使孩子脾胃受傷。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如何改善孩子積食

正確揉肚子能解決孩子積食

孩子積食,胃裡就會不舒服,表現為腰脹、不想吃飯、消化不好。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著急,掌握一套特效摩腹法, 給孩子揉揉肚子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揉肚子,促進腸道蠕動

中醫認為,經過肚子的經絡是脾經、肝經和腎經, 通過揉肚子就能夠達到調節肝、脾、腎三髒功能的作用,讓身體內「痰、 水、溼、痰」散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結腸分別是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 乙狀結腸組成的,所以摩腹可以起到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

怎樣揉肚子最見效

揉肚子的方法很簡單:把除拇指外的四個手指併攏,放在孩子的肚子上,然後輕輕做盤旋狀揉動,以肚臍為中心,先逆時針36下,後順時針36下。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揉30分鐘,對孩子的脾胃保養效果很好。要點是除拇指外的四指併攏,否則氣就散了。

正確的食療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改善孩子積食還可以用食療療的方式,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道食療方,食療方為:山藥、雞內金、山楂、麥芽、紅豆。

麥芽:順胃氣,消積食,健脾開胃;

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山楂: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

雞內金:幫助消化,刺激胃酸分泌,增強食慾;

紅豆:清熱解毒、健脾益胃、通氣除煩,平緩孩子情緒。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在鍋中翻炒脆後全部碾碎,添加適當的蜂蜜給孩子捏成丸子。家長發現孩子突然趴著睡的時候,家長看看孩子口中是否有酸臭味,大便味道是不是與往日不同,如果有,就可以給孩子吃這個丸子,孩子脾胃沒問題,也可以經常食用健脾養胃,預防孩子將來出現脾胃虛寒等問題。脾胃問題不要想著去醫院開點藥一吃就好,脾胃是要靠養才能好。這就是食療的功效,這些材料也是純天然的,最適合兒童吃。

關注我了解更多中醫育兒知識,讓您的孩子少生病或者不生病,平安健康的長大。


孩子愛積食?是爸媽慣出來的毛病。中醫講這幾點要牢記,受益良多

相關焦點

  • 孩子積食多是「慣」出來的,這3事是積食的「助推劑」,及時改掉
    在兒科區,能看到很多孩子在病床上躺著,家長在旁邊看著孩子,目光中含有憐愛和痛惜,不忍讓孩子受疾病的折磨,又不能替孩子受病痛,只能無可奈何的看著孩子。這樣的場景是每個家長都不想看到的,很多醫生都說過,疾病多是因為平時不好習慣引起的。反覆積食,愛生病?
  • 孩子有這3種毛病,萬不可慣著
    現在的家長都信封「科學教子」,認為孩子犯了錯首先要講道理因此,父母可以沒脾氣,但絕不能不立規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當孩子有以下這3種毛病時,作為家長的,千萬不能慣著!孩子還小,如同一張白紙,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 孩子反覆積食,如何通過中醫的飲食方式糾正反覆性積食的問題
    孩子積食絕大部分和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有關係,無肉不歡,無油不歡,已經成為現在餵養孩子的一種常態。特別是老人有隔代親的情懷,唯恐飲食沒有營養,感覺大魚大肉是長身體的根本。這種餵養方式是錯誤的,是造成孩子反覆積食的主要原因。另外,發現孩子積食就長期使用化積食的藥物,這本身也是錯誤的,因為反覆使用積食的藥物,本身會消耗孩子脾氣,導致脾氣不足,這也是孩子反覆積食的另一個原因。
  • 孩子尿床積食愛哭鬧,中醫怎麼破
    這是一個小男孩,4歲。主訴是尿床,特別是陰雨天尿床,容易積食,稍吃得不注意,口氣就重了,大便兩天一次,幹粗,晚上翻來覆去,很熱,總踢被子,蓋的被子已經很薄了,是夏涼被那種,也不願蓋,總跑出來幹晾著,脾氣大,愛哭鬧。
  • 孩子脾胃虛弱,多半是父母慣出來的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現在的孩子多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家長怕孩子餓著,便由著孩子暴飲暴食,也有些家長放縱孩子吃零食、冷飲,時間一長,孩子的脾胃運化功能減弱,百病叢生。《萬氏家藏育嬰秘訣》說:「小兒無知,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父母不知,縱其所欲,如甜膩粑餅、瓜果生冷之類,無不與之,任其無度,以致生疾。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 高曉宇小兒艾灸:寶寶積食的問題,媽媽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積食的呢?孩子積食其實是很多家長慣出來的毛病,絕大多數孩子的身體問題都和飲食不當,脾胃失和有關。孩子正氣不足,就會導致外邪入侵,表面上看是感冒發熱咳嗽等,但根本原因是家長餵養不當造成的。
  • 孩子積食多是"慣"出來的,這3事是積食「加速器」,還在做快停下
    有了孩子之後,就怕孩子生病感冒,孩子受罪不說,家長還跟著遭罪,日夜不能好好的休息,就怕孩子有什麼問題。據數據統計,80%孩子生病是由於積食引起的。積食也就是食物堆積在腸胃道內,沒有被脾臟運化,腸胃的蠕動能力降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34;。
  •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積食!追究背後原因,60%的積食是「作」出來的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危害,也更加重視積食這一事情,俗話說,上醫治未病,而很多父母卻覺得孩子已經積食之後再去調整是比較常見的,其實日常生活中做好積食的預防,遠比積食之後再調理,要更加重要。
  • 人民日報說道: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據稱,這是家「以為環保、節能、減排事業奮鬥為宗旨,曾研製出國際首創、國內領先的消煙除塵高效節能燃煤器」的環保企業。按理說,它是國家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最直接的受益者,國家和地方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每一次推動,事實上都在為這些環保企業開疆拓土,為他們的產品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大市場。   但從該公司對抗環保督查的行為看,似乎並沒領這份情。
  • 溺愛不是愛,孩子的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孩子的很多毛病其實都是家長給慣出來的,而且是潛移默化,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每當孩子提出一個個小要求時,我們總是不認心拒絕那渴望的眼神。不停的滿足各種要求,時間久了,當你發現需要制止的時候,已經晚了。首先,一味縱容孩子,會讓他覺得得到一切都理所應該。比如孩子總是喜歡吃糖,可吃糖多了對牙齒不好,大人一拒絕買,孩子就又哭又鬧,撒潑打滾。
  •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1.說謊。孩子有時候為了一時的利益對人說謊,這是萬萬不能慣的毛病,現在許多孩子說謊話,這都是家長對孩子小時候說謊不加制止的結果,如果孩子小時候說謊,家長給以制止或懲罰,不讓他養成習慣,長大就不會有這種臭毛病。
  • 孩子被慣的毛病多,等上幼兒園就好了?想得美!
    最近已經有些地區收到了幼兒園開學的具體時間,很多寶爸媽給堂媽留言:這個「長假」,我家孩子的「壞毛病」都被老人慣出來了,我是管不了,是不是上了幼兒園就好了?堂媽想說,幼兒園確實可以讓寶寶養成很多好習慣,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入園之前,寶寶需要哪些準備吧。
  • 孩子不吃飯,不一定是積食,身體可能正缺此「元素」,家長要知曉
    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孩子依然沉浸在屬於自己快樂的節日裡,一個幸福的家庭莫過於養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了。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容易出現各種毛病,而這些毛病在過去那個貧困的年代裡卻很少見,為何物質生活提高後,孩子們反而難養了?
  • 孩子積食是拖出來的,臉上發現3種跡象,脾胃已經不堪負重了
    文/拜託了爸媽!冬季,是寶寶脾胃虛弱的多發時期,很容易導致積食。儘管家長在生活中時刻注意,但孩子積食的可能性仍然很高。一旦孩子脾胃調理不當、飲食出現異常,就很容易產生積食的情況。中醫能通過孩子臉上的症狀判斷孩子的身體是否有問題,如果孩子鼻梁上靜脈呈現若隱若現的藍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筋,就說明孩子的脾胃出現了毛病,家長就應該注意了。孩子積食了,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在她多年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行為,她提出孩子之所以犯錯,是孩子沒有敬畏之心。孩子小時候展露出來的壞毛病,父母一次次的忍讓,最終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李玫瑾教授給家長的建議是,孩子有壞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難改了。
  • 孩子如果有這四種「毛病」,長大很可能成才,慣著沒毛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一些父母很頭痛,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某些「毛病」不一定是錯的,而是好的行為。例如,許多偉大的發明家從小就愛問為什麼,這種孩子很好奇,肯鑽研,因此最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吃飯「排場」最大寶寶火了,網友:毛病都是這麼慣出來的,要廢了
    吃飯「排場」最大寶寶火了,網友:毛病都是這麼慣出來的,要廢了提起孩子吃飯,這是一個讓不少父母都非常頭疼的事情,以至於有些父母一到了飯點就開始發愁。大多父母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現在能夠吃的食物越來越多,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孩子卻越來越不愛吃飯了?
  • 孩子優秀是逼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男孩的媽媽這才衝了出來,很不滿地衝她叫囂:「不就砸了一下嗎?孩子的事,你大人幹嘛要插手!」氣得朋友拉著女兒掉頭就走。很多孩子的壞脾氣和惡劣行為,都是被父母慣出來的。父母總說「沒關係」,他們就真的以為沒關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每次讓一步,孩子就囂張地進一步,更加隨心所欲。
  • 好脾氣都是磨出來的,壞毛病都是慣出來的,愛挑事都是閒出來的
    也許現在失去你對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會發現這是對生活的另一種理解。5,有些事情,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再漫長的路也可以慢慢的走。別擔心,最好的將會來臨。6,受過的傷只能是被遺忘,想要恢復如初,真的太難了,也根本不存在。
  • 《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跟中醫博士學養娃
    今天要說的書是一本寶爸寶媽們喜聞樂見的超實用「工具書」,由著名中醫診斷學博士羅大倫和他的妹妹、兒童心靈成長專家羅玲所著的《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小編會在文末出一道題,在答對題目並已經訂閱本欄目(按一下最下方的訂閱按鈕就可以了)的讀者中隨機選出一位,送出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