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河南面點糕餅麥香

2021-01-15 焙烤食品博士杜德春

尋味河南面點糕餅麥香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筆者多次河南講課糕餅之工藝味帶之法,且少年學徒多次前往河南老國營第一食品糕餅廠、第二糕餅廠近距離饕餮河南十足的魯派傳統糕餅;回眸年少學徒與近些年焙烤豫味之糕法;仿佛昨日之唇齒留香、擀制烹焙;執筆豫糕、又見芬芳。

豫味糖角:

食材

主料

乾麵粉 500g

輔料

酵母4g

熟芝麻10g

紅糖80g

步驟

1.取乾淨小碗灑入適量酵母,用清水衝化。

2.把酵母水緩慢倒入盛有乾麵粉的面盆裡,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成面碎,最後用手揉成麵團放溫暖處餳發。

3.爐上坐鍋,倒入適量的麵粉小火炒制麵粉發黃關火,備用。

4.炒好的麵粉倒入小碗裡,晾涼後按照麵粉與紅糖1:3的比例倒入紅糖。

5.把摻有紅糖的炒麵仔細的用勺子把紅糖顆粒按碎。

6.倒入適量的熟芝麻,拌勻。

7.麵團發到兩倍大,且有均勻的孔洞時即可取出揉勻。

8.把發好的麵團用力揉勻實,揉到麵團光滑有彈性。

9.把揉好的麵團揪成均勻的面劑子,與平時包包子時面劑的大小並擀成稍厚的麵皮。

10.把紅糖麵粉挖到麵皮上。

11.用手按均等的位置兜起麵皮的三個邊,使其成三角狀。

12.先捏住中間的三角處,使之固定。

13.再依次把三條邊捏實,防止蒸製時糖汁流出,把包好的糖角子餳20分鐘。

14.鍋裡倒涼水,把餳好的糖角子上籠屜碼放整齊。

15.大火燒開後改小火蒸20分鐘後,關火靜置10分鐘後再掀開鍋蓋取出糖角子。

河南蓼花酥:

蓼花糖以糯米為主料,配以黃豆、白砂糖、飴糖和芝麻仁等,經過二十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蓼花糖是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芝麻和砂糖,裡面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三原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與芝麻仁兩種。系用新鮮優質糯米,上等黃豆、白糖、植物油等為原料,佐以熟芝麻。

其加工工序,經選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條、制坯、陰乾、貯存、發坯、油浸、炸制、澆漿、掛皮等24道工序製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從投料到出成品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成品呈圓柱體,個大體松,皮色金黃,肉質潔白,呈絲網狀,香甜酥脆,綿軟易化。

三原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與芝麻仁兩種。系用新鮮優質糯米,上等黃豆、白糖、植物油等為原料,佐以熟芝麻。其加工工序,經選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條、制坯、陰乾、貯存、發坯、油浸、炸制、澆漿、掛皮等24道工序製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從投料到出成品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成品呈圓柱體,個大體松,皮色金黃,肉質潔白,呈絲網狀,香甜酥脆,綿軟易化。

安陽麻糖:

今年46歲的安陽申師傅,十三四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製糖技藝,熟悉掌握了熬糖火候和製作芝麻糖的經驗。他說,製作芝麻糖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大麥芽、芝麻,從選取原料開始到製成芝麻糖,需要十幾道工序,蒸飯、發酵、熬糖稀、製糖漿、拔糖,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馬虎,尤其是熬糖、製漿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欠火和過火都影響芝麻糖的口感。製作芝麻糖時,拔糖環節至關重要,經過充分拔制的糖漿有多個大小不一的氣孔,外面再裹上一層炒好的芝麻,吃起來酥脆可口,齒頰留香。申師傅說,現在安陽所有的糖坊還是完全採用傳統製作工藝,所以做好的芝麻糖香、酥、脆、不粘牙,越嚼越能品到大麥芽、玉米和芝麻的香甜。

主料:芝麻 2000克 ,花生仁(生) 75克

調料:白砂糖 ,150克麥芽糖130克, 豬油(煉製) 15克

製作工藝

1.炒花生仁:花生仁精選後炒脆,去除紅衣備衣。

2.芝麻去皮:芝麻用清水淘洗,去除皮屑等雜質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瀝去水置於容器內用杵舂搗,再用水衝淘去盡其表皮,炒熟後備用。

3.熬糖:白砂糖放入鍋內,加清水3.5千克加熱煮沸深化,用蛋清提純去除雜質後下飴糖(麥芽糖),飴糖溶化後再過濾一次,熬製到120度左右時下豬油,繼續熬製至135度時端鍋。

4.拌和,成型:糖漿熬好端鍋後,將芝麻,花生仁同時倒入鍋內,經迅速拌和後再倒在臺板上攤開擀平,用「翻刀」的辦法使周圍整齊。然後開條、切塊成型。每千克成品300-320塊。

特點:入口酥脆,濃甜純香,有突出的芝麻清香味。

濟源蜜麻棗:

蜜麻棗可以追溯到唐宋,中原之地麥稻豐裕,糕餅盛芬,飴糖、米稀、佐以皮胚,香氣四溢。

皮料:面5斤 油2.5兩 水2.3斤上料(混酥):面15斤 稀8.5斤 水1.5斤 油2.2斤 蘇2錢 銨8錢 掛漿料:糖12.5斤 稀1斤 蜜5兩 水5斤工藝:將皮料揉成軟硬適中的「三光」麵團,稍餳待用;將混酥配方的油、稀、水及小料混勻後倒入面池中,抄拌均勻即可,不要揉制以免起麵筋;將鬆弛好的皮面擀開,將混酥蓋在上面,稍擀實後邊緣捏牢,再將面擦上糖稀鋪滿芝麻後,再擀實成0.5釐米厚的大方片,掃除多餘的芝麻,用尺量切成1寸×1.7寸的小塊(前三刀為虛刀,不切破面,後一刀實切)。油溫180℃油炸,酥面炸成棗紅色、皮乳黃色撈出稍控油,趁熱喝漿,待坯料沉至與漿面水平,底皮透明時訊速將製品撈出擺盤,喝漿過久易溶爛在漿中。喝漿和油炸由兩個人分別操作。糖漿熬至105℃時,加糖稀、蜂蜜再熬至105℃,停火涼至70~80℃喝漿。

原創: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相關焦點

  • 尋味香港面點糕餅麥香
    尋味香港面點糕餅麥香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筆者多次應邀香港講課,執筆香港之古色古香的華夏傳統糕餅,一品香港麥香;香港糕餅、何止是意境下的水墨丹青,還有氤氳發酵的饕餮;美 無處不在、馨 滿園出色,執筆香港寶島、芬芳彌香!
  • 食品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知多少?
    》、《蛋糕麵團之蛋糕物理攪拌方法》、《大包酥的改良製作方法》、《麵包生產的基本工藝和流程 》、《麵包生產中的30個問題及解決方法》、《尋味河南面點糕餅麥香》、傳統糕點製作技巧:《傳統糕點麵團種類》、《傳統糕點元素組成原料》、《傳統糕點手法製作技巧
  • 華北糕餅麥香知多少
    華北糕餅麥香知多少文|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京津冀糕餅入味來華北尤其以京派糕餅為主流,京派溯源華北,鼎盛京津、尤以京派稻香村八件、棗泥酥、山楂鍋盔、紅糖玫瑰火燒代表見長;其流派糕餅色香味美俱佳,皆涵蓋24節令當值饕餮麥香,或禮儀手信、或婚喪嫁娶、或佐以酒宴,均京味十足。
  • 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中國焙烤食品防腐與抗氧化食品工程師杜德春:*中國傳統糕餅粵派、京派、蘇派傳承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詳情請參閱杜德春焙烤研發機構 自媒體 發布的標準農曆.八月廿五40多年磨一劍,中國內地資深糕餅焙烤、麵點麵食資深工匠杜德春。
  • 尋味寧夏回族清真味道的糕餅美味
    尋味寧夏回族清真味道的糕餅美味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捆饃:是寧夏地區主要自成一派的清真主食麵點。油香:是寧夏地區清真油炸麵食的一種春節面點。西夏全境包括:銀川市、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吳忠市、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石嘴山市、惠農、平羅縣中衛市、海原縣、中寧縣固原市、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
  • 尋味湖南傳統法餅(泡餅)
    尋味湖南傳統法餅(泡餅):技術匠心|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法餅亦叫發餅、泡餅,乃是溯源湘地之餅;後延伸湖北、四川、重慶、滇貴;與東北的光頭餅有同工異曲之藝印象裡的法餅,圓圓的、厚厚的、軟軟的、帶有酒香,吃起來還有點粘牙,不是什麼特定的節日要吃的食物,本身也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和很多食物一樣歷史悠久卻又默默無聞。如今,還有人記得它嗎?想要將法餅做好,秘密武器就是甜酒。
  • 喚醒穀物麥香的風味發酵劑、酵母菌
    喚醒穀物麥香的風味發酵劑、酵母菌沙龍|中國焙烤食品工藝資深工匠杜德春聲明:轉載請註明出處與署名,請勿侵權原創!我國從《齊民要術》這本書記載:「輕高浮起、炊之為餅」,燒餅、發麵餅、饢、饅頭等開始延伸發酵。發酵面種稱謂:小曲、大曲、醪糟、酵子、渣頭、引子、酵種、面肥、老面等。乃是古人用一塊發酵剩下的老面、來炊煙一次又一次的或燒餅或饅頭的主食文明。
  • 尋味探店:手工狀元糕 好寓意 好味道
    現今,狀元糕也成為了夫子廟人氣風味小吃之一,狀元糕上撒桂花,寓意狀元摘桂,正所謂「吃了狀元糕,好中狀元郎」。 「狀元糕,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它是傳統的米糕,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純手工製作,而且它的工序有很多道,十分繁瑣。吃起來松鬆軟軟的,很好吃。而且狀元糕有個含義,我們在糕上面撒了一點桂花,寓意學子摘得桂冠。」
  • 福建莆田「百年復茂」糕餅店的前世與今生
    這場大火沒有把郭誠猷打倒,幾個月後他重振旗鼓,在古譙樓的西側重開「復茂餅家」。  「爺爺育有五男四女,只有父親對糕餅情有獨鍾,父親中學沒有畢業就跟著爺爺經營糕餅生意,並從爺爺那裡學到了一手非常精湛的製作手藝。」郭繼光說當時復茂餅家和城裡大多數糕餅店一樣,都是「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由於爺爺郭誠猷和父親郭意得的父子同心,辛勤努力,生意日漸興旺。
  • 寧海這個村莊的馬路邊藏著一位「麥餅大師」
    「尋味」之行的第二站,我們來到《徐霞客遊記》的開筆地——寧海。  路邊攤的老師傅  五星級酒店曾多次前來聘請  一輛推車、一個小爐子,還有一位手法嫻熟的麥餅師傅……寧海鄉間一個個不起眼的路邊麥餅攤裡,往往就藏著最地道的寧海麥餅。
  • 復興傳統糕餅即返璞歸真中國文化自信
    糕餅溯源秦漢,興起唐宋,昌盛明清,延伸現代。 中國之糕餅、三大流派-京味、蘇藝、粵袖,承載兼容南北之白案文化精髓。 執筆《糕餅文化價值》溯源中國之糕餅饕餮,或江南、或閩南、或雲貴、或華北...皆為「十裡不同糕、百裡不同稻」,炊焙出、發酵有麥香。
  •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臺南傳統糕餅老店(圖) 2008年03月04日 15:53 來源:華夏經緯網 發表評論   位在臺南市成功路上的振來發糕餅店,是一間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傳統糕餅老店,裡頭陳列了琳琅滿目的傳統古早味臺灣餅和小西點糕餅
  • 尋味臺灣傳統糕餅
    尋味臺灣傳統糕餅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臺北見聞臺中見聞高雄見聞芋頭酥】:與潮汕朥餅相同,主料:紫蘭花低筋粉,紅雙圈高筋粉。輔料:細糖、純香豬油、蛋黃、水、純起酥特級香豬油。中國焙烤食品工匠杜德春-繼日本德國後、真正崛起的中國本土實力派糕餅資深工匠。
  • 漢族傳統面點,香氣十足的石頭餅,不可缺少的美食
    漢族傳統面點,香氣十足的石頭餅,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道造型奇特,製作過程更是奇特的漢族傳統面點,石頭餅。為什麼要說它奇特呢,是因為它的烘焙製作過程,不像是其他面點一樣是被蒸熟,或者是放到烤箱裡面烤制的,石頭餅是放到被加熱過的石頭上,慢慢被烤製成熟的,怎麼樣,是不是很好玩的樣子。
  • 中國風味面點之——蘇式面點
    蘇式面點係指長江中下遊江、浙、滬一帶地區,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面點。江浙一帶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為製作多品種式樣的面點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蘇式面點主要以蘇州、揚州、杭州為代表。這三地面點製作講究色、香、味、形俱佳,口味鮮美、汁多肥嫩,注重工藝,風味獨特。1、蘇州面點蘇州面點以糕團為主,善用糯米粉、粳米粉,兼用蓮子粉、芡實粉、綠豆粉、豇豆粉等。為了追求不同的質感風味,各種粉或獨用,或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這樣製品或松或軟,或黏或韌,給人以不同的口感感受。
  • 糕餅入味尚需餡,糕餅的美味餡是糕點的靈魂
    兒時最美糕餅記憶是棗泥酥、山楂鍋盔、京八件...一口下去,皮酥餡糯,沁心味肺。糕餅中餡乃糕點靈魂也,與皮入味厚、與酥入味香,兼容相融 美味點心。△牛奶椰蓉△豆沙△清糖△蠶豆泥△花生醬△胡蘿蔔醬△杏仁豆沙△咖喱牛肉△蘋果△草莓醬△菠蘿△紅薯△黃金醬△藍莓△麥提沙朱古力酥粒△奶豆腐△青梅玫瑰月餅餡料:啤酒花是啤酒靈魂,餡是糕餅靈魂
  • 廣東東莞白糖糕培訓 廣州白糖糕培訓班 惠州白糖糕培訓學校 白糖糕做法 白糖糕技術
    廣東東莞白糖糕培訓 廣州白糖糕培訓班 惠州白糖糕培訓學校 白糖糕做法 白糖糕技術本文主要介紹了關於深圳白糖糕培訓要多久
  • 用糕粉做的老婆餅,餅皮很脆,餅餡兒甜,教你們製作香甜的點心!
    用糕粉做的老婆餅,餅皮很脆,餅餡兒甜,教你們製作香甜的點心!我現在已經長大了,爸媽都有點老了,想想爸爸媽媽這麼老了,我還沒有為他們做過什麼事情。前些日子我在做飯的時候,突然間聽到老爸跟老媽說,想吃老婆餅了。
  • 尋味內蒙古舌尖上奶乳飄香的糕點
    尋味內蒙古奶乳飄香的糕餅點文|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為"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
  • 中國傳統美食介紹,淺談中國面點歷史及發展趨勢
    當時較具代表性的面點有餌、酏食、糝食、炬籹等。餌是一種蒸製的糕,以稻米和黍米合蒸為之;酏食,是以酒酏製作的一種餅,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發酵餅;糝食是一種宮廷食品,是用稻米粉加牛、羊、肉丁製成的一種油煎餅;炬籹是以蜜和米麵煎製成的,類似於後代的饊子,《楚辭集注》曰:炬籹,環餅也。吳謂之膏環,亦謂之寒具。漢代面點。到了漢代,面點的種類迅速增加,而且開始在民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