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聯合腸內營養療法進行治療的...

2020-12-23 騰訊網

為探討為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聯合腸內營養療法進行治療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80例重症患者。這些患者均於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在這些患者中,有17例腦梗死患者,1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13例腦出血患者,14例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6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患者中有24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其年齡為20~75歲,平均年齡為(51.2±4.6)歲;其改良的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系統(APACHEⅡ)評分為(16.8±2.5)分。觀察組患者中有25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其年齡為18~75歲,平均年齡為(51.8±4.4)歲;其APACHEⅡ評分為(17.0±2.7)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解痙、鎮靜、抗感染及吸氧等對症治療。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使用腸外營養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為其配置腸外營養液。為患者勻速持續滴注腸外營養液。根據腸外營養液的組方調節腸外營養液的滴注速度。連續治療10d。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聯合腸內營養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將10g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加入到250mL複方胺基酸中,為患者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連續用藥10d。同時,為患者留置鼻胃管。

經鼻胃管為患者輸注腸內營養液。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為其配置腸內營養液。治療第1天為患者輸注200m的L腸內營養液,輸注速度為40~60ml/h。治療第2天至治療第10天,為患者輸注1000mL的腸內營養液,輸注速度為80~100ml/h。連續治療10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後分別檢測兩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鐵轉蛋白(TF)、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及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採用x 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前後兩組患者血清PA、TF及ALB的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PA、TF及ALB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後,觀察組患者血清PA及TF的水平均高於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後,兩組患者血清ALB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1。

2.2 治療前後兩組患者血清IgG及CRP的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gG及CRP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後,觀察組患者血清IgG的水平高於對照組患者,其血清CRP的水平低於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3、討論

重症患者的代謝特徵是分解代謝的速度快,其腎臟及腸道淋巴細胞會消耗大量的穀氨醯胺,使其體內穀氨醯胺的水平降低。臨床上常為重症患者使用腸內營養療法或腸外營養療法進行治療。但為重症患者使用常規腸內營養療法或腸外營養療法進行治療無法有效地為其補充穀氨醯胺。穀氨醯胺是一種免疫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便是無法進行增殖及分化的單核巨噬細胞,其也可高效地利用穀氨醯胺,從而調節免疫功能。丁秋玲經研究發現,穀氨醯胺是T細胞及NK細胞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物質。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可在患者體內分解為穀氨醯胺和丙氨酸,為其補充穀氨醯胺,減輕其體內的炎症反應,提高其免疫力。

綜上所述,為重症患者使用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聯合腸內營養療法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改善其營養狀況,增強其免疫力。

原作者:張鵬

原作者單位: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相關焦點

  • 科研速遞|重症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最適溫度的探討
    為探討重症顱腦損傷輸注腸內營養液的最佳溫度,本研究分別對兩組患者應用常溫與加溫腸內營養液,對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現報導如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入ICU後根據醫囑接受腸內營養,採用腸內營養混懸液能全力1.0餵養,常溫組不加溫,加溫組使用加溫裝置進行持續輸注,保證入鼻時溫度為37~39℃。
  •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率的影響
    2017年1月重症醫學科在醫院辦公室和護理部的帶領下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開展了以「降低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明顯效果。現報告如下。1.2.3解析應用魚骨圖從人、物、環、法4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找出導致ICU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的各種原因,再應用原因分析評價表對其進行打分,根據80/20原則,分數>32分者為本次活動主題的要因:理論知識欠缺、未定時回抽胃管、早期使用量過大、胃腸道菌群失調、缺乏營養液注射泵和加溫器、營養液溫度低、輸注速度過快、營養配方不當。
  • 重症肺炎,丙氨醯穀氨醯胺注射液臨床合理應用的幾個問題│臨床「藥...
    導 讀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由於機械通氣、胃腸道反應等多種原因,單純飲食、腸內營養難以滿足目標營養需要量。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發布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建議》指出:基礎營養狀況較差的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感染後病情更加危重,營養治療是基礎治療手段,是新冠肺炎患者綜合治療措施的核心內容之一。對於存在經口進食或腸內營養禁忌證的患者,需要3~7天內啟動腸外營養。腸外營養不僅改善患者營養狀況,而且在疾病治療和成功脫離呼吸機方面有積極作用,有助於患者度過危險期,促進康復。
  • 強化支鏈胺基酸的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在肝硬化患者治療中的...
    再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對膳食結構進行調整,同時給予營養指導。 觀察組患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聯合腸道益生菌,BCAA營養製劑50g/d,腸內營養乳劑維持(1 200~1 500)mL,用營養管通過輸液泵持續泵入,早期流速(20~30)mL/h,隨後增至(100~120)mL/h,在此基礎上同時予貝飛達(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聯製劑),420mg,每日兩次。對照組僅予強化支鏈胺基酸腸內營養,劑量用法同觀察組。
  • COVID-19重症患者營養治療專家建議
    營養是人體免疫力的關鍵,營養治療應該成為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常規治療和核心手段,而組建營養治療團隊是落實營養治療的最有效措施, 可有效縮短重症患者的住院時間、ICU時間及呼吸機使用時間。
  • 疾病營養|腸內營養對盆底重建聯合PPH術後直腸脫垂患者營養狀態的...
    本研究為觀察腸內營養支持對直腸脫垂患者術後營養狀態及康復的影響,選取我院行盆底重建聯合PPH治療的Ⅱ、Ⅲ度直腸脫垂患者,術後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現將患者術後營養指標的變化分析如下。
  • 新冠治療好消息!臍帶幹細胞療法挽救重症患者生命
    最新研究指出,一項有關臍帶幹細胞的實驗性療法可以顯著降低2019冠狀病毒疾(COVID-19)重症患者死亡率,且能縮短患者的痊癒時間。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期刊「幹細胞轉化醫學」(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涉及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傑克森紀念醫院的24名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的實驗組受試者注射間質幹細胞,對照組則是安慰劑。
  • [公告]科倫藥業:關於公司丙氨醯穀氨醯胺胺基酸(18)注射液獲得註冊...
    該品種為首個批准上市的補充谷胺醯胺的雙室袋產品,適用於需要補充谷胺醯胺的患者,包括處於分解代謝和高代謝狀況的疾病人群,比如接受大手術的癌症患者、重度胰腺炎、嚴重燒傷、創傷、複雜手術和ICU患者等。自上市以來,先後被《2009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外科指南》、《2009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ICU指南》、《2015中國腸外營養臨床藥學共識》、《2016中國成人圍手術期營養支持指南》等多個國內外權威指南廣泛推薦使用。
  • 疾病營養|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
    本研究通過探討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早期腸內營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納入標準:均經磁共振成像或者X線檢查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傷後6h內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6~8分[7];預計生存期≥1個月;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並籤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併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的器質性病變者;合併消化道損傷史者;合併嚴重免疫功能異常性疾病者;合併糖尿病及影響營養和代謝的其他內分泌疾病者;營養不良者;無法進行腸內營養者。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准進行。
  • 綿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新技術 改善患者腸內營養
    綿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新技術 改善患者腸內營養 2020年12月22日 10:43:5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曾攀)12月18日,綿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協作成功完成一例超聲引導下鼻腸管置入。
  • 兒童早期腸內營養聯合益生菌治療機械通氣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P+EEN組機械通氣患兒在EEN組基礎上添加益生菌(益生菌為雙歧桿菌乳酸菌三聯活菌片,成份為長型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酸菌和嗜熱鏈球菌),4g研磨粉碎後加入腸內營養中從鼻空腸營養管滴入。TPN組、EEN組和P+EEN組研究對象其他常規治療方式無差異。
  • 科研速遞|微生態製劑聯合腸內營養在腹部手術術後病人中的應用進展
    本研究從微生態製劑的分類、作用、臨床應用3個方面進行綜述,為今後腹部手術術後腸內營養聯合微生態製劑應用提供參考。劉統成等通過隨機對60例進展期胃癌病人進行分組試驗,微生態製劑強化腸內營養組(MEN組)在術後第一天給予腸內營養加雙歧桿菌活菌製劑,持續至術後第7天,普通腸內營養組(EN組)僅給予腸內營養。
  • DIY尿壺、吊牌、約束帶……小「發明」改善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紅網時刻2月20日訊(記者 劉丹 陳亞男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自製礦泉水瓶尿壺、營養吊牌、「襪套」約束帶……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中的白衣天使變身「發明家」,把醫護聯合查房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因地制宜」的小手工製作來解決,從細節入手注重每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使得治療理念得到落實,治療效果得到改善,努力提高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 DIY尿壺、吊牌,醫護人員化身「發明家」,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雖然醫生囑咐要用尿壺在床旁解決小便,不允許下床活動,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尿壺一直缺貨,而李先生又強烈反對插尿管,要求自己解小便。這讓張麗娜左右為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核心原則,就是改善低氧血症,避免低氧加重肺損傷和其他器官功能損害。而造成李先生低氧血症反覆出現和病情波動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氧儲備能力差,自行上廁所過程中脫氧,短時間又難以恢復正常。
  • 危重患者連續性和非連續性腸內餵養的研究進展
    例如,腸內營養在鎮靜期間或患者意識不清醒時持續進行,但當開始逐漸轉向口服營養時,腸內營養轉為間歇模式。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定義非連續性腸內營養的不同含義,並總結其與連續腸內營養相比,潛在的病理生理優勢,特別是在特定的危重病情況下。本篇綜述將對已有後者正在進行的研究進行回顧總結。
  • 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在SAP治療的應用與護理
    曾有專家表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可將預後得以改善,同時將胃腸道正常結構予以維持,配合科學化的護理措施可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為此,本院對經鼻空腸管腸內營養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 名醫專欄|經空腸造瘻管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體會
    對42例腹部大手術患者進行了早期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改善了患者的體質,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縮短了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如出現腸脹氣但無加重,可繼續治療,直到肛門排氣,改用腸內營養液滴注,速度20ml~40ml/h,首次滴注總量不超過500ml,觀察滴注過程中是否有腹痛、腹脹、嘔吐等不良反應。每日定時監測患者血糖。
  • ...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況及併發症的影響
    觀察組給予鼻腸管行腸內營養,患者入院48h內實施內鏡下空腸置管,初始劑量給予短肽型腸內營養液在24h內勻速滴注,滴注量由500ml/d逐漸增加,3~5d可增加至104.6~125.5kJ(25~30kcal)/(kg·d)。兩組治療期間機體熱量仍表現不足者,可由腸胃營養進行補充。
  • 聯合21家醫院,李紅良團隊找到新冠患者能否使用激素療法的關鍵點
    最近發表的許多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可降低新冠重症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對新冠重症患者具有有益作用。  在系統回顧了7項皮質類固醇激素與標準療法的隨機臨床試驗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新冠肺炎的最新指南。
  • 腸內營養相關腹瀉四大原因及對策看這裡!
    腸內營養(EN)是廣泛用於臨床營養治療中的單一營養來源或口服營養攝入不足的補充。EN在疾病急性期起維持患者營養充足的作用,在吞咽困難或慢性疾病,如神經系統疾病或頭頸癌的患者中起提供長期營養支持的作用。然而,EN胃腸道併發症較為常見,在接受EN治療的患者中有12%~68%發生腹瀉。在我國,EN相關腹瀉的比例也較高。研究顯示,重症監護病房(ICU)相關腹瀉發生率為42.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