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中學老師蒙光偉和他的學生們的故事

2020-12-1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我就想讓孩子們多些笑聲

9月15日,蒙光偉在布置當天全班的各項工作。

9月15日,蒙光偉在輔導學生功課。

9月15日,蒙光偉帶領大家去電教室上課,看得出他與學生相處十分融洽。

363篇日記,1080張照片,娓娓道來一個當了11年班主任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

蒙光偉,獲評2014年度教育部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在海口十中,他被稱是中學教育的一個「傳奇」。

說他特別,因為他帶出了一個又一個十分優秀的畢業班,這優秀不表現為分數的「高人一等」,相反,有些還讓人覺得「另類」,他帶的班,是全校唯一一個班裡所有女生都酷愛打籃球的集體,是一個每年都有環島騎行經歷的團隊,是一個有「基金會」互助的組織,是一個幾乎全班所有學生都當過班幹的群體……如果從至今仍以分數作為升學考量標準的傳統教育角度來看,這,無疑更像是「走在岔路上的成功」。

從教15年來,在一所普通中學裡能夠獲評「國家級」,這無論如何都是「冒尖」的,他沒帶出海中、僑中班級那樣的頂級成績,該怎麼來評價他的教育?

我們疑惑也好奇,試圖走近他。蒙光偉並沒有從更多的言語裡來解釋他的教育想法,我們倒是從他一篇篇累積起來的日記,從他帶的班裡孩子們那一張張燦若星光的笑臉,從學生們喊著一聲聲「蒙哥」裡邊,感受到了他的與眾不同。

正如他對我們說的最坦誠的那句,「我最想給孩子們的,是快樂。」

一次關懷成人生轉折點

原是「落後分子」,他知道愛玩鬧的孩子對人生也有想法

校長邢福凱第一次見到蒙光偉到辦公室向他請假,原因竟是為了捐獻造血幹細胞,這讓他的心裡跟著震了一下。

「在教育系統裡,還沒聽說過老師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邢福凱說。應了小夥子的請求,邢福凱跟蒙光偉定下一個約定,「不宣傳,不讓學生知道。」

這是2008年4月14日捐獻前的一幕。蒙光偉成為海南第18例、海口教育戰線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6年過去了,蒙光偉說不清當時為什麼想要去捐造血幹細胞,「看到報紙報導上有那麼人急需,覺得得盡一分力。」

十多天後,初二(2)班的孩子們竟是從網上一條新聞裡看到了蒙老師的名字:「海南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昨晚乘機急送廣州,將海南捐獻者蒙光偉的100毫升造血幹細胞,移植進一位白血病男青年體內。」

孩子們驚訝,在十中論壇當年的網頁上,記者找到很多孩子的留言:「不能夠用太多的言語去表達,只覺得以前我那個好玩的計算機老師變了,變得讓我充滿敬意。」……

1999年,蒙光偉從海南師範學院大專班畢業後分配到海口十中,13至16歲的學生並沒有把這位21歲的男老師放在眼裡,只要班裡學生看到他,就喊外號,「保安來了!」

「班裡有幾個調皮學生,氣哭過幾位女老師,卻氣不動我,反倒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蒙光偉笑說。

從海口九小、僑中、一中、海師一路讀書走來,蒙光偉中學很叛逆,曾是班裡被「留堂」最多的孩子,是沒人愛搭理的「落後分子」。

「直到海南僑中的吳連榮老師當我的啟蒙班主任,他對頑劣孩子的鼓勵才讓我改變。他曾說,愛玩鬧的孩子,也是對人生有想法的孩子,不能一棒子打倒。」蒙光偉對這句話終身難忘,給「弱勢」學生予以觸動心靈的關懷,和對尖子生錦上添花的鼓勵同樣重要,從那時起,蒙光偉第一次有了想當老師的理想。

2003年他首當班主任,一個叫王宏的孩子像極了兒時的自己。剛入學,成績讓人撓頭不已,語文50分,數學30分,戀網的程度驚人,甚至到了讓他父親多次去網吧揪出來打。可打,是打不出讀書之心的,蒙光偉登門家訪,對王宏的母親說:「把這孩子交給我,也給我兩年時間吧。」

從此,「看住」王宏的任務,蒙光偉擔了下來,放學就陪他回家,不是逼他看書,而是帶上他和幾個同學出去打球。對抗,碰撞,吶喊……久而久之,王宏開始迷戀起了籃球,網遊的事一點點拋之腦後,成績竟來個180度大轉彎:不但獲得全校年級籃球賽冠軍,並且在中考時考出6A的成績。

「只要你心情好,什麼都會好。」

「把你們像釘釘子一樣釘在學習上是沒用的,學會健康地玩,才會更懂學習。」

「肯定和鼓勵永遠是第一位,靠『鎮壓』是不行的,哪怕是倒數第一的班級。」

……

愛玩,愛帶著學生們玩,他開始和孩子們親近了,沒人再叫他「保安」,他在學生的心裡有了位置。

一輪頂住重壓的教育嘗試

他不想灌注給孩子們定式和標準答案,而是獨立思維

新課改這麼多年來,怎麼才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普通中學非尖子班裡,想實現這樣的突破,難上加難。

可除了蒙光偉帶的班,我們再也找不出哪一個班級,可以讓幾乎所有孩子都當過班幹,創造式成立了「大班委」。

2008年,蒙光偉在他帶的初二(2)班探索性嘗試「班委制」:一個班級,設8個班委、8個組長,所有班幹要通過學生自己「競爭上崗」來獲得。

在蒙光偉的眼中,管學生,想要一個班團結進步,光靠班主任一人無濟於事,學生的突發情況很多,沒有「民間小助手」,老師焦頭爛額也沒用。

「那一年班委的競崗選拔很有趣,也反映當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個叫阿壯的男孩子競選班長,通篇演講完畢,進入了臺下學生自由提問時間。

因為是第一次,學生們變得鴉雀無聲,蒙光偉鼓勵著,才有孩子澀澀地問:「請問你有信心當班長嗎?」「有。」「你喜歡當班幹嗎?」「喜歡。」

蒙光偉此刻走到臺上,笑著說,「孩子們,『信心』、『喜歡』,這些真的是你們內心想知道的嗎?還是因為腦子裡固定了最保險的、最不出錯的提問模式,這種虛假式提問你們喜歡嗎?」

老師的反問讓全場一片肅然。

過了許久,一個男孩子騰地站了起來,「老師,我想問問阿壯,喜不喜歡都不重要,關鍵是,阿壯當班長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臺下一片掌聲。那一次,在反思中,孩子們展露出的真實和真誠讓蒙光偉十分動容。

教育不是灌注孩子定式和標準答案,應該是先有獨立思維才有答案。

一次競崗,53個學生湧出16個班幹,再競崗,再出新班幹,幾乎每個孩子都當過班幹部,都得到過鍛鍊,嬌生慣養、遇問題退縮的毛病在蒙光偉的班裡很鮮見。也因為有了一支精幹的班委,一些連班主任都顧及不到的問題,孩子們就順手幫助解決了。班委每周定時主動打電話向組內的學生家長反映學生當周情況,還匯報學校的正常收費,甚至包括同學生活費的花銷情況,這讓一些家長頗感嘆,「老師不知道的東西,學生都知道。」

在傳統教育中,一個敏感的詞彙叫「早戀」,遇早戀必遭重壓,然而,在蒙光偉老師的班裡,這信條「失效」了。「如果當年不是蒙老師,我們內心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挫折。」現已讀大學的蒙光偉學生阿儀感嘆說。2007年,阿儀讀初一(2)班,和班上同樣優秀的一個男孩子彼此欣賞。「如果重磅打壓,可能孩子會走向另一端,很多孩子是因為父母給的壓力大,需要發洩,需要有人理解,才早戀,這是單純而朦朧的。」蒙光偉「公開放行」,「有好感,不反對,多交朋友,不一葉障目。」在健康疏導下,阿儀和男孩子都順利考入名牌大學,高二時「分手」,後來成了好友,如今時常還在網上跟蒙光偉溝通心事。

蒙光偉鼓勵孩子寫作,也用最笨的方法「討好」孩子,「誰向我公開一份好日記,我請吃大餐!」新鮮花樣層出不窮,他在孩子們的眼裡那麼的親切,大家情不自禁地叫他「蒙哥」。

「蒙哥」也被家長「炮轟」過:「玩是玩了,可學習成績還是趕不上體育成績?」

蒙光偉總會笑著說,「沒有一個家長想孩子成為木木的『學習仔』,會做人,口才好,膽子大,和擁有一份自由的天性,孩子會更感幸福。而教育,難道不是應該遵循孩子內心幸福的方向?」

一種傾囊捐助的無私

怕貧困生不接受他的資助連連「撒謊」,為困難生「借」來優秀生名額

在年級組長丘昭琪老師的眼裡,曾經她覺得這個大男孩太「硬」,可在知道學生許春召的事情後,她發覺這個年輕教師心底的一片溫柔。

2009年中秋節前夕,一次例行的家訪,蒙光偉來到他班一個從萬寧到海口讀書的學生許春召的家裡。在這個東門市場旁租下來的簡陋得只有幾平方米的小屋裡,阿召和姐姐放學放下書包,就得到東門菜市場幫父母親賣菜。

阿召通常早上3點多鐘要幫父親進貨,然後清晨5點多鐘開始讀書,2個小時之後再到學校繼續早自習,生活很苦。「而如果不是靠雙腳去家訪,只靠電話,是根本不知道這真實情況的。」蒙光偉回憶。

他第一次為身邊這麼好的孩子遭遇的貧困落了淚。阿召初中三年,蒙光偉每月從自己工資中拿出200元資助阿召,在阿召考入僑中後,怕他擔心學費,蒙光偉拿出了1萬元存款,給阿召用做高中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阿召說什麼也不要,蒙光偉苦口婆心說服他收下:「你要拿著,這輩子老師可能只有這一次,只對你。」

蒙光偉對阿召撒謊了,和對其他孩子「說了謊」一樣。

多少年來,蒙光偉的學生何春梅,陳壯,文孔召,盧俊明,盧斌等等,這些家庭困難的學生,都受過他的資助。

初三(12)班班主任雲端老師回憶,為讓孩子不為貧困低頭,有自信面對生活,有一年,為了給困難生爭取多一個優秀學生名額,蒙光偉跑到他們班去「借」,後來雲端才知道,那個名額,他給了文孔召。文孔召後來為這寫了一篇《阿召日記》,蒙光偉看得眼圈紅了。

15年來發自心底的對教育由衷的愛,換回了孩子們的真心。

2014年教師節,學生何晴代表全班同學自發獻給蒙光偉一束鮮花,大聲說,「請蒙哥務必接受!2年了,我們想讓您也體驗一次當老師的滿足。」

蒙光偉激動地說,「有你們,我一直很知足,這輩子第一次收到花,不知該說什麼了……」

我們在蒙光偉收錄的學生日記裡,看到了這樣一首詩:「那些年,我莫名其妙地遇到了一個特有特點的班主任,你帶我們在假期裡打球,我們抽菸被你抓到,很高興能回頭;那些年,我們學習老是不積極,慶幸有你在旁……永遠、永遠都無法忘卻的優秀的領路人……」

蒙光偉坐在那裡,也看著那首詩,笑容中溢滿幸福的淚光……

孩子們眼中的蒙老師:他,「Hold住」我們

■ 記者 杜穎

「可能真正『Hold住』他們的就只有蒙老師了。」面對青春期的這群中學生們,一位初三(6)班學生的家長這樣感嘆。

初三(6)班班長陳盛聰是這個班所有孩子中,對蒙光偉的教育方式體會最深的一個孩子。陳盛聰說,體會深並不是源於蒙光偉的說教,而是因為「打過一架」。剛上初中一年級時,陳盛聰的脾氣是班上有名的,晚上愛打遊戲,白天偏偏要在課堂睡,學習成績排在30名之外,尤為讓他父母苦惱的是,任何耐心的說教,都無法打動這個處於青春期的男孩。蒙光偉用「另類」方式改變了他。「在找我談了很多次均無果而終後,我們在校園的籃球場上,用男人的方式打了一架,那一次我輸了,我第一次開始聽進去他對我的教育。」陳盛聰說。相信和鼓勵,是孩子最能直接感知到老師是否抱有期許的方式,陳盛聰變了,卯足了勁,他說:「後來我學習成績躍升至第一名,又成功競選班長,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能讓蒙老師看扁了我。」

德育教育存在的「另類」方式,並不會讓所有孩子驚嘆,但讓學生們記憶尤深的,還有蒙光偉突破常態的教學方式。初三(2)班學生周淳說,「蒙老師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經出了一道數學題,他給了ABCD四個答案,我們挨個回答,看老師臉色不對,猜來猜去,從A猜到D,結果,其實,蒙老師給的答案沒有一個是對的!這讓我們好感嘆,他第一次告訴了我們,今後做任何事,都不要抱有定式的思維,捆住自己,也就喪失了創造力。」

學生杜心怡說,「蒙老師還教會我們,要懂得將愛心的力量凝聚起來,辦大事。在蒙老師的發動下,我們準備成立一個『二班基金』,定向使用同學們捐來的款物,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和地方去。他的話真有道理。」

「另類」蒙老師 的啟示

■ 記者 杜穎

在海口十中教學樓前,從第一眼見到蒙光偉時,我們的心中有了一絲疑惑,這就是獲得「全國優秀教師」金色獎牌的老師嗎?眼前這個陽光大男孩,儼然從業經歷不算深厚,總是上揚的嘴角又與人們傳統觀念裡戴著眼鏡、端莊嚴謹的教師形象頗有出入,他真的能有什麼異於常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愛他、敬他,有如親人?

在辦公室和蒙光偉交談的過程中,課間接連不斷地有學生來向他請教問題,開始並沒有察覺有什麼不同,可學生越來越多,發現每個孩子向蒙光偉提問的科目都不相同,有數學,有歷史,有物理……而他本人教授的課程,僅僅是計算機而已。我們問了其中一個叫陳杰的孩子,你們也有自己的數學任課老師,為什麼卻喜歡湊到蒙老師這裡呢?陳杰想都沒想地回答,「喜歡他的解題方式,喜歡他的表達方式,更喜歡的,是他的為人,『蒙哥』是有魅力的人!」

一句「蒙哥」,令人錯愕。當我們走進了初三(2)班的教室,和更多個孩子一起聊起「蒙哥」時,孩子們臉上綻放的笑意,讓我們瞬間明白,他在學生心中的分量是沉甸甸的,是有如陽光般金色的。孩子們有的說,「全校只有我們班是校運動會集體九連冠!」有的說,「全校只有我們班女生個個都會打籃球!」有的說,「去年和今年,蒙老師帶著我們環島騎行!」竟還有的說,「他還沒有女朋友,大齡剩男,上年紀的老師們都替他發愁」……笑聲不斷,我們知道,青春期孩子的調侃是有些口無遮攔,但心靈純潔無暇,至少,蒙老師在他們的眼裡,被當成了大哥哥,當成一個可以無話不說的,可以探討人生的,可以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鬧、一起成長的夥伴。

正如他對我們說的,15年來,他最想帶給孩子們的,是快樂。

快樂教育,在飽受升學率重壓的初中階段,是一個那麼難得的字眼。但誰能否認,讓學子們發自內心的快樂,不是教育的真諦!

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蘇建強 攝

相關焦點

  • 旅順高公中學部櫻井武男老師和他的學生們
    1932年,旅順第二中學校與旅順師範學堂合併,成立旅順高等公學校。旅順第二中學校改為旅順高等公學校中學部。簡稱旅順高公中學部。旅順高公中學部教學樓(源自網絡)中學部的老師大都是日本人,只有幾個教古漢語的老師是中國人。在走訪1941年在旅順高公中學部讀書的學生得知,日本老師大都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和大和民族的優越感,打罵中國學生是家常便飯,校長倉本也動輒扇學生耳光。
  • #我和老師的故事#感恩老師們,節日快樂
    我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很受老師喜歡的一位學生,因為從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所以很看重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從小就很聽老師的話,從不調皮搗蛋。今天這篇文章來講一講我從小學到大學和老師的一些故事,讓我回到過去的上學時光,讓自己回味無窮,懷念讀書歲月。
  • 中學老師:學生們都信他
    騰訊體育7月29日訊 據美國媒體《The Score》記者凱特林-霍洛依德報導稱,凱裡-歐文的「地平說」已經影響了許多人,近日一位中學老師說,他的許多學生都對「地球是平的」這一言論堅信不疑,這令他感到恐慌。
  • 張家港,一位教育實驗者和他考16分的學生 | 三明治
    一名任教於三線城市普通初中的語文老師,面對成績平平的學生,卻在日常教學中發現了一些新的可能性。文 | 郭歌他看起來三十五歲上下,身材瘦高,戴著一副半框眼鏡。在張家港第八中學這個公立初中裡,殷國雄已經任語文老師六年了。 在江蘇的傳統教育體制中,公立初中似乎就是成績不理想的代名詞。我的中學時代裡,一直流傳著以數字命名的中學裡各種聳人聽聞的傳言,不外乎逃學、鬥毆和女生懷孕。而在這所名為「第八中學」的城郊學校裡,這些傳言都變作了真實。
  • 杭州一位老師寫期末評語,不把學生當「人」,家長卻集體給他打CALL
    因為哪位學生對應哪種化學元素,他全都仔細思量過,兩者間必須有某些相似之處,所以琢磨出自己對應的化學元素特性,才能真正讀懂評語。感覺有點像燈謎,但比普通燈謎更有趣,不僅題目有懸念,而且答案有回味,難怪會大受歡迎。比如,有一位同學對應的化學元素是「金」。因為陳老師覺得:「金與生俱來就是尊貴的,它的魅力無可爭辯。
  • 一位喜歡畫漫畫的中學體育老師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故事,來自聖菲學校中學部體育組的何鵬老師,他要分享的是從自身愛好與生活中誕生的對孩子的愛與鼓勵。◎和少年們一起鍛鍊的何鵬老師,認真、沉穩,又充滿活力,這樣的他其實對生活也有著同樣的熱愛。如果有人問我:從小到大一直堅持並熱愛的是什麼?我一定毫不猶豫地大聲說:「畫畫。」
  • 中學老師性騷擾了學生,但其他人都站在他那邊
    最近看到一則令人氣憤到爆炸的新聞——某重點中學老師長期騷擾女學生,事發後校方一口否認,拒絕撤換老師,拒絕調查……美國女生遭受教師性騷擾的故事(本部分編譯自《我的高中老師性騷擾了學生,但學生們都站在他那邊》,作者Melania Hidalgo)我17歲的時候,我的寄宿學校老師——中年人,已婚,有兩個孩子——說他對我有感覺。當時我們站在校園廣場的中心,周圍人來人往。「我忍不住一直想你。」他低聲對我說。
  • 教師故事:德陽中學數學老師——付陽
    剛來德陽中學時,他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不僅要儘快融入這個新集體,更為重要的是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一個能得到學生認可和喜愛的數學老師由於成績突出,付老師從一位普通教師逐漸成長成為年級班主任、學校教科室副主任。
  • 蕭山中學一位老師 在試卷上用英語給全校學生寫寄語
    今年是蕭山中學第二年面向杭州主城區招生,一共招生63人。這段時間,不少家長和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蕭山中學。很多家長特別關心,蕭山中學培育學生有什麼特點?老師團隊怎麼樣?昨天,蕭山中學孫戎校長介紹了學校的育人模式和師資情況。
  • 回憶:一位新老師和一群學生的故事
    終於,當所有的老師都在使用高壓管理方式的時候,我卻突然放手了.整天在辦公室裡備課改作業喝茶聊天看其他班主任們忙著批評教育學生。還別說,這手一放啊,我們班竟然衛生工作自動搞起來了。儀容儀表也自覺做到位了。我的心樂啊!利用班會課的時間趕緊給他們表揚鼓勵。讓他們士氣大發,勇往直前。後來還拿到了流動紅旗。這更激勵了孩子們好勝的心,也更堅定了我「放手管理「的決心。
  • 把400個流氓學生逆襲成哈佛耶魯高材生,他不止是一位好老師! | 趣聞
    然而有的時候出身寒門與功成名就之間只差一個好老師!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一位班級全部是混混,整個學校都是野孩子,這個課怎麼上?第一節課就被學生轟出了教室的他依舊沒有選擇放棄,終於把400多個野孩子送進哈佛耶魯。
  • 學會等待的日子 蘇格蘭孔院老師們普通又溫暖的故事
    為了讓這些學生在下學期返回天津師大後,能馬上進入漢語學習狀態,經過半個月準備,所有獎學金學生於2月17日在格拉斯哥蘇格蘭孔院總部複課。我們把學生分為初級、中級兩個班,每班每周12小時課程。20位學生,16人到總部上課,其餘4人通過網絡遠程視頻同步學習。
  • 更加重視國情教育和學生能力培養——一位中學老師感受香港教育轉變
    從檢查國旗、旗杆、個人儀容,到正式步操進場、登上旗座……香港學生對升旗禮過程的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香港回歸後,包括漢華中學在內,不少學校紛紛加入香港升旗隊總會,在校內成立升旗隊。郭耀麒說,這項新增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祖國,增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據了解,目前香港共有大約500所中學,除個別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外,大部分由政府資助。
  • 中學師生同考一份試卷 老師作文不如學生寫得好
    雨花臺區共青團路中學這一做法,引起老師們的討論。日前,參考老師的成績已經出來。記者獲悉,老師沒考過學生的情況果然出現,其中,語文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參考老師都反映難寫,而校長也認為,老師寫的作文不如學生寫得生動。
  • ​江蘇崑山中學: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自主的發展
    玉峰山南麓,但見紅牆與古木掩映,幽靜清新;教學樓宇與歷史建築錯落,疏密有致;運動場與玉峰互襯,開闊靈動,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崑山中學坐落於此。 「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自主的發展」的辦學宗旨和「弘揚愛國主義,提升人文素養,強化科學意識,造就優秀人才」的育人目標不是說說而已,學校教育的真正靈魂早已潛移默化的融入了這所名校的前進之路。
  • 把普通生源培養得「不普通」,崇明區城橋中學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未來」
    三年前,這個踏著上海市高中最低投檔控制分數線進入城橋中學讀書的姑娘,曾經對未來有一絲迷茫,三年後,當她收到來自同濟大學音樂表演專業系的錄取通知書時,她最想擁抱高中的聲樂專業老師,最想對母校說一聲「謝謝」。從一張白紙到成為專業人才,和宋稼苓一樣的勵志故事每一年都在城橋中學上演——2020年,城橋中學本科上線率達到97.33%。
  • 一位援藏老師的情和愛
    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小段採訪錄音進一步深入探討英美語言的不同……」9月7日下午,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九龍高級中學的一間教室裡,一位教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英語課。他名叫黃波,是成都市青白江區的一名援藏支教老師。支教3年多來,他與藏區學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他用愛心呵護著孩子們健康成長。走上教師崗位今年39歲的黃波出生在安嶽縣華嚴鄉農村。
  • 蕭山中學一位老師 在試卷上用英語給全校學生寫寄語·都市快報
    校長孫戎: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非常負責 這周,杭州初三學生要填報中考志願了。去年開始,杭州中考有比較大的變化,蕭山中學等一批知名重點高中,也開始招收杭州主城區初三學生。 今年是蕭山中學第二年面向杭州主城區招生,一共招生63人。這段時間,不少家長和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蕭山中學。
  • [名師] 高密這個老師很「奇葩」,但學生們都喜歡他!
    王老師個子不高,身材偏瘦,只看他的外表,很難同這飽含激情的講課聲聯繫起來。而正是在這普通的身軀內,藏著一個因教學而強壯的靈魂,在三尺講臺上閃閃發光,引領者同學們的思維和情感,點燃了一節又一節生物課堂…這個老師很「瘋狂」王仲啟1999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進入了大牟家中學任教。
  • 林崇德和他的學生們
    「遇到一位好老師能改變人的一生」    「遇到一位好老師能改變人的一生」,「跟上一位老師勝過考上一所好大學」——這是林崇德的學生們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學科評審組成員俞國良教授,就是他們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