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視臺粵語變普通話引爭議 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建議:普通話

2020-12-16 人民政協網

  【延伸閱讀】

  原標題:港航賠錢送走旅客空姐擬7.1罷講普通話

  香港航空職員擬在7月1日罷講普通話。

  據香港《經濟日報》旗下報紙《晴報》6月23日報導,香港航空上周飛機延誤18小時事件繼續發酵,「有員工在專頁發起,於7月1日罷講普通話以示不滿,僅兩小時內便吸引逾千人贊好」。

  該報導稱,有聲稱負責該航班的空姐,在個人Instagram上批評該批旅客「反轉客機」。除了當天的機組人員,其餘港航員工亦對事件感到憤怒。

  該報導稱,空姐Apple(化名)接受訪問時稱:「大家很生氣,覺得delay不是我們造成的,根本不應該賠錢。」

  文章稱,在港航的FacebookSecrets上,數十人留言批評公司處理手法,直指賠錢是助長歪風,「不只虧了錢,還虧了骨氣,虧了尊嚴」。

  澎湃記者於6月23日下午2時左右致電香港航空企業傳訊部了解相關事實。該部門工作人員稱,「公司不會發這樣的消息」,他們要對信息進行確認,「我們暫時對網上事情沒有回覆」。

  對於有消息稱「顧客砸爛廁所門」,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要等到確認後才能給回復」。

  澎湃記者還致電了香港航空客服熱線950715,鄭姓話務員稱,「沒有接到官方通知(7月1日罷講普通話)」。她表示,不知道有空姐發起這一活動,「網上有一些誤傳消息,要以官方發布為準」。

  隨後,澎湃記者又致電了香港航空訂位部,意圖了解香港航空公司近期票務情況。接線的工作人員稱,「查不到目前訂票是否受到影響」。她表示,每天都會接到客人訂票、改籤、取消的電話,「乘客訂票屬於個人行為」。

  對於是否有公司員工發起「7月1日罷講普通話」活動,她表示不清楚。該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會根據客人的需求選擇不同語言進行交流」。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航空公司隸屬海航集團旗下。因此,澎湃記者還致電海航「金鵬服務熱線」。接線人員稱,香港航空上周延誤事件並未對海南航空有所影響,「目前公司沒有發布相關消息」。

  此外,澎湃記者多次致電香港航空總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

  6月21日,人民網最先發表《70多名內地遊客滯留香港機場,沒吃沒喝16小時》一文。

相關焦點

  • 廣東電視臺新聞播報 粵語變普通話引爭議
    廣東「撐粵語」風波平息近四年後,廣東的普通話與粵語之爭再起波瀾。有廣東網民發現,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近日的《正點報導》欄目從粵語變成普通話播出,有傳言稱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所有節目從9月起均會轉為普通話播出,懷疑這是當局再次嘗試邊緣化粵語的舉措,但遭廣東電視臺官方人士否認。
  • 粵語普通話之爭:折射社會變遷下的多元文化衝突
    粵語普通話的爭議早已有之,但最新的熱議則源起於今年7月初廣州市政協的一份提案,這份「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提案提出,建議亞運會期間在本地廣州市電視臺綜合頻道中加大普通話播報時長,以便讓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廣州。
  • 香港無線TVB播放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爭議
    原標題:香港無線TVB播放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爭議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TVB)旗下電視臺在播放普通話新聞時,出現簡體字字幕,在香港社會引發爭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TVB數碼頻道22日將高清翡翠臺改為J5臺,並在晚上8點半黃金時段播放普通話新聞時,被細心的民眾發現使用的是簡體字字幕。
  • 陳建華提議恢復用普通話+粵語教學,廣東省真的推行雙語教學嗎?
    但是,廣州人大網發布的的通稿在文末還有這樣一段文字——陳建華講,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第四大灣區,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要保護好廣府文化核心——粵語。建議為弘揚嶺南文化,提高廣府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全市在學前教育階段推行普通話與粵語雙語教學,為粵港澳大灣區粵語傳承發展提供良好語言環境。
  • 粵語的發展及廣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國家的特殊媒體政策造成粵語在廣東省內繼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使用規範的語言文字。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但是,這條規定並未在廣東省內強制推行。1959年開臺的廣東電視臺成為中國內地首個以粵語廣播的電視臺。而省內各大城市均有市政府支持的市級電視臺,使粵語在當地流通。
  • 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
    閒聊間,我問她:妳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我問:此話怎說?她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我問:言下之意,你是覺得說普通話比粵語有文化有內涵?
  • 「推普」莫讓粵語邊緣化
    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統,可以完全使用漢字書寫,是除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漢語語種。世界上使用粵語的人口很多,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有接近1.2億的人口使用粵語。
  • 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粵語
    李誕在後面的採訪中說,其實加馬當時的段子文本質量非常好,他只是吃虧在母語不是普通話。而阿奇說,黃子華如果會普通話,應該可以打遍中國無敵手。 粵語對他們來說,既是榮光,也是枷鎖。 在眾多方言中,粵語的勢力最強大。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曾向我表示,粵語很好聽,想學習粵語——這是在其他方言身上難以見到的待遇。
  • 香港特首回應了普通話和粵語之爭,但人們依然看法不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周四的香港立法會上,回應了最近的普通話和粵語爭議。一段來自香港電臺的視頻顯示,當天,一位立法委員邵家臻在立法會提問林鄭月娥教學語言的問題。林鄭月娥回答說:「我留意到近日教育界又無風起浪。這份文件是 2013 年的,文件裡的兩三句,把它放大了來講。究竟教學語言用廣東話還是用普通話,這個我們尊重校本的管理。
  • 海外華埠成「粵語大本營」 老華僑開始學普通話
    這些年,說普通話的移民大大增加,尤其從北方新僑鄉出國者眾多,普通話的地位正大步提升。華埠居民雖仍用廣東話溝通,但紅火程度已不如前。人們在工作生活交往中難免遭遇語言的尷尬。  「在華埠,只會講普通話虧得慌」  大多數唐人街粵語的強勢仍很明顯。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此外,約1.4%的人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範陽是第三代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現在在一家中資企業。他笑稱,在香港工作,他掌握了三門「絕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我現在說粵語時,會有人跟我說,為什麼你的粵語說得這麼好?」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當2010年,廣州電視臺的廣播有了「普粵之爭」時,這條消息開始越傳越廣。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話一樣使用漢字,粵語當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語、法語、漢語才叫語言,而河南話、東北話、四川話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話。
  • 我這個廣東人是如何通過普通話考試的?兼談普通話的推廣
    但他不大會說普通話,常常用粵語來跟我們講課,當年我們班的同學大部分來自清遠本地,但有一位來自廣西,他來廣東多年,會說一點粵語,但是不精通。不知道他在聽地理老師課的時候是否有一種似懂未懂之感。如今,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和推廣,教師都要求會講普通話,還要拿到相關普通話證書,語文教師更是要考到二甲以上(87)分,這應該是國家的進步。猶記得當年考普通話時曲折的經歷。
  • 歐廣源、黎子流和紅線女告訴你,八十年代廣東人的普通話水平如何
    像黎子流和歐廣源等廣東老一輩的同志說起普通話來,就如同如今的小朋友說廣東話那樣,顯得十分費勁,而且還經常鬧出很多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趣味。不單單他們,就連見多識廣的廣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說起普通話都帶有濃濃的廣東口音。
  • 粵語究竟算不算一門「外語」? 跟普通話差別確實很大
    作者 | 劉派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原作者2007年,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條「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的消息。當2010年,廣州電視臺的廣播有了「普粵之爭」時,這條消息開始越傳越廣。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
  • 學粵語 | 普通話和廣東話聲調的對應關係
    如果你是新的朋友,還沒有學習過這六個的聲調,或者你還沒有學會這六個聲調,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先看看上一期介紹粵語六個聲調的課,然後再學習這一期的內容,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普通話和廣東話聲調的對應關係。上一期提到廣東話有六個聲調,有的人一看到這六個聲調就有點氣餒,心裡想我怎麼知道哪個字應該讀哪個音呢?難道我要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重新學習記憶所有廣東話的聲調嗎?
  •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必看!
    然後,我們來建立以下的驚人對應關係吧: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一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一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二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三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三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二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四聲的字在粵語中是輕聲;至於粵語的四聲,僅在入聲時存在,一般都是作為強調字出現。
  • 試比較粵語與普通話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所以想要發好粵語的「雞」,只要做比普通話的「該」略小的口型,舌頭稍微抬高、後縮一些就可以了。以下是我的一些點撥:1.oe系韻母粵語的oe音是普通話及其他多數方言所沒有的音,它相當於普通話ê(國際音標[ε])的圓唇音[œ],練習發音時先發普通話的[ε]音(例字:誒),然後將嘴唇撮圓即可。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如何看待粵語普通話之爭
    先來回答「歷朝歷代漢族人都是講粵語的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問,當代漢族人都講普通話嗎?答案:不是。對於今天全國14億人來說,日常說普通話的是也是少數人,主要是老師學生、外來人口以及大城市的部分人。……已經定型的粵語則未受元朝影響而獨立發展。」語言學家胡以魯先生在其《國語學草創》中對此闡述道:「惟閩、粵等沿海地濡染古中原文化也晚,距音聲激變之北方也遠,猶得保存其古音化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