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無線TVB播放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爭議
原標題:香港無線TVB播放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引爭議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即無線TVB)旗下電視臺在播放普通話新聞時,出現簡體字字幕,在香港社會引發爭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TVB數碼頻道22日將高清翡翠臺改為J5臺,並在晚上8點半黃金時段播放普通話新聞時,被細心的民眾發現使用的是簡體字字幕。
-
粵語普通話之爭:折射社會變遷下的多元文化衝突
由廣州引發的關於粵語普通話的爭議目前正在升級,激辯之風甚至波及港澳乃至海外的一些華人社區。專家指出,粵普之爭反映了社會急速發展中人們對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的擔憂,同時折射出社會變遷下多元文化衝突與交融的矛盾。
-
廣東電視臺粵語變普通話引爭議 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建議:普通話
【延伸閱讀】 原標題:港航賠錢送走旅客空姐擬7.1罷講普通話 香港航空職員擬在7月1日罷講普通話。 據香港《經濟日報》旗下報紙《晴報》6月23日報導,香港航空上周飛機延誤18小時事件繼續發酵,「有員工在專頁發起,於7月1日罷講普通話以示不滿,僅兩小時內便吸引逾千人贊好」。 該報導稱,有聲稱負責該航班的空姐,在個人Instagram上批評該批旅客「反轉客機」。除了當天的機組人員,其餘港航員工亦對事件感到憤怒。
-
粵語的發展及廣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國家的特殊媒體政策造成粵語在廣東省內繼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使用規範的語言文字。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但是,這條規定並未在廣東省內強制推行。1959年開臺的廣東電視臺成為中國內地首個以粵語廣播的電視臺。而省內各大城市均有市政府支持的市級電視臺,使粵語在當地流通。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裡,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在粵語裡「青、平、聲、晴」均是同一個韻母的,讀來完全符合詩詞的韻律美,用粵語一讀就能體會出詩詞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話,「聲」字的韻母卻變了,結果用普通話讀的話第二句完全不押韻,連詩詞最基本的韻律要求都達不到,大煞風景!
-
香港特首回應了普通話和粵語之爭,但人們依然看法不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周四的香港立法會上,回應了最近的普通話和粵語爭議。一段來自香港電臺的視頻顯示,當天,一位立法委員邵家臻在立法會提問林鄭月娥教學語言的問題。林鄭月娥回答說:「我留意到近日教育界又無風起浪。這份文件是 2013 年的,文件裡的兩三句,把它放大了來講。究竟教學語言用廣東話還是用普通話,這個我們尊重校本的管理。
-
廣東系列之八,關於粵語的字
廣東系列之三,廣東古漢語與中原漢語廣東系列之四,香港粵語的發展廣東系列之五,花幾千萬養貓的人廣東系列之六,家鄉美食來自中山沙溪光頭小編按語:小編關注了滬語與粵語這兩種地方方言目前的狀態,一、廣州有全天使用粵語播報的電視臺和廣播電臺
-
海外華埠成「粵語大本營」 老華僑開始學普通話
這些年,說普通話的移民大大增加,尤其從北方新僑鄉出國者眾多,普通話的地位正大步提升。華埠居民雖仍用廣東話溝通,但紅火程度已不如前。人們在工作生活交往中難免遭遇語言的尷尬。 「在華埠,只會講普通話虧得慌」 大多數唐人街粵語的強勢仍很明顯。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當2010年,廣州電視臺的廣播有了「普粵之爭」時,這條消息開始越傳越廣。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話一樣使用漢字,粵語當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語、法語、漢語才叫語言,而河南話、東北話、四川話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話。
-
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
閒聊間,我問她:妳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我問:此話怎說?她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我問:言下之意,你是覺得說普通話比粵語有文化有內涵?
-
粵語學習!最全的一篇文章,廣東人教你學粵語
這篇文章就普及一下廣東話,筆者是廣東(韶關)的,說的廣東話可能不如廣州人那麼地道。受到i塔尖的熱情相約,就根據自己理解寫了這麼一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學習廣東話。那些地方人說廣東話?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洲、英國、歐洲和澳洲、紐西蘭、聖誕島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 ,全世界使用粵語人數約7000萬。
-
【粵語文化】廣東話的歷史
-
說粵語,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因此,「我是廣州人,不會講廣東話」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現象。家中若夫妻雙方或夫妻一方不講粵語,那麼小孩大概率不會講粵語。即使夫妻雙方都講粵語,一旦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普通話學習環境,父母很容易在家庭交流中遷就孩子講普通話,粵語交流的語言環境會越來越少。 廣州人已經感受到語言競爭對粵語帶來的衝擊,這種憂慮反而加深了他們對粵語的強烈情感。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此外,約1.4%的人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範陽是第三代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現在在一家中資企業。他笑稱,在香港工作,他掌握了三門「絕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我現在說粵語時,會有人跟我說,為什麼你的粵語說得這麼好?」
-
如何看待粵語普通話之爭
先來回答「歷朝歷代漢族人都是講粵語的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問,當代漢族人都講普通話嗎?答案:不是。對於今天全國14億人來說,日常說普通話的是也是少數人,主要是老師學生、外來人口以及大城市的部分人。……已經定型的粵語則未受元朝影響而獨立發展。」語言學家胡以魯先生在其《國語學草創》中對此闡述道:「惟閩、粵等沿海地濡染古中原文化也晚,距音聲激變之北方也遠,猶得保存其古音化石耳。」
-
歐廣源、黎子流和紅線女告訴你,八十年代廣東人的普通話水平如何
像黎子流和歐廣源等廣東老一輩的同志說起普通話來,就如同如今的小朋友說廣東話那樣,顯得十分費勁,而且還經常鬧出很多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趣味。不單單他們,就連見多識廣的廣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說起普通話都帶有濃濃的廣東口音。
-
粵語究竟算不算一門「外語」? 跟普通話差別確實很大
作者 | 劉派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原作者2007年,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條「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的消息。當2010年,廣州電視臺的廣播有了「普粵之爭」時,這條消息開始越傳越廣。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之爭,在網上一直硝煙彌久。甚至之前某APP宣布不能用方言(如粵語)。不過這種紛爭之意義,假如純粹陷入所謂的地域優勢下,那就毫無意義。假如研讀一種語言,或者說文字,抑或說方言,假如不去了解其精粹,那實在敗興。
-
微信粵語轉文字 網友:訊飛輸入法粵語打字還能轉普通話
日前騰訊微信團隊發微博稱,廣東地區微信用戶獨有粵語語音轉文字功能。然而非廣東地區用戶也很需要這個功能怎麼辦?網友們表示:用訊飛輸入法語音輸入粵語直接轉文字,甚至還可以轉為普通話,不限地區,人人都能使用,更贊!一般手忙腳亂或者不方便打字的時候會選擇發微信語音,但接收語音信息卻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