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學習,應不應該催,該怎麼催?這是最正確「催」的方式了

2020-09-17 每日速攬

孩子學習要不要催,該怎麼催?

這個問題就跟莎士比亞的經典臺詞「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學習最好不要催。

沒人會喜歡被別人催,被別人催就等於在說自己懶,自己不行,因此需要被催,被逼著去做。

也就說,「催」帶來的是一種被控制感。但人人都嚮往自由,都想決定自己的命運,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因此人們當然也就反抗這種「被控制」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

人的心理是不是很奇妙?本來想幹的事,一催反而不想幹了。

學習同樣如此,父母越催孩子越不想幹。最後往往就要付諸於暴力,父母逼著孩子去做。

所以,學習無論是從理論還是現實來說,最好不要催。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現實:你不催孩子也不學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往往一開始學的時候沒做好引導,使得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還沒正式上學就已經開始厭學了。

那怎麼辦,難道就不管了?那孩子的學習不就徹底玩完了?

父母正是基於這種擔心,於是忍不住地開始催孩子,管教孩子。於是又陷入了催孩子的陷阱,不催不動彈,天天需要父母的監督。

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對於父母來說,最好的方法是重新激發孩子的學習內動力,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能激發,那父母就只有一種方式,引導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按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

只有孩子自己制定的目標,孩子才會有最大的內動力,也才會對其負全部責任,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實現。

因此,父母應該想辦法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孩子不是笨蛋,啥都不懂,他們也知道應該學習,也應該努力。但是因為學習帶來的挫敗感、經常被父母打擊等種種原因,所以孩子產生了逃避心理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心態,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標,然後父母幫助孩子積極實現自己目標,而不是打擊貶低他們,拿他們跟別的孩子做比較。每當孩子完成自己的目標時,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孩子鼓勵表演跟,孩子才會重新從學習中獲得價值感,才會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磨蹭,父母"催催催"完全沒有用,該怎麼對付磨蹭的娃?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總會有某些時刻讓家長特別抓狂,如果現在統計一下最讓家長抓狂的某個瞬間,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回答是孩子磨蹭的時候。每當孩子磨磨蹭蹭不積極做事情的時候,家長都恨不得替他去做,這樣孩子也就不用再拖延了。孩子拖延時都會浪費大把的時間,而且還會連累父母,有些父母表示本來可以5分鐘就能做好的事兒,孩子硬是拖成了一個小時。
  • 催孩子:催吃飯、催學習、催運動...這未必是件好事情
    有這些表現的家長都是「急性子」,面對的孩子自然是「慢性子」了,這「一急一慢」似乎天生就不合拍,家長總是在嫌棄自己的孩子拖拉在你嫌棄孩子慢時,也同樣彰顯了強烈的控制欲以及不平等對待。孩子的拖拉,可能是因為穿衣穿鞋手法不熟練而顯得笨拙,也有可能走著路突然被地上好看的樹葉給吸引了,經常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對事物有些強烈的好奇以及求知慾.....
  • 孩子為什麼磨蹭?因為你只會催催催
    二是家長不恰當的陪伴方式,也會使一些孩子的專注力受到破壞。 孩子明明在專心玩自己的玩具,家長走過來按自己的喜好和節奏指手畫腳,這些情況日積月累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缺失,就會使孩子做事兒磨蹭。,爸爸催催催,孩子看熱鬧;……如果父母雙方當中有磨蹭行為的,孩子會學習得很快。
  • 心理學家:孩子太磨蹭?因為你總是催催催
    ,第一肯定是貪玩成績差,第二是不聽你的話,第三是就是孩子太磨蹭,遲遲不肯聽你的話。——催。……每催一次,我婆婆的火氣就往上躥一分,到最後,往往以吼來為這部「催催催」交響曲壓軸。這一早晨下來,弄得大人煩躁惱火,一早上搞得大家都很沮喪,而我對象每天都砰的一聲甩門而出。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終於有一天,我婆婆因為家裡有事情,回了鄉下老家。家裡只有我,對象,小孩跟我公公。
  • 毀掉一個孩子,你就催他、催他、不停地催他
    才發覺:每個慢性子孩子背後,都有個急家長。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家長似乎總是同時出現。相信家長們都有這種體會,早上起床後,總是不停的看時間。「 我的天!都七點了,這孩子怎麼還沒起 。」繼續催孩子。「 我的天哪!距離上學時間就半個小時不到了!」這熊孩子怎麼還沒出門,此時此刻老母親們堪比熱鍋上的螞蟻。結果是,越看時間,我們家長越焦慮,孩子速度還是跟蝸牛一樣。
  • 你知道你的催催催正在拿走孩子的power嗎?
    早上叫孩子起床,是個小事,但也是個大事,尤其是學齡兒童,忙碌的早上,要準備早餐,又要趕著上班,現在城市交通的擁堵....如果孩子暈暈乎乎,鬧鐘響了半天,也喊了數遍,他在那不是發呆,就是你催一下動一下,把人急的火急火燎。該怎麼辦呢?
  • 父母越催催催,孩子越慢慢慢!孩子磨蹭?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沒有在聽啊?!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太形象了,瞬間讓我回憶起小時候被媽媽催的場景,和朋友聊起,每個人都說自己被催過。催孩子似乎是每個媽媽的必備技能,催吃飯催洗手催出門,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伴隨著家長的催促。
  • 媽媽輔導兒子作業,竟吼致骨折內傷: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催催催
    為了趕校車,早上必須6點就變身高音喇叭,催孩子起床;好不容易磨蹭到7點起床,又要開始催著孩子洗漱、穿衣、吃飯……這邊媽媽火急火燎扯著嗓子生怕閨女錯過校車,那邊閨女卻像是個沒事人一樣,任憑你怎麼催,她就是不緊不慢。
  • 30歲媽媽輔導作業,竟怒吼致骨折: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催催催
    為了趕校車,早上必須6點就變身高音喇叭,催孩子起床;好不容易磨蹭到7點起床,又要開始催著孩子洗漱、穿衣、吃飯……這邊媽媽火急火燎扯著嗓子生怕閨女錯過校車,那邊閨女卻像是個沒事人一樣,任憑你怎麼催,她就是不緊不慢。
  • 孩子磨蹭催不動,家長心急怎麼辦?
    家長可以在給孩子下達任務指令之前,先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這個沙漏漏完或者等我數到0,你就應該洗漱完畢了(也可以是其它更適合孩子情況但所需時間較短的事情),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給孩子一種時間的緊迫感,讓他能快速地、專心的去做這件事,在聽著"倒數"或者沙漏的滴答聲做事的同時,孩子也能很好的感受到時間在一點一滴的流逝。
  • 催婚引起「春節焦慮症」:別催了,90後真結不了婚
    2 春節催婚令,真的該下嗎春節過年是一年的終點·,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家的熱切期盼也在每年的春節前夕濃密發酵,而每年的新年熱搜總離不開年輕人的回家生活。其中對於未婚的年輕人來說,無可避免的最大問題就是催婚。老大不小的年紀讓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還不著急結婚,各路親戚神助攻不斷加壓,催婚壓力真的是不容小覷。
  • 孩子磨蹭不是病,要了親媽的「命」,想讓孩子動起來別只會催催催
    磨蹭大法之寫作業:磨蹭不是病,要了親媽的「命」要問寶寶的「拖延症」什麼情況下最明顯,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寫作業的時候。做別的事情都興致勃勃,一讓他寫作業就渾身難受。先是時不時喝點水,吃點東西,吃得差不多了開始打開書包,翻翻這,摸摸那,就是不動筆。
  • 「中國家長式著急」:除了催催催,你真的懂孩子嗎?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陳美齡在視頻中提到了很多點,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隨便拿出哪一條都讓無數中國父母瞠目結舌。家長們為什麼總是急吼吼地催著孩子往前趕呢?深層原因就是輸不起!中國家長總是喜歡各種比較:別人家的孩子考上重點中學,我家的沒有,多沒面子?於是乎,拼命在孩子身上投資金錢和人力,還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特別想問問,你們真的了解孩子嗎?
  • 老師到底該不該向學生催作業?
    作為一名老師,我心中始終縈繞一個問題:老師到底該不該向學生催作業?如果該催的話,如何催?本次悲劇中,老師的做法究竟有沒有過錯?如果不該催的話,學生成績不理想,是不是又會被人罵沒有責任心?難怪有人說老師現在也是一個高危行業。你有責任心太強會被罵,責任心太弱也會被罵。
  • 催孩子的後果很嚴重
    她為了催孩子做作業,硬生生催斷了自己的肋骨。她坦言,自己催孩子學習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他們並不激烈反抗,只是通過消極應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她說兒子明明以前在幼兒園吃得好好的,這段時間一直在家,一到吃飯就各種不配合,非得奶奶在屁股後面追著跑。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一頓飯我們估計要說幾十次『快點吃,飯菜要冷了』,真感覺自己生了個祖宗。」
  • 「催催催,我就叫你們催張、催王吧」4歲半的小孩,第一次頂嘴了
    我們做家長的,不能跟隨孩子一輩子吧,哪一天我們催不動了,要怎麼辦?3我們得讓孩子這個主動輪發揮作用。先明確一點,磨蹭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他成長的一種方式。對時間緊迫的大人來說,這很要命,但這卻是孩子探索成長的必經過程。所以,說到底,孩子磨蹭,其實只是他跟我們大人的節奏不一致而已。4咱們再來看看催催催為什麼無效。下面幾種催促方式,估計大家都不陌生,我們今天一一掃除吧。
  • 「催婚令」又來了,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家長咋催都沒用
    「心酸」:怎麼自己就沒有遇到過這麼好的丈母娘呢?一些人考慮到生了孩子後,如何撫養的問題。如果妻子專心在家帶孩子,那麼這就意味著家裡少了一份收入,這對部分家庭而言,是無法承受的。再加上遠嫁的情況越來越多,父母不在近處難以照料,更加增添了年輕夫妻的生育壓力。
  • 那些被催著長大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前段時間,孫楊媽媽被推上了輿論浪尖,&34;成了她教育方式的代名詞,當這兩個教育界常見詞,落到具體行為上有哪些行為呢?一、物質上,盡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怎麼做到不催娃?催促的影響代辦→包辦孩子的生活催完以後,爸媽接下去的動作就是「代辦」。比如孫楊媽媽在孫楊五年級的時候還會幫孫楊繫鞋帶,就是嫌他自己繫鞋帶太慢。
  • 催付話術
    淘寶客服在進行催付的時候,要知道訂單催付技巧和基本的催付話術,才能更好的和客戶交流,讓客戶願意買單,那淘寶怎麼催付?買家支付遇到問題:新手買家付款遇到沒有網銀或者支付寶的問題,客服要有足夠的耐心了解買家是否清楚購物的付款流程,並及時提供相關教程.對銀行業務不了解的可以提供銀行的客戶服務電話。買家在支付的時候可能會遇到親額不足、忘記密碼、移動證書沒有帶在身邊,遇到此類情況可以讓買家選擇朋友代付的方式,或者給買家一點時間處理遇到的問題。
  • 上學時不允許談戀愛,畢業就催婚‖中國式孩子的無奈
    原以為要解放了,父母擔心談戀愛影響學習專業課,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母胎單身族這個詞由此而生。大學生在一些父母的眼中也是還小,不著急,正是學習的好年齡。大學生戀愛竟也被稱作了&34;。催婚,一個另中國式子女瑟瑟發抖的詞90後最大的已經30歲了,被催婚成了這代人最恐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