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斷式決策還是群體式決策?

2021-02-07 治道筆記

導讀:決策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要在什麼場合下使用。比如,很多人認為武斷的決策(獨斷式決策)是錯誤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決策方式可能反而是最有效的。重點是,管理者需要知道決策有效的評估標準是什麼。

在現實情境中,複雜和不可預測的環境讓決策難度不斷增大,加之危機帶來的時間壓力,要求管理者必須有能力快速作出反應。很多時候,決策對速度的要求比質量更高。如何快速決策,並保證決策有效?這需要我們知道,在何種情況下採用何種決策方式比較合適。以下五種決策的方法,都是我們日常管理中可以運用的方法:方法還是很多的,關鍵是要在什麼場合下使用。比如,很多人認為武斷的決策(獨斷式決策)是錯誤的,但如果在一個需要快速決策而信息又完全把握的情況下,這種決策方式可能反而是最有效的。因此,決策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決策有效的評估標準是什麼。第一個標準是決策方案之品質,也就是決策方案的合理性:是否考慮到客觀的因素,同時又考慮了決策方案的盈虧性,或是以利潤計算。第二個標準是成員的接受與支持程度。當品質比成員接受程度高的時候,上司利用已有的資料可以獨立做出決策(武斷式);當接受程度比品質重要的時候,從分享信息和建議發展而成的群體決策(共識式);當品質和成員接受程度都重要的時候,上司利用下屬的意見但並沒有把他們組織起來而做的決策(諮詢式);當品質和成員接受程度都不重要的時候,決策就來自手頭最方便的方法(方便式)。獨斷的決策之所以常常被我們認為是錯誤的,是因為個人會有很多局限性,這些局限性是有效決策的障礙,而且可能導致異議、反感以及缺乏承諾。但我們也要看到獨斷式決策的優點,也就是效率高、責任明確,在緊急時反應迅速。譬如企業創業的初期,可以個人做決策。因為這個時候,控制風險不是主要的任務,獲得機會才是更重要的。假設一家公司剛剛開發了一種新產品,希望藉以提高公司的利潤水平。因為公司其他產品的銷售面臨滑坡,所以公司對此產品寄予很大希望。公司經理正考慮如何確定正確的產品價格。他意識到如果定價太低,增加銷售量後將增加公司的虧損:如果定價太高,銷售量將低至無法收回製造的成本。在他面前是一套預測的產品財務分析,且他很清楚公司的最新財務報表。他應該採取何種決策方式?關鍵是看決策方案的品質和成員接受程度。這個案例中,品質要求比成員接受度重要,在這樣一個需要快速決策而經理對信息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就可以考慮採用獨斷式決策。群體決策(共識)需要得到領導人的支持,有利於產出高素質、創造性的決策,可以避免小組決策的缺點,但同時也更花費時間和資源,並且不適用於緊急情況。譬如辦公室的分配。假設新建辦公樓中,大多數辦公室大小一樣,只有少部分形狀奇特的大一些;大約一半的辦公室朝南,其他則面對一座小山;每間辦公室有相同的設備,辦公室的設備並不嚴重影響生產力的高低。負責人該如何最好地分配這些辦公室?為了讓大家覺得公平,成員接受程度很重要,比決策的品質重要,這種情況就可以採用群體共識式決策。另外舉一個案例。因業績優異,公司決定為銷售部門舉辦一場慶功會以示嘉獎,計劃兩個月後舉行。為了給員工驚喜,這項活動必須加以保密。城裡兩家最好的酒店以差不多相同的價格投標爭取主辦這次活動。公司應該以何種決策方式來決定接受哪一家投標?在這個案例中,決策方案的品質和接受程度都不重要,可以採用方便式決策,也即選擇哪一種決策方式都可以,就看方便程度。諮詢式決策比獨斷式決策耗時,但有利於建立關係,擴大資源的運用,是有效的輔導工具。舉個例子,一家專門負責進出口的公司,憑藉其行銷專長和經驗,在國際市場上推銷許多產品。由於進出口業務的特性,公司有一個很大的法律部。這個部門必須熟悉不同國家的法律,特別是關於貿易合同、關稅等方面的。隨著國際市場上國家保護主義的逐漸抬頭,公司必須重新評估它的定位,特別是能否通過在不同國家建立倉儲、供銷,甚至設廠而得益。該公司該採用何種決策方式?這是一個需要專門知識的技術決策,並且對於決策品質和成員接受程度都有較高要求的情況,因此更合適採用諮詢式決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諮詢式的決策是有效的決策方法,可是需要被諮詢的對象有能力承擔責任,諮詢的決策才會有效。如果被諮詢的對象是不負責任的,這個諮詢的決策也許會把企業拖垮。在管理中,授權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因為授權可以讓管理者騰出時間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可以讓下屬真正成長起來,能夠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但是,很多人也經歷了授權的痛苦,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授權無法達成目標,甚至授權之後失控的情況出現。也有很多人告訴我,他不做充分授權,只選擇偶爾授權,在這些人看來,不能夠充分授權的原因是下屬不能承擔、能力不夠或者品行不夠。這些觀點很普遍,我也認同,因為如果下屬成熟度不夠,而又做了充分授權,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授權,放棄授權就意味著放棄對於人的培養,這樣對於解決問題而言,沒有任何的意義。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下屬是否成熟,而在於我們如何做授權。授權的關鍵是目標設定不做授權。我們日常管理在這一點常常犯錯誤,很多管理者把資源、人事以及工作方式的選擇權看得很重,把目標設定的權利看得很輕,因為覺得目標需要下屬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但這樣授權的時候,目標就無法成為組織管理的目標,而是下屬和組織尋求資源的理由。一旦形成這樣的狀態,管理就無法達成目標,很多人認為授權會出問題,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為了保證授權的有效性,我們還需要注意五種情況:第一,機構越大越要授權;第二,任務和決策越重要,越不能授權;第三,任務越複雜越授權;第四,部屬之間互相不信任,不能授權,也就是大家彼此拆臺,投機分子很多的地方不能授權;第五,部屬的責任心不夠,不能授權。(本文完)

相關焦點

  • 陳春花:獨斷式決策還是群體式決策?
    「管理就是決策。」—— 希爾伯特·西蒙教育創業者日常最重要的管理行為之一,就是快速決策,並保證這個決策是有效的。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失誤往往就來自於決策的錯誤。不同的場合,決策的方法也不同。比如,很多人認為武斷的決策(獨斷式決策)是錯誤的,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決策方式可能反而是最有效的。
  • 問教| 修訂拼音,不只是專業決策,還是公共決策
    問教 | 修訂拼音,不只是專業決策,還是公共決策 作者:騰訊教育 發布時間:
  • 《決策的智慧》:領導人決策3大步驟,教你快速做一個正確的決策
    接下來,反思自己的態度,要達到決策的目的,自己是處於一個什麼位置,靜下心來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個:這是我想的還是我必須的;第二個:我關於這個決策的義務是虛構的麼。問題,是獲得正確答案的第一步,也是自省的絕佳工具,正如一句名言:問題創造現實。
  • KT決策法:管理者高效決策的法寶,讓你擺脫決策恐懼症的決策方法
    今天第一桶金學派和大家聊一聊助力企業進行高效決策的法寶——KT決策法。01關於KT決策法KT決策法是美國蘭德公司的凱普納(Kepner)和特雷高(Benjamin B.Tregoe)這一經典的決策工具已被翻譯成17種語言,並被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數千名員工和經理使用。KT決策方法通過對各個要素的排序和識別,可以提供無偏見的決策分析,優化最終的決策結果。
  • 92思維模型:PrOACT決策模型一決策的藝術
    選擇穩定的工作還是創業?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生活?要不要考研或者考博?先結婚還是先創業?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在郊區買大房子還是在市區買小房子?要一個孩子還是多個孩子?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上學?未來孩子是出國留學還是參加國內高考?人生就是千萬個決策的集合,有些決策無關緊要,有些決策非常重要。人生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由重大決策所決定的。
  • 決策理論
    決策理論把系統理論、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等綜合運用於管理決策問題,形成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類型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決策一詞通常指從多種可能中作出選擇和決定。行政決策理論是用以指導和闡釋行政決策的理論依據。 代表性理論行政決策理論的種類較多,不同學者闡述問題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包括以下幾種。
  • 決策的邊界條件
    探求邊界條件我們要做一個決策,就要了解決策應遵循的規範有哪些,最基本的就是決策的目標是什麼?最低限度的要達成什麼目的,應該滿足什麼條件?這就是決策的邊界條件。一項決策,必須符合邊界條件,必須足以達成目的,這樣的決策才是一個有效的決策。在決策當中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往往是因為沒能夠確定好邊界條件。
  • 厚基|西東談管理·個體決策vs群體決策?
    決策在管理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貫穿於管理的始末,是管理的核心,決定著人們能否順利完成目標。按照標準的不同可以將決策分為許多種,這當中以決策者人數進行標準劃分可以分為群體決策與個體決策。管理者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做決策時,一定要對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
  • 什麼是「直覺決策」?
    直覺與推理是人類決策與判斷的兩類主要模式,我們的大腦離開誰都玩兒不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嘗試採用實驗科學視角研究直覺決策的機制,具體來說,又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一類是行為實驗,從行為層面研究直覺決策的外在特徵,從行為現象中探討直覺決策的利弊;在此基礎上,可以再進一步,探索人們做出決策時大腦的思維過程,從神經科學層面研究人類決策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
  • 決策樹模型
    決策樹,便是一種把決策連接點畫成樹的輔助決策專用工具,一種找尋最優化計劃方案的繪圖法。它用圖型的方法, 列舉某一決策很有可能導向性的多種多樣結果。第四個決策節點:(潛力)分支一,愛學習上進 見面分支二,不愛學習懶惰 不見於是,我們可以畫出這樣的決策樹圖形:為了便於統一大家的理解(共同討論決策)我們一般把決策樹圖形給規範化成三類圖形:決策結點、狀態結點
  • 「是與否」的決策
    決策要優中選優,這是基本認識。但是也存在「是與否」的決策——需要研發新產品嗎?需要進軍海外市場嗎?需要裁員嗎……「是與否」決策往往是另一個更複雜決策的序曲——如何研發新產品?如何進軍海外市場?如何裁員……但是,我們在做「是與否」決策之前,依然要反思一句:這是陷阱嗎?為什麼要研發新產品,難道目前的產品不再流行了嗎?為什麼要進軍海外市場?我們在國內站穩腳跟,具有進軍海外市場的能力了嗎?為什麼要裁員?問題根源可能是銷售!
  • 《決策與判斷》:7個方法,幫你走出決策的誤區,做出正確決策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決策與判斷。一次次正確的決策,讓你的人生逐步走上巔峰;而只要有一次失敗的決策 ,就有可能讓你的人生跌入谷底。而失敗的決策,會讓有些人,就很難再鹹魚翻身了。那麼,如何做正確地做決策,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呢?如何判斷你做的每一個決定,正確與否呢?
  • 決策樹
    是否買電腦第一列:年齡-年輕,中年,老年第二列:收入-高,中,低第三列:是否是學生-是,否第四列:信用記錄-普通,優秀最後一列:是買電腦,還是不買電腦(3)剪枝函數決策樹生成算法得到的樹對訓練數據的分類很準確,但對未知數據的分類卻沒那麼準確,容易過擬合;因為決策樹考慮的特徵太多,構建得太複雜。 所以我們需要對決策樹進行剪枝:從已生成的樹上裁掉一些子樹或葉節點,並將其根節點或父節點作為新的葉節點,以此簡化樹。剪枝算法很多,這裡引入一種簡單的:極小化決策樹整體的損失函數。
  • IP工具分享 | 如何做出好的決策——決策理論
    結果顯示,90%以上的答案都是一決策。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決策。但是,我們不討論"What"——什麼是好的決策,我們討論"How"--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就好像不討論什麼菜好吃,而討論做出好吃的菜的方法。為了幫助CEO提高決策質量,我與大家分享管理界關於如何做出好決策的三個主流研究。 第一,完全理性決策。
  • 決策樹學習筆記(三):CART算法,決策樹總結
    還是假設特徵a有m個離散值。分類標準是:每一次將其中一個特徵分為一類,其它非該特徵分為另外一類。依照這個標準遍歷所有的分類情況,計算每種分類下的基尼指數,最後選擇值最小的一個作為最終的特徵劃分。根據訓練數據集,從根結點開始,遞歸地對每個結點進行以下操作,構建二叉決策樹:1:如果樣本個數小於閾值或者沒有特徵,   則返回決策子樹,當前節點停止遞歸。2:計算樣本集D的基尼係數,如果基尼係數小於閾值,   則返回決策樹子樹,當前節點停止遞歸。3:識別各個特徵類型,離散值還是連續值?
  • 策劃方案決策丨決策程序(中級)
    在一定條件下,根據需要可能,在預測的基礎上確定最終要求,或決策所要求獲得的結果。收集資料收集與決策有關的經濟、技術、社會等方面的信息資料是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信息量的大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決策的質量。要想在決策上不失誤,必須有豐富可靠的信息來源、迅速的信息傳遞、準確的信息研究。這是決策科學化的重要物質和技術基礎。資料的來源,一方面是統計調查資料,一方面是預測資料。
  • #每天一道真題#——理性決策和漸進決策之間的區別
    理性決策的理論是建立在「經濟人」的假設基礎之上的,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經濟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動,知道哪種行動能得到最大的效果,知道從所有的可行行動中挑選最好的一種。受這種理論的影響,理性決策模式認為人在政治和行政決策的活動中也是可以非常理性的。這一決策模式的研究方法帶有明顯的傳統特徵。
  • 建設工程監理投標中,用決策樹法進行投標決策時,其決策過程包括( )。
    建設工程監理投標中,用決策樹法進行投標決策時,其決策過程包括( )。A、根據已知情況繪出決策樹B、計算事件的概率C、計算期望值D、確定決策方案E、計算均方差【正確答案】 ACD【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建設工程監理投標工作內容。
  • 用戶購買決策淺析
    影響用戶做出選擇的因素有很多,根據用戶決策時心理過程是否可以分析、預測或內心想法是否清晰透明,將其分為黑箱和白箱。白箱和黑箱相互作用共同對用戶決策產生影響。有時產品會通過收集用戶行為和智能算法來捕捉用戶的內心想法,儘可能將黑箱轉化為白箱幫助用戶決策或引導用戶行為提升產品轉化。
  • 《高勝算決策》解讀
    只憑直覺,就算下上十年,你還是摸不著門道。 這本書的作者,叫中村慎吾,曾經就讀於史丹福大學超音速航空物理學專業。這是一個專門研究航空技術的專業,跟NASA有很深的淵源。作者在20世紀70年代在這裡學習,當時也正是NASA的起步期。不過,他畢業後,卻沒有加入NASA,而是去矽谷做了風險投資人。這些年來,他一直在深入研究NASA的決策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