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徐義華:漢字作為表意文字...

2020-12-12 齊魯網

2018年11月25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論研討會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來自全球的知名理論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集中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義華通過對表意文字系統與記音文字系統比較,闡釋了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獨立性,以及漢字在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的獨特優勢,而這種優勢是記音文字所難以具備的。

徐義華介紹,表意文字是對事物本身的把握,根據事物形象創造出基本文字。記音文字是單純的拼讀功能,不具有對語言所代表事物本身的特徵總結。

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同時也有劣勢。字數多,學習周期長,書寫較困難,與語音之間的聯繫較弱,語音變化不豐富等等。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否定漢字。這在徐義華眼中,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漢字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存在。

徐義華認為,漢字有很強的直觀性,有些字,看到偏旁,就知道這個字表達的意思。這樣的直觀性導致他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穩定性。就像廣東人和山東人口音不同,但文字是一樣的。推及到整個漢字文化圈,像越南、日本、韓國,他們有使用漢字的歷史,卻無法真正改變漢字。「像西方的字母文字,如果外來的一個種族或者文化學習它,只要把它字母拿走,用它去拼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但是像中國文字,它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原始意義,對對應的事物,如果你用學習漢字,你直接拿去對應自己的語言是沒法對應的。」

最後,徐義華說,漢字對於我們最大的意義就是文化的傳承,漢字作為一種歷史延續,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當中最主要的一個特色有巨大的優勢,所以漢字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李玲 賈鑫 劉海寧 崔春悅

相關焦點

  • 王希明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
    人類的文字系統可以分為表音和表意兩種。
  • 傳承絕學 | 西南大學舉辦 「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青年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11月19-21日,由學校主辦,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商周青銅器與金文研究所承辦,重慶市歷史學會協辦的「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青年論壇」在歷史學院成功舉辦。
  • 中國專家稱貨幣文字不可能是韓文 對方不懂歷史
    韓國學者  這不是漢字,應將其視為韓文  韓國周易研究專家李贊九博士在新作《錢》中稱,中國古代貨幣尖首刀上有兩個疑似韓文的字,其中一個字意為「錢」。  他說,中國古代貨幣研究專家李佐賢的著作《續泉匯》,以及《燕下都東周貨幣聚珍》和《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篇》都收錄了刻有韓文的尖首刀拓本,而李佐賢等學者並沒有認出這兩個字,將其歸為「未知文字」,若這不是漢字,應將其視為韓文。  李贊九還推測,刻有韓文的尖首刀可能是3600年前遼西一帶建立的檀君朝鮮諸侯國之一孤竹國鑄造的。  他說,孤竹國人曾居住在朝鮮半島。
  • 讓我們走近漢字—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體系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可以分為表意和表音兩大文字體系,而漢字則屬於表意文字,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體系。所謂表意文字,就是文字與語言的語音方面不發生直接聯繫,每一個字只是表示一個章節,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一個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個意思。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
    孟威,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創新工程新媒體管理與輿論引導重大項目副組長、首席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訪問學者。國家廣播電視發展規劃研究專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通訊項目評審、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審。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及國內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教授、特聘研究員。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南藥研究室主任王祝年...
    12月24日,海南省第七次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海口舉行,從領獎臺上下來後,省先進工作者獲得者、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南藥研究室主任、南藥研究首席科學家王祝年馬不停蹄地回到儋州,繼續投入到南藥種質資源、熱帶野生植物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和評價中去。
  • 現代漢字的表意性
    漢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表意性是它區別於英文等表音文字的本質特點,這一點在諸多語言學、文字學的論著中都得到承認。近些年來有觀點認為,簡化字損害了漢字的表意性。有人主張借《通用規範漢字表》研製發布的機會,恢復使用繁體字。這樣看來確實有必要探討一下如何理解漢字的表意性,特別是現代漢字的表意性,來幫助我們理解《通用規範漢字表》對簡繁問題的處理。
  • 所有古老的表意文字中,為什麼只有漢字,能夠強勢流傳下來
    表意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也是人類文字產生時最初的形態。人類最早產生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以表意為主。但是,很多以表意的文字,都先後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沒有流傳下來。也因此,後來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變成了以表音為主的文字。不過,卻有一種以表意為主的文字強勢留了下來,這就是漢字。
  • 中文國際化(表意文字國際化,漢字漢語華語國際化)
    中文國際化(表意文字國際化,漢字漢語華語國際化)漢語由核心詞語,再組成百萬級的短詞,來表達意思,英語也是如此一樣,如果按詞語學習對方的語言,雙方的學習難道強度都較大,這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如果走向國際化,漢語的核心字在3000字左右,掌握了,
  • 表意文字國際化
    表意文字國際化文字是來表達意思的,看懂就行,現在不能說英語是表音文字,而漢語是表意文字,只是英語的表音強一些,而漢語的表音弱一些,就是說,英語也有表形,漢語也有表音。現在英文的新詞是按一種「字」的方式組詞,也就是說,英文中也有「字」的屬性。
  • 漢字,廣泛使用的一種「表意」文字!雖然難!但它卻是一種信仰
    文字是人類的智慧結晶,文字的出現也可以說標誌著人開始有了智慧,開始變得聰明。哪個國家的文字最難,你們知道嗎?是中國的漢字,漢字文化有這數千年的歷史,早在遠古時期,倉頡就創造了文字,他用木枝在泥土上的隨意勾畫,就有了中國漢字的雛形,之後他的字被後世後代模仿並不斷發展才有了現在的簡體文字。漢字,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的廣泛使用的一種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雖然很難,但是他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種信仰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嘮一嘮漢字的發展史,帶大家領略領略中國的漢字。
  • 期刊《歷史研究》已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於今年1月掛牌成立,其院刊《歷史研究》現已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了一篇題為《在對歷史的深刻洞察中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文章。該文作者為周群,系「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
  • 【80】表意文字?形意文字
    戴汝潛 語言學界和語文教育界幾乎一致稱漢字為「表意文字」。顯然,這是相對於西方「表音文字」而言的。其作用是區分兩種不同文字的屬性。不過,儘管這兩個概念約定俗成百餘年,但是,卻經不住推敲、稱謂並不科學。何出此言?你想想,哪一種文字不「表音」?
  • No19: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意文字之比較(中)
    漢字是當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是人類起源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早在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這說明漢字產生的時代遠比這個時間更早。1954年秋至1957年發現你中國西安東郊滻河的以北的半坡遺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了(近年又在山東莒縣陵陽河發現了文化晚期的大汶口的遺址則更早)在遺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些重複出現的規則簡單的刻畫符號,這些符號就是原始的中國古漢字的前身。
  • 申小龍:中文為什麼使用表意文字?
    除漢字外許多文字都出現了從表意到表音的轉變,請問這與文字表意表音的不同特點有關係嗎?當我們在說地理決定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作為一種文化根基的思維方式。它的直接表現就是語言文字。無論是句法的駢散二重性,還是方塊漢字的結構平衡,都是如此。中國遠古用刻符和圖畫表達意思。後來發現用符號寫口語詞是最便捷的書面表意方法,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用表意符號來記錄語詞。在表意符號不夠用時,中文用已有的表意符號諧音。這是不得已的,只是對表意字的一種工具性的使用。因為諧音會引起表意的混亂,從根本上動搖漢字的文化理據——自源文明的文化傳承。
  • 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爭:漢語是落後的語言?(語文的演變10)
    表音文字是使用少量的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如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等等。表意文字是用象徵性書寫符號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如漢字。人們常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其實這是大致而言的。
  • 漢字是表意文字,一字多義且以文學語言為主導,是一種詩性語言
    漢字是表意文字,一字多義且以文學語言為主導,是一種詩性語言。通過字的辨析上升為審美的思考,通過語言內涵的延伸上升為哲理的思考。盆景的題名,是製作者言情明志的心理訴求是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盆景的題名,藉助典籍、典故的內涵刻意而為地闡明作品的立意。
  • 漢字是土生土長文字 形聲字不斷壯大(組圖)
    漢字——我們的精神家園   各位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漢字。   剛剛逝去的2009年,在漢字的歷史上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的11月16日,國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文字博物館,在河南安陽震撼開館。這標誌著我國文字保護與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No20;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之比較(下)
    語音是語意的一件外衣在No18(上)及No19(中)兩篇文章中分別介紹了表音文字(英文)的和表意文字(漢字)的造字之法及現狀;這篇文章將介紹《w世界運用語》這一的「形意文字」的造字之法和現狀從1988年春以來30餘年的一項研究成果。《w語》雖然還在吖吖學語的嬰幼兒階段,但她所採用的書寫符號「阿拉伯數字字符」卻是公元八世紀前(771~773年)印度人發明阿的拉伯數字字符符號。阿拉伯數字歷史久遠,世界人民都熟悉它,認識它,世界通用,主要的還在於其本身的優異。
  •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簡介(1988年)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歷史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於1956年10月。1958年曾併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又稱復旦大學歷史研究所。1959年9月,劃歸上海社會科學院建制。「文革」期間,被隨院撤銷,1978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