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談教育

2020-08-27 小雪十八



文/小雪


1


上周末,朋友微信跟我吐槽,自己家兩個「神獸」,是如何如何讓她身心俱疲。


吐槽前,因倆孩子打鬧不寫作業,她剛發『獅吼功』結束。

她發來照片,倆孩子膽怯地像小綿羊溫順地在各自書桌寫作業。


隨後,哎一聲說:小時候還好帶,現在越大越不好養,每天三頓火,像吃飯一樣準時準點,搞得我現在整個就一「母老虎」,滿臉猙獰。


這讓我想起,我老師在談教育時說過的一個比喻:

養孩子,就跟農民種莊稼是一個道理,首先得了解地和莊稼苗本身的特性和品質,相應種植。如果你不了解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肯定種的一塌糊塗。


各種煩惱、累也是你面對這件事情緒的不自知和自明,並非「莊稼」出現問題。


在心理學叫:「外在的現象是內心的投射。」


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是自己內在情緒投射,而非教育。



2


網上有孩子吐槽家長:如果你媽下班看見你正在玩手機,她肯定會覺得你玩了一天手機,沒寫作業;如果你正在寫作業,她肯定認為你玩一天手機,現在才開始寫作業。


不論你怎麼做,都免不了她對你襲來狂風暴雨。


這雖然看起來很幽默搞笑,但妥妥是大多家庭的寫實。


其實很多時候,面對孩子你無處安放的憤怒、氣急敗壞,反觀自己內在也有一個這樣的人在指責你。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現象。


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只是身體成為大人,而心靈層面還未長大。


心理諮詢師趙妍芳說:「大人」狹義理解,是人格成熟中正飽滿,人格成熟的標誌之一,是具備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的人。


孩子就是你生命中來喚醒你,讓你意識到以及學會管理情緒的貴人。


那如何很好地管理自己情緒,做一個有溫度,又有智慧的家長。


就要不斷的照見自己的內心,明白為什麼會有情緒。


3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的體驗,決定了對世界的認知。


假如,小時候你看到一個滿臉兇相長著絡腮鬍子的男人,他讓你產生了恐懼,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這種情緒。事件過去了,但身體會自動記錄了這個情緒,就是所謂的身體記憶。


還有你從小體驗到的憤怒、壓抑、痛苦、惱怒、怨恨…一系列情緒。


如果沒有被正確的處理,都會被我們的身體所記憶。


心理學也叫——影像。

那如果對情緒無意識和無法管理,也是因為在我們生命初期沒有被正確教導如何去對待情緒。


一個被正確對待過的人,就能夠正確的對待世界


你對孩子升起的那些擔憂、評判、指責、看不慣,都是因為我們曾接收到的教育認知就是這樣子。



4


明了情緒來路,那如何管理情緒:


  • 覺知情緒


當孩子或他人做了你認為不符合你觀念的行為事件時,先不要著急上火評判。

深呼吸,覺知自己為什麼會有當下情緒升起。


  • 觀察情緒

觀察這些情緒,你對這樣一個發生有了什麼樣的認知思維。


那些將要脫口而出的你不對、你不應該、你不好、你不行…的認知來自哪裡。


  • 承認情緒

覺知情緒,觀察情緒,然後承認這個情緒。


感受和陪伴它,也可以拿紙筆寫下自己的情緒感受,光是坦陳情緒,就足以起到療愈情緒的作用。


情緒會隨著你對她的看見,了解,承認會自己離開,留下本是清明平靜的自己。


當平靜後,你會發現有一萬種教導孩子的方式任你選擇。


我們常常用對錯評判孩子,而忘記了,孩子的行為只是不斷地去嘗試和體驗與世界相處時合適妥當方式。


這也是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需要去體驗和經歷的過程。


5


卡爾·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這樣寫道:

「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 , 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通過文化傳遞功能, 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 並啟迪其自由天性」。


真正的教育是在平等、尊重、真誠地接受一個生命的同時,因材施教,讓她內在人性裡的光輝,優良品質,不斷的激發出來的一個過程。


偉大的文學家託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良好的情緒才是與世界家庭孩子相處的良方。


面對孩子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如果,我們不去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那我們所做的教育,不過是你對教育歪曲認知的代際傳遞而已。


6


最後,用武志紅老師的「別忙,我先感覺一下我自己」,送給所有人。


關照自己的內在——當遇到什麼人或事,不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而是先來關照自己,先與自己的內在取得聯繫,然後帶著這種連接去做選擇。

相關焦點

  • 艾樂教育:幼師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每個人都有,是人的心理活動組成部分,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本身無好壞,關鍵是因情緒而表現出的行為是否適當,當一個人常年積累負面情緒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進入不良情緒狀態,從而影響生活和工作。然而,我們該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讓艾樂教育告訴您吧!
  • 兒童情緒管理|家長學校第三課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情緒。情緒人人有,一會就過去,六次深呼吸,情緒全控制。在處理孩子負面情緒時,家長先要了解情緒,與孩子有共情,再處理事情。「孩子的懂事,不是大人要求來的,而是被充分愛過,發自內心的體貼。被愛的孩子才懂愛!」四2班 李若兮媽媽:家長要正面情緒問題,要知道情緒是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面對問題時,先解決情緒問題再處理事情。
  •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共情到孩子?
    第二是:積極暫停當孩子的行為讓父母感覺到情緒不舒服,火起來時,讓自己深呼吸幾次,同時給自己說:冷靜一下。若還不能緩解,離開現場,給孩子說:媽媽這會感覺心情不好,我去房間呆一會兒。回到自己喜歡的房間,呆一會兒,幫助自己讓自己好起來,這時候可以哭,可以聽音樂調整自己。通過上面步驟,當自己感覺好起來時,再去看孩子。
  • 教育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好方法最大化起作用
    教育的最大障礙不是方法,而是情緒,好家長都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說到教育方法,現在網上已經有太多各種各樣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和家長的千百種方式,但不知道為什麼用在孩子身上不是不好用就是起了反作用,或者乾脆家長自己堅持不下去不了了之了。
  • 對於父母來說,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榜樣,有利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約束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呢,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對於父母來說,怎麼要具體的做才能約好說好我們的情緒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不難,父母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表達憤怒,但是不可以憤怒的表達,尤其在面對孩子的教育上。一個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又怎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0-3歲的孩子,需求很簡單,只需要滿足生理需求,餓了有吃的,渴了有喝的,先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在陪伴上,儘量做到高質量。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平時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認真的參與她的遊戲,和她一起堆好積木,帶她一起和其他小朋友玩耍。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很有安全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及時的向父母尋求幫助。
  • 教育孩子時,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父母的影響也是十分大的,所以不要怪孩子,我們可以想想自己的問題。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可能會很暴躁、為人苛刻。有時候不要覺得孩子不和你親,父母脾氣不好不好,影響著孩子是不是敢和你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想要更了解孩子,那家長就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 蔡康永:先關照好自己情緒,再關照孩子
    在孩子的行為激怒你的時候,要迅速意識到自己的深層情緒,很可能我們的情緒不是完全因為孩子,而是因為自己。比如,很多爸爸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會很不耐煩。其實是因為男性從小到大都被教育哭是軟弱、丟臉的表現。所以,爸爸們看到孩子哭,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是無助、脆弱,不知道怎麼處理。
  • 「先診斷再治療」「先判斷再應對」:學習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大家好,今天分享的心理話題是《學習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情緒管理話題老生常談,但困難在於知道做不到,因為我們都是情緒動物,大腦發展太快以至於情緒腦的進化跟不上步伐,「情緒上來不由人」,不良情緒嚴重影響生活工作效能。舉個朋友分享的最近發生的情緒管理故事。有個病人家屬因小事和實習大夫發生爭執,最後情緒失控,鬧到單位辦公室,持續2個多小時,大喊大叫,不依不饒。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一定有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家長先控制好自己情緒
    要先想辦法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和他講道理,解釋原因。在安靜、平和的時候,孩子是能聽進去的。孩子也希望被人喜歡、希望能控制好自己的壞脾氣。2、孩子不知如何控制情緒當孩子喜歡用大吼大叫,甚至摔東西來表達生氣時,其實是在給大人傳達一個信息。他的潛臺詞就是:「我很痛苦,但我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除了用發脾氣的方式,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得到想到的。」
  • 女兒一小時只寫3個字,陶虹忍著沒發火,教育孩子需要先管理情緒
    教育孩子在一些爸爸媽媽眼中可能是一件沒有什麼難度的事情,我身邊的很多年輕夫妻在和我聊天的時候都說他們完全不覺得養孩子是個難事兒。在和一些年輕的爸爸媽媽聊育兒相關的事情時,我發現他們幾乎都選擇了憑感覺或者是自己成長中的一些經驗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 NEBS線上論壇|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本身 ——學生管理的基本程序
    而如果發生在大人身上,因為大人的認知能力和應對能力,甚至可能是忍耐能力比孩子要強,因此對他們的影響可能不如對孩子的影響大,甚至可以不那麼嚴重。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微信文章,重點是想請大家看關於「孩子的情緒」這一節。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如何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緒的經驗教訓。
  • 怎樣管理好孩子情緒,這是我們和孩子要用一生去學習的功課
    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情緒就解決了。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 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特別重視對孩子的學習上的教育,可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依然會出現一些情緒的問題,這使得一些家長舉足無措了。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家長們不僅要重視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孩子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要讓孩子在知識上學到了,而且要在自我情緒管理上得到提升。今天,我們就來暢談孩子管理情緒的問題。
  • 學生情緒教育怎麼教?
    在現今教育中,情緒教育的重要性愈來愈高。然而,老師每天面對學生的情緒困擾何其多,除了必須掌握方法,協助學生培養好EQ,老師自身也該做好情緒管理。「你為什麼那麼愛狡辯?老師說什麼你都有藉口!」老師該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並培養學生的EQ?以下綜合多位專家與資深教師的實戰經驗,提供老師幾招EQ秘笈。第一招繪本教學情緒教育需要生活化的引導,要融入情境,孩子才能感同身受。情境學習中,最好用的一招就是繪本教學。
  • 好校長先談情懷再談錢,壞校長不談情懷只談錢
    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好校長談錢,壞校長談情懷》(以下簡稱"好文″),就像在天朗氣清、和風習習的美好時辰忽然聞到一股來自陰暗角落的刺鼻氣息,怎麼也不是滋味。按照該文的觀點,校長管理學校,什麼理想、信仰、情懷、人生價值之類的大道理都是雞湯,全無意義,只要談錢就行;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即使勞累也不覺得,無錢則萬事皆休,寸步難行。
  • 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了孩子
    當大人好情緒的甘泉滋潤孩子的心田,也就守護了孩子;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掉了孩子。如果大人懂得這些,給予孩子充分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能力都能得到培養,挖掘多項潛能。如果大人怕麻煩怕危險或自認為沒有用,就貿然阻止,吼叫、訓斥甚至打罵孩子,以後是不會再有這樣的麻煩了,可孩子就會因為恐懼而不敢再輕易嘗試,各種潛能挖掘和能力培養的機會就被無情剝奪了。
  • 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其他人
    談到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個問題,其實還挺有難度的,特別是負面情緒!如今社會紛紛擾擾的事情太多,生活本就不易,有負面情緒是常有的事兒,那如何才能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其他人呢?1,遇事別太固執固執是很多人身上都具備的一種特質,對待任何事情我們積極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是對的,好的建議我們應該堅持,但如果建議本身就存在瑕疵有待改進的話,就不必要太固執己見,應虛心聽取其他人的建議,取長補短才是!而不是去爭論,這樣對自己的情緒影響會很大的。
  • 家長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緒?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
    我要去遊樂場,我不要去幼兒園……跟小朋友之間也會產生情緒:毛毛總是搶我的玩具!我跟球球打架了……有時候自己玩著玩著也會突然鬧情緒:媽媽這個架子怎麼安不上了,我的娃娃弄髒了。。。一、什麼是情緒管理情緒管理,是幼兒四大心理社會能力之一,包括情緒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表達、情緒調節。
  • 職場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會回答:情緒管理。這個話題對職場新人,特別是職場女性來說,應該是進入到職場的第一門必修課。 這項軟實力究竟怎麼影響我們的職場路徑,又該如何管理? 第二個是中斷情緒,轉移注意力,48小時禁言的原則。當盛怒的情況下,無論對錯是由誰引起的,到底究竟事實是怎麼樣的,要求自己48小時不去面對這件事情,不說話,給自己一個非常嚴格意義的禁言原則。當事情過了48小時之後,再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