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立規矩時,請堅定而非強硬

2020-09-26 聞是教育

媽媽其實可以不用暴力為孩子立規矩:她可以堅定,但不強硬。怎麼做呢?秘訣就在於:知道如何堅定。強硬,是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我們命令他們怎麼做。堅定,則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媽媽可以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並做出來。


有時候我們很難區別堅定和強硬的不同。堅定對孩子很有必要,它提供界限,沒有界限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如果沒有界限,孩子就會不斷探究父母的極限在哪裡。最後容易出現的結果是,他們的行為越來越過分甚至極端,導致受到懲罰,造成所有人的不愉快,破壞了和諧的親子關係。


媽媽在開車,五歲的雙胞胎朱迪和傑裡在後座瘋玩,他們越來越吵,媽媽越來越煩躁,幾次要求他們安靜。可是他們只停了幾分鐘,就又開始大吵大鬧,越來越過分。


忽然傑裡使勁推了朱迪一下,朱迪直接向前撞到了媽媽的頭和肩膀。媽媽大喊:「立刻給我停下來!」她靠邊停車,給了兩個緊張、恐懼的孩子一人一巴掌。兩個孩子嚇呆了,因為媽媽極少這樣暴力。媽媽對這對雙胞胎十分仁慈,這讓兩個孩子感到「幹什麼都可以」。


如果我們一會兒容許孩子違反規矩,一會兒又因為他們違反規矩而大發脾氣,這就是在教給孩子:只有當我們使用暴力時,他們才需要聽我們的話。



不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在開車的時候瘋玩。媽媽其實可以不用暴力為孩子立規矩:她可以堅定,但不強硬。怎麼做呢?秘訣就在於:知道如何堅定。

強硬,是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我們命令他們怎麼做。如果媽媽企圖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這對雙胞胎,那麼帶來的只能是反抗和不妥協。堅定,則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媽媽可以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並做出來。例如,她可以在孩子們不守規矩時拒絕開車,每次他們瘋玩胡鬧時,媽媽就停下車。她可以說:「如果你們不守規矩,那我就不開車。」然後她可以靜靜地坐著,直到孩子們停下來,不用多做任何解釋。媽媽的態度就能夠表明她的立場和堅定。


不帶強硬的堅定態度,需要我們首先學會互相尊重。我們要尊重孩子有決定自己意願的權利,我們也要學會對自己尊重,不讓不良行為的孩子擺布我們。


堅定就是我們拒絕孩子提出的過分要求,不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當我們做出合理的規則和決定時,需要有堅定的態度,孩子很快就會從我們的態度和行為中理解情況。


秩序的維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堅定,甚至一些平靜的壓力,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如果媽媽說了「不」,那麼她需要執行相應的限制。責備、恐嚇、打罵都沒有效。因為任何一個這樣的行為都只能暫時阻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卻將矛盾的焦點轉移到更嚴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只有穩固的堅持才能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界限。如果孩子不願意穿著合適的衣服上學,那媽媽可以不讓他上學。如果孩子大吵大鬧個不停,媽媽可以要求他離開。但是,這樣給孩子壓力的行為,必須同時伴隨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例如,「如果你能保持安靜,就可以繼續留在這裡」。如果他還是繼續吵鬧,媽媽可以讓孩子選擇是自己出去,還是媽媽陪他出去?要求孩子離開,可能會顯得過於強硬和專橫,然而如果給了孩子合理的選擇,孩子就不會這麼認為。


另外,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很好,孩子會更加樂意響應,而父母就會避免讓這樣的事情惡化,也不需要冗長的解釋和說教。安靜地保持堅定的態度,對年紀小的孩子通常非常有必要和奏效。


有時候,父母不需要多說話,只要堅定的眼神就夠了,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是說話算數的。例如有位媽媽在討論小組中提到:「當我對自己的行為和規定不確定時,芭芭拉通常就能得到她想要的。而當我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很確定時,芭芭拉通常反而不會百般乞求和耍賴,她就不再提了,就是這麼簡單。」


——摘自魯道夫•德雷克斯、微姬•索爾茲《孩子:挑戰》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立規矩,別超過6周歲,家長要「溫柔且堅定」
    孩子到了4-6歲時,思想慢慢變得成熟,此時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並且不要超過6歲,因為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再想改變是很難的。小孩子不守規矩,很多人都能原諒,但是大孩子如果不守規矩,會讓人感覺很討厭,等孩子將來步入社會之後,不會有很好的人緣,單位領導也不會器重這樣的人。
  • 如何對孩子立規矩,學會這3點,不打不罵,讓孩子聽話。
    兩個孩子都被嚇呆了,因為媽媽極少這樣暴力。這個案例之中,孩子做法不對,因為不管什麼情況下,孩子都不能在車裡瘋玩兒;媽媽做法也不對,媽媽不可以用暴力的方式為孩子立規矩。,但不強硬。「堅定」就是讓孩子知道,他不可以做什麼。它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界限,有了界限,孩子就會有安全感。有了界限,孩子就不會挑戰父母的極限。「不強硬」是大人不會命令孩子必須做什麼。也就是說,大人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那麼具體怎麼做呢?怎樣才能做到既堅定,又不強硬呢?
  • 這樣給孩子立規矩,是最無效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想要讓孩子變得謙遜、懂禮貌,有責任感,那就要給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明白:教孩子負責、給孩子立規矩和懲罰是兩回事。用懲罰代替教育,那孩子記住的永遠只是懲罰。區別懲罰和負責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應該以限制孩子當前的生理需求為前提。
  • 想給孩子立規矩,請先做到下面這一點
    比如說到了吃飯的時間,做好飯擺上桌,他卻一定要看西遊記;帶二寶去看家庭醫生,他非要在等候區調皮搗蛋......我那時還在哺乳期,還要給二寶餵奶,也不敢著急上火,但又很想快點給大寶立規矩,讓他懂事有禮貌。後來我實在沒有辦法,每次我很想揍他一頓的時候,就趕緊蹲下來抱住他,對他說:我愛你。因為那時我太累了,就當也是給我自己一個擁抱吧。
  • 給孩子立規矩原來這麼簡單,只需要3個方法,比打罵省力多了
    「沒規矩的孩子背後必有沒原則的家長。」立規矩,前後態度要一致,不要朝令夕改。不論孩子怎麼說、怎麼哭鬧,都要堅定表達一個態度「我們已經說好了哦,不能做哦」。把任務變成遊戲,比如,當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時,你如果說「不可以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孩子可能會換到臥室扔一床;但如果你說「可以把玩具送回它們的小屋裡,喏,就是藍色那個小筐」,他們就知道玩具究竟該放在哪裡了。
  • 給孩子立規矩,我從來就沒贏過!立規矩的誤坑,你踩過嗎?
    我經常給我的孩子立規矩:不許亂碰商店的東西!別人的東西不能要!要好好地吃飯和睡覺……」大多數父母,都習慣採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給孩子立規矩。因為他們認為:規矩就是規矩,必須要遵守,沒有什麼條件可講!所以,我們給孩子立規矩時,可以換種方式讓他享受「規矩」帶來的好處。
  • 三歲前給孩子立規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 √給孩子立規矩 當我們發現孩子行為不對,開始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不能將個人情緒帶進規則裡。一定是用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這件事為什麼不能做,怎樣做才是對的。如果父母使用強硬的態度和情緒,孩子可能只會感受到害怕、恐懼和不滿,無法正視問題,也就會拒絕與父母合作。
  • 不打不罵就能輕鬆給孩子立規矩
    為什麼非要立規矩前幾天的下午,淼淼非要看動畫片《迷你特工隊》我同意讓她看兩集,淼淼很高興。很快兩集就演完了,當我要起身關掉電視劇的時候,淼淼開始和我矯情起來,懇求我再讓她看一集,我很堅定說,是你答應媽媽的看兩集,時間到了,請你說到做到。淼淼很不高興的就走了。事後我有點後悔,是不是太嚴厲了?我這麼做,會不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 4歲再立規矩就難了,何時給孩子立規矩最管用?這3個方法很有效
    「沒規矩的孩子背後必有沒原則的家長。」立規矩,前後態度要一致,不要朝令夕改。不論孩子怎麼說、怎麼哭鬧,都要堅定表達一個態度「我們已經說好了哦,不能做哦」。讓他明白,不合理的需求是不會被滿足的,這樣在整個過程中,他才會逐漸認識到怎樣的要求才是被允許的,他才能學會主動迴避或不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請家長為孩子收藏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越早立規矩,孩子越優秀!
    其實不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3歲時,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滿地打滾;可是當他15歲時,他可能會自殘、自殺,和你爭吵;當他20多歲時,可能會怨恨你,甚至攻擊你!」 所以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趁早,那麼家長在生活中要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
  • 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段就得立,別留下遺憾
    給孩子立規矩的時期,一定是要從孩子2歲時就開始,在6歲之前,就給孩子立好規矩。為什麼要挑這段時間呢?很多家長都說,我也經常去給孩子立規矩啊,但總是不管用,說了孩子也不聽,真不知道怎麼辦。有時候,可能是家長的方式不對,給孩子立規矩時,有種方式一定要避免。
  • 立規矩不及時,孩子長大就愛違逆家長,矯正惡習需從小抓起
    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立規矩"了。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幼兒年紀尚小,並沒有規則意識,但實際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沒有及時在孩子面前立規矩的話,他長大之後就很容易會叛逆,所以立規矩要從小抓起。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父母第一課:你不捨得給孩子立規矩,就會有人給孩子長教訓
    孩子大了更管不住!我們明明是想讓他不受束縛快樂成長,怎麼變成這樣了呢?」閨蜜困惑不已。「很簡單。」我告訴閨蜜,「『無規矩不成方圓』,你錯就錯在,沒有給孩子立規矩。」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早就開始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讓他們從小立規矩。是父母,也是教練很多媽媽向我哭訴:養娃難,教育娃更難!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拿著筆,卻不知道怎麼往上畫。
  • 別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了,沒效果還坑娃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眼裡警察,老師變成了非常可怕的人物,在他遇到危險時,他敢去找警察嗎?在他面對老師時非常害怕,他還會喜歡去上學嗎?一旦讓孩子形成老師說什麼都是對的,那當老師讓孩子做不對的事情時,孩子會怎樣應對呢?
  • 家長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模擬真題很多家長都為怎樣給孩子立規矩而煩惱二、寨主立意點撥這個作文題,涉及到家庭教育的問題,也就是家長怎麼給孩子立規矩。把握了基本要點,可以從以下角度去立意:1.家長給孩子立規矩,應該講究適度原則。所謂適度,就是在程度上,不嚴也不松,拿捏得當,剛好合適。另外,在數量上,不多不少,剛好足夠用。
  • 這樣給孩子立規矩,是最蠢的辦法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孩子吃糖是對身體不好,媽媽讓她長長記性有什麼不對?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給孩子立規矩的急切心理,可是這樣的辦法、還有這樣的說理方式,實在是不敢恭維。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明白:教孩子負責、給孩子立規矩和懲罰是兩回事。懲罰的痛苦只能給孩子負面感受,就像此刻這個情緒崩潰的小女孩,估計怎麼也想不明白吃糖和負責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她所能明白的,只有媽媽很兇、自己很渴很難受。
  • 給3歲的孩子立規矩,最好使用這三個「絕招」,否則以後很難管教
    但是在孩子這個歲數,又不能對他太過縱容,否則耽誤了孩子的成長,以後只能後悔。所以早點給他立規矩還是有必要的。只是如何立規矩才能讓他乖乖聽話成為了一個問題。給3歲的孩子立規矩,使用這三個「絕招」簡單有效,否則以後會越來越不服管。
  • 李玫瑾: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規矩立得越晚,孩子越難管教
    昨天帶孩子出門玩,碰到苗苗媽,兩個孩子玩到一起後,我們兩個媽媽也開始聊天。她拉著我吐苦水:「我家苗苗啊,真的是太淘氣了,沒有一點女孩樣。關鍵是她才3歲,瘋狂迷戀手機,吃飯非要看手機,睡覺前也非要看手機。只要看到有人拿出手機,她都想去搶著看。你說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手機癮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