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課程內容太多,課時不夠,怎麼破?你可以試試單元教學方式

2020-08-22 藍色清歡

選修課不能採取必修課的教學方式

高中語文開設了選修課,提供了很多選修課程,如人教版教材就提供了《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語言文字運用》、《中外傳記作家作品》、《影視名作欣賞》等多達16門選修課程,這是新課改的一大亮點,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選擇性需求。但對教師來說,如何進行選修課程的有效教學卻一直是個難題。

如何進行選修課程的教學是個難題

有不少教師仍然採用必修課的單篇閱讀鑑賞的教學方式,姑且不論是否符合新課程精神,首先必然會產生一些無法調和的矛盾如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教學深度和教學進度的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課時緊張的問題。

以列入高考範圍的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例,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這一單元有賞析指導,賞析示例提供一篇《長恨歌》,自主賞析提供屈原《湘夫人》、鮑照《擬行路難(其四)》、杜甫《蜀相》、陸遊《書憤》四首詩,外加推薦作品提供的五首詩,一共有詩歌十首。

如果仍然採取傳統的單篇教學,就算略去推薦作品,還有五首詩,如果象必修那樣一篇又一篇地慢慢教學,再加上賞析指導,沒有八九個課時是完成不了的。這樣每個單元計算過來,勢必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果也很難保證。

課時緊張

事實上,就算課時允許,逐篇教學也是違背新課程理念的。

選修課與必修課的價值取向是截然不同的,關於這一點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表述:必修課立足於共同基礎,而選修課則是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選修課程更應該致力於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也有教師為了解決課時問題,從整本書中抽取幾篇精品用必修課的教學方式來鑑賞,餘篇不做考慮,這樣看似刪繁就簡,既解決了課時問題,又符合應考的功利性。但這顯然無法實現「詩歌與散文」選修課程的總目標,即培養鑑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選修課程將形同虛設。

很明顯地,選修課的教學不可能再採取必修課的教學方式。

必須改變教學方式

選修教材有自身的特點

那麼選修課到底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明了選修教學是實現差異性的教學這個基本價值取向之外,還要弄清選修教材的特點。

「課程標準制約選修課程的開設,選修課程的性質決定這種教材的編法,而選修教材的特點又影響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又關係到教學方法的選擇。」所以,要想教好選修課,必須先弄清楚教材的特點,進而尊重選修教材的特點。那麼選修教材有何特點呢?

弄清教材特點

從大的方面看,「五種選修系列的教材,本身的特點各不相同,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如《語言文字應用》;有的重在發揮想像和聯想,重在情感和審美的體驗,如文學欣賞類的教材;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如「文化論著」研讀類的教材。」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例,它屬於文學欣賞類,理所當然側重於審美目標。

從小的方面看,每種選修教材又有自己的編寫特點,譬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每個單元就是由「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組成的,其中「賞析指導」確定並詳細闡釋了此單元的主題。「賞析示例」提供了具體賞析的方法,「自主賞析」、「推薦作品」提供的詩歌其實是實現主題的一個例子。

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例,根據它的類型特點和編寫特點,經過實踐檢驗,個人覺得,單元教學的方式是與之相適應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單元教學非常有效

選修課程可以採取單元教學方法

所謂單元教學是相對必修課程的單篇教學而言的,就是以每個單元的主題為出發點,在教學中化單篇為一類,以一類來印證主題,同時也以主題來指導經典單篇的學習。

以下仍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為例,來談談單元教學方法的具體操作過程。

01、保護原生態閱讀。

實施單元教學的前提是讓學生自由閱讀整個單元的詩歌散文,感受原汁原味的文本。

這既是對必修課程倡導的還原學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的延伸,也是遵循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保證一定的閱讀量。當然,對於經典的詩文,最好能背誦下來。

這個環節可以利用早讀課進行,也可適當留出課時供學生做初步誦讀,使之從容完成對文本的體驗和感悟。

保護原生態閱讀

02、研習單元主題。

在學生對於整個單元的篇章已經做了原生態的閱讀體驗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研習。雖然選修課不提倡也沒必要系統地講授文學鑑賞理論,但必要的方法介紹和研習還是不可缺少的。因為選修課程目標明確要求學生學習鑑賞詩歌、散文的基礎方法。

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要求學生學會用這兩種鑑賞方式來深入探究詩歌的旨意。

本著這個主題,可以這樣設計教學:

在簡單解析「以意逆志」概念之後,引導學生總結出兩個要點「識字」和「體會」,「識字」下包含了解特定意象和特定詞語,「體會」下面分為主觀感受和生活體驗。然後從這四個方面指導學生探究。

在探究中提醒學生調動之前對這單元的閱讀體驗,效果很明顯。如在探究讀詩要抓住重要意象梳理出詩歌的意脈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時,有學生就注意到了李白的《越中覽古》(推薦作品)裡的鷓鴣意象,我順勢補充了辛棄疾的「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進而明確鷓鴣意象所暗示的悽涼之感。而在探究用生活經驗解讀詩歌時,有學生就從李清照《一剪梅》裡的名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談了他自己曾在生活體驗感受過的落花隨水流的無奈惆悵,由此我簡單提及了《紅樓夢》二十三回裡的一段描寫「那花瓣兒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和《西廂記》楔子裡的「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以及《牡丹亭》「驚夢」中的經典唱詞「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告訴學生好的詩歌來源於生活,所以鑑賞者也必須有深厚的生活體驗,一個對生活漠視的人,不善於觀察的人,既不可能邂逅生活中的美,也不可能真正讀懂詩歌。

而在研習 「知人論世」時,為了便於理解,可以從「知人」和「論世」兩個維度來指導學生探究。在「知人」這個環節,提示學生就陸遊的《書憤》和《臨安春雨初霽》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裡的作品,感情基調會相應發生變化,因此深刻認識到了解詩人生平和為人的重要性。在「論世」這個環節,提示學生調動所學所讀杜甫不同時期詩歌的積累,並且強調「知人」和「論世」不能截然分開。在探究中,學生更深地體會到「知人論世」的重要性,自然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更加注意積累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

單元主題的研習基本上只需兩個課時,但這兩個課時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他們掌握了「漁」的方法,接下來更有可能自由地「捕魚」了。

研習主題

03、示範單篇鑑賞。

在引導學生研習單元主題後,單元教學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不可忽略。那就是精選重點,鑑賞研讀。當然這種鑑賞研讀與必修課的閱讀鑑賞有著很大的不同,側重印證單元主題,向學生示範如何將單元主題所規定的解讀方法運用於實際鑑賞中。

仍以第一單元為例,可以選擇以《湘夫人》來做單篇鑑賞,在教學中有意糅合進「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讓學生既鞏固了單元主題的掌握,同時也享受了一頓屈原和楚文化的豐盛大餐。

既然選修課程是實現差異性的教學,那麼自然不必一篇一篇嚼碎了奢望所有的學生都能消化下去,只需將學生領進門,給願意探寶的學生指明一個方向就夠了。單元教學進行到這個環節,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師傅領進門」的工作。

教師示範單篇鑑賞

04、鼓勵個性化鑑賞。

這是單元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水平,結合單元主題自行鑑賞。擅長誦讀的學生主要去揣摩不同的詩歌散文如何讀出感覺來,有探究精神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喜歡閱讀的學生則做課外延伸閱讀,讀詩集,讀文集,也有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古典詩詞的創作。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目光投向課堂之外,開展各種跟選修課程相關的活動,比如我在舉辦詩歌朗誦會時,從創意發起到組織流程,全部是由學生做的,學生還別出心裁地邀請了學校領導致詞,朗誦會舉辦得非常成功,獲得一致好評。

鼓勵個性化鑑賞

教學實踐證明,單元教學的效果非常好。整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學習完之後,學生的鑑賞能力較之以前有明顯的提升,最為喜人的是,他們對以前敬而遠之的古典詩歌散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然,單元教學方法不僅適合於《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同樣適合於《外國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等等選修課程。

同時,在單元教學之外,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實踐,繼續探索新的有效的選修課程教學方式,嘗試更豐富多元的課型。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秦訓剛 蔣紅森.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3] 雷玲.好課是這樣煉成的[G].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相關焦點

  • 深度學習:從課時教學目標到單元學習目標
    從「課時學習」到「單元學習」,是新時期學習方式變革的具體體現。每個單元內,結構化的知識、挑戰性的任務和實踐性的學習的整體設計和實施,都有利於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的具體體現。
  • 課程方案、學分細則及課時設置均有不同
    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朝鮮族和蒙古族高中語文科目開設民族語文和漢語文,分別為8學分,共計16學分。學生三年中獲得96必修學分;選擇性必修與選修的學分不少於48學分,其中選修至少獲得7學分,總學分達到144方可畢業。
  • ...小學課程課堂教學講座(四十四)01.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模式...
    (1)核心素養指引下的新課程標準已經不在是統編教材的「一統天下」,課程結構已經做出了「適當」調整——而在傳統教學看來,這一「適當」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以高中課程為例,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
  • 閩下發高中課程實施通知 新增1學分課時防控近視
    ,並根據學生畢業、升學的差異化需要,統籌協調課程安排、學生自主選課與學業水平考試、「文理不分科」新高考模式之間關係,制定適用於2018級學生的課程校本化實施規劃和教學計劃,避免同一學期並行開設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過多,確保教育教學正常有序開展。
  • 高中化學必修模塊教學,要全面理解課程目標,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全面理解三維課程目標,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全面理解教材結構,準確把握必修模塊的教學要求;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識呈現主線,合理重組教學內容。中國教授聯盟主席、經濟學家劉勁哲指出:要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 夏繁軍 張鶴:「整章—單元—課時」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以人教B版第十一章第3單元「空間平行關係」為例
    摘要:「整章—單元—課時」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遵循「總—分—綜」 的路徑。「總—分」是指整章—單元—課時,主要是內容和目標的分解,「分—綜」是通過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逐級融合併達到單元和整章目標。整章分析主要包括知識邏輯分析和思維方法分析;單元解讀包括內容、目標分析,問題診斷、教學支持條件分析、課時設計,體現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教的如何。
  • 浙江:高中學校每周選修課時比例不少於20%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段留芳)據浙江省教育廳網站消息,隨著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校在必修課程分層走班教學、學生生涯規劃指導、選修課程建設以及選課走班教學等選擇性教育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普通高中教育新的育人模式正在不斷形成。
  • 單元課程整合的意義與價值
    現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分析其意義:1、單元課程整合設計與教學實際緊密結合,有利於教學實踐。在具體實施時儘量保留教材設計的單元主題,認真研讀課程目標,明確本單元在這一冊的教材、整個學段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後對單元的課時目標進行細分,做到課程目標準確全面,整合目標明確而細緻。
  • PEP小學英語三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時《湛江市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線上課程(七)
    《湛江市小學英語學法指導系列課程》的浪潮剛過,《湛江市小學英語「停課不停學,我們一起學」系列學習資源》正在進行中,《湛江市PEP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又隆重登場了。這個系列課程結合當前最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旨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看等技能,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展核心素養。系列課程有三大亮點:此系列課程除了《湛江市小學英語學法指導系列課程》原製作者的參與外,聯合市小學英語六大名教師團隊(湛江市李小會、王海洵、梁秋珍、陳麗麗、駱嬋娜及吳志芳名教師工作室)及省、市骨幹精英教師團隊,強強聯手,打造精品。
  • PEP小學英語五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時《湛江市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線上課程(八)
    《湛江市小學英語學法指導系列課程》的浪潮剛過,《湛江市小學英語「停課不停學,我們一起學」系列學習資源》正在進行中,《湛江市PEP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又隆重登場了。這個系列課程結合當前最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旨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看等技能,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展核心素養。系列課程有三大亮點:此系列課程除了《湛江市小學英語學法指導系列課程》原製作者的參與外,聯合市小學英語六大名教師團隊(湛江市李小會、王海洵、梁秋珍、陳麗麗、駱嬋娜及吳志芳名教師工作室)及省、市骨幹精英教師團隊,強強聯手,打造精品。
  • 初中數學:《相似》單元課程設計
    一、單元設計理念相似這一章側重於培養學生以「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從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的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在授課中本著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在授課中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章教學要體現出把知識結合於現實情景,引導學生親歷探索新知的過程,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角,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一)學習目標本章是初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質的拓展,在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 大學生跨校選修課程開課了
    江西農業大學學生姚敏一直喜歡國學,實施跨校選課制度後,她第一個就選報了華東交通大學的國學課程。聽了老師的精彩講授後,姚敏感到收穫滿滿:「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特色,開設的課程都是各個學校的精品課程,我覺得跨校選修可以拓寬我們大學生的視野,希望今後有更豐富的課程供我們選擇。」
  • 北京市高一年級新課程改革 大學課程成選修內容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記者王思海)今年9月,北京市所有高一年級將進入新課程改革實驗,高中將啟用新版課改教材,新版教材中有一些大學課程成了高中學生的選修內容。    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2007年秋季北京市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記者在教材目錄中發現,新教材分為北京版和人教版,課改教材明顯增加了開放性。
  •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單元課程整合設計
    一、單元主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二、內容合併國家課程整合:第7課與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合併為一課時。整合設計說明一、學情分析具體到這一單元,知識點多,相關的資料也很多,學生大多從影視、網絡、現實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是對本課中涉及理論問題理解不夠深入,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與失誤分析不夠全面。
  • PEP小學英語三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湛江市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線上課程(十九)
    《湛江市PEP小學英語分課時微課》(下冊第二單元)重磅來襲了!這個系列課程結合當前最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旨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看等技能,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展核心素養。系列課程有三大亮點:此系列課程除了《湛江市小學英語學法指導系列課程》原製作者的參與外,聯合市小學英語六大名教師團隊(湛江市李小會、王海洵、梁秋珍、陳麗麗、駱嬋娜及吳志芳名教師工作室)及省、市骨幹精英教師團隊,強強聯手,打造精品。
  • 單元教學的意義和主要抓手
    課堂是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關鍵在於課堂教學的轉型,而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實現課堂教學轉型的重要方式,從教中心轉向學中心,基於學生需要而教,體現學生學習地位的需要。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進入學科核心素養時代(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正確價值觀念)需要通過單元設計與實施真實落地。從教教材內容到站到課程的高度(目標、評價、活動、開發、結果等)從教書到育人需要。由零散走向關聯,由以往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零碎不成體系的零散教學走向心中裝森林,眼中有樹木的整體建構,系統教學。
  • 【代表課例】整合單元教學內容,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複習課不是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簡單重複或疊加。在設計單元複習課時首先要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加強本單元學習內容在新的情境下的理解和運用,能將本單元內較零碎的知識進行適度的整合,並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音、詞彙、語法、語篇、功能、話題等語言知識。
  • 【 限時贈行李箱+28課時】葡萄英語 |1對1美教AI互動課480課時,牛津課程好體系!
    英語啟蒙課程到底該怎麼選?你是否也覺得各類英語啟蒙的課程太多了?傻傻分不清?其實從以下三大塊區分,就很簡單了!一大類是泛讀APP,像伴魚、七彩熊、ABCreading等等這些,都是泛讀類的英語啟蒙APP。
  • 《地球的公轉》教學設計(單元和課時))
    本單元的關鍵能力根據《大連市初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本單元學習的核心能力主要有比較和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思維能力、演示實驗的能力,建立地球空間概念。二、本單元學習目標(一)本單元學科學習目標:以學科《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及《大連市初中地理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表述本單元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基本要求,能夠體現學科核心素養要求。
  • 教學研討|5.3誘導公式 (2課時,單元教學設計 2019版新教材)
    建議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形成研究的思路,圍繞圓的對稱性提出可以研究的相關問題,並探究出公式二到四.第二課時完成公式五與六的探究,並進行公式的初步應用.三、單元教學問題診斷分析本單元就單個知識點而言,比較好理解.但是公式比較多,當學生應用和記憶時會出現困難或者混淆.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之一是:誘導公式的有效識記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