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 真的譯成漢語了嗎?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張明權
本期點評專家:張明權

譯題一:Why being a perfectionist may not be so perfect

Are you a perfectionist? Do you spend a lot of time "perfecting" your work, so everything comes out the way you want it to?

I believe all of us are perfectionists in our own right. I'm a perfectionist, too. We set high bars for ourselves and put our best foot forward to achieve them. We dedicate copious amounts of attention and time to our work to maintain our high personal standards. Our passion for excellence drives us to run the extra mile, never stopping, never relenting.

參考譯文:

為什麼完美主義者做不到完美?

你是完美主義者嗎?會花大量時間把每件工作做到「完美無缺」、遂心順意嗎?

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完美主義者,本人也不例外。我們設立高標準,全力以赴去實現。為此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工作。在追求完美的激情驅使下,奮力前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譯題一講的是完美主義,所以筆者也「完美」一把,把點評的題目寫成了《英譯漢,真的譯成漢語了嗎?》,其實譯成漢語一點問題沒有,關鍵是怎樣的漢語。該段文字選自一篇勵志類文章,結合上下文,標題中所說的being a perfectionist may not be so perfect,並非指完美主義本身,而是指對完美的刻意追求(obsession),用現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比較「糾結」。Perfect和perfectionist為同根詞,翻譯時可以考慮保留詞根意義「完美」的復現。第二段文字中出現了多處習語或固定搭配,給翻譯造成一定困難。首先,in our own right到底該怎麼翻?詞典的解釋是:by reason of one's own ability or ownership etc.,翻譯成漢語就是「自身」的意思,在本段文字中起強調作用,可以略去不譯。Set high bars for是比喻,本義是「在高處設置護欄」,引申指「設立高標準」。Put one’s best foot forward就是「全力以赴」的意思。Copious本義是「豐富的」,與amount連用翻譯起來有些彆扭,其實就是「大量的」意思。最後,run the extra mile是指「再走一程」,結合後文,筆者翻譯成了「奮力前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篇文字吸引了眾多網友的參與,我數了一下,共有42篇譯文,大家翻譯的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但確如人們對翻譯的一般認識那樣,翻譯的痕跡歷歷在目。這裡牽涉到翻譯的歸化和異化問題,也牽涉到譯者的母語修養問題。如果真的母語修養達不到,簡單以異化翻譯來為自己的翻譯找藉口,肯定是不行的。但話說回來,如果翻譯一點都不像翻譯了,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玄奘所譯佛經,亦不免借用梵語詞彙,今日之翻譯又何嘗不可以就是翻譯的樣子呢?!

最後附帶說一句,我在後來檢查時,又去掉了幾個代詞,這樣是不是更像漢語呢?

譯題二:Where do you find good ideas?

Do you often find ideas that change everything in a windowless conference room, with bottled water on the side table and a circle of critics and skeptics wearing suits looking at you as the clock ticks down to the 60 minutes allocated for this meeting?

If not, then why do you keep looking for them there?

The best ideas come out of the corner of our eye, the edge of our consciousness, in a flash. They are the result of misdirection and random collisions, not a grinding corporate onslaught. And yet we waste billions of dollars in time looking for them where they're not.

參考譯文:

奇思妙想哪裡來?

在密閉無窗的會議室裡,身邊放著瓶裝水,一群西裝革履、吹毛求疵、疑神疑鬼的人,虎視眈眈地盯著你,頭上鬧鐘嘀嗒作響,時刻提醒一小時的會議行將結束,你會才思泉湧,找到乾坤逆轉的好點子嗎?

如果找不到,幹嘛非用這種處心積慮的方法?

真正的奇思妙想,是眼角中轉瞬的一瞥,是意識中的靈光一閃。好點子不是集體攻堅的成就,而是歪打正著、思想碰撞的火花。然而我們花費幾十億的金錢,刻舟求劍,真是白瞎了。

不好意思,這裡我的譯文有點過了。我是在總結各位網友的基礎上,並適當發揮漢語成語和熟語的優勢做出上述譯文的。錯誤是我的,成績是大家的。

這裡有些詞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偏差,比如bottled water是瓶裝水,不是開水,動詞find不是「找到」是「尋找」,等於第二段的look for。第三段有幾處難點,在筆者的譯文中,被成語掩飾了,這裡想談談它們真正的含義:come out of the corner of our eye,就是「眼角中的流露」,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好點子從眼角流出,非快速捕捉,肯定會轉瞬流逝,這是翻譯表達的基礎;the edge of our consciousness字面意思就是「意識的邊緣」,也可謂「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了,挖空心思所想所找的金點子,卻會在不經意的時候不請自來,所以是「靈光一閃」;in a flash可以不譯了,因為前面的成語已經包含了這裡的意思;random collisions的字面意思是「隨機的碰撞」,結合前文misdirection,說的是獲得好點子的方式是出其不意的。最後那個句子中的「刻舟求劍」和「白瞎了」可能觸犯了翻譯的忌諱,這裡筆者有點逗樂的想法。

譯題三:How Conflict Helps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When I hear a couple boast that they never fight, I don't feel envious-I feel suspicious. Every relationship is prone to disagreement, whether it's between friends, parents and children, or partners. That's just what happens when two people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backgrounds come together. What's more likely in the case of these purportedly argument-free couples is that they equate fighting with unhealthy relationships. But occasional conflict is actually a natural part of any partnership, as long as it's fair and constructive. I spoke with Sandy Roos, a licensed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 (MFT) in the Bay Area,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couples can benefit from conflict-as well as why "never fighting" is worse than you might think.

參考譯文:

衝突之後關係更鐵

有一對夫妻跟我誇口從不吵架,我不嫉妒—我是懷疑。人與人總免不了有爭執,朋友、兩代人、夫妻之間概不例外。兩個用於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走在一起,(偶爾)吵嘴是難免的。那些聲稱從不吵架的夫妻,大抵是是把吵架看成了一種不正常的夫妻關係。然而,偶然的衝突實際上是任何夫妻之間不可避免的事實,前提是夫妻平等、且不破壞婚姻關係。

這裡主要談幾個語言點的問題:prone to disagreement可以正話反說,譯成「免不了有紛爭」。Argument-free couples也可以如此翻譯成「從不吵架的夫妻」。Unhealthy relationships應結合之前的equate fighting with來翻譯,就是說「那些據稱不吵架的夫妻,大抵是把吵架看成了一種不正常的夫妻關係。」

在翻譯時,並列關係也容易造成困難,比如between friends, parents and children, or partners,就是由between friend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以及between partners合併而成的,前後兩種關係處理起來沒問題,中間一個有的網友就不能正確理解,翻譯成了「父母之間、孩子之間」,雖然孩子之間也是一種關係,但父母之間和後面的夫妻之間就重複。再者,綜合全文來看,這裡的partnership應該是指夫妻關係,作者並未以其來指其他更為複雜的關係。


英譯漢時不要掉入理解的陷阱

翻譯語言同樣可以生動形象

翻譯中對網絡資源利用

語言的約定俗成與翻譯

英譯中過程中的詞義判斷

翻譯中回譯和隱喻的處理

點擊進入譯點通

專家簡介:

張明權,安徽省固鎮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上外博士課程班進修。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譯著兩部,發表其他文章20餘篇,有大量翻譯實踐經驗,翻譯總字數接近200萬。Email: mqzhang@ujs.edu.cn。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蔡姍姍)

相關焦點

  • 英語四級英譯漢的目的
    因此,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決定在閱讀理解部分增設英譯漢翻譯題,其主要目的在於考核考生對英語書面材料的確切理解能力, 促使學生提高英語的實際動手能力。這無疑給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9年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基礎階段(l~2年級)學生的翻譯能力(英譯漢)具體要求如下:「能藉助詞典將難度略低於課文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譯速為每小時300個英語單詞。」
  • 英譯漢的標準及步驟
    英譯漢是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
  • 2012考研英語(一)大綱英譯漢深度解析
    通過與2011年考研英語(一)大綱對比,2012年考研英語大綱中對於英譯漢部分沒有做任何實質上的調整,依舊將其作為閱讀理解中的PartC部分出現,還是測試考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所以學生按原計劃複習即可
  • 漢語中的「吃了嗎?」,其實就是英語中的「你好嗎?」
    英語和漢語是兩套不同的語言體系,英語的表達跟漢語表達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吃了嗎?漢語中的寒暄話也是問候語「吃了嗎?」,在我們看來是最普通且通用的日常問候表達用語,我們見到親戚朋友時,一句「吃了嗎?」就相當於英語當中的「你好嗎?」,也就是英語中的「How are you」。
  • 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英譯漢翻譯技巧的運用
    因為坐等他人將英文翻譯成漢語後再閱讀,早已失去了其大部分的價值。而要想實現此目的,就需要把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準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以下是賽恩斯編譯對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英譯漢翻譯技巧的運用,所作的一些粗略的介紹和探討。一、不同詞類的轉換翻譯。英漢兩種語言分別屬於不同的語系,存在構詞法和表達方式的差異。
  • 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英譯漢翻譯技巧的運用
    因為坐等他人將英文翻譯成漢語後再閱讀,早已失去了其大部分的價值。而要想實現此目的,就需要把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準確而完整地表達出來。以下是賽恩斯編譯對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英譯漢翻譯技巧的運用,所作的一些粗略的介紹和探討。
  • 英譯漢學習 09 工業革命
    所以整個名詞短語就譯成了動賓結構,「以農家為單位組織勞動」。 原書解析:productive可以譯作「多產的」,但如果後半句話譯作「已經不夠多產了」,則很彆扭。productive來自動詞produce,所以後半句也譯成了動賓結構,「已經不能生產足夠的產品了」。
  • 2019考研英語:英譯漢翻譯技巧及常考句型
    下面是關於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考試英譯漢的一些翻譯技巧和常用句型,希望能幫到大家。   從詞彙和句法的要求上看,詞彙要根據上下文的段落內容確定詞性和詞義,主觀臆斷容易造成幼稚的理解;而複雜長難句仍然是考生面對的最大障礙,考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從句句法知識,迅速拆分長句,確定主謂賓,再將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平行結構、倒裝結構、分詞、代詞指代、被動語態、特殊句型、詞組一一擊破。
  • 2017考研英語:英譯漢翻譯步驟及技巧
    英譯漢在考研英語各題型中得分率是最低的,為什麼這麼難?關鍵在於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其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也完全兩樣。而要提升這方面的能力就得多讀多練,把握翻譯的方法技巧,找到翻譯的意識,下面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考研英語翻譯英譯漢步驟及技巧。
  • 英譯漢的標準及步驟有哪些?
    英譯漢是創造性地運用漢語把英語所表達的思想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特別地注意:(1)漢語所要表達的是英語原文的內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義,而不是句子結構。
  • 考研英語英譯漢的方法與技巧
    考生首先必須對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不同特徵有所了解。詞典所提供的詞語的中文意思是翻譯的基礎,而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則要依照上下文的具體語境而定。在英語中,詞和詞組的意思要根據詞語之間的前後搭配關係而定;句子的意思要根據句子之間的修飾關係與邏輯關係而定。
  • 考博英語英譯漢練習連連做
    考博英語英譯漢練習連連做來源:新東方在線 編輯:學長This month, more than 30 live video streaming platforms in Beijing are facing scrutin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 還在用漢語「硬懟」英語?原來做考研翻譯要懂得這些區別
    (原文較長,我們分3次推送,本文是第2篇)任何接觸過考研英譯漢題目的人無不感嘆:太難了!的確,五個畫線部分大約150個詞,也就是說,每部分差不多30個詞。對於這麼長而複雜的句子,基礎不紮實就一定會犯暈!但是,任何難題都有解決的辦法,英譯漢也毫不例外。
  • 名師談考研英譯漢: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
    舉報 考研英語英譯漢題目的難度有目共睹
  • 考研英語小灶:英譯漢「必備技巧」
    考研英譯漢是閱讀理解的一種題型,它實際上是對閱讀理解更深層次的要求。現在正是研究生考試備考階段最緊張的備考期,前一段時間大家把英語的複習重點都放在閱讀理解方面,文都教育考試輔導中心英語輔導專家提醒廣大考生:在做模擬題時,不要僅僅重視英語閱讀理解,考試無小事,會出現在試卷上的題型同樣重要。
  • 注意英語與漢語的五大區別有助於提高考研英語英譯漢的分數
    二、英語多繁雜,漢語多簡短   正是因為英語是通過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語法結構組合在一起的,那麼一個英語句子只要結構完整,作者通過增加限制成分、修飾語以及補充成分可以使得一個句子變得非常的長。比如在往年的考研英語翻譯題中,最長的一句話竟然達到了58個單詞。
  • 從考研英譯漢的評分細則看詞義的選擇和引申
    對於第二點,很多考生在做英譯漢試題時深有體會,經常感覺到文章和句子都看明白了,但是,翻譯成漢語時就往往有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或者即使翻譯出來了,總覺得自己的譯文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找不到貼切的詞來表達,因而造成做題時耗時較長或者因為個別單詞的詞義不準確而被扣分。
  • 英譯科技論文中漢語摘要的一些體會
    針對國內一些科研者先用漢語寫好論文摘要再譯成英文的情況,醫刊彙編譯結合工作實踐對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翻譯時使用的語態和時態及如何選詞等作以下探討。一、英文摘要翻譯時使用的語態。在翻譯英文摘要時,採用被動語態可以避免提及有關的執行者,使行文顯得客觀。
  • 看巴金是怎麼英譯漢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看巴金是怎麼英譯漢的 2008-07-08 18:39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