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53歲登基,死後留下30個兒女,李世民表示壓力好大啊!

2020-12-19 老書舍

老話說的好啊,生兒容易養兒難啊,這話是不僅僅在我們老百姓身上適用,你就是放在皇帝身上它也是的大問題。

歷史上說的李淵是有22個兒子的,其中五個是稱帝前的生的,登基之時他已經是53歲的人了。那還有女兒呢,女兒的總數是有19個的,具體那幾個是登基前生的那就沒法考究了,但我們按照最多的說法6個給他算,那在登基之後就是生了13個。這也是不得了,可以說李淵真的是老當益壯啊,真是一點都沒有耽誤。但是這也是意味著李世民就是又有了30個弟弟妹妹,而且都是十分小的。這些弟弟妹妹可都是要債的主啊。

李淵這一走,愣是把照顧小孩子的膽子扔給了李世民,可是的你是要知道耳朵,這些可都不是的簡單的孩子,是日後要成為親王和公主的人。公主還好說,這一個個親王是要給他們封地授爵,配備官員和儀仗衛隊,這都是錢啊。而唐初期哪有這麼多閒散的錢啊。李世民這邊的剛上臺不久就開始變相削藩,好不容易撤下了一大批沒用的郡王,還得罪了一大批的老勢力,剛說是存住了一點錢,這邊的就要盤算著把錢花在弟弟妹妹身上。

最怕是這些弟弟妹妹們還不老實。誰不是惦記著皇位,你想李元昌就謀反了,對於這樣的一個弟弟,您說不殺吧,保不齊還有人學他,殺了吧,又有人說自己的殘忍,最後是只好和大臣們演一齣戲,自己假裝是不忍心殺,可大臣力薦殺,最後抵不過滿朝文武只得痛下殺手。

光說弟弟了,還有十幾個妹妹呢。這家人皇兄還不得送嫁妝啊,十幾個妹妹是送了十幾份嫁妝。後來李世民自己女兒出嫁的時候,也是高興,就多送了點,這些有人不願意了,魏徵說到,皇帝妹妹是長公主,公主是公主,自然是比不上長公主了,為啥公主嫁妝比長公主多?這不符禮法,這一鬧,李世民還只能按照長公主的規格了。

這李淵真的是死後也不忘坑李世民一把啊!壓力好大啊!

相關焦點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集解》)可在李淵看來,史書上的這種定義和解釋毋寧說充滿了嘲諷的意味。從李世民登基御極的那一天起,李淵感覺自己就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李世民每頒布一條新政策,都無異於在他臉上狠狠摑了一巴掌。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李氏父子看準機會,起兵後集齊大軍直接殺向長安,一路高歌猛進,僅4個月就攻入了長安,擁立了12歲的楊侑為隋恭帝,以平叛的名義發兵,徵戰天下。618年農曆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5月隋恭帝禪位於李淵。自此,李淵建立的大唐帝國,定都長安,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建成為太子。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李淵起兵後目標明確,攜李建成、李世民直奔關中,中途遇到隋朝守將圍而不攻,僅用四個月時間就佔據長安,迅速控制關中形勢。李淵此舉讓遠在天邊的隋煬帝、混戰中的瓦崗軍和王世充都傻了眼,不得不讚嘆李淵的大局謀略。 太子秦王水火不容 公元618年,李淵接受禪位登基稱帝,唐朝建立。之後,李淵橫掃天下群雄,主要依靠的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按照封建禮制傳統,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 李世民真的善待李淵嗎?9年太上皇生活,李淵為何能生下30個子女
    總結來看,李世民登基後的前三年,李淵所有的事情,做得不論對與不對,李世民都秉承著孝順的理念,不敢有擅自動父親李淵的主意,甚至甘願退出「皇帝辦公室太極宮」給李淵玩樂。李淵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心中怨氣也難以平息。
  • 誰是大唐開創者:李世民是個好的泥瓦匠,李淵才是總設計師
    李世民也有編著修改唐代歷史的能力,所以李世民是大唐的開創者之說,在史上真正地影響了數代人。歷史學家范文瀾如是說:唐高祖憑藉兩點當上皇帝的,一是貴族身份,二是有個好兒子李世民。李世民是大唐的奠基人,李淵只不過是奠基人的爹罷了。 事實就是事實,李淵為什麼稱之為唐高祖,為什麼李世民稱之唐太宗。高祖與太宗之說,像秦始皇與秦二世一樣,秦始皇是無可爭議的秦朝開創者。
  • 地位超過李元吉的大唐親王,李淵將他逼死,李世民為他恢復名譽
    隋煬帝死後,杜伏威面臨著一個大難題。當時的皇帝一抓一大把,杜伏威的實力不足以自立為帝,必須要找一個大的靠山投靠。許朝皇帝宇文化及下詔招杜伏威,杜伏威覺得宇文化及難成大事,就拒絕了許朝的詔令。杜伏威繞了一圈,最後還是投靠了隋朝皇泰主楊侗。楊侗也不小氣,封了杜伏威一個楚王的頭銜。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怒視,說的10字預言,最後竟字字應驗
    人人都想成為人中龍鳳,李世民也不例外。我們其實都知道,李世民本是沒有繼承大統的權力的,嫡長子繼承是千古不變的,李世民要想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搶奪皇位可是相當困難的。
  • 李淵有兩個寵妃多次污衊李世民,李世民上位後,她們有何結局?
    被拒絕以後的尹德妃記下了這個讓自己惱羞成怒的時刻,她多次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因為不喜歡李世民,所以就殃及池魚,有一次李世民的部下杜如晦從尹德妃父親的府宅門前經過,結果卻被下人攔截,質問他經過大人門前為何不下馬走過去表示尊敬,而且還毆打杜如晦,甚至打斷了他的手指。
  • 從《唐磚》看李世民與李淵,哪怕是千古明君也不能免俗!皇室無情
    造成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反目成仇」的,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淵即位後,建立了唐朝,他始終運用政治權力,把兒子們玩弄於掌心。李世民對隋煬帝的覆滅和李淵建立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李世民」,幾乎不會有唐朝」這句話,李淵心裡也明白這個道理,但由於害怕李世民的能力,始終沒有把李世民任命為太子。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一換二十,超低戰損)一旁的將領們都習慣了,李傲天十幾歲開始就是這樣說話的。畢竟這麼謙虛的行為,估計只有魏徵才會誇獎他。回到正題,李世民在這戰之後,元氣大傷是真的,不是外傷,高句麗也沒有一箭射中李世民眼睛。這個傷是一下子爆發出來的。太宗氣疾發動,乃於北闕餌藥,令太子總攝機務?。
  • 他是千古名將,戎馬半生為李淵打天下,李世民將他畫像掛在凌煙閣
    秦瓊是當時有名的一代,自從他打敗了斌招降尉遲恭自以後,更是名聲大振,不過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他覺得他在前朝的戰功,已經影響到了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朝中的地位,所以他就一直在家裝病長達12年之久。
  • 李世民逼宮成功之後,李淵確實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顧生孩子嗎?
    雖然唐太宗李世民還是平和地過渡了這件事,可事實也說明了,李淵退位後,李世民身邊的環境局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穩定,例如渭水之盟,如果突厥人就是不管不顧非要打起來,那麼李世民自然是兇多吉少,不管是廢了還是死了,李淵都能立即復位。雖然統一了中原,但是還是有強敵外患啊。公元626年,長安玄武門之變震動天下,毫不誇張地講,完完全全決定了未來的中華局勢走向。
  • 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以後對他幫助頗多,在李世民登基後還繼續勸諫他
    長孫氏在結婚的那一年13歲了,嫁過去之後不是說只享受就可以的,李家的矛盾和正常的家庭一樣也是非常多的。竇氏雖然說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母親,對兒女教育方面都非常的嚴格,但是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李家兒子和父親常年都在外徵戰,竇氏的主要責任就是在家照顧孩子,把家裡照顧好。
  • 李淵早知道李世民有奪位之意,為何還要給他兵權?李建成表示冤枉
    所有的功勞都是李世民的嗎?就連李淵造反都要聽兒子李世民的?這歷史篡改的未免也太嚴重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李淵早就應該退位,讓李世民來做個皇帝才對,事實上卻不是如此。所有重大戰爭的決定權,始終掌握在李淵的手裡。對於全國軍事戰略上的統籌,也只有李淵一個人說了算,李世民最多就是李淵手裡的一個打手罷了。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李世民就是這麼個情況,前半輩子創業過於操勞,後半輩子後宮佳麗成群,再加上經歷喪子之痛,食用丹藥無效!51歲暴斃就再正常不過了!李世民劇照歷史上的李世民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高大威猛帥氣,而且打仗很厲害,後世很多君王都研究李世民的戰術。所以這樣一個人,很容易在軍中樹立威信!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淵 在皇帝們當中產量不俗,他足足生了二十二個兒子、十九個女兒,竇皇后先後生下李建成、 李世民 、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李玄霸在十六歲就去世了,平陽昭公主有勇有謀,但並無異心,嫡出的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 歷史上真正的李淵,到底是什麼樣的?能建立唐朝只是因為兒子好?
    這一年,李淵的父親李昞,因病去世了。 李昞父親的去世,給當時年僅七歲的李淵,帶來了太大的衝擊。一方面,當時七歲的李淵,便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唐國公這個爵位。另一方面,因為失去了父親,李淵的成長也不再一帆風順。好在當時李淵母親家裡這邊,實力還比較強,多伸以援手。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野史當中,會記載了李淵是隋文帝楊堅養大的。
  • 都是手持重兵,為何李世民敢反李淵,朱棣卻不敢反朱元璋?
    一方面,朱元璋身為我國古代最勵志的皇帝,從乞丐到帝王的進階歷程,這就不是李淵這個富家公子哥可以比的,手段心機堪稱古代帝王之最。另一方面,大唐的半壁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棣還在媽媽的懷裡喝奶呢。此消彼長,這就註定李世民敢造李淵的反,而朱棣卻不敢造朱元璋的反。表面看上去這是沒有錯,但是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朱棣為何要在朱元璋死後造反?
  • 李世民的政治軍事集團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李淵就打好了基礎
    隋恭帝義寧元年(617年),李世民與其父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唐,六月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軍大將軍,晉封秦王。
  • 李世民真的喜歡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嗎?他們什麼關係?
    李世民喜歡蕭皇后?無稽之談!在我國野史小說中,蕭皇后可算是被他們給埋汰完了!按照小說中的描述,蕭皇后先是嫁給了楊廣,後又跟了宇文化及、然後又是李密、竇建德、處羅可汗、李淵和李世民,放寬一點,還要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蕭皇后究竟得罪了誰,竟然遭到了如此黑化?那麼,蕭皇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不公的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