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對接德國「工業4.0」:培養國際範又接地氣的應用型人才

2020-12-17 浙江衛視

隨著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深度融合,中德兩個製造業大國,未來發展戰略,都離不開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培養。浙江衛視推出大型新聞行動《看德國――錢塘江與萊茵河的對話》,與你一起去呂貝克和漢諾瓦,發現德國在人才的培養上的獨到之處。

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官網

實踐為核心 這所大學與企業「融為一體」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呂貝克位於德國波羅的海沿岸,距漢堡僅60公裡。創建於1808年的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是德國最早設立的三所應用技術型大學之一,同時也是德國所有應用科技大學中與經濟和企業界合作最強的一所大學。與綜合大學更多的從事理論研究不同,德國的應用技術型大學會提供很多實際工作項目,以便學生更好的學以致用。記者就在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見到了幾個月前剛從浙江科技學院過來的30多位留學生。

據這些留學生介紹,這裡和國內高校最大的不同是校園環境。行走在沒有校門和圍牆的校園裡,除了教學樓,還有幾十家企業置身其中。「呂貝克這邊的企業會提供實習崗位給學生,讓他們很快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轉變,有更好的實踐機會。」來自浙江杭州的張科偉告訴記者,今年他即將畢業,在呂貝克學習的三年時光裡,他已經在多家當地企業擔任過「一線學徒」。

和張科偉一樣,來自浙江麗水的小夥沈瀟楊也即將從這裡畢業。這段時間,沈瀟楊一直「泡」在液壓實驗室裡。據了解,沈瀟楊必須要在企業完成12周的實習,在實踐中寫畢業論文,同時,她還需要完成論文模型的組裝和搭建。「我的畢業論文模型含有超聲波探測儀,整個模型怎麼構造都需要自己動手做。學校對這個要求很高的,要求你完成這個模型,必須精確,不能有誤差。」

以身作則 教師必須不斷「進修」

在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學生培養以實踐能力為中心,教師也不是單純傳授理論知識。「很多教授都是企業界的,能帶來很多的實例和案例。不是我們根據工業界對我們要求,而是我們來創造先機;不是我們跟隨工業的角度,而是我們決定工業的角度。」Hans Sch01fers 教授 的一席話直接道出了德國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規則」――教師在成為教授之前,必須在企業有五年以上相關的工作經驗。同時,教師們每年還必須抽出時間,再到企業或者研究所,以掌握最前沿的應用知識。

「雙元制」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是德國製造引領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德國,企業和學校共同擔負培養人才任務,學生的職業專業課與普通文化課比例大約是7:3。呂貝克應用科技大學前副校長Joachim Litz對記者表示,德國企業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和高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企業要有培養人才的責任感,真正參與進來,不能把「教育任務」都丟給高校。

漢諾瓦應用科技大學官網

聯合辦學讓浙江留學生活躍在科技、經貿第一線

在距離呂貝克100多公裡外的漢諾瓦,浙江科技學院與漢諾瓦應用科技大學通過聯合辦學目前已經培養了400多名「國際範兒」的浙江學生。在這其中,2013 屆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杭州學生盧莉蒙還榮獲過有工業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獎」。

兩年在國內學習理論知識,三年來德國接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職業教育。如今,浙江科技學院已與德國24所高校開展「2+3」聯合辦學合作,多數學生完成學業後,都活躍在中德科技交流、經貿合作的第一線。

漢諾瓦應用科技大學教授 Stolle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德國來說,中國學生優異的專業能力對德國有促進作用;另外一方面,浙江是製造業大省,留學生把實踐經驗帶回中國,可以在不同行業繼續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來源|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

↓↓↓餵…看完了點個讚再走唄

相關焦點

  • 招辦面對面 | 院士領銜,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浙江樹人大學2020計劃...
    04 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如何?  2005年,學校就確立了「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十餘年來一以貫之,2015年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學校堅持「教學服務型大學」建設,緊密對接浙江省八大「萬億產業」,圍繞綠色環境、智能∏、大健康、現代服務業等特色領域,著力於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
  • 這所本科學校以工學為主,培養工業應用型人才
    為了弄清這所快速發展的本科高校的前世今生,日前,記者走訪了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高標準辦學,不斷提升學校綜合實力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始終堅持高標準辦學。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1359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120人,副高職稱教師38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4人。近三年,學校教師承擔市級及以上教科研項目1632項,發表學術論文1933篇。
  • 曉莊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要以「能力為先」
    該校校長許承明教授說,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以能力為中心,要接地氣。「2014年國家提出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以來,曉莊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需求,以畢業生就業為導向,圍繞建設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地方應用型品牌大學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不斷建設和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年④財務金融學院:聚焦國際化、應用型,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商科人才
    一直以來,財務金融學院將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作為工作主要抓手,積極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著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高素質商科人才,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院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教育部的本科人才培養國家質量標準和國際通用的財經類的證書要求融合,將其融合植入到學生培養方案當中,學生能夠在大學4年中,既能滿足教育部要求的標準,又能獲得國際化財經類證書能力。
  • 中原工學院:著力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校秉承「質量立校」理念,重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素質優良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中原工學院充分發揮質量工程項目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目前,中原工學院有4個全國級特色專業,1個全國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全國級實踐教學基地,還有一批省級特色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室)、教學團隊、精品資源共享課、雙語教學示範課等。學校以「雙創」為引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流的專業實力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中工學子」綜合素質在省內高校圈內有口皆碑。
  • 「新文科建設」中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的再定位
    全面認識與深刻理解「新文科建設」與一流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促進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形成共識,形成系統銜接,融合聯繫的基礎與核心;釐清二者的關係,是提高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
  • 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原標題: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 4月13日,
  • 西北工業大學新增3項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
    日前,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以下簡稱「創新項目」)獲批清單,我校的「柔性電子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飛行器動力及航電系統技術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及「智能算法與器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3個項目成功入選,項目負責人分別為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動力與能源學院院長王佔學教授和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徐根玖教授。
  • 院校採風|吉林動畫學院:學研產一體,三平臺對接,培養創新性 應用型人才
    辦學15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自尊、自強、創新、創造」的辦學精神,堅持走學研產一體化的辦學道路,面向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市場需求,努力培養「既好用,又耐用」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確立「三化特色」的辦學目標,創建「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構建「三層對接」的實踐平臺,取得了顯著成效,彰顯了特色優勢。
  •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英語人才
    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有紮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較系統地掌握英語教育或傳媒英語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並能熟練運用英語和現代信息及網絡技術,從事英語教學與管理、英語傳媒等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英語專門人才。
  • 科學網—構建全方位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
    ■本報通訊員 蔡常山 2012年,燕山大學學生獲得素有「國際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2013年,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上,燕山大學以總分290分、分值排名全國高校第八的喜人成績首次捧回
  • 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用心去愛學生,用愛去培養學生,幾年來,學院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積極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樹立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培養內容的新型教育教學觀念。學院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對於以就業為導向的大部分學生,培養的要求是讓這部分學生掌握最基礎的學科基本知識,不進行過多的理論性探討,不做研究型培養;採取與企業合作的方法,學生最後一年的實習基本在企業中完成,企業把當下最有用的行業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掌握這一行業的技能後,對畢業後的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真正實現基礎理論夠用,專業知識適用,行業技能管用。    2.
  •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踐行「知行合一」教學之道 培養電商人才
    自2015年「網際網路+」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不斷深入拓展,同時人才瓶頸問題也日益凸顯。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是「浙江省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本科院校」,現設本科專業中有15個語種,已在多語種教學、「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國際化辦學等方面形成特色。
  • 區校聯合,培養本土青年人才,「家燕回巢4.0」來了!
    3D列印技術應用實訓基地舉行。本次培訓吸引了48位本區戶籍青年報名參加,採用全天線下授課方式,理論授課、現場教學、實踐操作、分組研討相結合,由朱冬勇等4位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方向的資深教師全程跟進,完成全部課程學習經考核合格,頒發學習證書。
  • 南京曉莊學院:全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南京曉莊學院「分類招生與分流培養」的舉措破解了這一難題,即大一新生不按照傳統的專業分班,而是通過不同的專業類別,編班管理與組織教學。依據「志願+綜合考核」原則,一學期後按專業類培養的學生在本專業類內選擇專業,南京曉莊學院以「卓越計劃」為引領,培養更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助力「上海智造」 復星收購德國「工業4.0」標杆企業FFT
    (圖片來源:壹圖網)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亦曦 今年5月30號,復星曆時一年,終於完成了對德國FFT的收購。時隔3個月,復星將這家有著50年歷史的德國「工業4.0」標杆企業落戶在上海嘉定。FFT集團成立於1974年,主要為寶馬、戴姆勒、大眾等國際一線汽車生產商提供整車生產線交鑰匙工程、客制化工程設計及各種柔性智能自動化技術支持,是三大汽車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及核心供應商,並為空客、波音和中國商飛C919提供總裝解決方案和部段總裝集成。近年來其業務已經擴展到新能源電池、家電及工業軟體等行業。
  •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海外項目中心將在上海臨港開建
    該項目中心圍繞智能製造和「工業4.0」前沿技術開展深入合作研究,有望成為弗勞恩霍夫協會在中國首個官方合作的項目中心和其第10個海外項目中心。此次籤約既是落實兩國總理關於深化中德合作的具體舉措,也是調動國際科技創新資源共同參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新成果,將極大增強上海在「工業4.0」領域研究的實力,對於「中國製造2025」的製造強國戰略是一個重要的支撐。
  • 深圳技術大學明年開始獨立招生,將打造世界一流應用型大學
    在國際周期間,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德國雷根斯堡經濟促進局與深圳技術大學(籌)籤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後深技大將和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合辦「倫琴班」共同培養學生,並與德國雷根斯堡經濟促進局深度合作,設立駐德國際合作辦公室和實習實訓基地。
  • 創新圖強 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聚焦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研究...
    博士生論壇——學位點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2018年5月,應用經濟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019年5月,招收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兩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人才培養層次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 教育部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培養中心,海爾是它的畢業生就業基地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職業教育先行者、服務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領頭羊、服務淮海經濟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排頭兵」的發展定位,確立了創建「產教融合特色校」「創新創業示範校」「服務貢獻卓越校」「國際影響典型校」的發展目標,努力培養「有德、有能、有技、有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國內一流、海內外有影響的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