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相信打是疼,罵是愛嗎?給孩子立規矩,靠的不是大吼大叫

2020-08-28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

與孩子順暢交流是傷害避免的一部分。如果你與孩子能時時順暢交流,那麼,你就有可能及時發現問題,如果孩子在校被欺凌了或遭受到其他的傷害;同樣,不順暢的交流,會讓孩子在有問題時尋求他人幫助,而不是你;這一定也不是你希望的。

作為父母,你可能在與自己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曾對他/她大吼大叫。父母也只是普通人,當孩子頂嘴、叛逆或挑戰自己的底線時,有發脾氣的衝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是,如果你經常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引起父母之間的不順暢交流,就可能需要反省一下你們之間的交流方式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吼叫真的有用嗎?

對孩子吼叫不僅無用,甚至可以說是父母常常犯的一個錯誤。看完以下幾點,你可能就知道為什麼。

01

吼叫=對激進行為的默認

提高嗓門也許在當下能讓孩子認真聽你講話,但是你需要想想你這麼做的同時,到底在向他/她傳遞什麼信息。正如打孩子會讓他們覺得武力是讓他人聽話的好辦法,每次你提高嗓門,你的孩子就會認為激進是溝通的有效方式。久而久之,當孩子自己遇到問題或衝突的時候,他們第一個訴諸的方法就是吼叫。

02

吼得越多,威力越小

隨著你對孩子大吼大叫的頻率上升,僅僅靠提高嗓門會變得不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開始孩子可能還會乖乖聽你的話,但是漸漸地,他們便會對此習以為常並且不以為然。

03

溝通要從相互尊重開始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闆因為一個錯誤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你是什麼感受?如果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在跟你說話的時候對你頤指氣使,你又是什麼感受?當他們用不友善的語氣跟你說話的時候,我相信你是無法心平氣靜地思考他們話中的含義的。相互尊重是所有溝通的基礎,如果你希望孩子認真聽你的話,那麼請先用平靜的語氣跟他們溝通。


04

情緒掌控無能

在家長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把否定、失望、不滿等情緒當作效力強大的武器。但對孩子大喊大叫只能說明你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緒,這對樹立你的威信毫無裨益。


05

吼叫的傷害力比你想的更大

近期研究表明,吼叫與暴力對孩子具有同等的傷害。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對孩子使用吼叫、咒罵、侮辱等激烈言辭給他們造成的傷害與毆打他們無異。也因此,在父母強硬管教下成長的孩子更有可能具有抑鬱、反社會、以及行為問題。

解決方法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克制住不對孩子吼叫,努力讓交流順暢呢?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又該如何不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傳遞出來呢?以下幾種方法你可以一試。


01

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

在你發脾氣之前,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一下(因人而異,可以是15分鐘、20分鐘甚至更久),冷靜之後再重新審視一下問題。接著,你可以用平靜的心態和溫和的語氣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你會生氣,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希望他怎麼做,如果他依舊我行我素會有哪些後果。


02

做善解人意的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同意孩子玩一會兒遊戲或看一會兒電視,但是中途又讓他/她去做另一件事情,這時孩子可能不會立刻回覆你。先不要生氣,你可以給孩子設置一個十分鐘的緩衝,讓他們在十分鐘以後結束當前的活動。同樣,當你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教訓他/她,而是試著找出孩子撒謊的原因。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揪著孩子的錯誤教訓他們,而是幫助孩子一同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

03

列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下次你對孩子發火的時候可以試試這招:邊冷靜邊在腦海裡列出孩子平時做得好的地方。等你冷靜好了跟孩子談話的時候,除了談到你希望他/她改進的地方,也可以提及他們值得表揚的地方,以及為什麼你希望他們下次做得更好。

04

永遠不要侮辱你的孩子

言語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傷人於無形。不管孩子的行為有多讓你失望或生氣,家長都不應該用言語攻擊自己的孩子。鼓勵的言語可以讓孩子建立自信,而辱罵的言語則會讓孩子的心支離破碎。因此,家長需要注意自己平時對孩子的用語以及說話的語氣。

望我們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成為孩子能敞開心肺、傾述的第一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8字箴言」教你給孩子立規矩
    人一生中總會犯錯,孩子又怎會例外。在孩童時期,父母知道孩子還沒有心智成熟,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多選擇溫柔以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煩擾父母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的壓力漸漸磨平了父母的稜角與耐心。工作一天疲憊歸家,再遇到無理取鬧的孩子,忍不住對其大吼大叫,企圖通過威嚴來壓抑孩子躁動的心。
  • 溫柔的給孩子立規矩,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當你家調皮的孩子,經常把家裡搞得一團糟,浴池成為沼澤,你是該大吼大叫還是默默收拾?當你家調皮的熊孩子把你剛拖的如明鏡般的地板踩上泥腳印,你是該悲嘆生活的心累還是立刻給熊孩子洗澡?當你家調皮的熊孩子把食物當玩具,肆意玩樂,你是該不斷碎碎念還是把他拉下飯桌去面壁思過??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我跟我媽就是這樣的例子,離家時間長了之後回家,兩人就如膠似蜜,你儂我儂。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
  • 父母為什麼常用大吼大叫的方式管教孩子?深層原因有5點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可能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如果家長不吼不叫、不打不罵,反而讓人覺得矯情。有些孩子頑皮淘氣,特別是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比如一歲半,三歲年齡段的孩子,你跟他講道理他聽不懂,有時孩子還會出現逆反心理跟你對著幹,於是家長直接罵過去,有的時候還打孩子,他們發現這樣非常有效果,孩子立馬變得乖了起來。這樣一二歲可能有效果,可是等到孩子長大懂事了,這樣的吼叫往往帶來非常負面的效果。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不要再吼罵孩子,不是孩子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
    導讀:不要再吼罵孩子,不是孩子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再吼罵孩子,不是孩子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我的大吼大叫下,孩子變得膽小內向,怎麼辦?」(有乾貨)
    為人父母,我很抱歉我是川川的媽媽,為人母的第七年,我只覺得很對不起我的孩子。以前,我也是個溫柔好脾氣的人,但自從孩子上了學之後,越發調皮,稍有不合我心意的時候,我就喜歡用大吼大叫來試圖讓孩子聽話,很多時候甚至還會打孩子,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兩年了。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養娃路上的坑兒,你又爆胎了嗎?父母止住大吼大叫三步曲
    孩子灰溜溜的寫作業去了,明天這一幕很可能有續集,問題根本沒解決。類似這樣的家長試著回憶下,是不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為了好哄你會把手機小遊戲拿給他玩,為了吃飯省心一邊放動畫片一邊往他嘴裡送飯,等孩子上學了你陪寫作業時都忍不住刷朋友圈......孩子習慣的好壞都是自己種的因啊,結出果子你再大吼大叫根本不起作用,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叛逆的苗頭會冒出來。
  • 不打不罵就能輕鬆給孩子立規矩
    不能輕鬆立規矩嗎?為什麼非要立規矩前幾天的下午,淼淼非要看動畫片《迷你特工隊》我同意讓她看兩集,淼淼很高興。很快兩集就演完了,當我要起身關掉電視劇的時候,淼淼開始和我矯情起來,懇求我再讓她看一集,我很堅定說,是你答應媽媽的看兩集,時間到了,請你說到做到。淼淼很不高興的就走了。
  • 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這幾種方法教你給孩子立規矩
    對,不是叫賣,而是叫罵。罵髒話時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在我那位男同學的身上體現得極為明顯。他除了上課讀課文時能好好說話,其餘時間說話都必須帶髒字,髒話對於他而言就像一個感嘆號似的,每句話必不可少。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爸爸沒有在意這件事,但媽媽卻覺得好像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她手扶額頭大喊道:「你怎麼這麼笨手笨腳的,&34;雲朵為自己辯解道。不過話剛說完她就後悔了,因為晚上是媽媽刷的碗,這麼一說,不是怪她沒有把碗刷乾淨嗎?她的擔心一點都不多餘,話音剛落,媽媽又大嚷起來,而且聲音比剛才高了很多:「你還有理了,難道還要怪我不成?你不好好睡覺,大半夜跑到廚房來做什麼?
  • 孩子愛發脾氣,打罵和大吼大叫都不管用,父母不妨試試以靜制動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種囧事,JoJo媽也不例外,一天可能無數次的上演這種現場,JoJo媽脾氣溫柔一點,會耐著性子跟JoJo好好說話,但JoJo爸脾氣跟JoJo一樣倔一樣臭,經常把JoJo關在陽臺外自己反省或是打手打屁股來壓制她的脾氣,結果卻是越壓制JoJo哭的越厲害,脾氣越大。
  • 不要在陌生人面前對孩子大吼大叫
    為了一塊錢,用一些難聽的語言責罵著孩子,只見那小女孩一邊慌亂的看著她爸爸我,一邊低著頭瞅瞅旁邊的圍觀者,沒一會啊,便哭了!這時我家寶寶就特別安靜的現在一旁看著那位爸爸,不知道當時他心裡在想什麼,只是立馬雙手抱著胳膊,往我懷裡鑽,我知道他不喜歡那位爸爸!
  • 乾貨 | 懲罰「熊」孩子,掌握方法,不用大吼大叫
    沒辦法,這位同學只有回老家去跟兒子談話,據同學說他兒子一看見他,就問「爸爸,你是回來打我的麼」,原本父子許久未見,應該是十分親熱的場景才對,到他這裡,居然是這情形,同學也是無語。打算和孩子到陽臺上好好聊聊,還被孩子鎖在陽臺外,這種場景也是少有。當時我們聽著,都覺得很好笑,最終他們決定把孩子轉到身邊來上幼兒園,雖然當時已經交了老家幼兒園的費用。
  • 把「吼孩子」留在真正有用的時候
    「吼罵教育」會怎樣影響孩子?簡單來講,它會讓我們收穫一個只會大吼大叫的孩子。這倒也不是絕症。其實,無論做了多少功課,無論知曉多少道理,為人父母還是很難避免吼孩子(或者在某些時刻提高聲音)。意識到失控後,如果事後道歉,並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愛不會因任何事情而改變,那孩子很快會從中學到:人人都會犯錯,學會道歉很重要。
  • 媽媽,你就不能好好和我講話嗎?幹嘛大吼大叫
    孩子長到3-4歲的時候非常皮,經常給爸爸媽媽在外面闖禍,不是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就是被螞蟻搬家吸引,害得媽媽們焦急等待。可是面對孩子的闖禍,不同的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種教育方式卻是家長萬萬要不得的,那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大吼大叫。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很管用
    現在很多家長還秉承著老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覺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父母對孩子破口大罵,甚至是對孩子拳打腳踢,甚至前段時間有新聞報導因為孩子不愛寫作業,不能對孩子大打出手以至於孩子被送進醫院。
  • 媽媽大吼大叫不是孩子惹得禍,是自己腦海裡的遺留問題沒有被解決
    01 不懂孩子成長的內在規律,大吼大叫是情緒發洩,不是教育方法爸爸正在專注地拖地,三歲的小果突然興奮地繞著水桶轉圈,怪笑。憑經驗,小果應該是偷偷地幹壞事兒了。媽媽發現桌子上的手機不見了。「看我不揍扁你!」媽媽大吼一聲,一把拽過小果,噼裡啪啦的掌聲落在小果的屁屁上,小果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眼淚。
  • 大吼大叫是把利器,對娃造成的三大傷害,比你想得可怕,別不上心
    ,父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自己難以忍受心中的怒火,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事情雖然得到了解決,但讓嬌嬌不知道的是,大吼大叫是一把利器,它對孩子的傷害遠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可怕。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