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上一次參加老公同學聚會,飯桌上聊到各家的熊孩子。當時桌上有個同學正在為他家孩子發愁,他家兒子和我家兒子同歲,一直放在老家由外公外婆帶著,外公年輕時是小學教師,所以他們也很願意把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們帶。以前孩子還小時,老人們帶著都挺好,現如今,孩子大了,變成了「熊孩子」,老人家們就有點吃不消了,每天打電話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了他。
沒辦法,這位同學只有回老家去跟兒子談話,據同學說他兒子一看見他,就問「爸爸,你是回來打我的麼」,原本父子許久未見,應該是十分親熱的場景才對,到他這裡,居然是這情形,同學也是無語。打算和孩子到陽臺上好好聊聊,還被孩子鎖在陽臺外,這種場景也是少有。
當時我們聽著,都覺得很好笑,最終他們決定把孩子轉到身邊來上幼兒園,雖然當時已經交了老家幼兒園的費用。
隔代帶孩子確實是存在問題的,老人們對孩子溺愛的成分更多。在孩子犯錯後,老人們也不會很嚴厲的批評孩子。孩子見自己犯了錯,不會受到懲罰,久而久之,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仿佛事情本該這樣。
說到「熊孩子」不聽話的話題,大家都開始分享各自懲罰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同學,有的說脫褲子打屁股,有的說打胳膊,我老公更厲害,說揪腿上的肉,並且還帶旋轉,他說這種方法最疼。天哪,我都懷疑孩子到底是不是他親生。平時揪我一下,我都疼的受不了。
我知道孩子調皮時,大人們真的很上火。回想以前,我剛開始全職在家帶孩子的時候,血壓每天升高無數次,那些曾經因為孩子犯錯,而對孩子大吼大叫、打孩子的場景,自己都不願意回首。現如今,孩子犯的什麼錯誤,早就不記得了,只記得孩子恐懼的眼神,我想當時我的樣子一定面目猙獰,醜陋至極。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吼大叫、打孩子,只是為了發洩怒氣。其結果就是,當時有多憤怒,事後就有多後悔。而且吼完、打完孩子後,孩子下次依舊又犯。可見這種懲罰方式是不對的,還傷害了孩子的幼小心靈。
人人都會犯錯誤,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是免不了。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相應的代價,以避免下次再犯,否則,小錯不改將來可能會釀成大禍後悔晚矣。
網上經常因為熊孩子調皮,造成的事故還少麼。
所以,有些明令禁止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規則」。孩子因為小,不太懂得做錯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在孩子初犯時,就要根據情節輕重實施不同程度的懲罰,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可以」。
有些孩子規則意識比較薄弱,可能在受到懲罰之後下次又犯,就需要調整懲罰的策略,加重或者改變。最終目的是只是為了促進孩子改正不良習慣,遵守規則。
但是如何懲罰呢?讓孩子能記住,又不至於傷害孩子?
我們都不想成為有家暴傾向的父母,都想以和平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問題。所以我們不得不再回爐去學習一下懲罰孩子的方法。
在懲罰孩子之前,不管你在做什麼,都必須放下,走到孩子身邊,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他。先詢問孩子犯錯的原因,然後再讓孩子接受懲罰。懲罰之後,還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懲罰他。這套流程必須走完,缺一不可,否則就是無效懲罰。
接下來正文來了,懲罰孩子的十個科學方法: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處理方式: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告訴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不要以很大的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不要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言語間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可以有一個專門懲罰的道具,賦予它一個名字,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比如說小尺子,不建議用衣架,本人試過,孩子真的很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與孩子一起討論工具的使用原則;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家設立一個專門的處罰區,或者一張椅子;準備一個鬧鐘,計算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最好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的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自己講處罰多久;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玩具。
方式:準備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務;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做家務時學習到了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在家裡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如果孩子受傷了,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可從孩子的畫中了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在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應靠牆壁、不正對大門;準備一個鬧鐘,計算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反效果;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的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了什麼。
7、看書、寫字
案例: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
方式:設置固定處罰區,擺放小桌子,在處罰區裡放鉛筆、畫紙、彩色筆、故事書、色紙等;讓孩子自己寫字、或看書、化解孩子憤怒的情緒。
建議:儘量避免怒斥孩子的不是,先與孩子隔離,緩和彼此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詢問孩子犯錯的動機。
8、沒收心愛的東西
案例:吵鬧不休、亂丟東西、不收玩具。
方式:沒收孩子亂丟的東西,作為懲罰
建議: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以及你生氣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耐心不足,亂丟東西
方式:準備一盒彩色珠子,和幾個塑料管子;讓孩子在處罰桌上,將各種顏色的珠子擺放在正確的位置。
建議: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可先罰站或罰坐再排豆子。此目的在於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可訓練手眼協調、分辨能力;完成後,讓孩子說出被處罰的原因。
10 、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案例:不愛刷牙,挑食,亂丟東西
方式:暫時禁止孩子觸碰愛吃、愛玩的東西。
建議:不以威脅、憤怒的態度大聲對孩子說;讓孩子知道禁止這些權利的原因,當孩子日後表現好時,恢復其權利。
懲罰孩子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並且改正,與孩子本身的人品沒有太大關係,家長們應該對事不對人,告訴孩子這種做法不對,不應該做,但是孩子還是好孩子,媽媽永遠愛你!
以上你學會了麼,建議收藏。
我是小小張mommy,一個愛家愛生活的主婦,謝謝你關注一個碎碎念的樹洞,這裡煙火氣很濃,風花雪月很淡,暢想有一天,我們一起喝著小酒,來話家常。感謝你關注我。公眾號:小小張m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