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格律第四課

2021-02-19 念眉小築

學習目標:

知道什麼是絕句的「對」和「粘」

能夠分析絕句的「對」和「粘」

試著寫律絕

絕句的「」對「」和「」粘「」

                 念眉整理

絕句分為五言古絕,五言律絕。七言律絕,七言古絕很少。

我們說絕句的「對和粘」指的是五言律絕和七言律絕。絕句一般四句(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起承轉合。

下面我們分別以兩首絕句來說明絕句的對和粘。

盡,

流。

目,

樓。

白日依盡,

流。

第一句:日仄山平

第二句:河平海仄。

也就是說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就是絕句中的「對」。

我們再看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間的關係。

流,

目。

第二句:河平海仄

第三句:窮平裡仄

我們不難看出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是絕句中的「粘」。

我們再看第三和第四句:

千裡目,

第三句:窮平裡仄

第四句:上仄層平

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又是相對的。


絕句的「對」和對句不同,絕句的「對」一般只指平仄的相對,並不要求字意的對仗。

簡而言之:

律絕的平仄是這樣的:

一二句平仄相對,

二三句平仄相粘,

三四句平仄相對。

相粘就是相同

下面我們再看首七言絕句:

間,

還。
住,

山。

我們看一下它的平仄是不是符合剛才說的「對」「粘」的規律?

另外特別提醒:五言絕句第一句一般仄收,二四句押韻。七言絕句第一句一般平收押韻,也就是七言絕句一,二、四句押韻。律絕一般押《平水韻》

302作業:
一五言絕句
1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這是王之煥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詞,其平仄規律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二句,二四句平仄相對,二三句平庂相粘。當然,一二句及三四句均對仗工整,不在今天討論範圍。

2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此首五絕屬於折腰體,是律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持點是二三句不粘,一二句三四句平仄相對。
3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一首比較著名的詩,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特點是,一是押仄聲韻,屬於仄韻絕句,在律絕中不常見。二是二三句不粘,屬於折腰體。三是平仄相對。其中〈千山鳥飛絕,平平仄平仄〉,是律句中的變體。

      二七言絕句
1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是紀遊的一首《峨眉山月歌》,其平仄如下: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分析可見,此為平起式的一首七絕,一二句及三四句平仄相對,二三句平仄相粘。但細看可發現,第二句第五字應該用仄聲字,而用了平聲字江,這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裡是允許的,體現了一,三,五不論的原則。第三句本應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而紀遊用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在這種句式裡也是允許的,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變體,在律詩中很常見。
2
千裡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杜牧詩《江南春》,其平仄是: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分析可知,此為仄起式七絕,一二句平仄相對,三四句平仄相對差一些,二三句平仄相粘。細分細發現,一、二、四句第一字平仄有誤,但是允許的,體現了一、三、五不論的原則。第三句五、六字本應平,而用了仄聲字八和十,這是錯誤的,但第四句中的第五字本應該是仄聲字,而杜牧偏用了平聲字《煙》,這是杜牧故意用的,因為第三句五、六字本應用平聲,而用了兩個仄聲字,此時第四句中的第五字《煙》正是把《八》及《十》拗救過來了。使此詩成為一首合律的絕句。
3
暫憑樽酒送無憀,
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
春風爭擬惜長條。

這是李商隱的一首詠柳詩,以沉吟的句調寫刻骨的深情,成為今古絕唱。其平仄為: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此詩平仄可看出,一二句及三四句平仄相對,且體現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二,三句平仄相粘。無拗救情況出現。

403作業

 

五言絕句

 

1.  遲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分析: 第一句日仄山平

       第二句 風平草仄

       第三句 融平燕仄

       第四句 暖仄鴛平

 

2.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分析:第一句落仄秋平

         第二句開平月仄

         第三句江平尺仄

         第四句竹仄竿平

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分析:第一句暮仄山平

        第二句 寒平屋仄

        第三句 門平犬仄

        第四句 雪仄歸平

 

七言絕句

1.秋下荊門   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

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鱠

自愛名山入剡中

分析:  第一句 落仄門平樹仄

         第二句 帆平恙仄秋平

         第三句 行平為仄魚平

         第四句 愛仄山平剡平

2.  贈花卿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有幾回聞

 

分析:第一句  城平管仄紛平

        第二句  入仄風平入仄

        第三句  曲仄應平上仄

        第四句  間平有仄回平

 

3. 瑤池       李商隱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

穆王何事不重來

 

分析:  第一句  池平母仄窗平

         第二句  竹仄聲平地仄

         第三句  駿仄行平萬仄

         第四句  王平事仄重平

相關焦點

  • 學詩詞︱(二)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同句相間,同聯相對,鄰聯相粘」漢字一字一音,詩句中的音節,以兩個字或一個字為一頓,語言學稱為音步。每兩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雙音步。每一個字為一個音步的稱為單音步。
  • 從王維、李白的五七言作品看唐朝平仄格律的發展
    這樣一位精通音律、格調高雅的詩人作品,怎麼會沒有格律?不過估計這位朋友並不是問這個格律的原意,而是問王維的作品是否遵守武周時期形成的平仄格律。平仄格律規則很多,如句內平仄相替,句外相對、相粘,對仗、押韻等不一而足。
  • 格律詩第二講:何為平仄?格律的第一條法則
    平仄是格律詩的基礎我們上一講說到了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那麼什麼是格律?按照我們今天的普遍理解,「格」是格式,「律」是音律。也就是說格律指的是音律上的規範,當然也還有其他規則,但最終都是為了音律服務的。
  • 夢梅軒詞話:填詞格律平仄問題
    現代一些詞學大師的詞學、詞譜著作多是抄襲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新瓶裝舊酒,只是換一下詞例,有的詞例也不換,完全照抄就成了自己的詩詞格律專著。還有的把《欽定詞譜》的標註翻譯一下再把龍榆生的註解加上去也就完全成了自己獨創的內容。 關於詞譜現在通行的標註是「平」「仄」「中」。
  • 對聯的平仄格律和對仗
    (五)平仄相諧:即指上下聯中,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具體要求將在後面章節單獨講。(六)內容相關:即上下聯所表述的內容或表達的意思要相關聯,如同螺絲和螺帽,要相互吻合。一,先結合第四點「節奏相應」和第五點「平仄相諧」,來講講對聯的平仄和格律。
  • 簡述格律詩化謎面的平仄與句式
    格律詩化謎面,是指自撰七言詩句(也可為五言詩句)為謎面,講求字詞典雅,平仄調協,富有詩情畫意。格律詩中篇幅最小的絕句也要有四句,而此類謎的謎面只有一句,故以前稱之為「獨腳虎」。對於這類謎體,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均有不少謎人善用此法。當今,燈謎為越來越多普通大眾所喜愛和掌握了,在擬制謎面時當也要儘可能地考慮平仄調協,以求讀之流暢順口,富有音律之美。
  • 突破平仄——學習格律的起點
    什麼是平仄?平仄是指漢字發音的聲調。聲調是漢語的一大特色。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而這兩種詩的劃分標準就是平仄格律。所以,凡遵守平仄格律的詩(絕句、律詩、排律)都是近體詩,這是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為了區別唐以前風格的作品,唐人稱之為「今體詩」。而到了宋朝對唐詩和以前的作品進行整理時,自然不能稱為「今體詩」,就改稱「近體詩」,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今天。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歌就是古體詩了,又稱「古風」。
  • 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細嚼慢咽學詩詞(一)
    平仄 所謂格律,就是寫詩詞的規律和規矩。格律詩詞講平仄,是格律詩詞的特點之一。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了。古風不講平仄,騷體詩不講平仄,漢樂府也不講平仄,現代新詩也不講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詩詞講平仄,它的音樂性就是其它不講平仄的詩所不具備的。當然,也不否定其它詩體也有其內在的音樂性。既然我們要學習格律詩詞,那就必須掌握平仄及其規律。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古體詩分別叫五古、七古(三、五、七字兼用者,亦稱七古)。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平仄格律第一課
    1,什麼是平仄平仄說起來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說白了非常簡單,最通俗簡單的記法:一聲二聲字是平聲字,三聲四聲字是仄聲字像:蘋果,蘋平聲,果仄聲雲夢,雲平聲,夢仄聲2、理解二四六分明的意思對句、對聯,寫詩一般都有個平仄規律,我們一看好像很麻煩,咱們一開始學也可以用最實用的一種記法:一三五字不論平仄
  • 古詩詞格律複習課(20)
    小序:在老年大學暫未開學的情況下,為了幫助詩詞班學員和詩詞愛好者複習鞏固古詩詞格律啟蒙的相關知識,本公眾號將開設「古詩詞格律基礎知識複習課」欄目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古典詩詞的合法性與優先性,就建構在平仄格律的基地之上,平仄格律是舊詩最根本的形式依託,也是傳統詩詞精髓和特徵的體現。取消平仄格律,就是在徹底殲滅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詩中平仄格律,在擅長之人手中,不僅不是包袱,還是優越性的證據。也就是說,中國古典詩詞必有格律,舍平仄格律必無詩詞。很多人呼籲「舊體詩現代化」,其實不少就是在瞎搞。
  • 為什麼有人認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近體詩(格律詩)——遵守平仄格律的五言、七言古代詩歌作品。 古體詩(古風)——所有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代詩歌作品。 也就是說中國古代詩僅有這兩大分類,而區別就是平仄格律的遵守與否。
  • 詩詞知識丨《詩詞格律》:第一章(3)平仄
    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三節 平仄】>知道了甚麼是四聲,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義解釋,就是不平的意思。憑甚麼來分平仄兩大類呢?因為平聲是沒有升降的,較長的,而其它三聲是有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類型。
  • 第九課 平仄的格式
    (粘有廣義,有狹義,廣義的粘,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粘,狹義的粘,如這裡所述,違者也叫做失粘。參看下一課的第十節。)    9.3 上節課第二節裡說過,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詩的延長,因此,五言排律的平仄只須依照五言律詩的平仄,注意不違反粘對的規則,延長下去就是了,第三節裡說過,五言絕句是五言律詩的減半,因此,五言絕句的平仄只須依照五言律詩的平仄,也注意不違反粘對的規則就是了。
  • 寫詩乾貨:格律詩的平仄禁忌,孤平及其解決方法
    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號詩巷,這是我們《詩、詞、聯寫作精講,帶你快速入門》課程的第四章內容。>這一章我們來詳細談談格律詩律句與對聯方面的格律禁忌問題,以及相關的重點寫作要領。「單律句」對聯是格律詩的濃縮,無論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格律,還是以後章節中要講的語言組織、意境塑造等等,都會充分說明這一點。那麼在格律方面,格律詩與對聯有哪些禁忌呢?該怎麼避開這些誤區,我想通過本節課的講解,大家以後都能夠做到在寫作過程做的很好。
  • 關於律詩格律的推導
    律詩講究替、對、粘,這三個字的意思是:替:同一句中,偶數字位置(五言的第二、第四個字,七言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交替出現;對:同一聯中,上下兩句偶數字位置的字平仄相對;粘:相鄰兩聯之間紅色標註的位置,一句之中,第二、第四個字滿足平仄交替,其餘句子也是一樣;藍色標註的位置,一聯之中,第二、第四個字平仄是相對的,其餘各聯也滿足;綠色標註的位置,兩聯之間,第二、第四個字平仄是一致的,
  • 是否可以改革詩詞格律裡面的平仄和押韻要求?
    韓愈但是你說平仄,或者說近體詩的的遊戲規則,這基本上沒有改的空間了。這規則從南朝發端,經過初唐沈宋(沈佺期、宋之問)定型,再到盛唐一批神獸的實際創造,已經成熟得臻於化境。一個成熟的東西再怎麼改革?唯一能做的,只有做減法,刪繁就簡,適應現代人駕馭文字水平低於古人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