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用的年齡段,每天的睡眠時間也是不同的,通常孩子的年齡越小他的睡眠時間越長,充足的睡眠時間是促進孩子正常身體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孩子正常的睡眠為十到十二個小時,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睡眠時間也會不同。一般在晚上九點之前孩子就應該上床準備睡覺,如果孩子睡眠時間不足,會對大腦和骨骼發育產生影響。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可是有個朋友的孩子,最近每天不到6點就說困了,是為什麼呢?
6點了,我要睡覺
案例:朋友家的孩子龍龍今年6歲,已經上了小學一年級,平時白天和姐姐在家,他的爸爸媽媽到晚上下了班才回去,他們家有個習慣,那就是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後,要檢查孩子的作業,最近晚上一到6點就主動說要睡覺,開始的時候父母還認為是孩子困了,可是這一天中午孩子足足睡了三個小時,又到了6點,孩子還是說困了要去睡覺,父母就有些疑惑,當孩子躺下以後,奶奶過去看了一下孫子,發現他半睜半閉著眼睛,像是在裝睡,而且奶奶過去,孩子還在詢問奶奶:「幾點了,媽媽回來了嗎?」當孩子奶奶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更加的疑惑了,說道:「你困了你就睡覺啊,關心媽媽回來不回來,是有什麼事情嗎?」孩子搖搖頭說:「沒有事」,接著孩子就又閉上了眼睛。
後來龍龍媽媽回來了,和往常一樣來到龍龍的學習桌前,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孩子竟然一天只寫了3個字,並且寫的非常潦草,媽媽很生氣,但是看到睡著的孩子,沒有忍心去叫醒他,第二天孩子還沒睡醒,媽媽就又去上班了,接連好幾天龍龍的作業都沒有完成,然後孩子奶奶發現,最近每到晚上那個時間,也就是六點左右,龍龍就說要睡覺,有時候來不及吃飯,一看快六點了,孩子就趕忙躺床上閉上眼睛睡覺,後來奶奶和媽媽一溝通,原來龍龍最近不想學習,不想寫作業,但是媽媽每天晚上回來都要檢查作業,孩子選擇了用睡覺的這個方法來逃避這個事情。
媽媽快回來了,我得抓緊睡覺,要不然媽媽又得檢查作業,可是我沒有做完
得知了這個原因後,媽媽和奶奶很驚呆,一個6歲的孩子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不難說明孩子很聰明,但是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像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相信很多孩子會像龍龍一樣,用一些方法去逃避或者掩飾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在這裡給大家幾個建議:
①對於孩子的學習,教給孩子自己製作學習計劃,因為對於自己做的計劃,孩子腦子裡印象會比較深刻,而且在心裡上也是比較認同的,還會養成孩子思維清晰,做事情有計劃有準備的去進行
自己制定暑假計劃
②當看到孩子逃避一些事情的時候,或許是孩子壓力太大了,因為孩子自己不會安排時間,現在正是暑假之際,有一些孩子在家裡,完全打亂了孩子的作息規律,我們可以輔助孩子,根據在學校的上課時間,讓孩子勞逸結合,或者是穿插一些,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做手工,這樣一來可以得到放鬆,二來還會讓孩子不會因為一直學習而感覺枯燥,想去逃避
做好計劃,勞逸結合
③孩子做什麼,家長也做什麼,孩子的一天的學習任務對於大人來說,非常的簡單,孩子一天的作業,可能家長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我們可以下班之後,自己也做一遍孩子的作業,然後和孩子說,你當媽媽的老師好不好?然後互相批改,你會發現孩子會非常積極和樂意這樣做,在批改的過程中,孩子會找到你的錯誤之處,同時會更加深刻的增加孩子的記憶,這樣冥冥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其實不只是學習,其他合適的事情,家長們也可以嘗試這種去用這種方法去做,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今天我來給媽媽當老師
由此可見,當你發現孩子反常的時候,或許孩子也是在逃避或者掩飾一些事情,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正面的直接揭穿孩子,因為孩子也是有很強的自尊心,我們可以用這幾種方法用輔助和幫助孩子,側面的去影響孩子,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