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就意識到生孩子就像「過鬼門關」,因為古代醫療衛生方面比較差,不管是產婦還是小孩,在生產這一關,能熬過去順利活下來的都不容易。
在現代,由於醫療條件及衛生管理方面的大大提升,大家似乎覺得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一樣容易。其實不是,每一次懷孕生子都是過一次「鬼門關」。
在國家還沒有開放二胎的時候,劉雲和金寧就打算生二胎了。他們的大兒子三歲了,可以去幼兒園了,這時候生二胎剛剛好,大娃上幼兒園,家裡就帶一個娃。
在計劃好預留一筆計劃生育費之後,按照他們的計劃,劉雲很快就懷上了。
懷孕是一件令全家人高興的事情,可是一開始產檢就被告知胎盤位置太低,如果後期沒有跟隨長大的子宮上移很有可能變成前置胎盤。一開始,劉雲和金寧都很緊張,也不想放棄這個孩子。
來源於網絡
可是隨著胎兒漸漸長大,一次次的彩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盤。是孕產婦中很危險的一類型。劉雲放棄工作,在家安心養胎。可是還是會時不時的出血。金寧對這個情況也並不是很上心,他覺得二胎了,能有什麼大事。對於劉雲每次出血去醫院還有些不耐煩。
劉雲的婆婆更是不滿意,「不就是生個娃,有多嬌氣,這還是二胎,連上班都不去了。誰沒生過孩子,誰生孩子還都辭職了。不賺錢這以後二胎所有經濟壓力都我寧兒一個人抗。還這麼經常去醫院幹嘛,這一趟趟地跑,得花多少錢!」
劉雲在婆婆的一聲聲埋怨中,心情越發不好。孕婦自己身體各種不舒服不說了,婆婆不體諒,老公還越來越不耐煩。她甚至不止一次地想這二胎,懷的是不是錯了。
來源於網絡
很快就到了孕後期,市醫院醫生通過彩超考慮劉雲這個胎有胎盤植入的可能性(就是胎盤種植透過子宮,甚至種植到膀胱)。建議劉雲去省醫院,對產婦及孩子更有保障。
我們都知道,生孩子之後正常情況胎盤是跟隨孩子的出生一起生出來的,它是新生兒連結媽媽,從媽媽身體吸取養分獲得生長的介質。一旦孩子出生,這個介質就沒有用處了。自然是要跟著排出來。可是如果種植到子宮上甚至透過子宮種植到膀胱,那它怎麼可能自動剝離。它不剝離,產後的子宮不會收縮,就面臨大出血的可能。然而,產後大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金寧和醫生起爭執:「為啥不讓我們在這個醫院生,我們又沒有什麼大問題,我們不去省裡。」在醫生的一番悉心勸告後,劉雲和金寧才同意去省醫院。
可惜,省醫院也沒保住劉雲,劉雲在手術中確定是胎盤植入,甚至侵犯膀胱,手術中大出血,緊急救治了5個小時後,仍以遺憾告終。留下一個剛出生的小兒子和三歲的大兒子。金寧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小兒子太小在新生兒科保溫箱保溫,他一個大男人在手術室門口哭紅了眼。
來源於網絡
劉雲媽媽在手術室門口哭暈在地上,原本是為了迎接新生在這裡等候的,沒想到等來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離世了。
這時候,劉雲的婆婆才意識到,原來媳婦這胎真的不容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她開始後悔孕期對她各種挑剔跟埋怨。
在劉雲去世後,在媽媽與丈母娘的幫助下撫養兩個兒子。
又因為小兒子太小了,需要有人照顧,金寧在劉雲去世沒多久就起了再娶一個老婆的念頭,可惜再娶一個老婆聘金是一回事,小兒子超生打款費,小兒子的奶粉錢尿布錢,大兒子的教育費,各種經濟壓力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就暫時拋開了這個想法。
唉,可惜劉雲,為了二胎付出了生命,可是自己以為良人轉頭就有了再娶新歡的念頭。不管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他自己,在屍骨未寒的時候不是顯得太薄涼了嗎?
生孩子從來都不是兒戲,只是因為醫療系統的發展,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本身存在的危險。不管是生第幾胎,不管整個孕期有沒有高危情況,都不應該輕視了。尤其是女性,每一次懷孕的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能負荷。若不能負荷,是否真的值得以生命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