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之殤,每一個媽媽的痛

2020-08-19 青槿蓉

在古代,人們就意識到生孩子就像「過鬼門關」,因為古代醫療衛生方面比較差,不管是產婦還是小孩,在生產這一關,能熬過去順利活下來的都不容易。

在現代,由於醫療條件及衛生管理方面的大大提升,大家似乎覺得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一樣容易。其實不是,每一次懷孕生子都是過一次「鬼門關」。

在國家還沒有開放二胎的時候,劉雲和金寧就打算生二胎了。他們的大兒子三歲了,可以去幼兒園了,這時候生二胎剛剛好,大娃上幼兒園,家裡就帶一個娃。

在計劃好預留一筆計劃生育費之後,按照他們的計劃,劉雲很快就懷上了。

懷孕是一件令全家人高興的事情,可是一開始產檢就被告知胎盤位置太低,如果後期沒有跟隨長大的子宮上移很有可能變成前置胎盤。一開始,劉雲和金寧都很緊張,也不想放棄這個孩子。

來源於網絡

可是隨著胎兒漸漸長大,一次次的彩超提示,中央型前置胎盤。是孕產婦中很危險的一類型。劉雲放棄工作,在家安心養胎。可是還是會時不時的出血。金寧對這個情況也並不是很上心,他覺得二胎了,能有什麼大事。對於劉雲每次出血去醫院還有些不耐煩。

劉雲的婆婆更是不滿意,「不就是生個娃,有多嬌氣,這還是二胎,連上班都不去了。誰沒生過孩子,誰生孩子還都辭職了。不賺錢這以後二胎所有經濟壓力都我寧兒一個人抗。還這麼經常去醫院幹嘛,這一趟趟地跑,得花多少錢!」

劉雲在婆婆的一聲聲埋怨中,心情越發不好。孕婦自己身體各種不舒服不說了,婆婆不體諒,老公還越來越不耐煩。她甚至不止一次地想這二胎,懷的是不是錯了。

來源於網絡

很快就到了孕後期,市醫院醫生通過彩超考慮劉雲這個胎有胎盤植入的可能性(就是胎盤種植透過子宮,甚至種植到膀胱)。建議劉雲去省醫院,對產婦及孩子更有保障。

我們都知道,生孩子之後正常情況胎盤是跟隨孩子的出生一起生出來的,它是新生兒連結媽媽,從媽媽身體吸取養分獲得生長的介質。一旦孩子出生,這個介質就沒有用處了。自然是要跟著排出來。可是如果種植到子宮上甚至透過子宮種植到膀胱,那它怎麼可能自動剝離。它不剝離,產後的子宮不會收縮,就面臨大出血的可能。然而,產後大出血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金寧和醫生起爭執:「為啥不讓我們在這個醫院生,我們又沒有什麼大問題,我們不去省裡。」在醫生的一番悉心勸告後,劉雲和金寧才同意去省醫院。

可惜,省醫院也沒保住劉雲,劉雲在手術中確定是胎盤植入,甚至侵犯膀胱,手術中大出血,緊急救治了5個小時後,仍以遺憾告終。留下一個剛出生的小兒子和三歲的大兒子。金寧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小兒子太小在新生兒科保溫箱保溫,他一個大男人在手術室門口哭紅了眼。

來源於網絡

劉雲媽媽在手術室門口哭暈在地上,原本是為了迎接新生在這裡等候的,沒想到等來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離世了。

這時候,劉雲的婆婆才意識到,原來媳婦這胎真的不容易。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她開始後悔孕期對她各種挑剔跟埋怨。

在劉雲去世後,在媽媽與丈母娘的幫助下撫養兩個兒子。

又因為小兒子太小了,需要有人照顧,金寧在劉雲去世沒多久就起了再娶一個老婆的念頭,可惜再娶一個老婆聘金是一回事,小兒子超生打款費,小兒子的奶粉錢尿布錢,大兒子的教育費,各種經濟壓力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就暫時拋開了這個想法。

唉,可惜劉雲,為了二胎付出了生命,可是自己以為良人轉頭就有了再娶新歡的念頭。不管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他自己,在屍骨未寒的時候不是顯得太薄涼了嗎?

生孩子從來都不是兒戲,只是因為醫療系統的發展,大家都忘了這件事本身存在的危險。不管是生第幾胎,不管整個孕期有沒有高危情況,都不應該輕視了。尤其是女性,每一次懷孕的時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能負荷。若不能負荷,是否真的值得以生命為代價。

相關焦點

  • 大學生作弊墜亡事件帶來的殤痛與反思
    事件似乎暫時告一段落,但留給我們的思考還在繼續——監考老師的殤與痛監考老師出於本職工作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對監考老師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心理陰影,未來如何面對這一校學生和悠悠之口,也是個有待思考的問題。墜樓孩子的殤與痛大學,正值青春,二十芳華,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未來才剛剛開始,充滿了未知的精彩與期待,卻不幸夭折於此,對於年輕的生命來說,太過可惜。
  • 女人一生中的四個苦難:孕子之難,生子之痛,思家之情,婚姻之殤
    女人一生中的四個苦難:孕子之難,生子之痛,思家之情,婚姻之殤有句話說得好,女人就像是一本書,然而大多數的男人卻只想翻它,不想買它,時光短淺,大部分的女孩子在結婚生子之前的時光往往是最幸福的,不用想辦法掙錢,不用每天做飯
  • 生產之痛,因人而異!
    我身邊也有正懷有身孕的準媽媽我都不敢跟她們聊這個話題,害怕給她們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但作為順生過兩次的我來說,順產之痛那可是有切身體會的。我這兩胎都是順產,都說第二胎會比第一胎好生,然而我覺得並非這樣!第一胎因為沒有經驗,懵懵懂懂中就已經生完了,也並沒有覺得什麼,疼肯定是疼的,只是我覺得這二胎生起來怎麼比一胎還疼呢?痛的我當時扯自己的頭髮,拿頭往牆上撞。
  • 過度關注之殤
    一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關注範圍,孩子就會出現種種越界的情況,出現身體、心理上的障礙,我把這種現象,叫做「過度關注之殤」。中國的家庭教育,正在發生一個很分裂的現象。 一方面,很多家長為了生計,不得不離家外出去打工。同時,因為大城市的教育資源還不完善,不願意接受外地的孩子。
  • 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怎麼樣 戰友之殤天賦評價
    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怎麼樣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模擬戰戰友之殤天賦評價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蠹肺之殤
    蠹(dù)肺之殤小組成員:郭紀旭、黃群、趙清娟指導教師:趙文婧、劉登宇單位:廣西醫科大學
  • 【執行普法案例】論執行之殤—探視權
    【執行普法案例】論執行之殤—探視權 2020-06-14 0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兒園「小學化」教育之殤
    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育教育之殤>早幾年前有篇文章《牛蛙之殤爸爸媽媽們,放手讓孩子慢慢成長吧。
  • 智齒之痛 教育之殤
    你不知道它會長成什麼樣,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完全長好,可它還是就這麼默默的長著,無論你需要與否,會痛與否。也許直到它成為一顆毒瘤,爛了根,傷了神經,等到你必須忍著痛把它拔掉,才會有契機與勇氣去面對。—題記
  • 《給孩子的恐龍簡史》一書帶給成人的啟示:警惕審美之殤
    我們從原始社會走到現在,不只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有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  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 手遊《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攻略 玩法詳細介紹
    導 讀 陰陽師雅樂之邦沙場之殤陣容怎麼搭配?
  • 「曬—秀」文化之殤
    當「曬場」成為一個又一個「秀場」;當「無極之秀」演變為一場又一場的集體狂歡;當狂歡的囂音一次比一次躁耳;當躁耳之聲一次又一次地觸碰著人類生存和道德的底線;當失去底線的人們自釀出一杯又一杯的苦酒而潸然飲下時,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和反思當下的「曬一秀」文化之殤?
  • 中國家庭教育之殤:父母從自己過往痛點,編織出孩子的新痛點
    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感的不斷加劇,人生的痛點而越發敏感。終其一生,我們做出的種種選擇都是在撫慰痛點,也許可以這麼理解,人生的痛點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就好像吃糖會長蛀牙,那麼我們儘量克制不去吃糖果;在盛夏的一場暴雨過後,做了回落湯雞,從此隨身攜帶雨傘。
  • 開宮口可比生產還要痛好幾倍,那宮口開到幾指最痛呢
    因為我在生我家熊孩子的時候我基本沒有覺得特別痛,就是腰酸到不行,酸到感覺腰都快斷了(寶媽們可千萬別羨慕我不疼,這腰酸的也是難受的要命啊),因為我沒經歷過生產的疼痛,所以我就重點問了問她有關生產疼痛的問題。妹妹大概陣痛了30多個小時,然後又用了6個多小時的時間才把孩子生下來。
  • 媽咪日記|乳腺炎,比生產的痛更痛
    從生產到現在,我媽說的最多的就是:你這個月子沒有做好,不停跑醫院,還吃了很多藥。究其原因,兩個月內三次乳腺炎是我做了個廢月子的罪魁禍首,不僅讓我對親餵產生了生理心理的雙重恐懼,也給我的產假生活增添了許多本不必要的負擔和波折。在第三次乳腺炎病癒之後,我想把這兩個月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各位哺乳期的媽媽一點點幫助。
  • 拉芳家化:國貨之殤 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過高
    來源:詩與星空原標題:拉芳家化,國貨之殤雙11才剛剛過去,雙12又來了。以前是一年一度的剁手節,現在是一年好多次各種節,只要商家想賺錢,就有理由過節。2銷售費用之痛近年來公司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持續走高,在2019年達到最大比例43%。拉芳家化雖然不如上海家化名氣大,但在早些年,也是紅極一時的洗護品牌。銷售費用逐年增加,花在廣告宣傳上的費用佔了大多數,在2015年之前已達到50%。
  • 當彈鋼琴敗給了彈棉花,時代的審美之殤會不會讓我們重回恐龍時代
    我們從原始社會走到現在,不只是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有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可是人類發展了這麼久,在這個盛世,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輕視藝術,審美之殤是時代的痛點。
  • 《以家人之名》用愛治癒原生之痛,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近日,正在熱播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和高甜暖心的跨血緣兄妹情掀起了觀眾的追劇熱潮。該劇聚焦於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李尖尖、賀子秋與凌霄。三個異父異母的孩子在童年時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原生家庭之殤,在兩位父親的幫助下,他們組成了新的「五口之家」,在雞毛蒜皮的家庭生活中治癒內心之痛。
  • 公祭樂曲創作者敏群:南京之殤 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公祭樂曲創作者敏群:南京之殤 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2014-12-13 11:51:23  在南京大屠殺60周年那一年,敏群開始創作一系列有關這一慘案的作品,包括了《古城的吶喊》、《永遠的痛》、《為了和平》……等,「長時間的創作,讓我當時一直沉浸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無法自拔,甚至經常在陰雨綿綿的天氣跑到中華門等處的南京大屠殺叢葬地去回憶當時的場景,感受當時的氛圍。」  就是在這樣的情緒下,敏群一揮而就寫下了唯一的這首純音樂的《安魂曲》,甚至沒有留下樂譜。
  • 「媽媽,你不能對我也友善些嗎?」一句話引出孩子共鳴:養育之殤
    隔了半晌我悄悄問侄子,那會嘴裡嘟囔了什麼話,侄子給出的回答讓我心神一震,侄子的一句話引出孩子共鳴:養育之殤我就是想說,為啥媽媽不能對我也友善些當這句話從4歲侄子嘴裡說出來後,我才意識到,可能自己有時候對女兒也會如此,對外人很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