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翻英新聞編譯之探討:專業譯者觀點對教學之啟發

2020-12-25 中國網漢..

中翻英新聞編譯之探討:專業譯者觀點對教學之啟發

中國譯協, 2016-06-12

        編者按: 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將於2016年6月17日-18日在中國西安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亞太地區翻譯的明天」,旨在分享亞太地區翻譯界在區域合作深化和「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培養、技術應用、標準化、理論和模式創新等方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探索如何加強交流,為亞太地區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本網精選本屆論壇與會專家發言摘要,請讀者先睹為快。

        標題:中翻英新聞編譯之探討:專業譯者觀點對教學之啟發

        摘要:新聞編譯課在臺灣的大學向來受到學生歡迎,但課程內容大多集中在英翻中的翻譯,少有中翻英的訓練,相關的實證研究更是闕如。其原因除了學生英文程度不足之外,教師缺乏實務新聞翻譯經驗更是主要障礙。然而出於實際市場需求,教導學生譯入英語的技能也相當重要。為協助翻譯教師了解中翻英新聞編譯工作實況,並從專業譯者的經驗中擷取改善課堂教學的措施,本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並採取最大變異抽樣法(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以包括電視、廣播電臺、中英文報紙以及國際新聞通訊社等媒體的18位中翻英譯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依據受訪內容,分析出譯者具備條件、實務職場經驗、中譯英作業流程、中譯英錯誤類型及成因、對課堂翻譯教學的建議等主題(themes)加以闡述。希望研究結果能深化教師對於中翻英新聞編譯工作的理解,並透過中譯英常犯錯誤的分類,在翻譯教學上有直接的啟發,提升學生中譯英新聞編譯之質量。

        作者簡介:

        林紫玉,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

        廖柏森,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版權所有 中國翻譯協會 技術支持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北京百萬莊大街24號 郵編:100037 電話:68994027 68995951(傳真)E-mail:taccn@tac-online.org.cn 京ICP備05056186號

中國譯協

相關焦點

  • 國際體育新聞的編譯技巧
    然而,以目前國內專業體育媒體的採訪力量,要想通過記者直接在國外一線採訪供稿是不現實的。這種媒體採訪力量和國內讀者需求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決定了體育新聞翻譯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二、體育新聞編譯的準備工作著名翻譯家嚴復在《譯例言》中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林語堂提出的「忠實、通順、美」的標準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 譯者||譯者歸來與詩魂遠遊——蔡廷幹漢詩英譯之《唐詩英韻》研究
    蔡氏雙語文學造詣較深,主要代表作有《老解老》和《唐詩英韻》。前者為《道德經》研究先河之作, 後者為近代國人英譯漢詩之濫觴。本文以《唐詩英韻》這一譯本及其原文來源《千家詩》中對應的詩文為研究對象,擬從譯介動機、譯介策略、譯文接受三個方面探討蔡氏英譯漢詩的實踐活動,揭示這一翻譯活動的各個方面,以期對當代中國文化外譯提供一點啟示。
  • 寂寞翻譯事:譯者活在借來的生命中
    劉:最主要的動機就是我認為「譯者活在借來的生命中」。比方說,我想寫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的作品,但是我沒有那種天分,寫不出來,於是藉著翻譯他的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想要表達的東西。單:您英譯中的作品裡很多都是猶太裔美國文學,為什麼?
  • 訪談|鄧志輝、郝令喆:中國哲學典籍英譯及傳播的挑戰與應對——《慎子》首版英譯者郝令喆訪談錄
    其專著《〈慎子〉佚文哲學分析及翻譯》 (Harris, 2016) 被美國和歐洲數所大學選作中國早期哲學的教學用書。2018年年底,郝令喆博士受邀於中山大學講學期間,我與他就中國哲學典籍英譯在翻譯過程、出版與傳播中的典型困難與對策進行了討論與交流,期望從西方漢學研究者與譯者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闡述。訪談稿基於交流內容翻譯、整理而成,並經郝令喆博士過目審訂。
  • 英語新聞編譯中的難點和解決策略
    由於中英雙語在文化、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性,並且考慮到新聞編譯的特殊性,使得對於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成了一大難題。中英文新聞標題在遣詞造句以及語言表達上有同有異。二者的相似之處在於都從上簡潔性、凝練性和真實性。此外,兩者也都講求使用核心詞彙,使用小詞,避免過於生僻的詞語,以最少的字數,直截了當的表達出含義。
  • 中翻英該如何下手?
    以上的情況說的不一定是你但這樣的場景,你也許很熟悉因為中翻英可以說是每一個學翻譯的小夥伴揮之不去的痛小編回顧了以前的推文,好像從來都沒有和大家探討過中翻英的話題所以今天小編打算用一篇推文的時間來寫一寫這個問題,順帶走一波中翻英書單,幫助大家有目的性的拔高:中翻英之所以難住了很多學翻譯的小夥伴
  • 跨國考證之認證筆譯英譯中
    繼跨國考證之認證筆譯中譯英和跨國認證筆譯中譯英公開課之後,為了讓國內從事翻譯的譯者更好地獲取證書,我們再次聯合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雙語譯文聚合平臺聚譯網
  • 微博平臺上國際新聞編譯的現狀分析
    在人才儲備方面,許多媒體都遴選專門的外語專業畢業生或者接受過國外碩博教育的「海歸」進行英文新聞報導或者編譯工作。編譯工作隊伍整體的語言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即使不藉助詞典和網絡也能有很好的翻譯水平,可是問題在於,新聞編譯這種突出時效性和新聞專業性的翻譯領域,光有很高的英語水平並不能滿足職業技能需求。外語能力是基礎,是必備條件,但是新聞專業主義的編輯能力也同樣重要。
  • 《午夜之子》譯者午夜辭世
    《午夜之子》作者: [英] 薩曼·魯西迪譯者: 劉凱芳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年: 2015-9《午夜之子》是出生於孟買,後移民英國的著名作家魯西迪(又譯作拉什迪)的作品,堪稱一部「文學的印度現代史」,該書曾贏得英國最權威文學獎布克獎。
  • 醫學論文漢譯英中譯者的能力及提高方法
    這需要譯者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包括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理解能力、翻譯技能專業知識的掌握與實際運用能力、策略邏輯分析能力、心理素質要素必備能力等。藍譯編譯認為,論文翻譯就是能對篇章有較為熟練地認識、理解和轉換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正確地理解原文
  • 論財經新聞翻譯從業者的素養
    財經新聞翻譯跨越多個專業領域,譯者在具備翻譯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具備財經專業知識、新聞專業知識和百科知識,需要熟悉並掌握英漢財經語言特徵和習慣表達,了解國內外財經媒體生態。首先,譯者必須具備財經專業知識,分為兩類:一是經濟類基礎知識,二是對所報導行業領域的認識。
  • 中央編譯世界名著典藏版新書發布 翻譯界泰鬥許淵衝等出席
    此外,出席會議的還有翻譯家羅新璋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中央編譯出版社書記譚潔,中央編譯出版社社長助理董巍等。 為何重出這套書?名家、名翻、名編再造經典市場上,世界名著的版本已有很多,為何中央編譯還重新出版這套書?
  • 中到英新聞翻譯媲美人類,微軟機器翻譯新突破
    今日,微軟研究團隊表示,微軟和微軟亞研創造了首個在質量與準確率上匹配人類水平的中英新聞機器翻譯系統。黃學東告訴機器之心,他們採用專業人類標註與盲測評分代替 BLEU 分值而具有更高的準確性,且新系統相比於現存的機器翻譯系統有非常大的提升。
  • 國際新聞專業學什麼?新聞編譯怎麼寫?上外新聞上岸考生帶你了解
    先簡單介紹一下國際新聞專業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新聞學學碩。國際新聞專業旨在培養能用英語及其他外語從事國際新聞工作的人才,畢業生多在央視、新華社、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就職,從事英語和小語種新聞譯採編播、駐外記者等工作,也有人選擇到中文媒體、國際公關公司、外企廣告部、海內外社交媒體運營商等工作。
  • 閱讀、寫作、翻譯相結合的文學翻譯教學
    在概述方法論之後,本書按照體裁逐章探討兒童與青少語篇、詩歌、小說(以華裔美國小說為例),以及字幕、歌曲、戲劇。學習文學作品不僅要學習它寫了什麼,也要學習它是怎麼寫的,因此本書還分章探討文體風格、觀察視角、性別視角,以及文學翻譯中特殊的分支,即摘要和編譯。
  • 翻譯理論之殤
    但是在這條鄙視鏈中還得再加上一環,搞文學筆譯的瞧不上搞翻譯理論的,或者說,搞實踐翻譯都瞧不上搞翻譯理論的。前面幾環按薪資排輩,很好理解,那麼翻譯理論處於最底層,也就不難理解了。翻譯理論專業出身,如果想繼續從事這一行,除了進一步深造去大學當個講師,似乎也沒有別的出路了,去處少得可憐,搞文學翻譯搞得好了尚且能賺個copy right呢!
  • 特別推薦翻譯之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傅雷不僅是名聞遐邇的翻譯家、才華橫溢的著作家、貫通中西文化的藝術批評家,更是一位成績卓著的教育家。傅雷在漫長的翻譯生涯中,一面譯,一面思索,一面改進,一面再思索。雖然從表面上看,他似乎並未留下太多純粹討論翻譯的文章,但在致友人(如林以亮)的書信中,在其他談論音樂、藝術的文章裡,都可以發現不少線索,足以匯集為融會貫通、自成體系的譯論,而傅雷在翻譯各種有關音樂、藝術、文學、戲劇的文章裡,又受到滋潤與啟發,在思想境界與語言技巧方面不斷得到提升,從而沃養了文學翻譯的園地,使之綠意盎然,平添無窮無盡的原創力與生命力。
  • "連譯帶改"風格遭質疑 莫言作品英譯者選擇"妥協"
    原標題:莫言作品英譯者選擇"妥協"  「我已翻譯完莫言的作品《蛙》,這次,一字不改。」昨天,美國著名漢學家、莫言作品英譯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的「中國文學走出去:挑戰與機遇」學術研討會上亮相。葛浩文在會上透露,算上這一本,他已完成了第10部莫言作品的翻譯。但和過去有所不同的是,他的翻譯風格有一點點改變。
  • 關於中翻英和英翻中哪個更難的問題?
    寫在前面:關於中翻英和英翻中哪個更難的問題?個人覺得中翻英相對簡單,英翻中更難。
  • 十五年,《午夜之子》走出了午夜,譯者卻悄然離去
    「《午夜之子》一書譯者劉凱芳老師三日凌晨突然離世,他十多年前翻譯的《午夜之子》於2015年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