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木不成林,越多人理解接納,自閉症人群的天空就越大

2020-09-23 融教之家

「天才」

「傻子」

「肯定是家長沒帶好!」

......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努力、媒體曝光力度的加大,自閉症群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接踵而來的是對於自閉症的片面理解、錯誤理解。

而到底什麼是自閉症呢?

自閉症不等於智力障礙;

自閉症不是家長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


「孩子,我在你還好辦,爸爸會照顧你,

如果爸爸沒了,你可怎麼辦呢?」

——《海洋天空》

「求求大家,多多了解一下自閉症孩子吧,他們不是洪水猛獸,我們當家長的已經嘗盡煎熬,不要再被誤解,不要再讓我們心碎了。」

這是一個自閉症孩子媽媽的吶喊。

▲ 2014年,香港一位獨自撫養自閉症兒子15年的父親,擔心自己年老死後兒子無人照顧,在兒子熟睡時將他砍死,繼而刎頸尋死。

▲ 2016年,湖北赤壁一位父親因家中無法承受自閉症兒子給家庭帶來的沉重負擔,親手在山上將孩子殺死。

▲ 2017年,一對來自湖南的夫妻帶著患自閉症的14歲兒子,從三亞一座橋上跳河,父親失蹤,孩子死亡。

▲ 2018年,廣州一名孕婦帶著患自閉症的孩子,在家中燒炭自殺。

......

對處在命運深淵中的他們來說,普通人一點點的理解和寬容,可能就是這個世界給他們最後的陽光。


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蘇雪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國內的現狀是,雖然政府現在也越來越重視,也在增加投入,但是家庭還是承擔了最主要的部分,包括經濟和時間上的投入。與此同時,家長還要承擔很多來自外界的壓力。」

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理事長戴榕說:「我們對未來生活模式的期望就是,將來我們的孩子或者我們都可以生活在社區中,最起碼可以有選擇的權利,居住在社區中還是託養機構,與我們原來居住環境不會有太大差異,不是在一個所謂『山清水秀,遠離人間』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被封閉被隔離的大型託養機構。」

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

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曹植《求自試表》

如何以專業技術,幫助自閉症群體及其家庭平等融入社會,促進社會服務的健康發展?

如何讓自閉症人和他們的家庭擁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享受正常化的生活?

這樣的命題一直在拷問著社會,更牽動著患兒父母的心。


接納、理解是這一切的前提和基礎,來自「星星的孩子們」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方式。請大家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多一些的耐心,多一份的理解。

孤木不成林,只要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的理解他們,接納他們時,他們的特殊也就不會再是特殊了。

相關焦點

  • 和正常孩子相比,自閉症孩子為啥差距越拉越大
    看護屬性大於學習屬性,是大部分自閉症孩子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因此在看護為主體的環境下,自閉症孩子想要拉近差距非常困難。曾經有一個新聞報導「南京一小學班上有個『熊孩子』,40多家長聯名勸退」,這就是強行融入失敗的例子。自閉症孩子與同齡人的差距會變大嗎?
  • 你真的接納自閉症孩子了嗎?家庭的溫暖對他們未來有多重要
    很多人看完片子之後才意識到,大家對自閉症有如此多誤解。所以假裝疼痛已經消失要比展露情緒、讓別人知道我們痛苦容易得多。」直樹雖然不能進行日常會話,但能用電腦表達自己的想法。交流中,只需要一個類似鍵盤的字母紙板,就能通過手動拼寫與人交流,如此強大的表達能力,在自閉症群體中非常罕見。據說,直樹從小就對文字表現出強烈興趣,他和母親反覆練習使用鍵盤,現在已經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
  • 大齡自閉症患者處境艱難 他們長大了誰來接納他們?
    一家機構自閉症養護服務舉步維艱2006年,自閉症首次列入我國精神殘疾類別。2008年,包括自閉症在內的殘疾人康復教育被納入國家保障。然而各地對自閉症的了解程度、服務水平不一,相較其他殘疾人,自閉症目前仍屬權益缺失人群。北京有家探索大齡自閉症患者養護服務的民辦機構,叫做「慧靈」。
  • 自閉症孩子越大,情緒越大,這可如何是好?​
    來源:網絡自閉症孩子越大,情緒越大,這可如何是好? 減少情緒衝動可能有些困難,但十分重要,因為情緒衝動妨礙了自閉症孩子的學習和社會關係。而且隨著自閉症孩子年齡的增長,情緒衝動行為要是沒得到緩解,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不良行為。而改變認知是自閉症孩子情緒調節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是情緒調節對主觀體驗的依賴性。
  • 孫夢麟:救助自閉症人群要以「生命全程」為視角
    發布會上,報告編委會主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孤獨症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兼職教授,五彩鹿自閉症研究院院長孫夢麟指出,要以自閉症(亦稱孤獨症)人群「生命全程」為視角,為自閉症人群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接納和支持。
  • 為什麼說年齡越大的父母越容易生育出自閉症患兒?特別是父親?!
    其中,對於父親來說,年齡越大的父親越容易孕育出自閉症患兒,這種結論效應是目前自閉症流行病學中最為一致的發現之一。對於母親來說,母親生育的年齡與誘發自閉症患兒之間的聯繫更為複雜: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母親生育年齡大大高於平均水平,或者母親的生育年齡比平均年齡水平小得多,她們孕育出自閉症患兒的風險似乎更高。
  • 我們是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如何輔助自閉症譜系等心智障礙人群...
    我們是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如何輔助自閉症譜系等心智障礙人群
  • 《我想飛進天空》中文版上市 東田直樹講述自閉兒內心世界
    4月2日,第九個世界自閉症日,中信出版社聯合壹基金、中信書店共同舉辦了「我想飛進天空全民關注自閉症·新書分享會」,借新書《我想飛進天空》上市的契機,將自閉症家長、自閉症領域的專家、媒體代表以及普通大眾聚集在一起,呼籲全民共同關注並接納自閉症群體
  • 關於自閉症,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數字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症患者超過1000萬,0-14歲兒童患兒可能超過200萬,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生率一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此病以男孩多見。不(少)說「貴人語遲」常被誤讀,多數的自閉症患兒存在語言延遲現象,也是多數家長前來就診的首因和關注的語言問題。「貴人語遲」出自《論語·學而》」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其原意是有思想的人,穩重不多說話,但行動敏捷。
  • 拯救自閉症孩子,正確的教育理念最重要!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一年多過去了。結果呢,錢花沒了,人很疲了,兒咋還是那個兒呀?那麼,父母對待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什麼才是最正確的理念?哪種的做法才是最理性,最有效的呢?第一,父母必須直面現實 ,接受現實。
  • 4·2世界自閉症日,讓孩子們的天空藍起來!
    今天是 4 月 2 日,「世界自閉症日」。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一個不被美化也不被妖魔化的「自閉症」人群。01.建議大家不要糾結原因,而是關注幫助你愛的人面對他們的困難。04.自閉症的治療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症,父母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的自閉症能治好嗎?」其實,自閉症治癒的問題在醫學界仍然是個謎。
  • 「他並不可憐」,自閉症孩子需要的不是特殊對待,而是自然接納
    最讓幸子難過的,是丈夫和婆婆的不理解。光確診前,他們固執地認為光沒病,是幸子多慮了。光確診後,他們又把責任推到幸子身上,認為是幸子沒有好好帶孩子,才讓光變得這麼冷漠而奇怪。光是幸運的,他不僅有了裡緒這位耐心、負責,願意從光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他的好老師,還有開明的校長和一群老師們,盡最大可能為光創造了良好的上學環境。慢慢地,一些起初對光有些排斥的家長和同學,也都開始接納和擁抱他。而在家裡,幸子也不再是孤身奮戰,丈夫和婆婆逐漸轉變了態度,還有幸子的媽媽,都幫著一起照顧光。周圍鄰居,甚至偶然遇見的陌生人,都對光表現出了諒解和善意。
  • 需要分享給身邊人的10個自閉症真相
    其實,外界對自閉症都有很多的誤解,例如自閉症孩子都是天才,自閉症孩子是由媽媽養育不當造成的,自閉症孩子不喜歡交朋友……然而,真正深入了解自閉症之後,我們會發現,自閉症既沒有那麼美好神秘,也不應該被曲解無視。一直以來,很多自閉症家庭都在為科普自閉症而努力,希望消除外界對自閉症的誤解,讓自閉症孩子真正的被理解和接納。
  • 對遺棄的理解和贊同,是對自閉症兒童的二次傷害
    感同身受,我們理解他們做人很難。自閉症孩子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可是,誰又來理解孩子們做人的艱辛?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被拋棄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手機沒電,身上沒錢,旁邊也沒有人能與你交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會有什麼感覺?焦慮,恐懼,孤獨,無助,絕望,艱辛….
  • 紐西蘭的旅行筆記,北島-1的風景,奧克蘭孤木峰值得收藏
    奧克蘭的獨樹山也叫沂沭山(我兒子說他的名字太土了,所以改名為孤木峰),欣賞整個城市的美麗景色,天空對我們很好,下了幾天雨,天氣晴朗,為了保護自然環境,紐西蘭政府只能開車去半山,所以我們步行上去了。獨樹山是一座死火山,曾有土著居民居住。
  • 據說越是好好幹活的員工,越容易被排擠走,你知道嗎
    因為這種人根本就不會去多想更不會多問,別人說什麼自己就信什麼,所以就出現了自己幹活幹得最累,到最後卻被排擠掉的悲劇情況!二、越幹越不如意---因為跟你想的不一樣當辛辛苦苦的付出,到最後沒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回報出現,就會讓你的幹勁兒大大的減少,更有甚至開始出現抱怨。
  • 藍色行動:做一天百分之一,關愛自閉症兒童和家庭
    壹基金兒童關懷與發展部主任王凱說:「6年來,根據深入調研和多年積累的經驗,壹基金逐步將項目倡導的核心由最初的公眾認知和理解,轉變為營造接納融合的社會環境,由淺入深地倡導全社會提供為自閉症兒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更有效的服務,真正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 「小星星,共成長」——碧桂園粵東區域關愛自閉症兒童系列
    文/葉璇2018年4月,碧桂園粵東區域舉辦了「小星星,共成長」關愛自閉症兒童系列活動,倡導全社會了解、尊重、接納自閉症人群,關愛、關注自閉症兒童問題,為其創造與社會融合學習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快樂地成長。
  • 在超長假期的6.37億的遊客中,自閉症卻成了一群隱形人
    我們需要用心地去接納孩子、擁抱自我,我們不妨帶著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門,坦誠地告訴身邊人他們和我們的不同,陪著他去適應和融入生活,走進這個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只是孩子由於先天障礙而導致自身在理解執行規則、與人互動交流等方面有困難,即不懂得在遇到問題時該如何做,這些都是孩子們因為障礙導致能力不足的體現。
  • 對遺棄的理解和贊同,是對自閉症兒童的二次傷害—談爺爺遺棄孫子
    對於一些程度嚴重一點的孩子,他們的爸爸爺爺,作為人,是艱辛的。感同身受,我們理解他們做人很難。自閉症孩子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可是,誰又來理解孩子們做人的艱辛?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被拋棄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手機沒電,身上沒錢,旁邊也沒有人能與你交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會有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