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路過無數次,也有很多個傍晚在長安街跑步,但穿過城樓認真地看故宮,在記憶中還未出現過。
30年前曾經和父母去過故宮,至少是去看過天安門升旗儀式,更多的印象早已蕩然無存!
早已經入冬的北京,天氣尚可,進入淡季的故宮已經不像春秋時節那般吸引遊人,前一天也可以約到第二天的入場門票。冬至的前一天,花上大半天時間,走馬觀花地瀏覽故宮,也是很愜意的。
最近天安門城樓不開放,如果想要進入故宮就要從西華門或東華門步行到午門驗票進入。
曾經有一段時間,故宮看似沒落了,但是上一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把故宮以更加大眾化的姿態帶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因此故宮也似乎重新煥發生機!
先放上一段來自百度的內容:
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更多的遊覽信息不贅述,想必大家還是親身來體驗會更好!
我這次到故宮,更正和清晰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小知識,這或許是有用的!
首先,「推出午門外斬首」是錯誤的!影視劇或者日常總會聽到看到「推出午門外斬首」這句話,但這是子虛烏有的。午門卻有午門,也就是現在進入故宮的入口。故宮是皇家住所,如果需要進行斬首這類事情,怎麼會在自家門口呢?斬首之類的晦氣事,有專門的執行場所,比如菜市口。
那麼為什麼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在明朝,「文死諫」,很多官員因為惹怒了皇帝,會在午門之外進行廷杖,往往不小心就打死了人,且人數不少,慢慢就成了民間說法的由來。
第二,「慈寧宮」名氣雖大,但是沒幾個人住過。清宮戲中總聽到「慈寧宮」,歷史上真正住過的人寥寥無幾。清朝第一個正式的主人是早期大名鼎鼎的女政治家孝莊皇后,有關孝莊皇后的影視劇實在是太多了!她老人家歷史地位太高,以至於後來人真的不敢住!
乾隆皇帝是大孝子,讓其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居住,皇太后不敢,所以乾隆就在旁邊蓋了個偏院,到了這位皇太后年過80,超過了孝莊皇后的年紀,才正式到慈寧宮居住了不太長的時間。
而這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在雍正時代,慢慢晉升為熹妃、熹貴妃,是不是很耳熟?難道是《甄嬛傳》?《甄嬛傳》原本是一段架空的歷史,只是後來被帶入到雍正、乾隆年間而已。不少從慈寧宮出來的遊客都說,這是孫儷住的地方呀!
一個演員,如果能夠這樣深入人心,說明也是個好演員!
故宮實在太大,我預留了五小時,還是僅能走馬觀花地看,認真看了三大殿,而西六宮、東六宮都看得極其草率……
故宮的底蘊實在太厚重,且不論是一天,在裡面流連一個月乃至一年,都未必能窮盡其數百年來的故事,如果說,中國近現代史在這裡發生或改變,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成立的。
北京最近幾天的天氣,也是一掃此前的霧霾,晴空萬裡,這和故宮紅簡直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