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柔情】
17名退伍兵開花店成網紅:軍事化管理,相約單身到30歲
澎湃新聞消息,「誰說粗漢子不能做細活?」
「我們17個退伍兵,開了一間花店。」
近期,一段退伍兵開花店的視頻經社交平臺傳播火了。
視頻中,身穿迷彩服,腳蹬黑色短靴的「硬漢」,在花店忙碌著。他們手拿粉色玫瑰,用粉色花藝刀修剪花枝,再卷上包花紙,系上緞帶,完成一束鮮花的包裝。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的這句詩,似乎是在江蘇常州開花店的17名退伍兵的真實映照。
這些「硬漢」曾是同一個部隊的戰友,退伍後又聚在一起創業。仍延續著軍營的「集體生活」:統一著裝,吃住在一起,每天早晨出操跑5公裡。
不止於此。花店還一直實行「軍事化管理」,幹活出錯就要被「體罰」。花店24小時營業,10多人分成兩個班,輪流執勤。
「網紅花店」
24歲的毛雲清沒有想到,2年前戰友間臥談時開的一個玩笑,會讓他們再次擰在一起開花店,受到廣泛關注,甚至多家衛視還邀請他們上節目。現在,他們儼然成了「網紅」。
毛雲清是這家退伍兵花店的店主,家住江蘇常州,在南京林業大學讀大三時參軍入伍,加入中國陸軍某王牌部隊,期間被評為「飛虎尖兵」。
據毛雲清向澎湃新聞回憶,2015年9月,退伍前的一個晚上,寢室熄燈後,大家躺在床上聊今後的打算。當他袒露心跡「準備回家創業」後,多個戰友附和「要不一起」,他當時只當是隨口一說,並未當真。未成想,回到老家常州的第四天起,就有人陸續趕來。
四川達州的謝錫鵬,是第一個追隨者。21歲的謝錫鵬說,大家習慣把毛雲清喚作「老毛」,這個「老」主要是指社會閱歷豐富,處事老道。另外,老毛為人「靠譜」,頭腦靈活,大家都「服他」,所以把老毛推選為花店「班長」。
短時間內,7名戰友相繼來到常州,並把各自的退伍費湊在一起,組成了一個8人的初創團隊,迅速幹起來了。
由於毛雲清開花店的想法醞釀已久,早在退伍前一周,就託家人選好了店面。戰友們一到,大家就像上了發條一樣,用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簡單的裝修,並開張營業。
「退伍後為什麼會想到開花店呢?」澎湃新聞記者問。
「我大學學的園林專業,曾在全國性的園藝比賽中多次獲獎。大學期間,也兼職賣過花,加上親戚又曾開過花店,有一些進花的渠道和人脈資源。創業得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嘛。」毛雲清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有退伍兵加入,截至目前,這個花店的成員達到17人,分別來自四川、江西、廣東、河南、黑龍江等11個省市,年齡最大的28歲,最小的21歲。
軍事化管理
17名退伍兵,來自四面八方,生活方面順理成章地保留了在部隊的習慣。
「除了三個本地戰友回家住,三人住花店之外,其他人租住在一套70多平方的房子裡,睡大通鋪。」來自江蘇宿遷的陸奇稱,他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出早操繞著花店跑5公裡,扛圓木、做伏地挺身等。
跑5公裡,每周還要考核一次,21分30秒算成績合格。毛雲清會在終點線上掐著表計時,不合格者輕則挨批評,重則受罰。
「跟部隊是一樣的」,在毛雲清看來,這些習慣既是為了督促戰友「不懈怠,不放鬆」,又可以讓大家「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地投入工作。
甚至他們開的花店還是24小時營業,十幾個人分兩個班,「輪流執勤」。每個班下班後,都要集合開總結會。
同時,包括毛雲清在內的17個人,做了更為具體分工:4人負責運輸,2人負責市場推廣。由於婚慶逐漸已經成為花店主業,還分配了兩人負責婚慶策劃,剩下的其他人則負責花藝等綜合性工作。
「每個軍人都有強迫症,在部隊時疊被子,看到一點褶皺就要去拉平,我們不允許顧客收到的花,有一片花瓣有問題。」毛雲清對於鮮花品質的追求近乎苛刻,凡是有戰友一不留神犯錯,都要被「體罰」,「要麼就地做伏地挺身,要麼跑5公裡」。
陸奇對澎湃新聞說,曾有一次,一個戰友因為比較粗心,換水把水撒在花瓣上,第二天發現花瓣基本蔫了,直接就被罰跑了5公裡。
在毛雲清看來,嚴苛的管理標準成效是明顯的,在售賣鮮花過程,品質要優於其他花店,而承辦活動時執行力也更高效。
「你這麼強勢的管理,遇到意見分歧怎麼辦。」記者問。
「我們一般會開會討論,討論形成的決定必須服從。」毛雲清說。
「三十歲之前不成家」
十多個彪形大漢,站在花店內,不苟言笑,眼神冷峻地望向店外。
創業伊始,也曾有人對這些退伍兵開花店的舉動感到訝異,投來異樣的眼光。
毛雲清對那段歲月記憶深刻。曾遇到女生問他,「大男人怎麼開花店」,她們往店裡看一眼不敢進去,嚴肅的氣氛,讓人感覺是個「黑店」。因此,生意也一度陷入慘澹。
毛雲清和他的戰友想過很多的點子,比如在情人節的夜晚,主動出擊,身穿標誌性的迷彩服,一人抱一桶花,散布到常州市區的各大商場門口現場賣花。
毛雲清對澎湃新聞說,這個辦法屢試不爽,情侶每每看到他們會感到新鮮,進而萌生軍旅情節,因此「每次情人節的營業額都能達到10餘萬元」。正是在這些活動中,花店的口碑不斷積累發展至今。
多名店員向澎湃新聞表示,在花店艱難的時期,毛雲清還堅持要給大家發工資時,但被拒絕了。因為他們把這個花店看成共同的事業,並非在給他人打工,所以不需要誰來發工資。
他們向毛雲清提出,花店的結餘可以用於追加投入,「等事業真正做起來後,財富可以按勞分配」。
多名受訪店員對上述想法的堅持近乎執拗。為此,他們還約定「30歲之前不結婚」,先立業再成家,「全身心幹事業」。
「我們還會繼續吸收志同道合的退伍老兵,希望可以建立一支常州地區執行力最強的婚禮活動策劃團隊,再把業務延伸到周邊城市。」採訪的最後,毛雲清說。
【最期待】
《射鵰英雄傳》首出英譯本,被稱作「中國版《權力的遊戲》」
澎湃新聞消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首部英譯本將於明年由英國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出版。
日前,該出版社向澎湃新聞確認,英譯版《射鵰英雄傳》(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將分12卷陸續發布,第1卷《英雄誕生》(A Hero Born)計劃於2018年2月22日發售,定價14.99英鎊。
△英譯版《射鵰英雄傳》封面
這是《射鵰英雄傳》第一次被正式翻譯成英文出版,此前曾有熱心讀者自發翻譯部分章節傳上網,但沒有專業編輯出版,也未購買版權。英文版推介文字稱之為「一部中國版《權力的遊戲》」。這段簡介還提到,作者金庸是「世界上最暢銷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1億冊,其中還不包括數量龐大的盜版書籍。
澎湃新聞聯繫了第一卷的譯者、英國人Anna Holmwood(郝玉青)。在翻譯《射鵰英雄傳》之前,她曾作為一位出版經紀人與諸多知名中國作家有過合作,包括餘華、遲子建、劉震雲、麥家、徐則臣、顏歌等。「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始於2006年在牛津大學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期間。2010年第一次嘗試翻譯了中文小說,從那以後就開始致力於翻譯和推廣中國文學。」郝玉青說。郝玉青成長在一個跨文化的家庭背景中,她的母親是瑞典人,瑞典語小說的英譯也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
2012年,郝玉青開始著手翻譯《射鵰英雄傳》。起初只是翻譯了一些片段,她用這些試譯的內容與她所準備的關於金庸的材料,幫助一家英國的版權代理商向出版社推介這本書。正式翻譯期間,郝玉青大部分時候住在杭州,在她看來,那是「回到古老的臨安」。
「翻譯這部小說是個長期且複雜的工程,」郝玉青表示,「第二卷的翻譯我請來了另一位譯者Gigi Chang做幫手。儘管那時第一卷已經譯完了,但有人一起討論和分享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現在我們的工作還將繼續下去。」
△英文版故事簡介
這也是金庸小說首次由英國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僅三部,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雪山飛狐》英文平裝版(1993年1版/1996年2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鹿鼎記》(2004年)和《書劍恩仇錄》(2004年)英文精裝版。其中《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英文譯者是香港學者莫錦屏(Olivia Mok),《鹿鼎記》(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的譯者是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書劍恩仇錄》(The Book and the Sword )的譯者是英國記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
閔福德(John M inford) 和學生賴慈雲(Sharon Lai)曾於1996年開始合譯《射鵰英雄傳》,但最終並未完成。此次翻譯出版《射鵰英雄傳》的Maclehose Press是英國Quercus電子書出版集團旗下的獨立出版品牌,以「閱讀世界」為宗旨,致力於將各種語言的優秀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出版。該出版品牌由英國人Christopher MacLehose創立,至今已有近十年。
相較於金庸小說在華人圈內的「閱讀神話」,其英譯本的數量顯得單薄,這也是中國文學譯入譯出失衡的一個縮影。通常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武俠小說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度比不上東亞文化圈,「俠」、「江湖」、「武功」等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是英譯的難點。這一次,西方的譯者和讀者會如何理解《武穆遺書》、《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令人充滿期待。
【煲雞湯】
別讓5年後的你,瞧不起現在的自己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消息,
1
前些日子,我問一個相識12年的朋友:你最努力時,到什麼程度?
她說:「準備考研的時候,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從沒有睡過一天懶覺。都大四了,不好意思再伸手向家裡要錢,為了買考試複習資料、報培訓班,即使是冬日也晚上七點去當家教賺錢,回來後繼續學習,有時刷數學題刷到一兩點。如果累了,就按照關鍵詞,上網搜搜激勵人的電影和歌。」
她最後說:「累到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只想達到目標。」
後來,她如願以償,考取了研究生。
我想起我們剛大一時,她說到了周末就宅在宿舍看片,很厭惡自己浪費時光,她想尋求改變,想去留學。時隔5年,她告別了曾經厭惡的自己,更重要的是,她成功實現了當初的目標。
我期待5年後的自己是這樣的——白天是網際網路精英,說流利的英語,幹練地把事情一件件解決,任何時刻都保持著腦袋高速運轉,冷靜,理性,專業,高效;夜晚是一名高產作家,會寫動人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也會寫熱血的情節使人燃燒沸騰,書架上,有一欄擺放著我寫的書和各類樣刊。
還有很多很多的夢想,以上只是其中兩個。我知道很難,但我會拼盡全力去實現,即使可能會失敗,但我不能不去努力。
你還記得你5年前的夢想嗎?
2
我記得我5年前的夢想。
高中畢業,我對最好的哥們兒說:「上大學後,我要成為最好的創作者,每星期在國家級報刊上都要發至少一篇文章,我還要寫很多歌,甚至拍微電影。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大學時期出一本書,有很多很多人被我影響。」
5年過去了。每周都能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文章,我終於在畢業前做到了,剩下的呢?我時常沉默,想起18歲的自己,為何有勇氣那麼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
我高中時寫了七十多首歌,我把曲譜整整齊齊謄寫好,放在家裡,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詞曲創作者。但,我好像最近一兩年都沒怎麼碰過琴了。
其實我上大學時荒廢過一段時間,那一年我都泡在酒吧裡,成天茫然,無所事事。如今回想起來,那是我最痛恨的一年。如果那一年我能如最近兩年這樣努力,我會不會早點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如今,我終於看見實現當初年少輕狂的夢的苗頭,也許過程並不會順利,但好歹,讓我在第5年的尾巴上,對得起5年前那個少年做過的夢、說過的話。
我在年少輕狂時說過的大話、吹過的牛不止以上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很匪夷所思的想法。而5年後的我,鐵了心要將說過的大話、吹過的牛一一實現。
不然,我真的會瞧不起自己。
3
我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我總想起5年前的自己,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縱使時光的力量如此強大,讓如今的我和5年前完全不同,但,不管性格如何變化,我都很清晰地記得我內心始終沸騰的東西。
我曾這麼寫過——「別管別人如何評價你想要的生活,我的生命如果不能創造些什麼,我只會覺得自己白活了一場。」
把想做的事情一件件完成,對於我而言,實在太重要。
不要把夢想的破碎都怪罪到時間上,從來都不是時間的問題,是你敢不敢放手去做的問題。所以,熱愛的事情一秒也不要耽擱。
更不是現實的問題,如果你只是因為害怕現實殘酷就悄然放棄,那是因為你根本不熱愛你的夢想,把現實當作擋箭牌來耍賴撒嬌。只是,很遺憾,你已經過了耍賴撒嬌的年紀。
5年,真像一個輪迴。我在慢慢實現曾經說過的話,有些晚了,我很懊悔,但我不能讓下一個5年繼續懊悔。我想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我所熱愛的事情上,不想再耽擱一秒鐘。因為熱愛,我想把熱愛的事情一件件完成,如此簡單。
我想,你可能也跟我一樣。無論你是否滿意自己的現狀,都請記得——別讓5年後的你,瞧不起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