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母嬰店會員緊緊捆綁離不開你:如何設計會員制權益?

2020-12-23 中童觀察

來源:中童觀察

文 | 中童傳媒特約撰稿人 餘老獅

近年來,母嬰行業逐漸體會到了價格戰對我們的困擾。

價格戰問題從前幾年慢慢浮出水面,到如今伴隨著疫情全面爆發,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都無法繞開,也是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其實在諸如餐飲、飲料、零食等其它行業,價格戰幾乎是年年打,月月打,日日打。而我們母嬰行業還是一個很年輕的行業,才十幾年的發展歷史讓我們面對價格戰的突然爆發略顯準備不足。

所以,面對價格戰的解決方案其實並不難找。

其它行業成功突圍的企業告訴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打造更吸引人的引流款,轉化更賺錢的利潤款以及創造更大用戶價值的爆款。

然而,聽起來挺簡單,但為什麼我們實際運營時卻難以落地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客戶對我們想要的轉化並不買帳。

我可以被價格便宜的流量款吸引過來,但憑什麼要我買你們家的利潤款產品?

一旦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那我們就又重新掉進了比拼誰家的流量款價格更低,更引流,從而陷進了無休無止無法解決的價格戰之中。

那麼,如何讓我們的客戶購買我們的利潤款產品?

答案是先讓客戶成為你有價值的會員。

當你的會員還不認可你提供的會員價值時,你又如何能夠讓他為利潤款所產生的價值溢價而買單?

本期餘老獅就來講講會員權益該如何進行設計,讓會員與商家產生雙向的價值。

對於會員權益來說,大致分為以下4種類型的權益:

1.優惠型權益

優惠型權益簡單來說就是將產品讓利給你的會員,是絕大多數品牌、門店普遍都在應用的權益類型。

然而實際場景中卻沒有多少企業真正能做好,換句話而言,許多企業為會員提供的優惠只是企業自以為的優惠,但消費者卻不一定真的感受到了優惠。

在傳播學中有一句著名的定理,叫做「認知大於事實」。

你所要向客戶提供的優惠並不是單方面宣告的優惠,而是要讓客戶真正認可的優惠。

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門店在最醒目的位置高掛一塊KT板,上面寫道:

加入本店會員,即可享受某些產品8折優惠。

對於企業來說,似乎營銷工作到這裡就已經結束了,認為自己已經向客戶交付了價值。

然而,客戶是否真的認可這樣的價值?

作為消費者,的確看到了這個海報,但是並不一定真的認可這樣的優惠:

這些產品零售價是多少?8折下來又是多少,會不會折算下來其實和普通促銷價一樣?

這些產品線上是什麼價格?

我為什麼需要這些產品,是否有必要加入會員?

加入會員需要充值嗎?錢先充進去了會不會不划算?

你看,消費者心中留有一個問號,就無法觸動加入會員的那個扳機。一旦消費者心中有很多個問號,那根本就不會考慮了。

所以,如何讓消費者能切實感受到優惠,是會員制權益的重點。

因為篇幅關係,下一期餘老獅會告訴大家如何用消費者心理學讓用戶切實感受到優惠的三種辦法:錨定效應、比例偏見和參考類比。

2.利益型權益

如果說優惠型權益是給會員省錢,那麼利益型權益就是給客戶發福利了。

也許有的企業會說,福利誰不會發,送顧客東西還不會送麼?

但是,送東西還真有講究。

利益型權益,不是為了讓利,而是為了通過利益型權益提升會員權益價值,讓會員產生粘性,最終目的是提升會員的貢獻度。

所以,利益型權益不是在送東西,而是在做會員投資。

我在去年擔任了上海某家水果連鎖門店品牌的營銷顧問。在做現狀調研的時候,恰逢新店開張,搞了一個註冊會員就送一個小密瓜的活動。

當我們團隊來到新店門口時,發現裡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洩不通。

照理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兒,但當我們仔細整理了該店歷史運營與營銷方案時發現了不對勁。從後臺數據來看,這家連鎖品牌之前門店的開業也在做類似的活動,參與入會的消費者很多,但會員沉睡率很高,多達65%以上,復購率很低。

這是因為這家連鎖品牌把開店會員福利當作了羊毛福利,會員在薅羊毛而並非享受會員權益,門店並沒有通過運營會員的思路向會員提供權益。

那麼,在設計利益型權益時該注重哪幾個方面?

1)常規型利益和不定期利益並行

常規型利益是指消費者定期能享受到的權益。

利益型權益切忌只考慮一次性福利,要將常規型權益考慮在內。

這是因為一來,根據消費者心理學的增減效應,消費者會覺得這個會員權益非常的超值,每個月或每周都能享受相應的權益(品牌日、會員日)。

二來,我們可以通過常規型權益將價值交付的戰線拉長,定期增加我們與消費者之間的接觸場景,創造觸點。

三來,我們能將原本一次性的福利進行成本分攤,我同樣是承諾給你這麼多東西,你也希望得到那麼多東西,但與其一次性給予不如分期給予。

2)篩選種子用戶、達人用戶。

實際運營中,我們會發現有一部分的用戶具備優質種子用戶特徵:溝通意向強、分享意識強、激勵效果好。通過會員的利益權益設置,將這部分種子用戶發展成為我們企業的外部合伙人。

3)即時性利益與延時性利益並行。

3.服務型權益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悖論,那就是每家企業都認同會員價值,每家企業都明白服務的利潤很高,每家企業都說要做好會員服務,但是真正能做好會員服務的企業依舊不多。

對於母嬰線下來說,服務型權益是每家門店的必修課。這也是我們能夠和線上電商掰一掰手腕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企業發現怎麼努力也沒做好會員服務?

這是因為會員服務的核心並不是服務好每一個客戶,恰恰相反,我們要讓核心顧客感知到服務的差異化。

當會員到店,店員是否能叫出會員的姓氏甚至暱稱?

會員的權益中是否有一些優享,例如預約服務或者一對一客服?

如何讓會員與朋友共同來店時,為會員創造優越感?

我們能為我們的會員提供哪些定製化的服務?

一旦有了服務型權益框架後,品牌或門店即可通過掌握的會員數據整合資源。不但有籌碼可以向合作方談判,也能為核心會員爭取更多的價值。

4.活動型權益

一談起活動型權益,許多商家的兩眼中都會閃爍起閃耀的光彩。

然而,這些還不夠。

商家活動一定要與會員制有關,這樣才不會將活動做成了騷擾,做成了用戶負擔,做成了千篇一律。

例如我曾經在服務一家企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會員積分獲取方式有如下幾種:

這裡的第4條就犯了會員制營銷中明顯的錯誤。

這是因為參加線下活動不應該是得到積分,而應該是花費積分。

為什麼?

當消費者發現參加活動商家會贈送積分的時候,心理意識中不會認為活動是一種商家給到的福利,而是商家派發的一種任務。

我參加活動是完成任務,是幫你,所以你給我積分。

這時商家花錢,花精力,花時間,花人力為消費者提供的活動反而變成了一種「請求」。

即使活動本身價值再高,在消費者眼裡是很難產生價值交付。

而如果是會員需要花費積分參加活動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參加這個活動需要花費50個積分呀,這個活動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是50個積分,50個積分大概等於多少錢,他們家的積分是怎麼算的?

我正好有100個(我還差30個積分),這積分到底怎麼獲得呀?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理論,消費者對於失去的感知遠遠大於得到,參加活動失去積分,反而會讓消費者感知深刻(根據實際操盤經驗,參加活動花費積分的到場率也遠遠高於參加活動得到積分)

總結

價格戰的突圍在於產品結構的優化,而要讓消費者為你的利潤款買單,就需要將消費者發展你的深度會員。

在會員制權益設計上,我們可以通過四種類型的會員權益向客戶交付價值,一旦客戶感受到了價值,自然會向我們回報以利潤。

作者簡介

餘孝威 (餘老獅)

馳亞科技聯合創始人,母嬰連鎖門店品牌嬰瑪特市場運營中心總經理。上海交大競爭戰略中心特約講師、高勢增長學院專家團成員、市場部網上海分會會長。擅長數位化營銷、會員營銷與流量運作,在母嬰、快消、低頻產品等消費品領域擁有多年數位化創新和會員體系打造經驗。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全新會員體系「天貓會員店」來啦! 隆重推出四大權益~
    【PConline 聚超值】 去年8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了88VIP超級會員,在當時也是掀起了不小的辦理會員熱潮。不過由於88VIP超級會員的門檻較高,讓不少用戶體驗不到那些權益。 除了88VIP超級會員,阿里巴巴又推出新的會員體系了。
  • 會員制大佬—山姆為了會員權益,「認卡不認人」
    山姆會員店查卡的背後,其實是保障會員的權益。會員卡是一張特殊的身份證,是一道門檻,門檻的存在,註定要有人在裡面,有人在外面。北京到上海的高鐵,二等座是500多,商務座是1700多,用500多的錢買到了1700多的服務,你讓其他商務座的顧客會怎麼想?!
  • 零售力量——山姆會員店如何玩轉付費會員+雲倉+無人
    美國零售商沃爾瑪旗下的會員制商店,已成為全球較大的會員制商店之一。據報導,截至2018年2月,山姆會員店在全球有800多家門店,5000多萬名會員。其中,在中國便擁有了將近200萬的會員數。目前,山姆會員店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個主流城市布局。
  • 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領域的會員體系設計
    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是近兩年的熱詞,自媒體平臺讓個人得以發聲,優質IP積累了垂直領域的粉絲群後,如何變現與精耕運維成為了新一輪的聚焦,本文將探討內容變現領域該如何做會員體系的設計。結構圖國外內容變現相對成熟,在YouTube上搜blogging,會有很多博主教你如何make money with blogging。
  • 搞大「會員制」,Costco式玩法對親子場景深耕者意味著什麼?
    Costco會員制頂層設計:超級用戶+私域流量進入網際網路下半場,愈來愈多玩家正在從流量思維向用戶思維過渡。所謂超級用戶,是指完成信任轉化,加入會員體系,形成有綁定期的產品或服務交付邏輯的用戶。斑馬會員4月份推出會員+積分的T+P體系,結合了日本「T-point」的深度與廣度和亞馬遜「Amazon Prime」的尊享體驗,會員制與積分制雙核驅動,為高頻活躍會員提供更多的權益與定製化服務,積分越高的會員,能夠在平臺上享受到的權益會越多。
  • Costco付費會員制背後的會員心理分析
    Costco通過設計一系列精妙的業務活動體系不斷地強化這種體驗感,從而提升消費者價值,並進而促進會員的高續籤率。會員制是Costco在商業模式上與通常超市的主要區別。Costco是美國收費會員制連鎖倉儲超市,用戶需要預先支付定額會員費成為會員,且只有付費會員或者其攜帶的親友才能入場消費。憑藉優質服務、極具性價比的優質商品贏得眾多消費者的親睞。
  • 山姆會員店是如何將付費會員做大做強的?
    山姆會員店作為首批在中國推行付費會員制的零售商,自1996年第一家門店落地深圳以來,已經在中國市場耕耘了23年,開業門店28家,覆蓋21個城市。服務300萬名會員。預計到2022年底,山姆在中國將有40-45家開業及在建門店。
  • 不要再學孩子王了,母嬰店社交與社群裂變,讓客流不斷銷售暴增
    孩子王的高效引流模式讓其他零售商家眼紅不已,尤其母嬰群體正在不斷增加。母嬰店若想要實現高銷售,客流是最基本的保證,不少母嬰零售商家以孩子王為模板,直接複製孩子王的模式,結果成本高而轉化低,這是為什麼?如何才能低成本批量獲客呢?
  • Costco 會員制被上海寧玩壞了,大家居的會員制又該怎麼玩
    在Costco上海店正式開業之前,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上海人民辦好會員卡,就等著開業之後衝進Costco買買買了。據資料顯示,Costco每年會員費收入大約20多億美元,Costco2018財年第二季度的淨利潤為8.89億美元,其中會員收入佔86%以上,這意味著整個Costco的利潤主要來自會員費。會員制給Costco帶來的好處很多。
  • 山姆會員店入口嚴查卡 付費會員制引輿論關注
    不過熟悉該超市的會員以及網友表示,這其實就是山姆會員店的制度,20年前山姆也是這樣做的。   只讓會員消費,實則是保護會員權益   事實上,大眾對付費會員制模式的不理解,反映了不同的消費心理需求。   對於商家來說,會員制能篩選出對品牌高忠誠度的消費者,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商家只有儘可能為其提供更好的體驗,滿足會員們的需求,才能讓會員心甘情願掏腰包,而只讓會員消費,不過是在踐行該理念、保護會員的權益
  • 商家如何通過會員管理軟體使門店展開會員制營銷?
    會員制營銷的優勢在與,商家使用會員制營銷能夠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客源群體,通過營銷與持續的維護,將一個新顧客轉化為門店的忠實粉絲,持續為店內提供營業額的支持。那商家需要如何展開會員制營銷呢?最關鍵的就是選擇一款功能全面發展穩定成熟的會員管理軟體,通過會員管理軟體,商家不僅能夠快速實現會員註冊,更是能自由選擇門店每個時段的營銷解決方案。像門博會員管理系統中商家可以使用微信會員卡功能和會員登記功能完成會員註冊轉化,其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 用會籍分級擴展更多服務 山姆這樣思考會員制和本土化
    在最初為卓越會籍設計服務的時候,山姆對用戶做了很多觀察,山姆發現,忠誠度較高、消費貢獻更多的消費者,電商的使用頻率更高,既然使用電商服務是核心會員想要的,山姆就隨即推出了電商免郵券的權益,而免郵券對於電商的拉動作用,也在山姆的預期之內。
  • Costco的會員制能成功,你的會員制為什麼就不行-虎嗅網
    一、這些公司如何玩轉會員制《會員經濟》作者、美國半島戰略公司創始人Robbie Kellman Baxter在書中判斷道:「會員經濟對社會的影響將與工業革命和汽車的普及一樣深遠,而那些無視會員經濟的領導者們會像馬車製造商一樣逐漸被淘汰。」
  • 會員權益設計思考:怎樣利用已有資源設計會員權益
    會員權益的設計就是利用你已有的資源,怎麼分配給不同等級的用戶。首先要清楚你有什麼資源可以提供給用戶?然後你要明白用戶需要什麼?用戶會為你設計的權益去消費嗎?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的介紹,提供網際網路會員權益設計的參考:主要有哪些會員升級的模式;會員的權益主要有哪些分類;不同行業的公司會員權益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說未來只有會員制零售,可以突破現有電商格局?
    其中又分了兩類,一種就是免費的,像絲芙蘭、全家這樣的積分制;一種是獨享制的,像Costco、Sam’s會員店。  還有一種方向是提供更多的會員權益,就是增加生態圈新品類的權益。一種是像阿里巴巴跟亞馬遜這樣,全家桶似的,比方你購買了88 VIP,相當於同時擁有了餓了麼會員、蝦米的會員、優酷的會員等等。
  • 全國首店!剛剛,盒馬X會員店來了!
    X會員店將於10月1日在上海開業。這是盒馬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會員制新零售業態,也是盒馬對付費會員權益的重大升級。今年6月,盒馬總裁侯毅曾透露,公司將在上海開出第一家X會員店。X會員是盒馬2018年推出的付費會員體系,次年從上海推廣到北京、深圳、西安等地,體系以商品權益為核心。
  • 會員體系中會員權益的設計
    簡單來說,會員權益就是將已有會員分層,並利用已有資源來對其進行分配。      會員權益的設計重點在於穿透行業及目標受眾的需求,切忌盲目追求「數量」,而應追求「質量」。
  • 如何開母嬰店?—母嬰店經營案例分享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母嬰店也變得炙手可熱,很多人都將目光轉向母嬰店,那麼如何開母嬰店,母嬰店如何引流就成為商戶比較關注的問題。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通過新零售運營實現業績提升的真實案例。這是位於河南淇縣的一家母嬰店。老闆加盟該品牌母嬰店後,剛開業的那段時間,生意還不錯。然後過了一段時間,開業熱度過去,店鋪生意變得冷清了。店鋪老闆娘很有流量池意識,把顧客加為微信好友,在朋友圈發福利、發活動,可以吸引來一些顧客,但是到店顧客還是不理想。
  • 從Costco瘋搶,解析國內會員兩大平臺斑馬會員VS阿里88VIP
    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三個字——會員制。哪怕是如神壇上下翻滾的雲集,也離不開這個詞。Ps:雲集,今年5月,頂著「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的桂冠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然而,自上市以來四個交易日股價暴跌9.78%,市值縮水2.92億。二、 會員制意義究竟在哪裡呢?
  • 宜家、好市多和亞馬遜等大咖在前 會員制有多少種玩法?
    宜家有一個會員店中店,裡面的商品以背包、雨傘等高頻旅行日用品居多,會員可以在其中以會員價購得商品。第三是會員雜誌和家居裝飾講座。會員可以參加內容不同的每周家居裝飾講座,有設計師單獨指導,還會獲得宜家贈送的家居裝飾知識手冊,裡面有關於家居顏色搭配的方案等等。在強關聯會員這件事情上,宜家的確是做得非常好、非常值得家居品牌學習的。從宜家的經驗來看,會員制的好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