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為何曾用「驢子推磨」來形容美國政策?(1)

2020-12-11 中華網新聞

施燕華(右二)曾給鄧小平當翻譯

    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以及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11月10日晚上,外交部英文專家、原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女士,來到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杜廈圖書館,與師生共話「英語人生」,她為領導人做翻譯期間的趣事。

    翻譯國宴菜單

    「罐燜鴨子」翻譯成「受傷的鴨子」

    11月10日晚,在南大杜廈圖書館報告廳,施燕華和師生們了自己到外交部翻譯室後的一段往事。

相關焦點

  • 鄧小平翻譯曝往事:曾將"罐燜鴨"譯成"受傷的鴨子"
    鄧小平翻譯曝往事:曾將"罐燜鴨"譯成"受傷的鴨子" 2014-11-12 09:53:36施燕華(右二)曾給鄧小平當翻譯  鄧小平說的「驢子推磨」她聽了兩遍沒聽懂……  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以及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
  • 鄧小平翻譯:毛主席方言難懂,鄧小平愛講諺語(圖)
    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端莊的舉止,和藹的笑容,一身樸素的打扮。昨天,由中國日報社、可口可樂大中華區與南大聯合主辦的「思享匯·暢爽未來系列論壇」上,施燕華的出現讓現場的大學生們如沐春風。
  • 鄧小平翻譯施燕華南京憶趣事:毛主席方言難懂
    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   端莊的舉止,和藹的笑容,一身樸素的打扮。昨天,由中國日報社、可口可樂大中華區與南大聯合主辦的「思享匯·暢爽未來系列論壇」上,施燕華的出現讓現場的大學生們如沐春風。
  • 揭秘:英國人為何曾不願出版《鄧小平文集》?
    本文口述者周爾鎏先生當年是我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參贊,曾為《鄧小平文集》英文版出版事宜與英國出版商多次溝通,最終促成此書順利出版。 1984年12月6日,英文版《鄧小平文集》作為世界領袖叢書之一,在英國倫敦由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首印1萬冊,在世界各國引起巨大反響。由於受歡迎程度頗高,之後又重印2萬冊。
  • 難忘當年推磨的日子
    推磨1曬乾的麥子先要用水淘洗除去泥沙後再曬乾,然後用石磨來磨。石磨是用兩塊加工成圓柱形的石頭摞在一起做成的,磨合的那兩面鑿上一些凹槽,上面的那扇石磨旁邊有一個能插進一塊木頭的長方形孔洞,插進這個孔洞的木頭(我們叫磨手)上備有一個用來插磨鉤的圓孔,中間有一個餵糧食的圓孔,加工糧食時人們把磨鉤插進磨手上的圓孔,勻速地一推一拉來使上面的那扇石磨轉動,從而將餵進石磨裡的糧食磨細。
  • 萬物皆可當寵物,驢子越出畜棚當寵物,網友:驢生巔峰
    驢子是一種家畜,古代大多用來幹農活,現在生產力進步用不著驢子來推磨了或者拉車了。本以為驢子就可過上好日子了,可是人類又愛上了驢肉,就這樣人們又開始飼養起驢子。驢子的命運也可以說是命運坎坷了,但是世界上就有這麼一隻驢子掙脫了命運的束縛,一躍成為了居家寵物,從此走上了驢生巔峰,沒錯,驢子當寵物,也許沒有親眼見到的人會很難想像驢子能當寵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驢子是如何當寵物的。
  • 世界觀 | 西方為何用「馬歇爾計劃」來形容「一帶一路」?
    過去西方媒體是怎麼形容中國的?在清朝後期,西方媒體用『滿大人』來形容中國。從西方的漫畫也可以看出來,『滿大人』是一個相當愚蠢、相當可笑的形象。
  • 世界公民鄧小平
    2004年8月,鄧小平百年誕辰到來之際,人們不禁又想起他的一句名言:「我榮幸地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的確,這位偉人的影響遠遠超越了中國國界,達及五大洲。世界各地的政治要人、知名人士以及華僑華人紛紛發表談話,撫今追昔,緬懷這位曾在國際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中國人。
  • 在美國國宴上反思文革 翻譯回憶鄧小平1979年訪美
    1979年的今天鄧小平訪問美國  1979年1月,鄧小平出訪美國,外交部要為鄧小平找一個合適的翻譯。我那時已49歲,早過了敬愛的周總理規定的40歲以上不再當一線口譯的那條線。說句公道話,我的情況跟所有譯員都不同,我雖然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但我是在美國長大,在美國接受的教育,而後又常年在中國工作,我不僅能用兩種語言聽、說,還能用兩種語言思考。換過來,就很難找到一個在中國長大、在中國受教育的美國人。  在訪美期間,鄧小平的風格是友好而堅持原則,從不在原則問題上讓步,但永遠準備尋求雙方的共同點。他和周恩來總理一樣,工作都非常嚴謹。
  •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曾擔任鄧小平英文翻譯的施燕華大使回憶鄧小平
  • 童年鄧小平曾在這兒讀書 快來看看這兒有什麼
    川報觀察記者 何浩源在廣安市協興園區,有一條街叫老街,1910年這裡建成了當時協興場第一所新式學堂——北山小學堂,童年時期的鄧小平曾在這兒讀了4年書。8月22日,鄧小平誕辰116年紀念日,北山小學堂重新免費對外開放。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張維為:在中國震撼裡看中國       採訪手記:  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2008年,他寫過一本《中國觸動全球》,是張維為走完一百多個國家的一些感觸。那本書寫完之後,他總覺得還有些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所以又用兩年時間寫了《中國震撼》。
  • 1983年6月,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一直把實現臺灣與大陸的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歷史使命,並根據國內形勢的變化,順應民心,適時制定和調整對臺方針政策。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宣示,標誌著對臺方針政策的重大轉變。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九條方針政策。   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時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劍英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 為鄧小平當翻譯
    就在這時,中美達成協議,要建立外交關係,從1979年1月l日生效。鄧小平要親自出訪美國。外交部要為鄧小平找一個合適的翻譯。我那時已49歲,早過了敬愛的周總理規定的40歲以上不再當一線口譯的那條線。可是那時外交部的領導在找合適的翻譯上確實遇到了困難,因此副部長宮達非就把我叫去說,我雖然已不是「小冀」,而是「老冀」了,但願不願意再試一試為鄧小平當翻譯。
  • 國外學者評析鄧小平南方談話
    美國學者李侃如在 2010年推出的《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一書中認為,鄧小平的南方視察是解決接班問題和鞏固改革戰略的一部分。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在 2011年出版的新書《鄧小平與中國變革》中,用專章對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鄧小平之所以選擇到南方談話,和當年毛澤東選擇南方視察具有相似性,主要出於「對保守的經濟政策不滿,要推動中國加快改革和發展」。
  • 古人為何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年輕女子,真相原來是這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古代無數的詩人文人,創造了很多我們沿用至今的詞語,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那麼古人為何會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年輕女子,小編就來講一講「豆蔻年華」的由來。
  • 鄧小平的破局智慧
    鄧小平經常下去調查研究,用他的話說就是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在鄧小平1979年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概念後,對於中國能否如期實現1982年黨的十二大確定的到2000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在1980年基礎上「翻兩番」、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宏偉目標,在國內還是有些看法的。在這種情況下,1983年2月,鄧小平到經濟發展較快較好的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進行調研。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54)
    過去一段時間內,中國曾注重強調戰爭的危險性,這時鄧小平冷靜觀察和客觀分析國際形勢,改變了戰爭不可避免的估計,認為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應當爭取和充分利用較長的和平時期,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確立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主導思想。
  • 古人為何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從杜牧的詩句起,後人便這樣形容
    古人為何喜歡用豆蔻來形容少女?從杜牧的詩句起,後人便這樣形容在古代有很多唯美的詩句詞語來形容女子,那些華麗的辭藻,瑰麗的篇章,都是歷朝歷代留下了的文學作品。就連寫嚴肅文學、批判思想的魯迅,面對女子這樣的形象,也會說一遇到女人,就要發揮才藻。
  • wedo2.0-初級-推磨人
    《推磨人》又名「有錢能使鬼推磨」,雖說這句話在這個社會來說就是一條真理,不過呢,礙於教育的價值觀取向,我勸各位大胸弟在上課的時候不要這樣形容,以絕他人口實。注意,示例的搭建結構圖同樣是根據搭建邏輯進行排版設計的,由主題推磨人想到的最重要的肯定是「磨」,有了磨就要想怎樣讓磨動起來,那就是齒輪傳動結構了,磨雖說是動了,但是要設計個「推磨」的樣子啊,所以最後設計的是「人」,這就是我認為的合理的課程建構順序。所以課程建構的主體在於「讓磨動起來」,次要部分的「人」可放寬限度讓孩子們自己設計。學習原理的重點可以是齒輪的垂直傳動,亦可以引出曲柄連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