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是形容疾病來去速度的不同時,常說的一句話。其實用在減肥上也同樣有效,所謂「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我們變胖也是日積月累而來,將這些影響健康的多餘脂肪減去,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在開始減肥前,有一個良好的運動減肥心態,是確保運動安全和獲得良好減肥效果的保證。
那麼回到問題上來,以「隔天晨跑7公裡和正常吃三餐」的辦法,多久能瘦下來呢?這實際上涉及三個方面的問題,一隔天晨跑7公裡的燃脂效果如何,二正常吃三餐到底吃了些什麼,三前述兩個方面引發的熱量進出是否足以造成多餘脂肪的消耗。
關注點1:足夠的運動強度和時長是燃脂的關鍵
跑步當然是非常不錯的減脂運動。一般經過一段時間跑步鍛鍊的人,完成5公裡跑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如果具備一次能連續跑7公裡的能力,應該有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體能,估計用時約在40至45分鐘。而且,跑步相對來說是一項比較激烈的運動,用40至45分鐘來完成7公裡跑,運動強度約在8至9MET,屬於中高強度運動,用於減肥足夠了。由於採用隔天跑的方案,也就是一周跑步3至4次,這個運動頻率也滿足累積減脂效果的條件。
此外,空腹晨跑也有利於身體快速切入脂肪為主的供能模式,也是有利於更高效減脂的。但從運動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完全的空腹(只是喝點水)晨跑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特別是那些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想取得空腹晨跑般的減脂效果,完全可以在運動前吃一些低GI(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這樣做的話,接下來的運動(比如跑步)的燃脂效果幾乎和空腹跑是一樣的,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關注點2:採取一種飲食原則,控制熱量或者控制碳水
「三餐正常吃」的說法不夠嚴謹,因為路人甲的三餐正常吃可能包括了各種高油脂的食物,比如紅燒肉,而路人乙的三餐正常吃可能包括了大量麵食,另外還喝大量甜味飲料。所以,「三餐正常吃」不是一個可操作的飲食方案。
就目前比較主流的減肥原則來看,一種是控制熱量,就是讓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的熱量,以達到消耗多餘脂肪減肥的目的。另一種是控制米麵、甜食等碳水化合物,達到減肥的目的。實際上還有許多種飲食減肥的原則和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低GI飲食法。無論如何,你得有一種飲食減肥法來指導自己的飲食方案。如此,你的「三餐正常吃」就是能配合運動減脂的科學飲食法。
可以這樣說,沒有規則的「三餐正常吃」等同於隨波逐流,很可能完全抵消晨跑7公裡的減脂效果。
關注點3:運動和飲食間的相互作用
在討論了跑步和飲食形成的熱量消耗和攝入之後,這兩股力量如何決定我們的胖瘦呢?能量負平衡理論認為,達到負平衡就能瘦,就是攝入小於消耗。可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得知已經處於負平衡狀態中了呢?最簡單的方式是連續測量體脂率(而不是體重),比如每周測量一次,或每三天測量一次,連續觀察的時間越長,這些數值反映的減脂或增脂或穩定的趨勢就越明顯。如果趨勢穩定或增脂,說明負平衡沒有達到,如果趨勢向下,說明體脂率正在持續減少。
我們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即便現在空腹晨跑7公裡加上飲食控制的方案,能實現體脂率的持續降低。但它也不會一直這樣減下去,減脂效果會隨著身體的適應而逐步消失,屆時就需要重新調整運動和飲食方案。
明白了上述三個關注點後,現在可以來討論一下「空腹晨跑和三餐正常吃」需要多久能瘦下來了。實際上,減肥是否有效涉及太多的因素,因而不可能有一個公式可以準確告訴你多久能瘦、瘦多少。經驗上,如果是一位超重或肥胖的人士用這個方案來減肥(假設忽略他是否有能力跑7公裡),在第一個月就能很快看到減肥的效果,比如外形上顯著的消瘦,以及腰圍的縮小。但如果是一個長期採用這一個方案來減肥的朋友,很可能已經處於平臺期,若不調整方案,體脂率就可能長時期維持在一個水平上,難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