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寧波:女權不是女性至上,而是所有人的平權

2020-12-14 騰訊網

『 人物身份 』

女權主義者:Ausma

- 1 -

前幾天發生在寧波的一起交通事故,原本是因為貨車駕駛員司機的大意所造成,新聞標題卻特意突出「女司機」三字。

還有之前發生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事故並未調查清楚前,本來那個無辜的女司機在路上正常駕駛,只是因為自己是女性,就被造謠逆行。

一時間,媒體帶頭傳謠,網友對「女司機」的口誅筆伐,到達巔峰。「駕照是路上撿的嗎」、「果然是女司機啊」各種罵聲已不足以形容網友的憤怒,涉事女司機不打碼的視頻也在網上瘋狂流傳。

就在「女司機」三字即將被釘上恥辱柱的時候,真相卻出現驚天「大反轉」。重慶市公安局發布的警情通報顯示,是公交車逆行一段後撞向了對面正常行駛的小轎車。

「研究表明,事實上女性開車更安全」。Ausma解釋道,由於生理條件的不同,女性跟男性相比,在反應難度和操作技巧方面可能會不如男性有優勢,這種技術上的偏差有時會讓她們陷入到危險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女性特有的細心等特質會使得她們更遵守交通規則,開起車來更仔細,更注意細節,面對其他車輛的挑釁很少會衝動行事,這也是讓她們遠離大部分車禍的重要原因。

【可為什麼一說起「馬路殺手」,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女司機」呢?】

「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一種代表性的壓力,如果你出錯,你所代表的整個群體都是錯的。」不僅如此,對於女性來說,工作與生活中的種種不公現象也許會更多。

Ausma舉例著名作家Judith Butler和她的著作《性別困擾》——一本關於酷兒理論、女權主義、性別表現和女性主義理論的主要讀物,「各種性別的定義甚至是它們的差異都是由社會決定的。」

小男孩經常會收到像玩具車一類的禮物,並且他們會被期望長得強壯,而小女孩則會收到像玩具娃娃一類的禮物,大人希望她們是溫柔可愛的,我們一出生就會受到社會角色期望的影響。

輿論對女性的偏見、曲解以及質疑一直都是存在的,網絡上火熱的討論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追求平等尊重的女性權利,並非已經完成時,而一直是現在進行時。

- 2 -

Ausma,來自立陶宛。一個活出自我的獨立女性。

2011年,20歲的Ausma作為交換生來到了寧波諾丁漢大學起,已逾8年。她擁有寧波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的文學士學位和國際商務的理學碩士學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LGBT衛生政策與實踐專業學習,完成自己的第二個碩士學位,還多次協助導師研究各種課題,在美國,歐洲以及南美等地都有過工作經驗......

極具語言天賦的Ausma在大學時選擇了當代中國學專業,漢語作為最難的語種之一,對她來說學得也是得心應手,這是她所會的第6門語言。在高中時除了母語立陶宛語以外還會俄語、英語等五門外語,Ausma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父親在語言學校當老師,也許是受他的影響吧。」Ausma用熟練的普通話回答道。

17歲成年後,Ausma就經常獨自週遊歐洲,英國、義大利、法國......背上行李說走就走,遇到過性騷擾,遇到過財務被竊,也收穫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正是這些經歷培養了她更加獨立自主的人格。

她去過很多國家,但最後選擇在寧波工作、生活、結婚,也正是在寧波這8年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寧波是我真正成長的地方,在這裡,我才真正認識了自己。」在寧波出櫃、在寧波與一位男性結婚。她絲毫不掩飾自己是一個酷兒的身份。即使在中國這個相對傳統的國度,性少數——依然是大多數人所不能接受的話題。「也許正是『酷兒』的身份,讓我更加意識到『平等』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應該享有『人權』,任何基於性別取向和性別歧視都是錯誤的。」

【那你是什麼時候對「女權」有意識了?】

「我覺得這是從我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

Ausma便是家暴的親歷者,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曾被父親家暴過,然而母親卻選擇隱忍,認為這是一件會給丈夫丟臉的事情,不能說出去。這讓年幼的Ausma無法理解——為什麼母親被打卻還是母親的錯?

雖然同是歐洲國家,位於東歐的立陶宛比起西歐國家卻要保守傳統很多。立陶宛還在蘇聯時期起,他們便認為「家庭暴力」是被規範化的,甚至有些高度男權的指導書會教男人「如何成為一個好丈夫」,裡面的內容甚至包括一系列不考慮女性愉悅度的男女性行為指導。比如男女發生性行為後,如女方不願意,這是正常的,男方只需要讓她哭一下即可。他們認為作為男人是有優越感的,就是有這個權利。

問及Ausma為什麼沒有被大環境影響,而成為了一個女權主義者時,她笑笑回答道「可能我是一個激進的人吧。」說完她還拿出手機查了激進這個詞是不是這樣用。

「我的性格就是這樣,從小就看不慣不平等的事情。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或者是性取向歧視,這都是不應該存在的。」

女權,顧名思義是指婦女在社會上應享有的權利。比如政治參與權、受教育權、工作權等。女權不是女性至上,不是「仇男」,而是所有人的平權。「這個『權』是基於平等之上的,而不是特權,否則只會加劇不平等。」

- 3 -

現在的Ausma有兩個身份。

工作上,她在全國只有四家的基因科技公司任職國際銷售經理。

而另一方面,Ausma作為一名社會活動家,從事著新女權主義、社會公正性以及跨性別平權這三領域的研究、活動,為「平等」發聲。

Ausma便是寧波諾丁漢大學Diversity社團的創始人之一。

簡而言之——為了平等。

「自『女權主義』從西方傳入中國以來,由於理論根基薄弱,國內的女權只能圍繞西方的理論實踐,缺少本土化的嘗試性改造,也遭到很多誤解、歪曲。」

你是否被問過「打算何時生孩子?」

被人指出「你怎麼這樣穿?跟男生似的。」

亦或被長輩責備「家務也不做,以後怎麼嫁得出去。」

艾瑪·沃森也曾在聯合國會議上強調:「身為一個女權主義者,並不意味著『仇視男性』。」究竟何為女權主義,為什麼要宣揚它?要理解女權主義,就要先了解刻板印象和歧視帶來的種種不快的經歷,從而入手如何去消除它所帶來的困擾。

而Diversity會組織各種沙龍、研討會、交流小組、宣傳活動......在這些活動中,Ausma作為講師,和參與者一起探究性別刻板印象的原因,並共同談論所經歷的刻板印象等等。「前面所說的『女司機不如男司機』,這就是大家刻板印象所造成。誠然生理的不同造成女性可能在體力、技巧等方面稍遜於男性。所以在這種刻板印象完全消失前,扯上金錢的『加薪』則有可能會更加不平等,儘管工作量及工作能力相當,老闆還是容易因性別刻板印象而有不同待遇。」讓參與者可以說出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所遭到地各種各樣不平等的待遇,從而幫助參與者如何解決問題。

【你們通過什麼方法去幫助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通過專業的角度告訴你,可以去哪裡投訴、該如何使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的權益......例如女性受到性騷擾,我們會鼓勵她去報警,作為她背後支持的一種力量,為她提供幫助。」

【女權主義到底為何,為何它能在改變世界這件事上佔一席之地?】

「我們所在努力的是讓大家既不必擔心自己被視為激進到歇斯底裡的女性,被排斥在外,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自己去改變『歧視』、『不平等』的現狀。 」

女性自己首先要有這個意識,有些不平等受外界、時間等多方面的影響,根深蒂固之後,連女性自己都覺得這是正常,但是利益卻是一直在被損害的。而 Ausma一直在努力地就是讓更多女性有這個認知,其次在遇到不平等待遇的時候可以求助。「最重要的是,女性別輕易向『不公平』妥協,勇敢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

之前撫順、溫州的女德班又捲土重來,「點外賣不刷碗,喪失婦道」、「換男朋友會爛手爛腳,最終要鋸掉!」再次刷新大眾認知的下限。女德宣揚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女權倡導男女平等的文明新風。「女性平權」已經成為了現在的流行詞之一。這種權利的主張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

但是,「女性平權」並不是因為社會熱點而存在,而是因為它的存在而有了社會熱點,「它背後代表的是女性甚至一切被歧視壓迫的人性昭彰自身的生存權利的口號與旗幟。」人追尋自身群體生存權利的漫漫歷史進程從未停歇,只要有了侵犯權利的跡象,認可這種權利的人就會發出反抗的聲音。

現在,不只有女性才會加入「女性平權」的隊伍,許多男性也曾經或正在為「女性平權」發聲,呼籲打破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平對待和隱形歧視。

相關焦點

  • 關於女權與平權的事情和論女權不是平權
    一期:半年前女權醜事,我諷刺的時候,有人跟我說,那不是真女權,那是田園女權,我們跟她們不是一個性質,真女權是平權而不是女尊,霸權。她還給我科普講歷史,似乎以為我真的不知道。我問她既然你們是反對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爭取女性合理的利益,追求男女平等,那你們為何不用平權這個旗號,而用女權。她沉默一會後又跟我說,女權就是平權。我耐心跟她說,你們這樣會讓人誤會的,畢竟很多人不了解這份歷史,不知道最初的女權是指平權,而且田園女權都打著女權的旗號而不是田園女權的旗號。
  • 「我支持平權,而不是女權。」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但與此同時,在諸如「田園女權」等說法興起的背後,也映射著人們對部分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的諷刺。在網上,有的女權主義者往往被反對者扣上一頂「拳師」的帽子,被指責片面地要求女性的權利而忽視承擔相應對等的義務。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一幕。為了在參與網絡公共討論時「少得罪人」、減少衝突,彰顯不一樣的「客觀中立」,像「我說的不是女權,而是平權」這樣的說法越來越常見。
  • PaPi醬孩子和父性被群嘲,女權是平權不是權力的「權」
    把女權變成了「女權」,原本女性追求的女權是平等,是公正,是享有與男性一般的權力,而不是母權下的女權。 女性真正的獨立在於思想獨立和經濟獨立,papi醬哪一點沒做到? 一些所謂的女權主義者,吃了上頓沒下頓,只會鸚鵡學舌,卻教一個真正獨立的女性如何做獨立女性,真是笑話。 一些人真的是過分。
  • 俞飛鴻:女權的本質是平權
    俞飛鴻:女權的本質是平權。氣質女神俞飛鴻近期又發表了自己的言論,聲明了自己不是單身主義也不是不婚主義。婚姻的形式如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選擇,自己要感到幸福和快樂。,因為男人女人本來就不是對立的。俞飛鴻圖片男人也會遭遇差別對待,也會遇到許多的不平等。
  • 真正的女權是平權,偽女權者不該讓女同胞背上黑鍋
    文|負解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女權主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似乎也不是一個舶來的概念了。雖然從根本上說,中國在清朝末年就已經有了以秋瑾、唐群英等人主導的女性獨立平等的運動,但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按下不表。
  • 女性平權 調查報告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注意到平權問題當中,此次調查當中我們不光詢問了大多數人群對男女平權的看法,我們也參考了被邊緣化的同性戀群體和跨性別群體對於平權的看法。下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部分人對于田園女權的看法這個問題大部分人知道是抨擊的田園女權,俞敏洪所說的俞敏洪所說的當代中國的墮落是由於女性的墮落觸及了一部分田園女性的利益問題,但就這句話而言還是有失偏頗的,畢竟我們還是有大部分女性是積極向上的。那麼別調查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 衛生巾的逆襲,女友至上=女權?
    女性在親密關係中要求被寵愛被呵護,那並不是地位提高的表現,也不代表著社會平權意識的增強。」拿小拳拳錘你胸口,不哄我就分手,信息必須秒回「不作就能死的女生也不是什么女權者。每天作妖的女生,還是跳不出兩性關係中附屬和被附屬的關係,她們的思想是與女權背道而馳的。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女人的工作提案就是比男人的更有說服力,女作家的作品裡有一股自信的女性魅力,自然賣得好。成功人士的聚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女人,而男人在這樣的場合則通常是作為這些成功人士的伴侶。鏡頭裡的每個小角色設置都注意到這一性別反轉,才使得這樣一個異世界格外真實。唯一讓我跳戲的是這個世界卻不是中國。
  • 俞飛鴻:我不愛談男權女權,而應是平權,男性群體也有不平等
    【文/觀察者網 童黎】 「我不愛討論男權女權,而應該是平權,因為男人在男人的圈子裡也有不平等。」近日,曾被稱為「老男人照妖鏡」的俞飛鴻接受採訪,相關言論獲得超6萬轉發,被贊「長得美,看得又透徹」。 但也有聲音提出,「女權的本質其實是平權」,「我們說女權時,不是在說特權,而是人權」,而且能不能選擇任何一種方式也與經濟條件有關。
  • 國外也鼓吹女權?管理層僱用女性達69%,巴黎女市長被罰款72萬
    據悉,這名女市長伊達爾戈在2018年的班底共有16人,均被提名為市政廳高級職務人員,其中,女性有11人,而男性有5人,女性人數佔比為69%。《性別平等法案》則規定,政府職位分配男女人數佔比,均需超過40%。伊達爾戈今年再次當選為巴黎市長時,多次提及上任目標,解決法國公共服務領域的男女比例失衡是其一。
  • 我們需要的不是女權社會,也不是男權社會,而是一個平等的世界
    經常做一些歧視女性的事情,向工作室做出歧視女性的提議,生活中養成了見妹就撩的習慣,他覺得這樣會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感。胖子基友雖然已經結婚,依然和傑克一起胡搞,逍遙自在。當傑克站在街上,忙著對對面穿著熱褲的辣妹吹口哨時,一個不小心啊撞上了柱子。
  • 田園女權有問題嗎?
    很多人開始有意識地區分「女權」和「平權」,我已經遇到不止一個人特別向我說明,她「支持的不是女權,是平權」。作家蔣方舟自己就是女性,不久前卻在受訪時說,女權主義被詬病的原因,「確實是因為她要的權利太多和不清晰了。比如高級一些的女權知道要平權,稍微低一點的是男女平等,其它更低的她覺得老公給我買個包包——其實很多訴求不是基於社會公平的訴求,而是基於自私的訴求。」
  • 女權主義抬頭是否說明女性真正開始獨立?
    而唐晶卻說:一個女人要和自己的愛人並駕齊驅,否則走得快的那個人就會把走得慢的那個人甩開。女權主義的抬頭,其實本質上並不是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外在表現,恰恰是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死死地捆住了女性的手腳,讓她們難以邁開步伐去自由地實現自我價值。
  • 為什么女權主義不直接命名為平權主義?
    當我們在進行社會宣傳的時候,最可怕的,不是有人反駁你,辱罵你,而是沒人理你。實際上,女權既平權這一點,可以說是女權主張中最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點。哪怕我們在平權的形式上,內容上,具體細節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分歧,至少男女平等這一點,平權這一點,即便在思想較為傳統的我們的父輩心裡,接受度相對也是比較高的。但也並不意味著這個「更能夠減少曲解和無謂爭議」的名字,應該取代「女權主義」這個名詞。哪怕是目前已經被許多人所使用的「女性主義」這個詞,我也很懷疑這個詞對女權主義運動的作用到底是正向更多還是負面效果更多。
  • 看民國女權主義者有多先進:完爆洗腦無數人的田園女權
    第一、宋慶齡,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向警予的思想中有強烈的女權意識,她的女權主義思想體現在對女性特殊利益的強調和維護,向警予發表了大量專論女性權力的文章,相當深入的分析了爭取女權的意義、目標、途徑和策略等問題,對女權運動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第三、何香凝。她是婦女運動的領袖,也是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繫,她的作品中充滿鬥爭激情、浩然正氣。
  • 幾點看法:關於女權主義Online
    事實上,這個Logo的設計師最後被證實本身就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她並不是出於自虐情結而製作了這麼一張物化同性的圖片,而是在她的認知裡,八音盒和洋娃娃就是自己最愛的玩具。這起事件的問題在於,女權主義者往往在對抗刻板印象的同時陷入相反的刻板印象,比如女性就是要獨立,就是要摒棄高跟鞋,就是要扔掉芭比娃娃,否則便是某種帶有公敵形象的標靶。
  • 你們都誤會女權主義了!男性不是我們的敵人,男人也受壓迫
    女權主義(Feminism),又稱女性主義、女性解放、性別平權主義等。雖然表述存在差異,但並無本質上的區別,但因為社會和大眾往往對女權主義存在各種誤解,加上對性別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和性別概念的擴大,因而很多女權行動者漸而更願意使用女性主義或性別平權等「軟性」用語。
  • 論戰升級:「反女權」思潮與「誘惑」神話伴生
    這種策略常在各種壓制平權運動的言論中,被用來分化弱勢群體,轉移人們對社會不平等邏輯結構的關注。Mediapart公開信中借用黑人女權主義者貝爾·胡克絲(Bell Hooks)在《女權主義屬於所有人》一書中的定義,強調「女權運動不是反抗男性,而是要反對性別歧視、剝削和壓迫。」
  • 傳聞中的陳芊芊:男權女權從來不是對立的
    劇情一開始我就深深被這部劇吸引了,劇情背景設定的花垣城和玄虎城呈現兩個極端,一個是女權主義另一個是男權主義。兩種思想赤裸裸的擺在了對立面,彼此的臣民都互相看不上對方。光天化日之下穿得這麼暴露,你看看,你看看,這要是被人輕薄了,都怪他自己不知檢點,真丟人。
  • 性別平權到底在平什麼
    其實廣義平權是個過分宏大的的命題,但是本系列平權主要指的是性別平權因為客觀和總體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