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事業編制改革之後會成為行政編制(參公)嗎?

2021-01-12 騰訊網

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選擇考取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崗位,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旦考上之後,就不會擔心因為中年危機的到來而失業,而鄉鎮或者是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職人員的大頭,特別是事業編制更是如此。在整個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涉及鄉鎮街道辦事處的事業編制有可能改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編制嗎?

首先,參公編制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編制,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其單位的性質仍然是屬於事業單位,只是人員的待遇、晉級都是按照公務員的管理規定來進行的,參公單位的設置是有嚴格的法律規定的,而且參公編制數量也是有嚴格的數量規定,一般按照公務員總編制數量的比例來設置參公編制數量,因此,不可能因為改革的原因,就增加相關的參公單位或者是參公編制數量。

其次,對於事業單位改革來說,雖然按照相關政策,涉及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必須改為行政機構(參公機構),但在實際改革過程中很少出現。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前,先進行的是行政機關的改革,而在這一步改革過程中,基本上已經將很多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收歸到所屬主管機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將各執法支隊的執法權力收歸至所屬主管機關,這樣在行政機關改革完成之後,各執法支隊已經沒有了相應的執法權,最終就很難改為參公或者是行政機關,而在緊接著的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多數事業單位執法支隊都是通過合併的方式,轉為了機關服務中心,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最後,對於鄉鎮街道辦事處的事業單位來說,其執法權力基本上都在鄉鎮政府,而各站所基本上都是屬於辦事機構,而且鄉鎮本身是沒有專門的執法隊伍的,在執法的時候,一般都是由鄉鎮政府組織相關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共同執法,因此,鄉鎮的事業編制站所本身是沒有任何轉任參公編制或者公務員編制的依據的,而且在改革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從上到下進行改革的,特別是鄉鎮這一級,即使有相應的編制名額,也很難落到鄉鎮頭上,多數會被縣級政府機關進行綜合調配使用。

總的來說,事業單位的改革,很少出現公益一類轉為參公或者行政機關的情況,大多數都是維持原有現狀,即使有和法律相牴觸的,都會採取更改單位職責的方式,來使其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這就是目前改革的一些情況。

相關焦點

  • 鄉鎮事業編制會成為行政編制(參公)嗎?
    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後,選擇考取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崗位,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旦考上之後,就不會擔心因為中年危機的到來而失業,而鄉鎮或者是街道辦事處作為最基層的政府,都是每年招聘公職人員的大頭,特別是事業編制更是如此。
  • 參公編制,到底是不是公務員?全方位認知參公編制的特點!
    一般來說,參公事業單位的設置會以中央層面的參公事業單位為標杆,有著「上下對口、上行下效」的常規。事實上,情況會相對複雜一些,比如一部分事業單位未在中央設立參公管理,但在地方卻可能實施的參公管理。舉例,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在中央層面沒實行參公管理,但在各省市縣卻基本實行了參公管理。同時,同樣職能的事業單位,地區不同,執行參公管理的情況也大不相同。
  • 機構改革,市場監督管理局運轉後,鄉鎮食藥所的事業編制怎麼辦
    鄉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的改革工作,屬於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按照改革進展要求,鄉鎮機構改革工作將於2020年3月底前基本改革到位。從目前已經公布實施,和正在省市縣三級反覆溝通的鄉鎮機構改革方案來看,鄉鎮機構改革中,鄉鎮試行一支隊伍管執法,基本已經成為定局。鄉鎮承擔的所有的行政執法職能,都將進行全面整合,由新成立的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承擔。
  • 省考參公人員前途如何,能改變身份使用行政編制嗎
    省考有公務員考試,也有事業人員考試。而公務員考試中,還有參公人員考試。許多人分不清,考的明明是公務員,怎麼變成了事業編制。其實,在公務員序列中,除過政府工作部門外,還有黨委、人大、政協、群團機關等,都使用的是行政編制,但卻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被稱為參公人員。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那就是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雖然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卻同樣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也被稱為參公人員。雖然是參公人員,但兩者的差別卻非常大。
  • 省考不全是使用行政編制的公務員,還有參公人員和純事業人員
    省考,有公務員崗位,包括使用行政編制、是公務員身份的行政部門、公檢法司、黨群機關人員;也包括行政執法、行政類參公事業單位中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參公人員。省考也有事業崗位,或者叫省招,包括基礎醫療衛生工作者、中小學校教師、其他事業單位人員。
  • 這3種情況下,事業編制幹部有望轉換為公務員身份,你有機會嗎
    而提起公務員身份,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以後會當官,而且還很有面子。這種傳統思想加上事業編制與公務員之間的實際差異,許多事業編制幹部都想轉變為公務員身份。今天就說說事業單位能轉換公務員的3種情況。第一,工作崗位的變化按照相關規定,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發生變化之後,身份也會隨之變化。
  • 2020年事業單位改革後,參公人員成公務員編制?看完這2點就明白
    一、什麼是參公人員?是公務員嗎?2020年雖然作為本輪事業單位改革的最後一年,其實大部分地區的改革其實都已基本結束!都在等待進一步的配套制度,落實後開始將正式開始運行。事業單位改革中,執法類的事業單位在這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被明確劃分為行政類或者公益一類的行政輔助單位。其執法職能是屬於行政職能的,所以是由行政單位內設的事業單位或內設機構授權執法的。這類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一般我們都是簡稱為「參公」,就是我們常說的參公執法類事業單位。
  • 文聯殘聯這樣的參公單位,與行政執法類參公機構,是一回事嗎?
    而行政執法類參公機構,全稱應該是行政執法類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一般為行政機關下屬的二層機構,其在編人員和群團組織機關在編人員都可以享受公務員同等的待遇,但實際上使用的是事業編制,而非行政編。一個是行政參公,屬於公務員身份,可以在黨政機關各部門自由流動,不受什麼限制;一個是事業參公,享受公務員待遇,實際上還是事業編制人員,要調入行政機關目前雖然已經基本不受限制,但畢竟屬於逆向流動,需要重新進行公務員登記轉換身份,兩者在身份待遇上是有本質區別的。第二,改革趨勢不同。
  • 行政輔助和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怎麼改革,會參公或改行政嗎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行政輔助類和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按職能也被劃分為公益一類,被明確歸類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改革後繼續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使用事業編制,是公益類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事業編制過渡公務員身份,在這3類單位非常有便利性,你知道嗎?
    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事業編制過渡公務員身份是很多人的一個共同願望,根據目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過渡公務員身份的幾種途徑來看,在這3類單位單位過渡公務員身份非常有便利性,你知道嗎?第一,鄉鎮對於鄉鎮工作的事業編制幹部而言,過渡公務員身份具有極大的便利性,這主要得益於3個方面。首先,鄉鎮內部機構的梯次配置當中,既有事業編制的領導崗位,也有行政身份的領導崗位,這為事業編制梯次提拔晉升中轉變身份創造了體制條件。
  • 機構改革後,這三類事業單位及其人員不再參公!
    黨委群團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完成之後,體制內的機構規範為行政部門是公務員,使用行政編制。黨委群團組織,和行政部門一樣,機關全部使用行政編制,不再像以前一樣,因為編制限制,一些群團機關使用事業編制,是參公事業單位。黨委群團的參公,和政府部門的公務員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使用行政編制,身份和流動沒有什麼限制。 行政類事業單位 行政事業類單位中,完全或者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被過渡為參公事業單位。
  • 事業單位編制如何轉行政編制?
    事業編制轉公務員,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第一,參加公務員考試。這個是最普遍,也是個人最容易把握的機會,只要你年紀在35歲以下,就可以參加考試,不但可以轉變身份,還可以有機會再一次選擇工作的單位以及工作的地方,不過比較難考,特別是對於已經參加工作的事業人員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 認識下參公事業單位 為什麼還存在參公事業單位?
    參公,我們經常聽說這個詞,所謂的參公,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那參公的職位,是事業單位編制還是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兩者的關係又是什麼?一:參公是事業單位還是公務員?首先要明確的是:參公,就是說的事業單位參公,即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職位。所以,參公,是事業單位編制,不是公務員歸屬的行政編制。
  • 報考公務員,縣級單位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如何選擇
    鄉鎮公務員與縣裡事業編,選擇哪個?如今很多人參加各種帶有編制的考試,目的就是成為一名公務員亦或是事業幹部。然而,有的學生實力非常強,可能參加了幾場考試,結果考上了好幾個,因此就會面對崗位的取捨。那麼,要是考入縣級單位事業編制和鄉鎮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到底如何取捨?可能,有人會斬釘截鐵地說,當然要選公務員了。可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就是唯一的答案麼?顯然並非如此,多數情況下公務員的行政編制的確很「香」,但是也要分情況。
  • 事業單位改革前景更好?轉參公的笑了!轉企和取消編制的更高興?
    有人問:事業單位改革後,事業編工作是不是也不保險了?事業編還值得考嗎?全國上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之中,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是既定方針,時間只會加快不會拖延。改革完成後,事業單位的前景將會更好,現有事業編人員中多數人都會受益,未來值得期待。
  • 通過省公務員考試招錄後,能使用行政編制,成為公務員身份嗎
    國考公務員,是為部委招錄工作人員,為「中央國家行政機關」補充新鮮血液。而省考公務員,是為省、市、縣、鄉四級「國家行政機關」招錄公務員,同時,還為四級參公事業單位招錄參公人員。省招公務員考試公告中,使用行政編制的,是公務員,在行政機關工作;使用事業編制的,是參公人員,在行政類和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工作。從待遇上來講,公務員和參公人員沒有什麼區別,也可以相互之間轉任。但兩者之間,使用的編制類型不同,一個是行政編制,一個是事業編制。崗位不同,一個是行政崗位,一個是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
  • 事業編制人員算不算公職人員,是公務員嗎?
    事業編制崗位肯定是公職崗位,事業人員也肯定是公職人員,但卻不是公務員,最多只能算參公人員。公務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事業單位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本身省份就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有通過公務員考試,且在政府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的職工,才能被登記為公務員。像黨委、人大、政協等機關的職工,也只能是按《公務員法》管理,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公務員,充其量算是使用行政編制的參公人員,等同於公務員並是真正的公務員。
  • 行政編制與事業編制有何不同?編制如何取得?
    行政編制與事業編制有何不同?編制如何取得?對於體制外的人員來說,可能體制內的人員都是公務員,並不清楚還有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分,其實兩者的區別非常大。行政編制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公務員,這是體制內最好的一種編制,上到國家領導人,下到鄉鎮領導,都是行政編制,一般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科員和辦事員。
  • 鄉鎮事業編制副科級出路在哪?
    事業編制,對於很多在體制內工作的人員來說,都是一個「梗」,而鄉鎮事業編制更是如此,在鄉鎮,事業編制副科職務,本就稀少,一般來說只有兩三個,而且有發展潛力的只有綜合管理類的事業副科(其他的都是專業性較強的副科級崗位,這種崗位一般都只能在本系統內發展,局限性很大),其發展方向具體來說:
  • 公務員考試職位備註是參公管理,是什麼編制,與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大學畢業參加公務員考試,職位特別註明是「參公管理」,那麼就是「參公事業單位」無疑。黨委群團機關雖然也被稱為參公管理,但使用的卻是行政編制,因此不會有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