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對寫作一點幫助沒有,怎麼回事?老師:知識沒有轉化

2020-12-17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讀書筆記#很多同學有這樣的疑惑,我讀了很多書,怎麼就是沒有多大的收穫呢?這是什原因呢?其實,這是我們堵的方式不對造成的,因為我們並沒有把所讀書籍變為我們自己的知識,所以,雖然讀了很多書,並不能恰如其分的運用。

但是,也有很多同學喜歡在閱讀的時候寫讀書筆記,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我們獲取書中的精華,為我所用是很有好處的,那麼寫讀書筆記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能夠對所讀書本內容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二,能夠對所讀內容形成條理性,從而訓練自己思想的周密條理,提高個人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三,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讀書的有效性;

第四,有助於培養認真、紮實的讀書習慣,同時有助於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那麼,我們讀書的時候,怎樣撰寫讀書筆記呢?

大家知道,讀書筆記的撰寫方式多種多樣。一般的讀書筆記大都根據所讀書籍的內容而定。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適合中小學生運用的讀書筆記的形式和寫法:

1、寫所讀書籍的內容提要,有利於對所讀書籍內容的總體把握。

一般適用於學到較為艱深的書文。寫一遍詳細的內容提要, 其效果要遠遠超出把這本書重讀一遍, 而且對於加深理解和記憶有很大的作用。寫這種形式的讀書筆記,既要總領所讀書文的主要內容,又要分列出各方面或各部分的內容,對於某些重點部分可以一字不差地進行抄錄。

2、寫自己閒讀的體會,這種寫法有利於提高思想境界

理論性的書神成文藝作品, 般道宜這種形式。這時,就可以寫成鎮內容寬的文明。也可口舊成感師的能史四團體含可以就書文的全箱來對,也可以截取其中的部分內容來寫。 但是最好不要大段大規地徵引而應著眼於結合書文的內容,聯繫自己的思想、學習、活動和周圍的實際來寫體會。

3、綜合敘述式的讀書筆記,有利發表自己的見解

讀了幾本涉及同一問題的書文,一般宜採用這種形式。 對於這不同的幾本(臨)書文,作者們的見期可能會有些不同,甚至針鋒相對,成者是見解雖然龍不多,但談問題的角度卻不一樣,引用的材料也不同。

在寫綜合敘述的時候,要抓住重點,把幾本(篇)中見解相同的放在起敘述。或者也可以就其中本(篇)為主要敘述對象,通過與其他本(篇)所談問題的不同角度、不同材料進行對比。對於見解不同的,可以將分歧的地方敘述出來,或者對比列出各人的見解。對於綜述見解不同的書文,最好寫出自己的看法。

4、摘錄所讀書籍的經典內容,有利於知識積累

對於科技書文中關鍵性的內容、文藝作品中精彩的描繪或者發人深省的警可、理論著作中精闢的論述等,可以在讀書筆記中摘錄下來。摘錄要少而精。也可在摘錄之後寫一點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5、補充所讀書籍的某些內容,使之更加完善

讀了某些書文,如果覺得內容不完備,就可以在讀書筆記中予以補充,使原來的內容臻於充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補充的時候,必須圍繞書文中所論述的內容來闡述、引申、發揮,不要跑題。補充時,宜先概述原文內容,指出其缺陷, 再寫自己的補充。

6、對於書籍中所出現的錯誤進行挑錯,提升自己的讀書能力

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不正確的觀點,那麼就可以在讀書筆記中指出其錯誤,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錯誤,要觀點鮮明、擊中要害,做到以理服人。

7、質疑錄,對所讀書籍的觀點進行質疑

如果在閱讀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讀書筆記中記下來,以備日後向別人質疑;弄明白了,再把答案寫上去。

8、寫評註,較高層次的讀書方式

在書上畫出重要句段,在書上寫評註。畫重要句段,寫評註,都要少而精。畫句段要突出重點,寫評註要簡明扼要,三言兩語即可。

總之,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對我們讀書有所獲得的要求。

(作者:楊玉燦)

相關焦點

  • 浮躁的社會,讀了很多書,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浮躁的社會,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幾年過後,我確實讀過了很多書,但會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多長進,很多書讀完就忘了,根本沒起到一點作用。很多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閱讀,記錄,整合,但卻從不思考,這種看書方式,哪怕看再多的書,也是沒用的,純屬浪費時間。現在的人,讀書很功利。經常會看到有些人說,我一年讀了一百本,兩百本,然後沾沾自喜。我就非常納悶,平均兩三天讀一本書,這種書到底值不值得看?不會是漫畫書吧?其實讀書並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你能理解多少,轉化多少。
  • 讀了很多書,為什麼經常感覺「沒有用」?
    聯想起自己的侄子,他在學校上作文課的時候可以說是「痛苦不堪」——他從來對「寫作文」沒有好感,每次都因為沒寫滿300字、而被老師批評。如果侄子的語文老師也能用「唱歌跳舞」的方式來授課,豈不是更好?很多人認為:「閱讀」嘛,就是把一本書翻開、從頭看到尾、然後就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就行了。那麼,如果我看了一本菜譜、並且很認真的做了讀書筆記、畫了很多思維導圖,是不是就可以變成星級廚師啦?可是我到現在還不會做菜。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在於:我把菜譜當作是一本「書」來讀了。
  • 金先生的寫作工具箱 讀《寫作這回事》
    今天說說《寫作這回事》這本書裡的寫作工具箱。建造寫作工具箱的目的為了盡我們最大能力寫作,我們需要一個「工具箱」,在這個工具箱裡裝下我們寫作所必需的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它呢?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令人氣餒的困難的時候。這時我們就可以打開工具箱,一把抓過合適的工具,直接解決問題,投入工作。
  • 讀了很多書沒有太多收穫怎麼辦?你應該思考一下這6個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明明讀了很多書,但仍然覺得收穫不多。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或者說煩惱,你應該思考一下這6個問題:選書方面:1、我平時是如何選書的,是根據興趣挑、需求挑、還是隨手挑?(選了不合適的書是讀書沒有收穫、收穫不多的第一個因素)2、我讀的書有多少是課內/專業內的書,又有多少是課外或專業外的讀物?
  • 你讀了很多書,為何依然沒有洞見?
    我有很多學生問我,胡老師為何我讀了很多書,而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呢?為何我看待問題依然沒有洞見,這是什麼原因呢?之前跟大家分享,當我們每學習一樣新知識之後,一定要和其他知識建立聯繫。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要掌握的,就是我們一定要懂得什麼是思維模型。
  • 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還是不會寫作,應該怎麼辦呢
    專注語文教學,分享語文知識,快樂學習語文很多家長跟我說: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孩子因為大量閱讀而有很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說明孩子做了有效閱讀。反之,則並沒有做到有效閱讀。什麼是有效閱讀呢?
  • 那些書看得不多,卻很擅長寫作文的同學,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也遇見過,書沒看過幾本,但是作文寫得很好的學生。兩種學生的寫作能力正好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閱讀對寫作的幫助不大。可是,為什麼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呢?閱讀對語文學習、寫作、閱讀理解到底有什麼指導作用呢?既然不管閱讀是多看書還是少看書,都和寫作沒有太大關係,那我們還要閱讀幹什麼? 其實,閱讀對寫作文的影響,是建立在思考和模仿上的。
  • 英文原版書,怎麼讀才能真正提高英語水平?
    而且再次讀的時候,你也會一眼就看到旁邊的筆記,這就相當於考試透題,怎麼能真正將單詞記住呢?所以,一定要準備一個筆記本,或者可以添加生詞本的單詞軟體(推薦不背單詞 App~)。這一點在英文寫作中很重要,叫做 cohesion,也就是篇章的連貫性、整體性。英語寫作者對 cohesion 的重視,為我們培養語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語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兩個看不懂的語法點,不會影響我們對整體內容的理解。
  • 多讀英文書也很難讓英文寫作突飛猛進?掌握方法很重要!
    現在的學生學習英語,不外乎就聽說讀寫譯5種類型,其中寫作的分值比較高,學生也最容易丟分,也是提升難度最大的題型。寫作是最考驗英語水平的,很多老師也會讓學生通過多看看閱讀英文原版書籍來提升寫作能力,但是很多同學覺得沒有什麼用,除了多認識幾個單詞之外,語法什麼的根本沒有提高。
  • 如何「消化」你理解水平之上的書,並把它轉化成你的知識?
    編者按:很多時候,我們看一本書的時候,明明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講的是什麼意思了。在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看來,這才是我們應該讀的書,這些書才能推動我們成長。那該怎麼讀這一類書呢?他在Medium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自己的讀書方法論。文章由36氪編譯。
  • 孩子寫作能力不好,語文老師給出3點建議,終於解決了家長的疑惑
    家長也比較著急,明明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努力,我們也試了很多辦法,給孩子報作文提高班,日常盯著孩子練筆,孩子也愛閱讀,各類書也看了不少,也積累文學常識和素材,但是就是作文寫不好。家長的疑惑,作為語文老師我很理解,明明是按照老師的學習方法,寫作能力總難提高的原因是什麼呢?
  • 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三年級拉開差距,背誦課文對寫作並沒有幫助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具有一定天賦的。天賦異稟利用得好,那語文成績就好,寫作能力也不錯。如果沒有天賦,後天還不努力,自然也是寫不好作文的。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般在三年級便拉開差距了。這個所謂的寫作差距,在於寫作文時的態度。
  • 應該怎麼讀書才是沒有白讀?
    應該怎麼讀書? 時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曬書單時說「我這一年讀了多少本書」。但事後,你有問過自己,看了這麼多書,書裡的知識你都吸收了嗎?你都運用了嗎?通過讀這些書,你是否真的比以前進步了?我相信,大部分人讀書時,肯定一開始都會帶著問題去讀這本書。或者說在讀書的過程管理中常著疑問,我自然也不為外,但有很多時候,我會不斷發現學生自己讀完一本書後,吸收學習效果並不是可以很好,也沒有我們看到他們自己在生活環境中有了多大的改變和進步,而不好的原因究竟出現在哪裡呢?事實上,有知識之間未建立連接。
  • 資深語文老師:閱讀分三種,對作文幫助各不相同
    這個問題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人們相信一句話:多閱讀有助於提高寫作能力。於是,當孩子作文不好時,老師就告訴孩子要多閱讀,家長也拼命給孩子買書。可現實情況是,孩子書越讀越多,作文分數卻越來越低。班上那些作文差的同學,讀的書也不比別的同學少,令人困惑。
  • 沒有白讀的書
    程先利我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是我自己不想讀的,覺得讀不讀書都無所謂,再說真也讀不進去了,那些個方程式、三角、幾何,它們認得我,我不認識他們。就這樣,我踏進了我們縣當時最大的工廠——棉紡織廠的大門。
  • 讀書 不在於讀了多少書 而在於你從書中吸收了多少知識
    據他自己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讀書多的緣故,他讀過的書都能把你埋起來。可是反觀他在社會上的成績,非常普通,可以說只是一個小職員,領著微薄的薪水。他的故事,可以說和《傷仲永》裡描述的神童方仲永一樣,都是泯然眾人矣。讀了很多書,可以說是一肚子墨水,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 為什麼你讀了一堆書思維卻依然沒有提升?如何科學的讀書?
    為什麼有的人努力學習了卻沒有結果呢?因為我們大多數只是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而沒有以目標為導向。如果讀書對你沒有一絲改變的話,那麼,你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到底該怎麼讀書呢?根據老王的實踐來看:1、先選擇書。說到選擇書,很多人都會一臉懵逼,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是讀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還是選自己喜歡的書呢?還是讀點人生哲理或者散文的書?
  • 一本好書《文心》不僅教寫作,也是教學方式與語文知識的枕邊書
    作為一個對寫作有追求的文案,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機會,尤其是通過自學可以提升的,《文心》這本書是豆瓣評分較高的一本書,評論說對於寫作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我在基本沒有多思考,只看到作者是夏丏尊和葉聖陶二位大家的面子上,果斷買了一本。
  • 孩子讀了很多書,仍然寫不好作文?試試思維導圖做旁批!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課外書沒少買,孩子也沒少看,可就是寫不出作文或者寫出的作文文筆平平,這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呢?作文水平的提高,跟很多原因都有關係,比如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平時的積累,聯想和想像的能力等,這當中讀書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平常課堂上老師教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既是一種讀書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習寫作方法的一個過程。可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把書中的一些好詞句和好的寫作手法遷移、內化,用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半年後,您發現孩子寫作能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是浪費了半年的時間。孩子喜歡讀課外書是好事,但是家長的介入很重要。這和吃飯一樣,讓孩子選擇,他會選擇每天一頓肯德基或必勝客,外加冰鎮可樂或冰淇淋。結果是孩子吃得越多,身體素質越差,因為他攝入太多不健康食品。讀書也一樣,如果只是讀暢銷書,也會出現精神上的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