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遷移對中國人沒有用

2021-01-07 小小小密密之歌

外語學習中有一個「母語遷移」的概念,它是指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母語的語言規則和表達習慣會被應用到第二語言的現象。根據效果我們可以將母語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兩種。一般來說,母語和外語越接近,越容易產生正遷移。比如,歐洲國家的人英語普遍都不錯,這是因為他們的母語與英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很接近,此時母語起到的是正遷移作用。但對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來說,由於本土語言與英語差異較大,此時母語起到的更多是負遷移作用。具體到國內的情況,我們的母語會對英語學習產生下面一些影響:

1.語音語調:英語是一種主要依靠語調來區別字義的「語調語言」,而漢語則屬於用聲調區別字義的「聲調語言」,這兩種語言在音素的數量以及組合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別。比如,漢語中的字基本以元音結尾,而英語中既有以元音結尾的開音節詞,也有以輔音結尾的閉音節詞,這會導致一些初學者在英語輔音後加一個元音,例如將work讀成worker,將hard讀成harder.同時,英語中存在一些漢語中沒有的音素,例如/θ/以及//,一些人在發音時會傾向於尋找母語中類似的音素來代替,這導致他們將thank, this讀成了/sk/以及/ds/。此外,英語中的失去爆破、輔音濁化、連讀和重音等也與漢語的發音規則有很大不同,容易導致語音的負遷移現象。

2.詞彙應用:一般來說,每一門語言都有他們獨特的搭配方式和表達習慣,初學者會不自覺將漢語中的詞彙搭配習慣照搬到英語中去,這樣很容易導致所謂的「中式英語」現象。舉個例子,「他與露西在1995年結婚」,受到漢語搭配習慣的影響很多人會寫成:He married with Lucy in 1995.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He married Lucy in 1995.「孩子們應該接觸更多古典音樂」,一些人可能會寫成:Children should get in touch with more classical music.這種寫法看起來似乎沒問題,但英美人士讀起來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get in touch with用錯了,get in touch with的意思是「通過電話或信件與某人取得聯繫」(communicate with someone by letter or telephone),不能用來指「與某事物接觸」。正確的用法應該是:Children should be exposed to more classical music.

漢語中有「雖然……但是……」,「因為……所以……」這些連詞,但如果將它們照搬到英語中就會出錯。我們不能說:Although I can’t help admiring the man’s courage,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his methods. 而應該說:Although I can’t help admiring the man’s courage, I do not approve of his methods.

相關焦點

  • 了解「語言負遷移」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先來說說很多朋友學習英語都可能遇到的困惑:學了那麼久,但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英語就是沒有不地道,不夠味兒。其實,不夠味兒,究其根本,還在於我們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英文,它不符合英語國家人的語言心理習慣。任何一種語言,作為一種載體,深刻地折射著某一民族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因而它必定與我們的母語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
  • 我們的母語如何影響英語學習?
    根據效果我們可以將母語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兩種。一般來說,母語和外語越接近,越容易產生正遷移。比如,歐洲國家的人英語普遍都不錯,這是因為他們的母語與英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很接近,此時母語起到的是正遷移作用。但對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來說,由於本土語言與英語差異較大,此時母語起到的更多是負遷移作用。
  • 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現象的成因分析及對策 —以30位學生的考場作文典型錯誤為例
    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筆者發現,學生在寫作中所犯的錯誤大都集中在拼寫、句法、用詞、連貫性等方面存在問題。2.語言遷移研究的意義及分類正如Ellis(1994:341)所言,「任何一個二語習得理論如果沒有描寫母語遷移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對母語遷移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言遷移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正向遷移和負向遷移;語間遷移和語內遷移;交際遷移和學習遷移。
  • 母語遷移
    加之日常應用的差異,極容易在口語上出現負遷移影響。If "think",this word, when pronounced, is supposed to bite the tongue, but many people overlook this in everyday use.
  • 人民日報:熱愛母語 善用外語
    作者在小說中大聲疾呼,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語、永遠以母語為傲。   即便在今天,外國人如果用英語問路,很多法國人即便會說英語,還是堅持以法語對話,法國人對自己語言的熱愛近乎「偏執」,被稱為「法語的傲慢」。   大概就在同一時代,因為中國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所挫敗,更加悠久燦爛的漢語和漢文化備受歸咎,甚至被形容為「中世紀的茅坑」。
  •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資格嘲笑趙麗穎的英語口音
    當非母語者學習跨度更大的英語時,這種口音問題就更明顯了。讓我們好奇的是,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在意口音?我們追求純正英語發音,真的有必要嗎?熱衷嘲笑他人口音的中國人,真實的英語能力到底怎麼樣?你的口音,聽起來就很窮酸中國人重視口音問題,是從母語開始的。公元前五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才剛把古英語帶到不列顛,這個時候漢語已經有了標準音和口音的對立雛形。
  • 英語口語達到母語者水平的訣竅是什麼?開口讓人以為你是假中國人
    這意味著您可以用英語開展簡單的對話,出去旅遊什麼的已經沒有問題了。下一個階段是「流利」,僅需要掌握25%-50%的英語知識。這個時候,英語儲備已經比較穩定。即使一段時間不用英語,簡單複習一下,就可以恢復自己的英語水平。使用英語的時候,可以直接輸出英文,不需要在腦子裡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了。
  • 太難了--母語竟然會阻礙英語學習,英語到底該咋學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廣泛存在於各種知識、技能與社會規範的學習中。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學習遷移是狹義的遷移,特指前一種學習對後一種學習的影響或者後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順向遷移/前攝抑制:先前的學習對後來學習的影響。
  • 國家語委:重視母語並不是把母語和外語對立起來
    會上,有記者針對目前中國人英語熱現象提出質疑,對此,國家語委官員指出,母語需重視,但並不需要把母語和外語對立起來。我們現在認為,中國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語,要學好母語,一個人能夠創造的最高點——建立創新型國家,是要靠母語的訓練,沒有母語的訓練,一個人是不能達到素質的提高的。愛因斯坦如果不是用母語——德語來思考,是達不到它的高度的。  他說,中國要發展、要建設,必須要有一大批掌握母語的人才。英語很重要,「小語種」也很重要。我們所謂的「小語種」,在世界上都是很大的,很多語言都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
  • 國際母語日,訊飛翻譯機助你用母語走遍世界
    每年的 2 月 21 日,是「世界母語日」。即使只會一門母語,你也能走遍天下。只要帶上一帶訊飛翻譯機2.0,就可以實現用母語走遍全世界的美好願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想要跨出國門,出去看看這個世界,語言不通往往成為出國旅行的最大阻礙——看不懂的路牌和菜單,聽不懂的外國話讓旅遊的心情大打折扣,也因為這個原因,翻譯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裡,成為出國旅行之必備。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翻譯機2.0,憑藉其獨特的產品優勢,成為翻譯機品類的領跑者。
  • 國際母語日:我愛我的母語
    今天是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母語,即媽媽的話。你愛你的母語嗎?有人已經不會說了,有人羞愧於說起,還有人說著說著會留下眼淚。輕輕摸一下黑板,跟大家叨叨幾個小概念,有幾個我當時學到都覺得耳目一新呢:1 大多數中國人都已經是「雙語人群」只要你的家鄉話有很多人聽不懂,你就很有可能已經是」雙語「了,例如上海話+普通話,廣東話+普通話,諸如此類。
  • 「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會說中文?」母語自信,不在於說,在於做
    在國際上,漢語普通話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母語,在國內,家鄉方言則寄託了我們個人的故土情懷,當然,如果要在國際上說中國方言也沒問題,只要你有把它發揚光大的決心;方言,也可以代表個人的母語,同樣具有家國情懷,但問題是,和這位小女孩一樣,現在還有幾個小孩會說方言?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多數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話了。
  • 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拿這個外國學生來說,因為一直在中國生活,學的都是漢語,對漢語思維掌握非常熟練,他的漢語水平自然不用說,行為方式也儼然就是地道的中國人。而他的母語,則因為沒有英語學習環境,學起來會感覺吃力。所以並不是「英語太難,連外國學生都學不好」,而是這個語言環境、語言思維給他設置了天然的障礙。其實,中國學生跟這個外國學生一樣,面對著這道屏障。
  • 都是「負遷移」惹的禍
    原來,這是因為我們的母語中文的語音特點造成了英語聽力的混淆。語言學家Arabski在2011年的《The Acquisition of L2 Phonology(第二語言的音系習得)》一書中提到:「在中文裡,絕大多數的漢字都是以元音結尾的,還有一些以『n』和『ng』結尾。」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在學拼音的時候,韻母是不是都是由元音、「n」或者「ng」結尾的呢?
  • 維吾爾族大學生母語語感與漢語語感的關係
    經驗表明,不同母語的學生對第二語言識別和習得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母語中含有與第二語言相同的語素,他們就容易識別和習得,語感就會好些,否則語感就會差些。第二語言的習得是複雜的認知過程,會受到母語的影響,這種影響被稱為語言遷移。遷移是指目標語和其它任何已經習得的(或者沒有完全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造成的影響(Odlin, 1989)。
  • 西班牙語翻譯練習中的語言遷移現象研究
    摘 要:母語遷移是語言遷移現象的重要表現之一。漢語和西班牙語隸屬於兩個不同的語系,在發音,文字,語法和句法體系等諸多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異。對於西班牙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兩種語言之間巨大的差異無疑是他們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在眾多的語言訓練形式中,翻譯是最能體現語言遷移現象的形式之一。
  • 少兒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強勢的孩子應該如何「自救」?
    1、孩子已經掌握非常多母語詞彙2、日常基本用母語溝通,並且溝通無礙與英語不同,我們說中文是因為生活的需要,我們有表達的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漢語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強勢影響。1、對其它語言,比如英語,產生本能的排斥,或是對漢語過度依賴,以漢語為拐杖,來學英語。
  • 少兒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強勢的孩子應該如何「自救」?
    1、孩子已經掌握非常多母語詞彙2、日常基本用母語溝通,並且溝通無礙母語強勢對英語啟蒙有什麼影響?01防患於未然對孩子來說,母語和外語只是並列關係,尤其是在母語的強勢地位尚未形成之前,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另一門語言,因為所謂的「母語和外語」,只是我們成人賦予的區分。
  • 中國新聞周刊:假如明早英文變成母語
    中國新聞周刊:假如明早英文變成母語  文/薛湧  英語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母語。但中國人不應該放棄在英語方面的努力,因為全球化使世界變成平的。英語則讓我們和世界站在一個平面上  如今到處聽國人報怨:中文冷清,英語虛熱,三億人學英文,既是教育浪費,又是發瘋。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
    簡單直白地說,看到某一個事物或在某個場景中,孩子能夠非常自然地把它跟英語對應起來,中間沒有一個翻譯過程,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比如,看到月亮這個圖像,一個具有英語母語思維的孩子會直接想到moon,而不會用"月亮"這個中文詞來做過渡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