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1:09 |人民日報APP—鑫富讀寫 仙居組工
2020年5月7日,《人民日報》新媒體專欄正式開始連載「黨建好故事」名師名家工作室蔣鑫富老師歷時18個月創作的26萬字長篇紀實文學《我的初心我的村一一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今天轉發第五十六篇。
83.振興村裡的「幫扶團」
仙居縣「八法聯動」,打造強村富民升級版。
十多年來,歷屆仙居縣委、縣政府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堅持走綠色化發展道路,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夯實基層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因村施策,持續推進。
目前,探索形成了鄉村旅遊帶動、土地流轉增收、並村抱團發展等8種村級集體經濟多元增收、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模式,有效推動村級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
放下電話,已是午後。
「我剛從仙居回到在椒江的家裡,上午是省殘聯領導來村裡慰問了……」「哦!去133-6號慰問、村委委員張彩玉家了嗎?未等電話那頭的埠頭鎮振興村駐村指導員兼第一書記張新建說完話,我就接過話茬,急急地問開了。
「怎麼說呢,我肯定也只能先安排去她家,因為張彩玉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聽了張新建的回音,我心裡才稍稍平靜下來。
2020年1月4日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個星期六。我在案頭一一梳理著仙居縣一批在外創業的鄉賢回村全力投入到參與基層治理,激活鄉村振興大事業的最新線索。作為台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三級調研員的張新建,從2011年5月至今,被組織委派到仙居鄉村已有9個年頭了。
張新建第一次坐在我辦公桌前的情景,讓我難以忘懷。在這個比較寬暢的辦公室裡,面對一頭花白短髮、方方國字臉上充滿自信並透著幾分好奇的張新建,我搶先回答了他到嘴邊卻沒問出口的話。我說,這裡是縣委黨校的綜合樓三樓,我這裡是304,是縣委組織部為我採寫「黨建好故事」提供便利而設的「黨 建名家工作室」,這是仙居縣委領導對我的信任。
張新建一聽,連聲說好!
記得是2018年1月25日上午,是他和鄉黨群辦副主任吳建敏帶著所在村 ——溪港鄉金竹嶺腳村黨總支書記呂金玉和村務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呂寬炤來黨校的。
他進門後,屁股還沒坐下,便開門見山講起了大實話——村裡建新房的事。講起這些事,是為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加以修復。村裡牢記著丘陵落差足有7米的數字;想著用到土地整理的地,是為了拆除祠堂,安排宅基地。
呂寬炤是個懷有鄉愁的人,他說,這裡也曾經是鄉政府所在地,還是解放前的地下交通站,老祠堂裡有一段紅色的往事啊!
於是,拆與不拆,形成兩種不同意見。
走!我們去周邊兄弟縣市區看看,看他們是如何面對這類問題的。張新建的主意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村裡先是組成考察隊伍,去了天台的一個村。這個村的有識之士,堅定地 解釋說,一定要把祠堂保留住,拆了將是一大永遠的損失,並列舉了保留的無數好處。
通過徵求很多呂姓族人意見,在尊重呂姓文化同時,他們查閱了宗譜中的家訓:耕讀傳家。告知後人,呂氏家人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呂金玉思想通了,他認為,建成基層黨建陣地,把祠堂作為村文化禮堂,很好。後來,這個陣地還被打造成為「台州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是革命戰爭年代「仙縉黨支部」成立的紅色基因傳承地。
時間過得很快。大家你一言我一句,一下個把小時過去了。張新建提起嗓門——意思是,他本人作為在仙居土生土長的人,也是鄉賢。他到村裡後這一屆的任務主要是建設美麗鄉村;下一步,是考慮村裡如何 發展的事。要利用村裡的獨特資源,做成特色村,有特色產品,統一經營、管理和收費。同步建立投訴機制,其中,經營收入的10%作為村級集體的收入。也就是說村裡一定要有集體積累,不能兩手空空。
「村委會主任是做油漆生意出身的。村裡又組織去了淡竹鄉下葉村、還去了白塔鎮新路村取經。這幾個村都是金竹嶺腳村的榜樣。」張新建說得投入,我記得認真,更是懷著好奇心發問「:那村裡取經回去後,有什麼動作?」
「有!」他說已經有10戶了。註冊了「宜鄉居鄉村旅遊公司、杭州習宇教育集 團」、投資上億的意向書、建立夏令營體驗基地等,有國外的學生來。他還說那天下午就要與村裡辦理租賃綜合樓手續,作為遊客接待中心使用。
金竹嶺腳村有2800多畝山林,200多畝耕地,是在「第一書記」的引領下快速走上強村富民之路的。如今,在台州大規模的行政村規模調整中,永溪村與金竹嶺腳村合二為一,不再是過去156戶、562人的小村了。
末了,張新建用目光掃了一下同伴,朝我呵呵一笑。從最初結識,到後來獲得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省優秀農村工 作指導員」「省千名好支書」「浙江省勞動模範」等榮譽,張新建把這些榮譽當作 服務村民的「加油站」,與村裡的黨員幹部更加團結、與群眾走得更近。
一年又一年,村民們一次次按手印挽留,讓他感動得眼睛溼潤。柯子河年過半百,與叔叔一起,住在樓上樓下。平日裡,他總是悄悄進門又出門。高高的四層樓房裡,村裡人不知他堆得滿滿的是什麼寶貝。
「老柯啊!你屋裡東西堆得太多了,勸你清理一下,如果你不方便,我們可組織黨員志願者幫你一次性打掃如何?」2019年9月10日這天, 我與幫扶團同志一起,剛路過振興村柯子河家門口,當時我就下意識地堅決要求進門去看看。
原來,裡面角角落落,全是堆積如山的東西。於是,我與駐村幹部蔣學進說,一定要做通老柯的思想,一定得幫他把家裡的衛生徹底搞乾淨。
2018年11月15日,仙居縣為助推振興村發展,專門成立縣工作指導組駐村開展工作。
2018年12月21日,根據組織安排,已經53歲的張新建,赴振興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兼第一書記。
到任三天後,張新建就組織村幹部赴淳安縣下姜村考察學習。回來後,連同村民代表到縣內東橫街、下葉等先進村考察。結束後,他找村幹部逐一談心談話,邀請縣委組織部和埠頭鎮黨委一起,組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通過對比先進村,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張新建和村幹部一起挨家挨戶走訪。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邀請縣內各單位以及協會來村裡開展義診、義工、送戲下鄉、 拍全家福等活動。
重點破解村內財務不透明不規範、三溪豬舍等群眾反響強烈的歷史遺留問題。端午節期間,埠頭鎮機關幹部和新老村幹部、在外鄉賢以及部分村民一起, 包3000個「同心粽」,挨家挨戶為村裡70歲老人送粽子和節日祝福,舉辦端午節 「同心」晚會。
七一期間,聯合縣裡和鎮裡各單位,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重塑了幹部形象,改善了幹群關係,凝聚了人心。為謀劃村裡的發展,張新建召開鄉賢、黨員、村民代表座談會。集聚各方智慧,共謀村莊發展;邀請縣職能部門、設計專家等共同到振興村實地調研,形成 村莊和產業發展規劃;到各個部門爭項目、爭資金,已爭取到10個重點項目,累 計資金800多萬元。
目前,黨建文化長廊、東籬之家、文體廣場、家宴服務中心項目均已完成,黨 群服務中心改造、進村入口和道路改造等工程都在熱火朝天地推進中,汙水零直排工程已完成設計。他還謀劃產業發展,計劃引進交通中轉站讓人氣旺起來,引進資本建設物 流中心讓村集體經濟強起來,引進象山縣生態養鵝產業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
「這些項目落地後,振興村離真正的『振興』將更近一步。我也會堅守到振興村真正『振興』的那一天。」張新建表態的時候,我專門找到他,囑咐他把我說的那個柯子河的事好好幫助。
「好!一定幫助。」張新建說到做到。2019年6月19日,他作為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在北京受到中央領導在首都人民大會堂集體接見。
回仙居後,他同時帶回一個大白鵝養殖計劃,主要是因為他結識了同樣赴京接受表彰的寧波象山縣蓄牧獸醫總站站長陳淑芳。他們一拍即合。一方出技術,一方出場地和人力。
張新建事後與陳站長講了柯子河的情況,巧的是在陳站長那邊的基地裡, 正好有個可與柯子河過日子的對象,還給了柯子河去寧波現場培訓學習,並且能拿工資的崗位。
「老柯!有好事來了……」 柯子河聽了張新建的一話,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那種笑。
說讓他再細細考慮一下……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如果說,安吉餘村是「兩山論」的發源地,魯家村是實踐地。那麼,今天仙居全縣有著行政村新調整後的20個鄉鎮(街道)311個 行政村、21個社區,就是「兩山論」的推廣地。
埠頭鎮三溪村(現振興村),是2005年至2006年間,浙江省委主要領導先後到仙居神仙居景區、皤灘古鎮景區、安洲街道東景工貿集團、竺梅 集團、橫溪鎮曹店村等考察指導過的一個村。
「我們是為建下岸水庫移民下山的村。為何浙江省委主要領導及省和台州市及我們縣領導到三溪(現振 興村)考察指導,一是有個市派駐村指導員,工作比較出色;二是村裡辦起了 『農家樂』;三是村裡的新農村規劃,科學有條理。天很熱,領導們還走了村裡的幾個來料加工點……」2018年9月10日「全國第34屆教師節」之際,我撥通了已經擔任安嶺鄉政府常務副鄉長的柯飛躍的手機。他日夜駐守海拔780米的大山深處,這裡有「臺 州的西藏」「台州的布達拉宮」之稱。
電話那頭,柯飛躍說他當時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就一直陪同在首長身邊。
後來,精幹的柯飛躍通過公務員考錄,到了安嶺鄉工作。
「今天,振興村迎來了做強做實的時機。在市裡到縣裡層層鋪開的行政村規模調整中,三溪村與隔壁的寺東村合二為一,乘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東風,經討論決定,將新村取名為振興村。」 現在,振興村的新班子已經搭好,熟悉情況,進入角色。
「第一書記」張新建, 是組織上選派到仙居金竹溪村後,再調整下派到振興村,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他,八年如一日。年前,他被金竹溪全體村民4次按手印挽留。在他的努力下,金竹嶺腳村完成了小山村到美麗鄉村精品村的蝶變。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從原先的空白,增長到2018年的150萬餘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較2011年翻了 兩番。張新建曾獲「浙江驕傲人物」「全省最美公務員」「浙江省勞動模範」、省市優秀農村工作指導員、省千名好支書等榮譽。如今,埠頭鎮振興村是2018年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後的新村。由寺東村、 三溪村組建而成。振興村共有山林面積 5631.5 畝,耕地面積 972.5 畝。村「兩 委」幹部13人,黨員74人(其中三溪自然村35人,寺東自然村39人),全村461戶 1700人口,分11個村民小組。
廣泛開展與縣級優秀黨支部——埠頭小學結對共建活動,雙方以集中培訓、資源分享、聯合制定製度、參觀學習、綜合實踐等活動為契機,雙向提升兩個黨支部的基層組織力。下一步,振興村將重點圍繞「黨建強基礎、項目聚人心、產業促發展」三個方 面切實開展工作,繼續從嚴抓組織建設。全面規範村級組織運行,嚴格落實農 36村黨員「十二分制」「從嚴治村十條」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五議兩公開」等制度要求,著力開展清廉村居建設,規範村務議事規程。計劃投資100多萬元,對振興村辦公樓進行改造提升。
挖掘三溪村原有的紅色文化,打造黨群服務中心。其中,一樓主要作為村辦公用房;二樓設置為文化禮堂和村會議室;三樓設置為多功能展廳和紅色教育基地。加快項目推進的力度和進度。將項目分工責任落實到人,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責任單位和責任領導,倒排時間表,細化項目進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
同時,在施工監理的基礎上,成立由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主抓項目質量。振興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對村內的集體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挖掘梳理,建設物業大樓,引進工商資本注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作者:蔣鑫富 (筆名 江風)浙江紹興人。主任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原標題:《【人民日報長篇連載 · 我的初心我的村一一在那神仙居住地方的100個中國村莊】》,編輯:張丹萍。)
160273138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