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東方姦殺案再次反思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賠償範圍

2020-09-26 文金髮律師

新東方姦殺案中民事訴訟將再次開庭,看到評論區很多的網友提出,被害人親屬主張170餘萬的賠償金元太少了,甚至有網友發出感慨:「一條命才值170多萬?」

這部分人可能對我國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權利保護現狀不是很了解。他們如果了解到我國現在的審判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的項目,死亡被害人要麼接受調解,要麼只能判決幾萬年的喪葬費,不知道是不是會驚掉下巴?

不管你信不信,審判實踐現狀就是這樣的,儘管筆者對這個現狀也一直持反對意見,它還是存在了很多年。

這個案件讓我們再一次關注刑事案件中的民事賠償問題,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筆者一直以多種方式,在不同場合不斷呼籲:儘早將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金納入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賠償的範圍。

涉及人身損害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賠償範圍現狀

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以及相關的答覆意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對於因刑事案件致傷的被害人或者致死被害人的親屬提出的傷殘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賠償項目,不納入判決賠償的範圍。

也就是,如果被害人或者被害死者的親屬,能夠跟被告人達成協議的,法院可以給你確認;但是,如果不能達成協議由法院直接判決的話,是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或者傷殘賠償金這些項目。

如果注意留意的話,在網上報導出來的案件中,刑事案件中被殺害的死者,其親屬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賠償的金額,由於不支持這幾個大項賠償,往往只支持喪葬費等項目,一般只有區區幾萬元,不相信的朋友也可以在網上搜一下,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支持死亡賠償金帶來的爭議

審判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不支持死亡賠償金,傷殘賠償金等,導致死者親屬或者傷殘人員所獲得的賠償金額只有極少,甚至給人感覺「命不值錢」。

為此,學界一直呼籲不斷,希望將死亡賠償金甚至精神損害撫慰金納入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賠償範圍。甚至包括全國人大代表也有向會議提交相關的提案,或者向最高法提出質詢。

遺憾的是,這麼多年的呼聲,到現在為止,僅僅是在交通肇事罪刑事附帶民事中,因為考慮到保險公司因素,將死亡賠償金的納入了判決賠償範圍,其他的人身損害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案件,仍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等項目。

再次呼籲死亡賠償金等項目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賠償範圍

首先,我國《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以及即將施行的《民法典》,都有明確的規定,當事人的行為同時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承擔了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承擔。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民事部分,實質上還是民事訴訟,這部分的審理和裁判,還是應當適用民事實體法。不能因為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而減輕或者免除其民事責任。

現在刑事附帶民事中判決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等項目,實際上就相當於被告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就減輕其民事責任,這在法理上說不通。

其次,按現在的做法,刑事附帶民事案件中被害死者的親屬只能獲取幾萬元的喪葬費,一方面容易讓社會產生命不值錢的錯覺;另一方面, 被害人的親屬既要忍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得不到應有的慰藉,對他們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

再次,根據多年的執業經驗,這樣的做法,往往容易導致被告人一方會將賠償與諒解掛鈎,從而達到用錢做交易的目的,造成新的不公。

由於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不支持死亡賠償金等項目,這樣一來,如果被害人這一方不同意被告人的調解方案,直接由法院判的話,只有區區數萬元喪葬費。

如果被害人一方同意跟被告人一方達成調解協議,往往被告人一方會以取得諒解為前提。這樣,有一部分被害人為了拿到本該是依法應當得到的賠償,被迫接受被告人一方的方案,違心的出具諒解書。

而被告人拿到了被害人的諒解書,往往在刑事上可以得到從輕處罰。這樣,本來是依法的賠償,卻成了變相的交易,讓人感覺錢可以買刑。

如果法院將死亡賠償金等項目納入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賠償範圍,全部支持被害人的權利主張,現實中部分被害人就不會違心的與被告人達成諒解。因為即使不諒解,法院也會這麼判,因此就沒有必要違心地接受對方的諒解條件,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如果調解不成,就只判給你幾萬元喪葬費。

這個問題,我們在多個場合不斷的呼籲,也寫了論文詳細闡述,限於篇幅這裡不再展開。只是藉此機會,再一次發出自己的呼聲。

是時候改變了!

法律無處不在。

相關焦點

  • 論如何確定刑事附帶民事的主體資格和賠償範圍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是刑、民分離的產物,同時也是刑、民結合的果實。它是刑事訴訟中的一項重要制度。現就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有關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主體資格的確定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範圍兩個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教同仁。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普通民事訴訟有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殺人要負刑事責任,可能會坐牢,但是去坐牢了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很多人以為負了刑事責任就不用承擔民事賠償了,其實不是,受害人及其家屬仍然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主張民事賠償責任,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 精神損害賠償應儘快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理範圍
    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對受害者遭受的精神痛苦給予的一種經濟賠償。但從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來看,嚴格區分犯罪行為與民事侵權行為,並將因犯罪受到侵犯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排除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理範圍之外。筆者認為,基於權利保護的理念和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應當儘快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理範圍。
  • 從江西入室殺人案,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區別
    各位被害人的近親屬、法定代理人除了要求追究曾某的刑事責任外,民事部分遭受的相關損失是否可以要求賠償呢?如果可以,那應該通過什麼方式提起呢?本文將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以及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兩個方面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
  • 淺談附帶民事訴訟賠償與量刑的博弈與衡平
    為了加快民事部分的審理,不因其導致刑事案件的審判的過分遲延。實踐中法院往往在判決之前對附帶民事訴訟先行調解。儘管被告人及其親屬為爭取將來的刑事審判中可以從輕量刑,往往傾其所有,以滿足被害人的要求。但調解與被告人實際認罪狀態是否一致,是否在量刑中有減輕處理以及減輕的幅度等,法律上均未予明確,同樣達成調解協議且具有相同量刑情節的案件可能因這種不明確造成地區間的量刑不均衡。
  • 新刑訴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上)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因犯罪行為而使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起。檢察院提起的身份是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
  •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概覽
    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確立之前,理論界往往將《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稱之為「公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兩者共同點是都具備公益性,但也有諸多不同之處。一是案件覆蓋面不一致。
  • 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民事賠償範圍探析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問題的規定》(法釋[2000] 47號)第一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條規定:「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
  • 該案是否屬於人民法院受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範圍
    在本案審理期間,被害人牛某甲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人劉某解除股權質押並賠償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一審法院認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牛某甲提出要求劉某解除股權質押並賠償因此而造成的損失的請求,不屬於人身權利因受到犯罪侵害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情形,不符合刑事訴訟法關於人民法院附帶民事訴訟受案範圍的規定,對牛某甲的起訴不予受理。
  • 能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詐騙罪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法院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根據被害人等的申請或檢察機關的提起,對由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直接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進行合併審理的訴訟活動。附帶民事訴訟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都可以提起。如刑事案件已審結,則應單獨作為民事案件審理。
  • 律師:盜竊、詐騙、非吸等犯罪,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釋〔2012〕21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138條:「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 雲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宣判
    9月15日,經雲霄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告人彭某失火案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獲法院判決。當天,雲霄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通過遠程視頻庭審的方式一審審結此案。據悉,該案系雲霄縣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雲霄縣檢察院在審查該案過程中,發現彭某某違反森林法規,過失造成森林火災,應當以失火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彭某受貴陽某電力工程公司僱傭,電力施工過程中造成森林火災,致使林木毀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應當依法承擔生態服務功能損失和林地生態環境修復等民事責任。
  • 永登縣人民法院辦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永登縣人民法院辦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每日甘肅網12月23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在自家豬圈私拉照明線路,引發山火,造成26.3862公頃(395.6畝)林地被燒毀。12月16日,永登縣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了永登縣人民檢察院提起趙某某涉嫌失火罪致使永登縣民樂鄉鐵豐村林地失火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永登縣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門在辦理趙某某涉嫌失火罪案時,發現此案存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隨即向永登縣院公益訴訟部門移交線索。
  • 南寧市中院開庭審理全市首例檢察機關 提出上訴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二審案
    南寧法院網訊 9月15日上午,南寧市中院公開開庭審理黃某某、藍某某濫伐林木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二審案在依法進行訴前公告程序後,上林縣檢察院對該案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認為黃某某、藍某某應承擔破壞生態環境的民事責任,根據專家出具的評估報告,請求判令黃某某、藍某某賠償被濫伐公益林恢復至原狀期間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的費用共計168374
  • 貪汙公款打賞、贈與他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可行性探討
    故而認為李某屬於對社會和國家公共財產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其他個人,可以成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適格的被告。三、檢察機關對於該領域是否可以提起公益訴訟關於本案檢察機關是否能通過公益訴訟起訴網紅主播李某存在爭議。
  • 高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的理解與適用
    此次會議圍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物質損失應該如何理解、可否在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中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定要件如何適用等實務難點問題展開討論。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上海市檢)第四檢察部主任胡春健表示,智慧財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該有實踐的重要意義,在審慎徵得權利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一併解決賠償等問題。
  • 實戰總結 | 律師辦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必備的20個操作要點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設立的目的之一,是為減少當事人訴累而在刑事訴訟中附帶解決民事賠償問題。筆者最近在處理一起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總結此類案件的操作要點,分享出來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精神損失不在賠償範圍內。對就犯罪行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訴求,法院基本不會支持,但也有例外,如交通肇事類案件。13. 訴訟時效的問題。根據最高法的觀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時效應當遵從刑事追訴時效。
  • 【法律文書】刑事附帶民事/民事/行政答辯狀
    答辯狀,是指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被上訴人和民事、行政案件的被告或被上訴人,針對刑事附帶民事自訴狀、附帶民事起訴狀及其上訴狀和民事/行政起訴狀、上訴狀,在法定期限內作出答覆、辯駁的法律文書。《民事訴訟法》第125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 人身侵害,受害方能否附帶民事訴訟索要精神損害賠償答案揭曉?
    關於人身損害精神賠償筆者解答如下:一、針對犯罪行為提起的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範圍問題的規定》(法釋[2000]47號)第一條第二款規定,「對於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害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訴訟時效認定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的爭議是:  第一種觀點認為,考慮到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訴訟的依附性,對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時效問題,應適用刑法中的追訴時效,而不適用民法中的訴訟時效。本案被告人寧順亮雖然從2005年開始在逃,但他的追訴時效沒過,因此權利人的民事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也就相對應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