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高山族烤野豬,方法原始簡單,只加一點這個就能饞哭

2020-12-23 樂魚愛美食

《風味人間》高山族的烤野豬肉,製作方法簡單原始,但是香味能飄滿山。只是因為加了一點這個,瞬間把人饞哭了。

《風味人間》跨越了世界上好幾個洲,20多個國家,只為了拍出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看完之後,感覺《風味人間》也確實做到了。但其實大家最喜愛的還是咱們中國大地上的美食,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的美食,讓人感到又新奇又美味,很想有機會能嘗一嘗。

《風味人間》除了在內地尋找美食,也沒忘了到寶島臺灣一探美食文化。高山族是生活在生活在寶島臺灣的少數民族之一,在飲食上也是有很獨特的地方。比如說他們在吃烤野豬肉的時候,方法就比較原始簡單,卻又有點不同。

高山族的人們在勞作之後,山上天色漸晚,就留在山上生火做飯吃一些現打的食材,比如野豬肉。他們烤野豬肉的時候並不像我們吃到的燒烤那樣,用很多調料醃製。他們只是用鹽和一種山上現採的食材來簡單醃製,然後直接上火烤。只加了一點這個烤出來的野豬肉非常香,光聞著味就能饞哭了。

《風味人間》高山族的這種烤肉的秘方就是來自山裡的刺楤,也叫食茱萸。食茱萸在古代的時候,被中國人拿來當辣椒使用。但是食茱萸不僅僅是有辣的感覺,主要是有麻麻的口感,可以直接做菜吃也能做調料燉湯。

野豬肉加上食茱萸醃製,就能適當去腥,並且烤出來的肉帶有食茱萸的清香,咬一口嘴裡既有野豬肉的肉香,也有食茱萸麻麻的口感,簡直是完美烤肉。這種原始簡單的烤肉方法,真的只加一點食茱萸就能饞哭,讓人很想嘗嘗。

有時候簡單的食物簡單的製作方法,往往能帶來更加獨特的美味。高山族的烤肉看似方法簡單原始,平平無奇,但是卻根據經驗和智慧加上食茱萸來醃製,讓一道簡單的烤肉變得味道非常豐富,把人饞哭。這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美妙運用。

只不過身處內地,並不能總是吃到寶島臺灣的特色美食,食茱萸也不是像花椒、辣椒那樣做成幹的包裝好了往外賣。但是通過《風味人間》我們知道了高山族善於使用食茱萸讓食物美味獨特,我們就可以有空就飛去中國臺灣嘗一嘗當地特色,同時也能和當地人交流交流感情,增強兩岸人民的友誼。

看了《風味人間》才知道原來烤肉也可以不加很多調料來醃製,就能烤出滿山香味,把人饞哭。食茱萸真是一種神奇的香料。你知道食茱萸這種香料嗎,你覺得烤肉加什麼調料比較好吃,什麼樣的烤肉能把你饞哭,評論一下吧。

相關焦點

  • 看完《風味人間》,我被蒼南周邊美食饞哭了!
    「罪魁禍首」就是這部由原《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再次操刀,重新起航拍攝的大型自製紀錄片《風味人間》,這一次,陳曉卿導演帶領我們探索美食的視角由中國轉向全球,宏大美食世界,更大程度講述全球範圍內以美食為線索的人文故事
  • 《風味人間2》這樣拍美食,隔壁小孩又雙叒饞哭了!
    看過風味人間第二季《螃蟹橫行記》的網友,相信都跟瞧妹一樣,邊看邊流口水。沒有什麼比吃螃蟹更吸引人的了,從視覺到味蕾,都是饕餮盛宴。風味人間節目組對全世界螃蟹的吃法全部介紹了遍,跨越東西方,螃蟹的菜品豐富多樣,顛覆了瞧妹只知道香辣蟹的淺薄認知。
  • 《風味人間》一個秘訣做好醃火腿,風味絕佳,金庸生前最愛
    《風味人間》中介紹了一個做好醃火腿的秘訣,可以讓火腿的風味絕佳,非常出眾。金庸先生生前就特別喜愛這種火腿。《風味人間》中說了很多火腿的做法和吃法,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因為過去沒有電沒有冰箱,把肉類醃製起來是一種很好的儲存方法。這次《風味人間》講到了火腿在醃製過程中使用的一個訣竅,能讓火腿風味絕佳。最早醃製火腿的時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火腿並遠銷海外了。據傳,有一個廚師在後廚偷吃狗肉,老闆到後廚視察的時候,廚師怕被發現,把還沒來得及吃的一條狗腿塞進了醃製火腿的缸裡。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
    這是他從央視紀錄頻道轉職騰訊視頻後,與團隊推出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共8集,每集50分鐘,將於10月28日起,每周日21點15分,在騰訊視頻首播。在被譽為《舌尖》升級版的《風味人間》第一集,來自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得以入鏡。《風味人間》還未播出,但網友得知消息後,都紛紛被饞哭,很多網友都在吶喊:又有「下飯菜」了!四川美食眾多,為什麼選擇洪雅瓦屋山?為什麼選擇冷筍?
  • 高山族
    在山區的高山族使用斧、柴刀、長刀、鐮刀等,鐵製生產工具大都是從漢族地區買來的,每家都有。長刀除用作生產工具外,也是男子隨身佩帶的武器,部分地區的布農人能自己製造鋤、鐮刀、柴刀等簡單的工具。每年可捕魚二百萬斤以上,其中飛魚為最多,主要方法是用網撈法和照明法捕撈(照明法:在夜晚用火把照明誘捕飛魚)。    由於歷史的原因,高山族社會內部還存在著不同的社會發展形態。基本上可分為兩種類型:一類還保存比較濃厚的原始公社制殘餘,包括布農人地區和泰雅人地區的一部分;另一類相當於封建社會階段,包括排灣人、泰雅人、阿美人和平埔人等地區。
  • 簡單易學的小甜面圈,在家就能吃到的甜品,小孩都饞哭了!
    簡單易學的小甜面圈,在家就能吃到的甜品,小孩都饞哭了! 各位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想必大家都吃過甜甜圈,不過大家都是到外面買來吃的,從來還沒有試過在家自己嘗試做過,那麼你知道一道美味的甜甜圈是如何製作的嗎?今天就教你簡單易學的小甜面圈,在家就能吃到的甜品,小孩都饞哭了!
  • 親手做的《風味2》沙茶雞,吃著確實香
    原創 田螺姑娘陳宇慧 風味星球 來自專輯《風味人間》第二季今天的推送來自於《風味人間》的好朋友,專業教做菜六年多的。自從刷完《風味人間》,田螺老師的做菜靈感(據說)如泉湧!繼上次之後,她又迷戀上了《風味》裡拍攝過的醬料。
  • 芒果千層蛋糕,軟糯Q彈,簡單易學,隔壁家孩子都饞哭了
    芒果千層蛋糕,軟糯Q彈,簡單易學,隔壁家孩子都饞哭了大家好,這裡是我是飯桶我很美,每天一道家常菜,讓你天天吃不膩,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一道美食很簡單,只需要簡單幾步,就能在家裡吃上大餐,而且營養又健康,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一起操作起來吧。
  • 《風味人間》VS《野生廚房》:誰的文案更下飯?
    最近品牌君發現,綜藝江湖中又湧現出兩檔「下飯」節目,一個是《風味人間》,另一個則是《野生廚房》。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必定又是兩檔吃飽飯才敢看的節目,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它們不光畫面看得人直咽口水,連文案都很饞人!
  • 《風味人間》同款敲肉羹,做法簡單,吃一口回味無窮,試試吧
    在《風味人間》中有提到這道「人間美味」,實在是讓小編饞了一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做這道,縉雲縣的經典名吃,由於食材有限,只有就地取材了,下面是改良版的「敲肉羹」,一起看一下吧……第一步: 豬瘦肉一大塊,幾個香菇 一根胡蘿蔔, 上述食材備好待用。第二步: 香菇切成小丁,金針菇切末, 胡蘿蔔切末,豬瘦肉攪成肉餡。
  • 冷筍入鏡《風味人間》 來看這些四川高山美食!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陳曉卿這個名字還是過於陌生,但只要提起《舌尖上的中國》,十有八九又會露出瞭然於胸的神情。昨日《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與其團隊,新推出了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
  • 風味人間:醬油水煮魚,做法簡單,特別鮮美,沒有一點腥味!
    魚不煎不蒸,做法簡單,小孩都愛吃,特別鮮美,沒有一點腥味!廈門醬油水煮魚,因為風味人間,讓更多外地人了解到這道廈門人的家常菜。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廈門這樣一個漁村,很多人都是靠海養活一家人、發財致富。
  • 《舌尖》導演新作《風味人間》首播 瓦屋山冷筍入鏡(2)
    10月28日中午,得知《風味人間》今晚即將播放,尹成靜連聲詢問,在哪兒可以看到等。尹成靜回憶,當時得知是陳曉卿老師團隊前來拍攝時,她很意外,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美味》,尹成靜看過好幾遍,為了把瓦屋山最原生態的「打筍子」全過程展現給大家,她就推薦了「打筍子」多年、且在山上還有棚子的馮玉先夫婦。
  • 《風味人間》的火腿吃法沒說完,還有這樣的吃法
    近期最下飯的片莫過於《風味人間》了,陳曉卿作為《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總導演,一出手就拿下豆瓣評分9.4,可以說是真·強勢回歸,把屏幕前無數個吃貨靈魂直接給看饞了。圖源:《風味人間》不論是在我國浙江、雲南等地,或是在遙遠的西班牙哈武戈村,醃製火腿的方法異曲同工,都是簡單地以鹽和生腿,讓時間和氣候「自然造物」,如同《風味人間》中所點評的「這是來自歐亞大陸兩端的不謀而合」 。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舌尖》第一、二季的導演陳曉卿帶著「舌尖上的世界」——《風味人間》回到了大家的視野。《風味人間》開播後口碑流量雙豐收,在騰訊視頻上線一天多播放量就已經達到了1.9億次,豆瓣評分高達9.4分。
  • 南瓜加雞蛋的做法,營養解饞,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南瓜加雞蛋的做法,營養解饞,隔壁小孩都饞哭了哈嘍大家好,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美食是不可辜負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道美食,食材非常普遍,就能做簡單可口的美食,快來跟我學習一下吧。這道美食這樣就做好啦,是不是十分簡單易學,趕緊嘗試一下吧,每天我都會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美食,期待和您再次相遇。
  • 剛剛,我煲了《風味人間》的龍鬚筍雞湯
    《風味人間》第一季,讓人們認識了四川頂級山珍「龍鬚筍雞湯」。龍鬚筍雞湯的精髓在於「龍鬚筍」,取自竹林的鮮筍,經過手工劃絲,再由炭火烘乾,得以保存原始的季節之味。筍來自竹林、烏雞由村民自家飼養,配上蔥、姜、紅棗,這樣一道山珍野味,足以還原大自然本真的風味。
  • 光影銳評|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符號學解讀
    例如所採用的顯微攝影的方法中從食鹽結晶到豆漿點滷,纖毫呈現,力求給觀眾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在《風味人間》中,正是因為這種拍攝方法,細緻而科學地記錄了當酸性物質接觸到纖維物質時的「虎軀一震」,蟹肉的彈牙與美味溢出屏幕。
  • 《風味人間2》解鎖「重口味」
    中新網5月10日電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三期「醬料四海談」,將於今晚播出。第三期將以醬料為主題,帶領觀眾領略全球各種醬的「風情」。《風味人間》海報醬料在美食中的作用非常特殊且神奇。本期《風味人間》中來自中國、日本、墨西哥等多個國家的代表性醬料,及其製作過程的完整展現,有望讓觀眾再次「口水失控」。劇照無論日常佐餐還是給菜品調味,一日三餐大多離不開醬料。
  • 飲食文化 從高山族說起(圖)
    高山族飲食文化。臺灣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為主食,食皆用手。後來,隨著大陸移民的增多,逐漸吸收了漢民族的飲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漸成為主食。不過,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著不少傳統的特色,如蘭嶼的雅美族的吃魚有男女之別限制。高山族人喜歡飲酒,其用小米所釀製的酒,也呈現出特有的飲酒文化。 閩客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