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理財市場將迎銷售新規!網際網路平臺或暫無緣代銷

2021-01-07 網易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 高萍)訊,12月25日,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辦法》對銷售機構、銷售人員等主體列明18條負面行為清單;同時,明確提出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暫不能代銷理財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辦法》的定位主要是《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配套制度,針對的產品為非保本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落腳點在「銷售」,對銷售渠道、銷售人員等理財子公司業務的銷售管理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規範。《辦法》將有利於理財子公司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對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起到積極作用。

  網際網路平臺暫無緣代銷理財產品

  《辦法》單列第二章「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劃定銷售機構範圍,規範了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應當具備的條件要求等。

  《辦法》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分為兩類:一類是銷售本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一類是接受銀行理財子公司委託銷售其發行理財產品的代理銷售機構,包括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機構。

  記者發現,《辦法》明確作出禁止性規定: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業內人士指出,這也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暫無緣代銷理財產品。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這主要還是考慮理財子公司穩健、規範發展和提升監管效率。

  對於現階段僅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的規定,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保持了現有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該負責人進而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屬於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機構類型、產品屬性、品牌聲譽等處於起步培育階段,區分辨識度需要逐步提升。現有銷售機構範圍總體延續了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成熟渠道模式,便於投資者識別。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和其他專業機構能否成為監管部門認可的「其他機構」,獲得代理銷售理理財產品的資質,成為關注焦點。他認為,《辦法》對理財產品代理銷售相對謹慎,沒有進一步擴大代銷機構範圍,維持理財產品銷售制度的連續性和平穩性,是必要和恰當的,這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辨別,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也認為,此次《辦法》對代理銷售渠道進行規範,一方面旨在增強銀行子公司的獨立性,以提升銀行營業網點和電子渠道等自營渠道的獲客能力,另一方面則從源頭把控銷售風險,避免不當銷售、誘導銷售等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

  留擴圍空間:銷售機構範圍有望適時擴展

  不過,董希淼擔心的:「對一些年輕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不能從網際網路渠道方便地購買理財子公司產品,可能影響他們投資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意願」,銀保監會也預留了制度空間。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根據銀行理財產品的轉型發展情況,適時將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擴展至其他金融機構和專業機構。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未來銷售機構範圍有望擴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其他機構既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專業的銷售公司,也包括網際網路平臺。

  「隨著理財子公司發展的逐步的完善,老百姓對相關產品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可以進一步地去拓展到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和其他的專業公司。」曾剛直言,儘管現在沒有擴展到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和其他的專業性的公司,包括網際網路平臺,但是已經從理論上是留了空間。

  曾剛進而表示,未來隨著情況的發展,相關制度、整個機構運行的成熟,銷售機構範圍往相關領域進行拓展有很大可能性。「理財銷售需要得到監管的認可,所以代銷也需要資質認證的程序,只要得到銀保監會的許可,未來根據情況在銀保監會許可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推廣到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和其他銷售主體。」

  法詢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亦表示,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目前仍僅限於理財子公司以及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後續其他金融機構(比如券商、信託公司等)和專業機構(比如三方財富公司)是否獲批,要視理財產品轉型進度來定。「由於在文件正文中沒有設明顯禁止,因此這些機構未來進入理財子公司銷售機構範圍只是時間問題,沒有政策門檻。」

  劃定18條銷售行為負面清單

  包括以展示、介紹、比較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部分或全部特徵信息等方式宣傳推介理財產品;提供單只或多隻理財產品投資建議;為投資者辦理認購、申購和贖回等在內的行為,都屬於理財產品銷售活動概念範疇。

  因此,包括誤導銷售、虛假宣傳、與存款或其他產品進行混同、強制捆綁和搭售其他服務或產品、誘導投資者短期頻繁操作、違規代客操作、強化產品剛兌、私售「飛單」產品等在內,共計有18種行為被列入了負面清單,是絕對禁止觸碰的「紅線」。

  在蘇筱芮看來,上述負面清單為銷售機構及銷售人員的展業提供了明確參照,今後在相關產品的銷售中,不得通過損害消費者權益等方式來觸碰「紅線」,否則將按照《辦法》規定的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等予以嚴懲。

  加強投資者保護:理財子和代銷機構責任共擔

  加強投資者保護亦是《辦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的有機統一,推進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辦法》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共同承擔銷售責任。銀行理財子公司設計發行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機構面向投資者實施銷售行為,共同承擔理財產品的合規銷售和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義務。

  此外,《辦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分別提出機構和產品盡職調查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得因其他機構代理銷售而免除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需要與代理機構籤訂代理銷售合作協議,在協議中明確風險承擔、信息披露、風險揭示、客戶信息傳遞及信息保密、投訴處理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董希淼認為,該項規定釐清了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等各方的關係和責任,適應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理財產品銷售法律關係變化的需要,有助於進一步完善銀行理財子公司制度規則體系,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理財子公司和理財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蘇筱芮看來,權責劃分有利於明確不同機構的業務邊界,能夠滿足對標看齊資管行業監管標準的需要,釐清各方在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法律定位與權責關係。

  此外,為加強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辦法》要求強化銷售過程中買賣雙方行為的記錄和回溯,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完整客觀記錄電子渠道銷售的重點環節,有利於在出現爭議時釐清投資者與銀行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之間的責任,保護各方合法權益。同時,依託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強化銷售過程信息的匹配和登記,便利投資者通過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權威渠道查詢核實,防範偽冒機構和人員銷售虛假理財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代銷平臺出局!監管劃定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靠譜銷售渠道
    銀保監會已批設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此前,理財產品銷售適用的監管規定,分散在不同的制度規則中。目前理財子公司主要沿用商業銀行理財、代銷等監管規則,全面性和適用性存在不足。與此同時,理財產品銷售的法律關係,也因為理財子公司的出現發生了變化:產品銷售的相關法律主體擴展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代理銷售機構和投資者三方。
  • 網際網路貨基迎轉託管:6000億元騰訊理財通將轉至騰訊騰安
    基金銷售服務和體驗,另一方面是為了將平臺的基金銷售業務進一步規範化。  3月26日,騰訊理財通的部分用戶已經接到簡訊通知,易方達易理財服務將在4月11日切換由騰訊旗下獲得證監會批准的基金銷售公司「騰安基金銷售(深圳)有限公司」提供,屆時用戶的持倉份額將轉託管至騰安。易方達易理財成立於2013年10月24日,是首批對接微信理財通的貨幣基金之一。
  • 理財子公司新規發布公募理財將不再設銷售起點
    二是由獨立法人機構開展資管業務,將其與銀行信貸、自營交易、證券投行和保險等金融業務相對分離,為國際通行實踐。三是國內有可借鑑的實踐經驗。四是商業銀行已具備一定的實施基礎。據悉,「資管新規」為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統一監管標準,「理財新規」為「資管新規」的配套實施細則,《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為「理財新規」的配套制度。
  • 兩巨頭理財子公司開業在即!事關4.4萬億銀行理財,老百姓...
    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將進一步豐富機構投資者隊伍,通過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理財產品,增加金融產品供給,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資金,更好地滿足金融消費者多樣化金融需求。其他批准設立的理財子公司也在抓緊推進正式開業的各項準備工作。另還有多家商業銀行設立申請已獲受理。  銀保監會選擇最先批准這兩家公司開業,符合監管部門堅持的發揮大行「頭雁引領」作用。
  • 銀行理財產品有自營和代銷2種,代銷的安全嗎?收益率更高嗎?
    01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為什麼有「代銷」的在2020年之前,大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很少看到「代銷」字樣,那是因為之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但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不全是自己發行的,有一部分是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而且,以後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因此,目前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兩個部分:一是自營的產品;二是代銷理財子公司的產品。
  • 鉑諾簡毅: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或萬億級下降 基金保險受益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接受度下降,銷售規模繼續下降的趨勢將不可避免,預計2018年銀行理財規模可能會出現幾萬億的下降。」他同時指出,銀行理財規模下降,將推動整個資管行業大變革。在此變革格局下,將利好權益類資產,特別是公募基金和保險等的發展。在簡毅看來,近期,金融監管政策頻出,尤其是資管新規的出臺,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影響面最大的,無疑是打破剛兌。
  • 一場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大肅清來了
    12月25日下午,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該辦法明確:未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或間接代理銷售理財產品。一句話,沒有金融牌照,以後就不可以銷售銀行理財產品,不管你是直銷,還是代銷。這對螞蟻集團,毫無疑問,又是一記重創。
  • 網際網路理財重出江湖 導流與代銷傻傻分不清 監管套利何時休?
    他見證了網貸發展的下半場,以自身的經歷談行業,他坦言,「在這種環境下,聰明的網貸平臺已經開始尋找新的監管套利空間。」網際網路理財平臺或許就是這樣一個「空間」。網際網路理財平臺是大型金融機構的代名詞,BAT旗下金融企業及大型金融集團都常常以此自居。「網際網路理財平臺或者網際網路資管平臺,目前屬於監管的空白,不排除未來會有專門針對網際網路資管的監管辦法。」
  • 千億級網際網路保險市場迎新規
    千億級網際網路保險市場,正因監管新規「靴子」落地迎來變局。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歷經多輪徵求意見稿修訂後,已經施行五年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將退出歷史舞臺,網際網路保險市場正式度過監管的真空。
  • 支付寶獨售螞蟻基金引爭議 各平臺搶食銀行代銷"蛋糕"
    由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基金銷售獨家代銷的5隻參與戰略配售螞蟻新股的創新未來基金在支付寶平臺獨家銷售,5隻定向戰略配售基金的「排他性銷售」引發非議,不僅有利益輸送嫌疑,且銷售過程中諸多用詞的不規範或已觸碰監管紅線。「觸動靈魂比觸動利益更難。」
  • 超500萬人買螞蟻戰配基金 在線理財平臺正崛起
    「一直以來銀行都是基金代銷的主力,但從這次能夠看到,網際網路平臺逐漸受到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的歡迎。一方面,得益於網際網路的低門檻、普惠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理財科技對於解決基金銷售中機構和用戶的痛點做了很多探索。」 上述分析師表示。
  • 好買解讀理財新規(上):銀行理財更寬鬆 非標融資真利好
    此一新規出臺,將使存量高達22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資金有了更多的投資選擇。針對新規會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什麼影響,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將持續進行深入解讀,本篇重點關注理財新規對於非標資產的影響。理財新規在資產管理機構盡責、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打破剛兌、產品估值、信息披露等多個方面均延續了《指導意見》的總體思想和主要內容。整體拉平了不同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差異,進一步消除了監管套利。理財新規對非標資產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定將適時發布,存在進一步寬鬆的可能。
  • 理財產品銷售出新規 周昆平:專業人做專業事
    15:22:36 來源: 中新經緯 舉報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資深專家周昆平表示,按照新規
  • 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亮相 股市成為銀行理財子重要方向
    信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股權與資本市場部已逐步建立起多維度的資本市場業務數據體系。在數據體系的基礎上,信銀理財的股權與資本市場部正在積極探索與外部專業投資機構的合作,構建資本市場業務的多元核心架構。財聯社記者獲悉,在信銀理財首推的產品中,有不少已經與股票市場掛鈎。如信銀理財推出掛鈎新華500的股票指數的相關產品。
  • 專家:新規推動理財銷售行為規範化
    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辦法》中關於禁止行為的要求是比較重要的一項規定,實踐中不僅是銀行理財領域,包括所有的資管類產品在銷售中都面臨類似的問題。《辦法》從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行為合規性的角度作了比較全面的要求,對更好地推動資管新規落地實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3萬億資管迎重磅新規!三大配套細則出爐,與銀行理財同等待遇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末,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餘額3.43萬億元,其中組合類產品1.98萬億元、債權投資計劃1.32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0.13萬億元。隨著三大配套細則的正式出爐,3萬億保險資管產品迎來重磅新規。基金君根據銀保監會此次出臺的三個實施細則正式稿以及過去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梳理出以下重點內容。
  • 突破2.9萬億:2020新基金徹底炸了 明年誰是爆款?
    渠道規劃銀行、券商、網際網路「一起上」2020年,在基金銷售上,銀行、券商、網際網路各自「秀出了自己的肌肉」,尤其是銀行渠道優勢仍然明顯,一些股份制銀行代銷的基金成為爆款,2021年更多基金公司準備多種渠道「一起上」。
  • 10萬億公募基金分銷帳:誰動了商業銀行的奶酪?
    阿里市值2.8萬億、騰訊2.56萬億、工商銀行2萬億、建設銀行1.5萬億……如果時間倒推回多年以前,誰能料到會有網際網路公司市值超越大型商業銀行?中國的基金銷售領域正在上演多年前的戲碼:網際網路公司追趕商業銀行。這個行業前景廣闊,但又競爭激烈,452家代銷機構分食著10萬億公募的存量業務及未來的增長空間,享受到的申購費率幾經下調,如今到了低至一折的地步。
  • 白瑞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歷程與展望
    目前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已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末,銀行理財規模約31萬億元,約佔資管行業總規模25%,在各類資管機構中佔比最高。   在「資管新規」發實施之後,銀保監會發布「理財辦法」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這是促進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自此,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 理財銷售「雙錄」新規出爐 信託公司參照執行
    另外,此次《暫行規定》設置了兩個月的「緩衝期」,將於2017年10月20日起正式施行。對於部分「雙錄」硬體設施及人員配備尚未跟上的信託公司及代銷金融機構來說,尚有兩個月的改進時機。具體而言,「雙錄」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自有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時,應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對每筆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而對於信託公司來說,此次《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信託公司及郵政儲蓄銀行代理營業機構參照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