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爸爸育兒記
自從有了孩子後,生活變得更加幸福有趣,可是煩惱也越來越多,小時候擔心孩子生病,上學了操心孩子學習,其中最讓媽媽頭疼的就是吃飯問題。
孩子吃飯吃的少,變著花樣做,也就多吃一兩口,媽媽的廚藝再好,孩子也會挑食偏食,可是上了幼兒園後,竟然吃的多了,這讓媽媽很不理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或許你就明白了。
同事小涵最近很苦惱,因為兒子總是不好好吃飯,平時都是一家人勸著吃,還經常換著花樣做,現在上幼兒園了,沒有人照顧孩子吃飯,吃不飽或者生病了怎麼辦。
讓她沒想到的是,放學後兒子主動和媽媽說,「幼兒園的飯真香,我一頓吃了兩碗飯」,媽媽卻不相信,胃口怎麼會突然變好了,於是就問幼兒園老師,每天孩子吃的是什麼飯菜,老師給媽媽發來一張午餐照。
看見幼兒園的午餐,小涵更是不理解,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飯菜,和家裡平時飯菜也沒什麼差別,甚至還沒家裡飯菜好。
第二天中午,小涵又問了老師兒子吃飯的情況,和兒子說的一樣,真的比在家吃的多,難不成幼兒園有魔力,還是老師有什麼妙招。
1. 味道比較好
幼兒園釋放飯菜味道比較足,放的調料也比較多,做飯的師傅有很豐富的經驗,有的幼兒園還會請專業的營養師,精心搭配的食物看著也很有食慾,雖然食材很簡單,但經過專業的師傅做出來,還是會比家裡的飯菜味道更好,孩子也更喜歡吃。
2. 吃飯有規律
有些家長比較溺愛孩子,吃飯沒有規律,什麼時候餓了,就吃一點,餐前飯後還會吃零食,這也會導致孩子不好好吃飯,在幼兒園吃飯是有固定時間的,飲食更有規律,養成習慣後,孩子就會主動吃飯,吃的還很多。
3. 小朋友多
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對孩子也更加寵愛,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圍著孩子轉,好吃的都給孩子,但是在幼兒園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吃飯,變成了有意思的遊戲,不需要大人哄,就會主動吃很多飯。
1. 定規矩
孩子小時候就要定規矩,到點吃飯,超過了時間,就沒有飯吃,只能餓肚子,在飯桌上,大人也不用刻意將好吃的只留給孩子,大家都是平等的,教給孩子一些餐桌禮儀,學會分享,定了規矩,孩子才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也省心。
2. 少吃零食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營養不夠,身體生病,其實孩子年紀比較,雖然發育比較快,但身體吸收的營養有限,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基本都能滿足,所以餐前飯後不需要額外加餐,下午吃一些水果就好,這樣孩子才會有飢餓感,吃飯才不會費勁。
3. 多做運動
在幼兒園能吃很多飯,和經常做活動也有很大關係,所以想讓孩子在家一樣吃很多,家長平時讓孩子多做運動,經常到戶外玩,讓身體儘可能多的釋放能量,不僅有利於生長發育,還有助於吃飯,更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想讓孩子多吃飯的小技巧還有很多,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廚藝不精的家長,也要多學做拿手菜,吃飯也是很好的溝通機會,家長工作比較忙,吃飯的時候,一起分享日常有趣的事,還能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不過,可別批評教育孩子,容易影響食慾。
今日話題:你還有哪些小妙招能讓孩子多吃飯?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