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困擾我們很多人的一大「疑難雜症」。有時,待辦的事項越是重要,或者難度越高,我們就越想要拖延。
而拖延的過程又增加了我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讓我們一邊苟延殘喘,一邊惶惶不可終日。
曾經,我也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而在與拖延症共處的朝朝暮暮中,我探索出幾個應對拖延症的小技巧。
第一,先讓自己吃得好睡得好。
有科學研究表明,缺乏睡眠或膳食不均衡的人,更容易陷入拖延。
這是因為身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營養,導致我們的大腦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工作。
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和疲憊不堪的身體狀態會直接導致我們的意志力低下,無法抵抗拖延。
因此,良好的身體是克服拖延的強大生理基礎。想要擺脫拖延症,首先要保證自己每日精力充沛、營養均衡。
第二,算一筆「拖延帳」。
曾有一次,我需要打一個工作電話和對方溝通某項工作事宜,我因為不想打這個電話而拖延了整整三天時間,導致這項工作的進度也停擺了三天。
這三天裡,我每天都被這件事情困擾著,無時不刻在想著這件事情。這讓我一直處在焦慮、煩惱、自我攻擊的情緒中。而這種感受,就叫做拖延帶來的「自我內耗」。
最終,我下定決心去做了這個電話溝通,而我發現完成這件事只需要十分鐘。也就是說,原本十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卻內耗了我整整三天。
我在被內耗的過程中損失的能量,遠遠超過打一個電話要花的力氣。當算了這一筆「拖延帳」後,我明白了怎樣做對我自己才更有利。
下一次,當你也想要在某事上拖延時,請記得,拖延帶給你的內在損耗,遠勝過做這件事需要的精力,立刻行動才能夠讓你免於經受沉重的心理負擔。
第三,認清拖延的後果。
在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事情時,我們可能因種種顧慮而想要退縮逃避,進而以拖延的方式來作為緩衝。
這時我會這樣去想,如果我一直拖延著沒有去做某件事,我要面對的結果是什麼?這個結果會帶給我怎樣的心情?而在整個拖延的過程中,我又能真正快樂嗎?
其實這些問題不難想通,比起忍受做這件事帶給我的「痛苦」,未完成這件事會讓我「更痛苦」,而在拖延的過程中,我也不會好受到哪兒去。與其這樣,不如立即行動,將我要承受的「痛苦」降到最低。
結語:
形成拖延的原因有很多種,而應對拖延的辦法唯有行動。當你意識到自己處在拖延之中,你需要關照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算清你的「拖延帳」,認清拖延的後果,這會給予你行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