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楚辭到楚歌|閱讀《史記》

2020-12-18 中華書局

《史記》有引錄文章塑造褒貶傳主證成史觀史論的傳統

賈誼《過秦論》即兩見於《史記》,一在《秦始皇本紀》,一在《陳涉世家》。司馬遷贊同《過秦論》把秦朝興亡的原因總結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引在《秦始皇本紀》,意在證成「仁義不施」,引在《陳涉世家》,意在證成「攻守之勢異也」,一因一果,法度謹嚴。

賈誼本人也與屈原合傳,列為《史記》第八十四卷《屈原賈生列傳》。屈賈都是一代文宗,傳中自然引錄了傳主文章。賈誼被引錄的是《吊屈原賦》,屈原被引錄的是《懷沙》。

《懷沙》是楚辭《九章》的第五篇,一般被認為是屈原的絕命詩:

玄文處幽兮,矇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謂之不明。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黨人鄙固兮,羌不知餘之所臧。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採。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餘之從容!

《懷沙》節選

詩中說,五彩而被人暗藏,瞎子說它不漂亮,離婁微閉著眼睛,盲者說他目盲,鳳凰與雞鴨共舞,美玉與頑石雜糅,黑白混淆,上下顛倒,在這樣的環境裡,「任重載盛」「懷瑾握瑜」的俊傑之士既「不知所示」,又不為人知,詩中一再出現「羌不知餘」「眾不知餘」「莫知餘」「孰知餘」,可見屈原的與世不偶之慨、懷才不遇之感是極為強烈的。

楚辭就是屈原這個具有強烈個性的知識分子對糟糕環境噴發出的反抗,在作品中,他反反覆覆歌唱著對楚王和當權貴族不採納自己主張的悲哀和憤慨。個人與社會的矛盾衝突,是楚辭文學的主題,這種衝突常被處理為正邪黑白美惡的對比。

在孔子那裡陳述性的君子小人對舉,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在屈原這裡進化為極端化的描繪性的「惡人毒草」對「美人香草」的壓抑和摧殘。楚辭對所處環境的強烈控訴是與對自己主張的強烈呼籲伴生的,這使人覺得詩人仍然執著期待著美好環境的恢復,這是一種不甘心屈服於命運支配的精神。

楚辭之後有楚歌,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垓下也唱出一曲楚歌:

(圖片為湖北京劇院京劇《楚漢春秋》劇照)

這首詩就是那種意識到人類為不可知的命運所支配的人物的心聲了。

人類的幸運是偶然的,不幸也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人類被某種超人類之物,可能就是通過「天」這個詞指稱的那種東西所支配的緣故。天所操縱的命運,一會兒無端的擺向幸運,一會兒又無端的擺向不幸。操縱者是無常的,但它所產生的結果卻是絕對的。命運一旦擺向不幸,那就會使人類的力量和努力通通無效。

項羽從不把自己的失敗歸之於軍事和政治,而是歸之於不可抵抗的天意,《項羽本紀》垓下突圍後,在連續快戰之時,在烏江渡口,項羽連說三次「天亡我」: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這樣的情感在楚辭裡是很少見的。

屈原的希望,就是要把自己的世界變成那種善意的美好的世界。因這種希望被辜負而產生的憤怒,是屈原作品的原動力。屈原悲哀的中心內容,就是自己沒能生活在理想中幸福的世界。所以,「世溷濁」是屈原經常使用的詞語,《離騷》有「世溷濁兮不分,好蔽美兮惡賢」,又有「世溷濁兮嫉賢,好蔽美兮稱惡」,《九章》的《涉江》《懷沙》篇都有「世溷濁而莫吾知兮」,《卜居》有「世溷濁兮不清」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必須把楚辭中的「世溷濁」與項羽歌中的「時不利」區別開來。「世」指的是實實在在的人世,而「時」則是一種超越於人類之上的東西,勉強可以稱之為天時。在命運無常這一點上,楚辭歸因於人類的無常,態度是不甘,而楚歌歸因於天意的無常,態度是無奈。

出自楚辭的「美人遲暮」常與項羽垓下的「英雄末路」為人並列使用,抒發那種「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的無奈感,其實英雄末路卻偏偏面對如花美眷的場面更殘忍更無奈,這就是「虞兮虞兮奈若何」了。

與項羽同為楚人的劉邦及其後世子孫,也一再面對著如花美眷唱出一曲曲楚歌,感嘆天意的無可奈何。

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一度欲易儲於其子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策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以示羽翼已成大局已定,劉邦無奈放棄易儲企圖。

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之,罷酒。

《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的兒子文帝劉恆,某次出遊新豐道,告訴隨侍的慎夫人腳下的道路就通往她的故鄉。

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由通往愛妃故鄉的道路起興,令愛妃鼓瑟,自己以楚歌相和,唱的想的是身後營建陵寢之事,此情此景,恰如他的孫子武帝劉徹所言,「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辭》)

武帝本人做皇帝比祖父和曾祖要隨心所欲得多,但一樣也有無可奈何之時。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術士少翁「能以精誠致魂魄」,乃夜施帷帳,明燈燭,而令帝在遠處遙望。武帝看到帳中燭影搖晃,有一身影姍姍而來翩然而去,遂悽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李夫人歌》)

(圖片出自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20)

項羽喑嗚叱吒,劉邦、劉恆、劉徹三代雄主,卻皆因成敗、子嗣、壽夭這樣的命題,面對著心愛的女人唱出楚歌,無可奈何於天意。與屈原歸咎於人世人事不同,這四位歌者不太會懷疑自己對人的因素的控制能力,所以對天意無常的體認會更加深刻。

相隔百年,從屈原到劉項、從楚辭到楚歌,對個體命運的解釋呈現出從人事到天命的變化,這似乎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吧。

(本文為「第四屆伯鴻書香獎·閱讀獎」投稿)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十冊

[漢]司馬遷 撰,[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

顧頡剛 領銜點校,趙生群 主持修訂

繁體豎排

32開 精裝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十冊

[漢]司馬遷 撰,[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

顧頡剛 領銜點校,趙生群 主持修訂

繁體豎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書。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史記》敘事,始自黃帝,下迄西漢太初,採用了綜合性的敘事模式,囊括記言、紀事、編年、國別等形式,開創紀傳體史書「紀、傳、表、志」的體例。就內容而言,《史記》是對前代史學的一次總結;就體例而言,《史記》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總理的指示下,顧頡剛先生等著名學者以金陵局本作為底本,對《史記》進行分段標點,並以方圓括弧來表明字句的刪補,形成新中國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史記》點校本。

2007年,中華書局組織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工程,將《史記》作為重中之重,在原點校本的基礎上,不僅對底本、通校本、參校本作了覆核和補充,還改變了方圓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條校勘記;對原標點一一覆核,進行修改和統一,以期達到新時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準。

2013年10月,《史記》(修訂精裝本)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和學術界的熱烈關注,掀起新的一輪「《史記》熱」。

2014年8月,在吸納讀者意見和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推出《史記》(修訂平裝本),以饗讀者。

《史記》(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全五冊)

[漢]司馬遷 撰 陳曦、王珏、王曉東、周旻 譯

32開 精裝

簡體橫排

9787101142365

298.00元

新版「文白對照」本《史記》,約請中國《史記》研究會的專家學者,採用最新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為底本,參考最新校勘研究成果考訂原文,精心翻譯,並且新增了十篇史表的表格全部內容,是市場上真正文白對照的全本《史記》。

相關焦點

  • 與《楚辭》是什麼關係?
    與《楚辭》是什麼關係? @鐵山青士(笑獨行)[輯編] / 鐵山青士按:從廖平、胡適到朱東潤、鈴木修次、三澤玲爾,再到龔鵬程,輯編四位中國學者與兩位日本學者的「屈原否定論」以及屈原「重構」論觀點。 /
  • 他是翻譯界的文學泰鬥,把《楚辭》《史記》《紅樓夢》推向了世界
    《楚辭》《史記》《紅樓夢》《儒林外史》《魏晉南北朝小說》《聊齋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作品,以及《魯迅文集》,沈從文,巴金,孫犁,王蒙等中國現代文學大家的作品,皆通過他倆的筆,推向了西方,名譽世界文壇。
  • 書目丨楚辭要籍叢刊(下)
    《楚辭通釋》一書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研究楚辭的專著。其內在思想和王夫之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也寄寓了他晚年的政治心聲。訓詁釋義著眼於作者的思想動機,同時以修養內丹學說解釋部分文本,反映了明末的思想潮流特色。在訓詁上也有所創見,部分為後人吸取,成為楚辭解說主流理論之一。本書據清同治船山遺書本為底本點校。
  • 有關《史記》的三次哭泣|閱讀《史記》
    在我的閱讀和經歷中,我常常想起三個和《史記》相關的直接或間接的哭的故事,這些人的歌哭悲歡,可以讓我們認識許多世相百態、物理人情。最後一節課,袁教授像往常一樣,先是將《史記》的列傳文本講結束,接著他又提到曾經講過的《太史公自序》,他講到「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是餘之罪也夫。是餘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 」時,我們聽得出他聲音哽咽了,不知他是為司馬遷的命運而悲,還是為自己孤獨的名山事業而悲,還是為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學生而悲?
  • 先秦詩歌之《楚辭》——浪漫主義的出發點
    據我能查到的資料顯示,漢代以前,是沒有「楚辭」這個詞的,這兩字在我翻閱的史料中第一次出現是在咱們比較熟悉的《史記》中,由司馬遷同志記錄的一個叫朱買臣的人,這個人由於喜歡讀《春秋》、言《楚辭》,獲得漢武帝的召見並得以升遷,可見,多讀書是有好處的。【《史記·酷吏列傳》記載:始長史朱買臣,會稽人也。讀《春秋》。
  • 現代詩人柳忠秧作品集•楚歌
    頌楚騷兮祭楚魂,哭楚歌兮碎赤腸。補天裂兮力不濟,寒汨羅兮國有殤!(九)年復年兮歲月黃,血和淚兮滄與桑。穿惡浪兮遷田海,湧大潮兮流悲壯。精生靈兮龜映蛇,窮廣宇兮夜未央。我擊楚歌歌霸王,至今猶哭英雄枉!我喊上蒼嘆雲長,義薄雲天靈有光!我慟眾生多苦難,普濟心舟渡慈航!(十七)我心不負我天良!我心不負少年頭!我心不負我家國!我心不負愛恨愁!我心不負我知己!
  •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1. 天下無雙   原文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李廣是有才氣之人,他是出類拔萃,獨一無二的將才。   2.
  • 願有後生,值得你託付 | 閱讀《史記》
    《史記》中有不少篇目記載贖死罪事,仿佛可以聞見太史公的呼聲。例如《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記:武帝朝一連串「當斬,贖為庶人」的例子,可唯獨到了司馬遷這卻只得選擇「辱先人,受宮刑」。如此排比般的記錄,有如太史公的怒號一般。已虧大質,辱沒先人的是他,講求孝之大者的亦是他,大孝而辱沒先人,真是諷刺。太史公曰:「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 領悟《楚辭》精湛的文化內涵-光明日報-光明網
    楚辭中的《離騷》也就取得了經的地位,淮南王劉安為之作了《離騷傳》。 發現《楚辭》的傳承有序     認識屈子《楚辭》,我經過反覆細讀文獻,發現有兩個要點必須牢記:其一是《離騷》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難覓知音的司馬遷|閱讀《史記》
    他到如今還不脫黃仲則,龔定庵那些乾嘉習氣,我一開筆就做的同光體。」方鴻漸不敢開口。或許是意識到自己比擬不當,與李白分別後,杜甫扎紮實實盛讚了李白一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評價比上次高出許多,可惜李白卻看不到了。知音少,很多文學家都曾這樣感嘆。
  • 司馬遷之「想見」與「被想見」 | 閱讀《史記》
    ……「想見其為人」和「想見其人」頻現我之閱讀中。難道他們真的那麼迷、那麼「粉」、那麼「想見」?(「見」且不作「現」解,並模糊兩種「想見」之差別。)當我在《史記》中一而再地看到司馬遷也因讀之書文而「想見其為人」的表達時,我確信這是真的;同時確認:司馬遷當是中華如此「想見」的「始作俑者」。
  • 楚辭名句取名:10個小家碧玉的女寶名字,太讓人難以招架了
    出自《楚辭》氣質優雅,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讀起來平添幾分敬意,十分讓人歡喜。 一、《楚辭》中小家碧玉的女寶名字1. 知成出自《楚辭·九章》: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微靜出自《楚辭·九懷》:登九靈兮遊神,靜女歌兮微晨。解釋:登上九天舒放精神,在黎明時分傳來神女歌聲。3. 鳳鶴出自《楚辭·九嘆》:駕鸞鳳以上遊兮,從玄鶴與鷦明。
  • 歐美國家的楚辭研究
    早期的「楚辭」西譯最大的特點有兩點:一是選材以屈原的詩篇為最主,尤其是《離騷》和《天問》兩文;二是基本上屬於純粹的翻譯,部分譯者了方便讀者理解和接受,適當提供一點原作者等方面的背景材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研究特點發生轉向,西方漢學陣容逐步壯大,關於《離騷》和《天問》以外的諸多「楚辭」篇目也多有選取和譯輯;更多的譯者目的不再局限於純粹的翻譯,而是在翻譯的基礎之上進行比較深入的「楚辭」語言和文化研究。
  • 好書·推薦丨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要籍叢刊》成功收官
    包括《離騷》兩卷,《天問注補》兩卷,《九歌》《九章》《遠遊》《卜居》《漁父》各一卷;另有《楚辭蒙引》兩卷,《考異》一卷;前有歸有光《楚辭集解序》、汪瑗《自序》、汪仲弘《楚辭集解補紀由》、《楚辭大序》、《楚辭小序》。《楚辭集解》表現出汪瑗獨特的文學思想和批評方法,他重視文本閱讀,主張以文本研究作品及作者;他不拘傳統,提出新說。
  • 寶寶名字大全:楚辭楚辭詩經的女孩名字,你想做那個有趣的人嗎?
    《楚辭》中眾多的大氣之詞適合寶寶名字,也就讓現在很多父母在跟寶寶取名時,會首先參考《楚辭》。 一、《楚辭》中楚辭詩經的女孩名字1. 冰蘭出自《楚辭·九歌》:桂棹兮蘭枻,斵冰兮積雪。採南出自《楚辭·九懷》:北飲兮飛泉,南採兮芝英。解釋:來到北方渴飲崑崙飛泉,遊至南方採摘靈芝花英。3. 水根出自《楚辭·惜誓》: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長。
  • 閱讀訓練:處而正心誠意 ——我與《史記》的緣分
    1961年,我被分配到江蘇泗洪縣中學任語文教師。一學年結束,我有幸得到安徽宣城籍陳老師饋贈的1947年版《辭海》。陳老師已決定調回原籍工作,臨分別時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找《辭海》有求必應,如再熟讀《史記》,完全能勝任中學語文教師。既然不可能出而建功立業,那就處而正心誠意吧。」我一直銘記這位尊者的箴言。後來我得到了王伯祥的《春秋左傳讀本》《史記選》。
  • 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 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 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 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是很好的一種創意,名字不僅僅有詩意,還永遠不容易重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一起來看看吧!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 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 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 1、帶有女性化    原標題: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 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     用楚辭給女寶寶取名是很好的一種創意,名字不僅僅有詩意,還永遠不容易重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好聽的楚辭女孩名字,一起來看看吧!
  • 劉師培對傳統楚辭研究的繼承與突破
    其次,劉師培繼承「詩賦欲麗」審美追求,認識到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應區別於一般應用文章的語言。他高度肯定楚辭因「騁辭」而體現的奇豔文採,「屈、宋《楚辭》,憂深思遠,上接風雅之遺,下啟詞章之體,亦中國文章也,惟文學臻於極盛,故周末諸子,卒以文詞之美,得後世文士之保持,而流傳勿失」。第三,認為屈宋所開創的獨特審美風格直接啟發、影響了後世賦體文章。
  • 楚辭九歌:10個才華橫溢的男孩名,讓你如沐春風
    從《楚辭》中尋找合適的名字,我們在念到出自《楚辭》的名字時,會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難以忘掉。 一、《楚辭》中才華橫溢的男孩名1. 正和出自《楚辭·九嘆》:雲服陰陽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其尚出自《楚辭·九辯》: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解釋:寒霜涼露交加多悽慘啊,心中還希望它們無效。3. 國志出自《楚辭·惜誓》:梅伯數諫而至醢兮,來革順志而用國。
  • 楚辭起名全集:明眸皓齒的女寶寶名,光彩奪目
    作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楚辭》裡面許多詩句中可以提取出很好的寶寶名字。 一、《楚辭》中明眸皓齒的女寶寶名 1. 瑤鍾 出在《楚辭》:緪瑟兮交鼓,蕭鍾兮瑤簴。「瑤鍾」選自楚辭,意思是敲擊大鐘,鍾架搖搖晃晃,吹奏橫笛,竽笛聲聲相和。